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4119700000007

第7章 亚洲(6)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当地人,将印度古代佛教徒开凿出来的佛殿和僧房称为阿旃陀石窟,“阿旃陀”的梵文意思是“无想”、“无思”。共有29座石窟分布于高100多米、长550米的新月形山峰的山腰间。全部石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供僧人居住的25间僧房;另一类为供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4个佛殿。石窟位于清幽的谷底,别有一种宗教神秘色彩。

佛殿正中有一座内藏舍利的圆形佛塔,殿壁四周建造着列柱。僧房仅陈设着石床、石枕和佛龛等器具,极为简单。石窟内有精美绝伦、享誉世界的壁画和石雕等艺术杰作,这些艺术作品因建成时间不一而各具特色。

约建于公元7世纪的第一号石窟,是大乘佛教建筑的代表作。窟内有一尊高约3米的释迦牟尼雕像,从正面、左面、右面三个角度,分别可看到他在沉思、微笑、庄严凝视时的神态,角度不同,神态也随之而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阿旃陀石窟将印度古建筑、雕刻和绘画三者融为一体。它以佛教的生平事迹为题材,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甚至,中国石窟艺术在后来也深受其影响。

埃罗拉石窟群

印度著名古迹埃罗拉石窟群,位于马哈拉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市西北约30千米处。这是一组能同时体现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三种宗教文化的石窟群。代表了宗教发展的高超水平。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埃罗拉石窟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埃罗拉石窟群共包括34座石窟,皆是循山脊雕凿而成的。这些建于公元4世纪中叶至11世纪的石窟群从南至北前后绵亘1.5千米。

这些石窟于公元4~11世纪分三期开凿:前期主要是12座佛教洞窟,中期为17座印度教石窟,后期为5座耆那教石窟。

佛教石窟中最著名的是十号窟,名为“木匠草舍”。中心圣殿的两壁雕出高约4米的石柱,柱顶横梁上刻有两层人物石雕。石窟模仿木结构建造了极为高大的圆筒形天顶,窟内有一座含利佛塔,塔高约8米、直径约4米;在塔的四周则雕刻着难以计数的脚踏莲花的佛像。

印度教石窟中以第十六窟最为壮观,该窟建于18世纪,也称凯拉萨神庙,长50米、宽33米、高30米,描绘的是湿婆同十胜魔王斗法的情节。窟内的大门、亭榭、庭院、礼堂、前庭、圣所、尖塔等建筑皆由一块巨石凿成,整个工程耗时一百多年。

耆那教石窟内有许多长发垂肩、神态庄重的裸体立像,那是耆那教苦修不渝、质朴无华的信条的象征。

埃罗拉石窟群将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石窟艺术融为一体,凝结了三者的艺术精华,是印度古代石窟艺术的精品。

阿格拉古堡

阿格拉古堡位于印度北方邦,距首都新德里以南约200千米。由于其建筑材料全部采用当地出产的红砂石,从而使整个城堡呈现出一片赤红色,故它又被人们称为“红堡”。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里面保存着许多与以前的皇朝有关的建筑和其他遗迹。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阿格拉古堡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堡是由当时的莫卧儿王朝阿克巴大帝于1564~1575年兴建的。城堡形似一高耸的要塞,四周围绕着雄伟的双层红色砂石城墙。高约70英尺的城墙将城堡围在方圆一英里半的范围内。

城堡里有宫殿、集市、居民区和大清真寺等多种建筑,城门有西、南两座,与集市相通的德里门是西门。由陡坡往上行,即到了一道里门,即象门。象门两边有饰以凸形图案的八角堡楼。

正面左右对称的贾汗季宫殿是宫廷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阿克巴皇帝兴建的。这座宫殿的上部两端耸立着小塔,赤砂岩墙面则饰以白色大理石,印度古典式的矩形房屋则建在殿的中庭。由木质柱梁构成的南北两座大厅的托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木檐上面,则饰以石板房檐。

