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4119700000020

第20章 美洲(5)

乌龟宫建在总督宫基台上的西北角,宫的北面有球场、祭司住所和魔术师金字塔。魔术师金字塔底面呈椭圆形,包括有5座神殿。这个金字塔长径70米、宽径50米、高达26米,其边缘是圆弧形状。金字塔的建设工程浩大,始建于公元6世纪,花费了几百年时间,到11世纪才完工。在建设过程中,完美地融台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克雷塔罗历史名城

克雷塔罗历史名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克雷塔罗州境内,海拔约为1800米,坐落在莱尔马河上游的山间谷地之中。克雷塔罗古城由西班牙殖民者居住区和当地土著居民区两部分组成,二者建筑风格大相径庭,却各具特色,使整座城市看上去别具风采。1996年,克雷塔罗历史名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克雷塔罗历史名城分为东、西部两部分,小路纵横曲折的土著住宅区位于东部;城市规划整齐划一的西班牙殖民者居住区位于西部。这里的建筑井井有条,在布局上,6条街道围绕着最古老的克鲁斯教堂。圣方济各教堂始建于1540年,它恰好位于土著住宅区和西班牙殖民者居住区的分界线上,1640年再建这座教堂时,有二层回廊环绕中庭。此外,这一时期建筑的著名教堂还有瓜达卢佩教堂、圣安东尼奥教堂、圣地亚哥教堂、罗萨里奥教堂等。

18世纪古城达到巴洛克式的建筑的鼎盛时期。建于1726~1735年的引水桥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建筑,这个桥原长84千米,如今在市内留存下来的只有~段由74个拱顶支撑的部分,约长1200米。

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在古城开始兴盛的时期是18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建筑的代表作以克雷塔罗卅l政府大楼最为典型,而19世纪初建造的克雷塔罗大教堂,更是完美地结合了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式的风格,成为代表这两种风格的精品。

莱普布里卡剧院既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又是制宪会议召开的场所,因而成为墨西哥近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建筑。

瓜达拉哈拉的卡瓦尼亚斯孤儿院

瓜达拉哈拉的卡瓦尼亚斯孤儿院,位于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境内。它是闻名世界的慈善机构,其建筑风格别致,内部饰有价值不菲的精美壁画。1997年,瓜达拉哈拉的卡瓦尼亚斯孤儿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瓜达拉哈拉的卡瓦尼亚斯孤儿院是19世纪初开始兴建的,修建这座孤儿院的目的主要是收留孤儿、老人、残疾人和一些病人,这个按传统方式建筑的建筑群不仅本身风格独特,而且实用价值很大,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20世纪初,墨西哥著名的壁画家纷纷为这里的小教堂绘制壁画以支持这里的慈善事业,使这里的建筑更增艺术特色。

锡安卡恩生物保护区

锡安卡恩生物保护区,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东部的金塔纳罗奥州。它东临加勒比海,总面积约为5280平方千米,其陆地面积约为408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为1200平方千米。保护区气候温和潮湿,这里的珊瑚礁是世界上最长珊瑚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至今仍难以完全统计。此外,该保护区还是古老的玛雅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987年,锡安卡恩生物保护区被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锡安卡恩生物保护区地势低洼、沼泽遍地。长约10千米的珊瑚礁位于其东部洋面上。在保护区内种类繁多的植物中,最主要的品种有红木、桃花心木、金鸡纳树、鸡冠云实树、碱皮树等热带珍贵树种。其中一棵树围有十多米的大树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却仍非常茂盛,当地印第安人视之为“圣树”。一口古代玛雅人开凿的井位于森林深处,这口井直径50米、深29米,井水澄清,是附近森林动物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

美洲豹、美洲狮、美洲虎等大型哺乳动物也在此栖息,此外,蜘蛛猴、吼猴、白尾鹿、野猪、食蚁兽等也在此生活着。

公元5世纪玛雅人的一支部落从中美洲迁到这里,灿烂的玛雅文化就是被他们在这里创造出来的,因而,至今还有众多古典期和后古典期的玛雅建筑遗迹保存在保护区内,目前已发现23处遗址,这对研究玛雅文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已发现的遗址中,最为典型的是建于公元5世纪的图伦古城,这个古城的城堡巨大,雄伟的庙宇和祭坛仍可见当年的恢宏气势。