泰姬陵

泰姬陵坐落在亚格拉近郊亚穆纳河畔南岸,景象华丽壮观、气势雄伟磅礴,被列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泰姬陵是莫卧儿第五代皇后阿柔曼.巴纽的陵墓,这也是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的妻子而建造的。皇后原名蒙泰姬.玛哈尔,因被人们误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名由此而来。整座陵墓有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体现了古印度人民非凡的智慧。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姬陵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多情美貌的泰姬很得沙.贾汗的宠爱,在一次出巡途中她因难产而去世。临终前,她请沙.贾汗为她兴建一座陵墓,沙贾汗答应了,并于1632年开始动工,历时22年,共耗费4000多万卢比。

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达40米,内有50层阶梯,是专供穆斯林阿甸拾级登高而上的。大门与陵墓由一条用红石铺成的甬道相连接,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字形喷泉水池。

陵墓的基座为一座高7米、长宽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寝宫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倾的圆塔,以防止塔倾倒后压坏陵体。寝宫的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上下总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半部古兰经的经文置于四扇拱门的门框上。寝宫内有一扇由中国巧匠雕刻得极为精美的门扉窗棂。寝宫共分宫室5间,宫墙上有构思奇巧的用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使官室更显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厅是陵墓的中心,在墙上镶嵌着浅浮雕和精美的宝石。中心线上安放着泰姬的墓碑,国王沙·贾汗的墓碑则位于其旁边。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所有游客都把印度人民的这一非凡杰作称为印度的奇珍。

戈纳勒格太阳神庙

戈纳勒格太阳神庙,濒临孟加拉湾,坐落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的加尔各答西南400千米处。太阳神庙始建于1250年,古名“黑塔”,今已只剩下废墟,但仍然可以看出其气势之宏伟、构思之精巧、装饰之华丽,是一座集宗教和艺术于一体的建筑,也是全印度迄今最雄伟、最精美的建筑之一。戈纳勒格太阳神庙于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一个以石墙围成的,长约260米、宽约180米的大院中央,伫立着太阳神庙,一座叫纳托.曼底尔的殿堂位于神庙的前方。

整个造形奇特的主殿由红褐色石头雕砌而成,它类似一辆长约50米,宽约40米,厚2米的巨大战车,殿前有7匹奋蹄长嘶的战马。“战车”有24个车轮,每个直径约2米,上都刻有精美的花纹和8根粗大的楔形辐条。

太阳神庙的墙壁上雕满了男女相拥的人物形象,这是印度教徒追求的“梵我同一”境界的侧面表现。

默哈布利布勒姆古迹群

默哈布利布勒姆古迹群,古有“七塔城”之称,位于印度南部泰米纳德邦的马德拉斯境内。以著名的《恒河降世》巨型露天浮雕、河滨寺等为代表的众多彩车形寺庙和石窟圣殿都集中在这座古城之内,是建筑艺术和雕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默哈布利布勒姆古迹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7世纪时,默哈布利布勒姆是帕拉瓦帝国的重要港口和军事基地。如今这里只留下了一批稀世的石雕杰作,有一组群像是其中最著名的,它们被雕刻在一块长32米、高10多米、中央有裂缝的巨大岩壁上。

默哈布利布勒姆村以南几百米处有为数众多的石雕寺庙,这些寺庙叫作“拉塔”,均是由一整块花岗岩雕成的,原指马车的拉塔后来也用于称呼神的坐骑,这是这些寺庙名字的由来。由5座教堂和动物雕像一字排开的雕塑艺术品“五拉塔”被完好地保存至今,现在已成为帕拉瓦王朝建筑的代表遗作,被称为该王朝建筑的“岩石博物馆”。

在与海水相邻几步之遥的海滩上,有一座用礁石雕成的寺庙,里面立着神龛,有许多精美的雕刻,但因常年受风浪的侵袭,已受破坏。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430平方千米,坐落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境内。公园中保持有世界上罕见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印度北部为数不多的自然公园之一。这里河湖密布,沼泽遍地,栖息着大量的动植物物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独角犀牛群的栖身之地,也是众多候鸟的乐园之一。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加济兰加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每年布拉马普特拉河泛滥时,都会淹没公园内大部分土地,因此人类难以进入此地,这使得这片土地至今仍有神秘色彩。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中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流域内,有一个海拔40~80米的高地,生活着印度犀牛和亚洲水牛。在500年前印度犀牛曾广泛分布于印度的恒河平原和孟加拉国、泰国、缅甸等地。但如今,大量的猎杀和环境的破坏,使它在缅甸已经绝迹。即使是在印度,犀牛也已濒临灭绝。印度野牛是亚洲体型最大的野牛,现也几近灭绝。