九、巴拿马

波多韦约和圣洛伦索防御工事

波多韦约和圣洛伦索防御工事坐落于巴拿马北部的科隆省。它的建立主要是由波多韦约城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的。修建防御工事的目的在于保护其巨大的贸易利益及政治利益。1980年,波多韦约和圣洛伦索防御工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波多韦约城在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德巴尔韦德和梅尔卡多二人的主持下,于1597年兴建而成,后来这里成为加勒比海沿岸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陆路中转枢纽,同时也是秘鲁来货的存放地和西班牙来货的监查站。

波多韦约防御工事位于波多韦约热带雨林区中,一系列堡垒、要塞、防御工事和城墙环海而建。海岸线中部的小山下是圣·费尔南多要塞的所在地,山后是秘鲁山丘,在山顶上有一个小堡垒,而圣地亚哥.德拉格格利娅城堡则位于山丘之下。法尔内西奥堡垒建立在西侧的法尔内西奥角,而圣赫罗米要塞则修于城市之西北角。圣地亚哥要塞与港口的圣菲利普.德索托马约尔城堡面对面。

这个地区建造的第一个要塞圣洛伦索要塞创建于1575年,战壕、大型半月堡、防御工事和一门架在岩石上的十管排炮构成了要塞的主体。

达连国家公园

达连国家公园坐落在巴拿马东部边境与哥伦比亚交界处,面积达5570平方千米,横跨南北美洲。达连国家公园内热带雨林占主要地位,植物类型众多,树木参天耸立,平均高度达40米。这里的气候舒适宜人,十分适合动植物生长。此外,达连国家公园内及其附近地区的古迹,也为达连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1981年,达连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居住在达连公园中的两个印第安部落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乔科文化和库纳文化。此外,圣玛利亚.拉安提瓜城遗址可能存在于达连国家公园内或其附近地区,它是由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和费尔南德斯恩西索于1510年建立的,而且据历史学家推测,1510年,巴斯科.努涅斯.德巴尔博阿开辟了通往太平洋圣米格尔湾的路线。

达连国家公园生活着大量的野生动物,特别是一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如美洲豹、红猴、貘、中美洲凯门鳄等也栖息在这里。

巴拿马历史地区

坐落在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人口处的巴拿马城最早是印第安人的渔村,它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巴拿马历史地区即位于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巴拿马城以它的城市布局及古建筑著称,是一个历史古城。1997年,巴拿马历史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巴拿马城从1519年起逐渐形成,1671年被海盗烧毁,1674年在原址以西8000米处得以重建,并于1903年成为巴拿马共和国首都,巴拿马城在1915年巴拿马运河的正式通航后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

城市的中心是独立广场,在广场四周,有双塔高耸的天主教教堂,法国人建筑运河时的指挥部即现在的中央邮电总局,还有中央旅馆和主教馆等。每年11月3日巴拿马的独立日,城中的居民便纷纷向独立广场涌去,在广场上举行庆祝游行。德弗兰西亚广场位于独立广场的南面,红色的黄蝴蝶树环绕在广场四周,广场上还有一个为纪念修建运河的法国工人而塑造的方尖碑,其一侧有司法大厦,创建于殖民地时代。滨海是巴拿马城最著名的建筑。国民警卫队旧俱乐部大厦就矗立在大道末端,殖民宗教艺术博物馆便建造在大厦附近的圣托多明各教堂遗址上。西班牙殖民时代的总督住宅濒临巴拿马湾,曾以富丽堂皇著称,现为巴拿马总统府。

巴拿马地区的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当属玻利瓦尔学院了。1826年这里召开了泛美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建立南美洲各国联盟的提案。

十、美 国

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8990平方千米,坐落在美国西部的蒙大拿、怀俄明、爱达荷三州交界处。公园以间歇喷泉、温泉、矿泉沉淀物及火山气体而闻名于世。黄石国家公园始建于1872年,又称“大众公园”或“休憩圣地”,是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生物圈保护区”,同时兼具生物学研究价值和环境教育价值。1978年,黄石国家公园被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求》。

公同内有多处胜景,如湖光、山色、喷泉、峡谷、瀑布等。这里最独特的风貌是被称为世界奇观的间歇喷泉。全园有间歇喷泉300处,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间歇喷泉都集中在这里。其中,比较奇特的是由4个喷泉组成的“狮群喷泉”,喷泉出现水柱前,先会有蒸汽喷出,同时发出像狮吼的声音,接着才有水柱射向高空。另外,还有“蓝宝石喷泉”,因为水色碧蓝而得名;“城堡泉”因外形像城堡而得名;每隔50多分钟喷发一次的“老实泉”,每次可以持续喷发四五分钟,喷出的水柱有40多米高。

发源于公园内的最大的河流是黄石河,它从约40千米长、500米宽、400米深的黄石峡流过,从橙黄逐渐变为橘红的峡壁,仿佛是由两岸环绕着的两条彩带。由于公园地势高,并且水源充足,黄石河及其支流切入峡谷很深,所以这里的许多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公园中心是黄石湖,湖水澄清,世界第三大河密西西比河发源于此。湖水从一个缺口流进黄石大峡谷时,形成有130米落差的黄石瀑布。这里的地下水富含酸和矽酸,因而使某些地方的水潭带有颜色,位于喷泉附近的岩石多为黄色,这是由于含酸的地下水长年浸染着它们而形成的,黄石国家公园便是由此得名的。

黄石国家公园还有美洲狮、灰熊、灰狼、野牛、羚羊、金鹰等2000多种野生动物。

梅萨弗德国家公园

梅萨弗德国家公园,坐落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境内的科罗拉多高原之上,占地面积为210.74平方千米。这是美国主要基于考古价值而开辟的最早的一座国家公园。园内保存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之——北美印第安人文化的遗址。1978年,梅萨弗德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的石质台地海拔2000多米,构成台地的多为巾生代的砂岩和页岩等,台地向南倾斜形成悬崖峭壁。聚居在这里的古代印第安人在崖壁上兴建了多层的石屋,以抵御邻近部落的侵袭。

其中所有石屋中最大的是建于11世纪的“峭壁王宫”,其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公寓颇为相像,它有200个房间,分两层、三层和四层各种不同的规格。其建筑规模庞大,工艺技巧也相当娴熟。还有许多圆形的地下室盖在“峭壁王宫”的外缘,部族内部进行社交活动和敬神就在这里。还有一些露天庭院,专门用来做饭与做各种家务。

第二大建筑遗址是建于12世纪的“云杉之屋”,这里共有房间100个。游人必须走过一条危险的长梯才能看到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石屋;在进入地下室时也须如此。此外还有许多建筑,如专门用于敬神的太阳庙、阳台屋、落日屋、方塔屋、雪松塔、回音室等,这里共有500余所古屋。另外有梯田建在峡谷两侧的坡地上,谷底有水池。

大峡谷国家公园

大峡谷国家公园,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占地面积2724.7平方千米,坐落在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凯巴布高原之上,科罗拉多河穿流其间,长达443千米。公园就处于大峡谷最幽深、最壮观的地段上。大峡谷内的冲沟、险峰以及此起彼伏的小山丘共同构成了举世无双的峡谷奇观,世人美其名日“迷人的深渊”。峡谷还具有巨大的地质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大峡谷国家公园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峡谷大体是东西方向,平均深为1600米,全长350千米。峡谷谷底不足1000米宽,最窄处仅120米。向上越来越宽,到谷顶就达到6~30千米宽。

相传,大峡谷是在一次大洪水中形成的。当时,上苍把人类变成鱼才使人类得以生存下来。从此以后,当地的印第安人禁止吃鱼类,至今仍保存着这种风俗。其实,寒武纪时的岩层是大峡谷地区最古老的岩层,形成于地球内外力的相互作用。这个闻名于世的大峡谷是在波涛汹涌的科罗拉多河水所携带的大量泥沙碎石所产生的巨大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峡谷两岸的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地层断面随处可见,岩层清晰,还保持着原始状态,是一部活生生的地质“教科书”。发现大峡谷的第一批白人是西班牙的一个远征队。1919年,美国把这里设立为国家公园。

峡谷中的地形奇特、富于变化:有的地方像尖尖的宝塔,有的像耸立的奇峰;有的像幽深的洞穴。根据外形特征,它们被人们分别叫做狄安娜神庙、阿波罗神殿、婆罗门寺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