此外,这里还生活着野猪、沼泽鹿、孟加拉山猫和水獭、孟加拉虎等动物。公园内散布在冲积地带的沼泽是候鸟的栖息地,每年冬季,有100多种候鸟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

果阿教堂和修道院,古有“东方罗马”之称,坐落在印度西南部的果阿邦境内。这些教堂和修道院真实记录了西方传教士在亚洲地区的活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同时,教堂和修道院集葡萄牙的马努埃尔建筑风格、意大利16世纪艺术风格及巴洛克艺术风格于一身,其建筑风格对亚洲其他地区的基督教建筑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果阿教堂和修道院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510年葡萄牙人侵占果阿,1561年印度人民打败侵略者,将其收回。老果阿留下了20多座葡萄牙人兴建的教堂和大量的殖民官员住宅,这些高级住宅包括有陡斜的红瓦屋顶、露台、私人小教堂、舞厅和图书室等设施。

兴建于17世纪的圣卡杰坦修道院精巧典雅,其外形是仿照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中央圆顶修成的,其正西面还建有两座塔楼。

动工于1 562年的天主教堂的修建前后历时几十年,直到1619年才完工。位于天主教堂东面的阿亚提的圣弗朗西斯修道院及教堂,现已成为博物馆。教堂的装饰极其奢华浮丽,其边廊饰有贴金木雕,连角落也饰有浮雕和壁画。

1594年,这里又修建了正面是巴洛克式的鲍姆杰兹矩形教堂,另外在教堂的侧壁和钟楼上,还增设了许多小窗,这个教堂的墙壁未加任何装饰,这是它与其他教堂的墙面装饰风格明显不同的特点。其中,设有木雕镶金的豪华圣坛的正殿是教堂里装饰得最豪华的部分。

盖奥拉德奥国家公园

盖奥拉德奥国家公园,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坐落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境内,东距印度亚格拉约50千米。盖奥拉德奥是一片人工建成的保护区,公园内热带干燥林和干燥草地混杂生长,更是来自中国、阿富汗、西伯利亚等地水鸟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是鸟儿们的天堂。盖奥拉德奥国家公园于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栖息于盖奥拉德奥国家公园的湖泊和周围湿地上的鸟类有近350种,其中,有113种在这里筑巢、产卵。在每年雨季到来之前,印度坡凫和栖息在草地上的田凫都尽量从炎热的地表飞到更高处筑巢。从11月到12月底,约有20余万只候鸟来这里越冬,其中紫腿白鹤的飞行距离最远,从西伯利亚飞到这里,飞行距离超过6400千米。

克久拉霍古迹

克久拉霍古迹,位于印度中央邦境内,坐落于印度首都新德里东南约500千米处。该地有大量的寺庙,且以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居多。这些宗教色彩浓厚且各具特色的精美建筑和雕刻充分显示了公元10世纪昌德文明的繁荣与昌盛,令游人叹为观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决定将克久拉霍古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地原有建于公元950~1050年间的寺庙、佛塔共85座,但现在只有22座古庙保存下来,其余都已废弃。红砂石砌成了气宇轩昂的神庙,庙里庙外都刻着各种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神像,极其精美。

这22座古庙大致分为3部分。西部是著名的、高达35米的坎达里那的天尊庙,层层门廊角塔的重叠相连使得神庙宛如山丘,黏连交错,自有一种浑然一体的气势。在夕阳之下,这座造形雄浑精丽的建筑,闪耀着夺人眼目的绯红色光辉,蔚为壮观。

南庙群中的古庙供奉着生动而逼真的印度教湿婆神和毗婆奴神神像。

克久拉霍古庙群建筑艺术有两个特点,一是各教派的庙宇林立,二是庙宇里还有以妇女为主题的造型别致的雕塑。这些妇女们或沉思冥想,或婆娑起舞,或嬉戏取乐,千姿百态,美丽动人,充分反映了古印度艺术家热情奔放的想像力,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展现出人类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