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4119700000015

第15章 亚洲(14)

历史悠久的伊斯坦布尔,是公元前660年希腊人所建,古称拜占廷。公元330年罗马帝国把都城迁到这里时,改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东罗马帝国将此作为首都。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这里一直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3世纪初,此城毁于十字军东征。1453年,这里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从此以后,这里便被称为伊斯坦布尔。

建于17世纪的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同时可以容纳2000多个穆斯林做礼拜。蓝色清真寺又称云塔清真寺。周围有6座尖塔环绕着,大厅里的4座大理石巨柱支撑着其圆形的拱顶。看上去,显得气势雄伟。内壁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幅图案,由2100多块蓝色的花瓷砖镶嵌而成,在绛紫色的土耳其地毯映衬下,精美绝伦,世界罕见。土耳其工匠运用的是1000多年前从中国传来的瓷器与烧瓷技术,正是运用这一技术,他们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伊斯坦布尔宫殿建筑的代表性建筑是托普卡珀宫。

卡帕多希亚石窟建筑和格雷梅国家公园

格雷梅国家公园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的火山地带中,坐落在阿伐罗斯、内夫谢希尔、尤鲁长普三个城镇相互连接的三角地域内,面积为96平方千米左右。这里有许多火山爆发形成的溶洞,以及变化万千的石林。中世纪以后,许多修道士在此修建许多洞窟、修道院及教堂,其中的壁画丰富多彩,代表了当时优秀的艺术水平。另外这里还有许多珍稀动物、植物,极具科学价值。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这里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于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埃尔支耶斯火山和哈散火山在300万年前发生了火山爆发,四周平原被喷出的熔岩覆盖后形成一片火山熔岩地带,卡帕多希亚的地貌就是熔岩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变为溶洞林而形成的。现在这里已形成了一片石林,呈圆锥形或斗篷形,或连绵不断的小尖塔式。附近山谷里有五光十色的岩石,交相辉映,非常美丽。

据记载,卡帕多希亚洞窟修道院和洞窟教堂有近400座是在公元10世纪时修建的,其中有许多风格质朴的壁画,多是用红色颜料在岩石上直接描绘而成的。在公元10世纪后半期才开始使用蓝色颜料,这些质地优良的颜料使得这些壁画直到今天仍然保持鲜艳,透出古典的优雅氛围。

卡帕多希亚石窟建筑和格雷梅国家公园所在的地带里,还生存着狼、红狐、獾和欧亚水獭等珍稀动物。另外这里还有包括濒临灭绝的刺果豆等在内的多种植物,其中的100多种是此地所独有的。

帕穆克卡莱和赫拉波利斯

帕穆克卡莱和赫拉波利斯,在距离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西南约420千米远的地方,在代尼兹利省境内。帕穆克卡莱的意思是“棉花之城”,这暗示了其棉纺织业的发达。赫拉波利斯则作为巩固边防的要塞及它所拥有的温泉而著名,这里还有浴室和运动场的遗迹,是曾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的代表和标志。1988年,赫拉波利斯和帕穆克卡莱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帕穆克卡莱和赫拉波利斯商业都很繁荣,手工业比较发达,温泉也很有名气。由于这里水资源丰富,种植庄稼的人很多,粮食产量也很高。帕穆克卡莱的名字既与这个地区盛产棉花有关,又与温泉形成的白色石灰华奇观有关。这里却不断地遭到地震的破坏。据史料记载,这里至少发生过十次大地震。这座城市荒废于1354年大地震的袭击。

赫拉波利斯的温泉远近闻名。泉水水温达到35℃,含有碳酸盐等丰富的矿物质,据说能治疗风湿病、肾脏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二十三、越 南

顺化古迹群

顺化古迹群,位于顺化市。顺化在1635~1954年间,曾先后为旧阮、西山阮、新阮封建王朝的都城。香江从城中穿流而过,与城内的许多古代建筑相映成趣。其中越南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落顺化皇城(顺化故宫)、布局规范且占地面积甚大的顺化皇陵、宛如顺化之屏风的御屏山都是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1993年,顺化古迹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香江北岸的顺化皇城是阮氏王朝的皇宫,坐北朝南,与御屏山相对。在越南现存的古代建筑群落中是最大且保存较完整的。皇城建筑式样基本上是仿照中国北京的紫禁城。围绕皇城外层的京城建筑风格是法国式的。皇城呈方形,城内宫殿重重叠叠,宏伟壮观,城外环绕着护城河。

顺化旗台耸立于顺化皇城午门前、赋文楼后,正面与御屏山遥相呼应。台分3层,上层高6米,下层高5.6米,中层高5.8米。起初旗杆是木制的,分2段,高29.5米,曾折断过多次。

下龙湾

下龙湾作为越南北部最美丽的海上胜景,喀斯特地形最瑰丽而典型的代表,隶属于越南广宁省,位于海防市吉婆岛以东和鸿基以南、距离河内150千米处。其面积约为1500多平方千米。下龙湾的产生是地球上“沧海桑田”自然变化的结果。经过这次“整容”,大自然把下龙湾扮成了一个美丽多姿、变化万端的女子,让所有到过下龙湾的人都痴迷于她的美丽,惊叹于她的奇异。1994年,作为自然遗产,下龙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龙湾包括东湾、邻翁门煤港和葫芦岛3个小湾,南湾包括云海、明珠、中门等很多岛屿,西湾包括界巡珠岛和吉婆岛。

在这些风景区里,一座座的石灰岩岛便如在海面上散落着的粒粒珍珠,精致而又美丽,吸引着各方的游人。岩石上的岩洞内有许多钟乳石,形态各异。其中,有一个被称做“岩洞奇观”的洞,洞口不大,但洞内却截然不同,十分宽敞。洞壁上有与各种动物极为相似的钟乳石,它们形态各异,活灵活现,令人不禁要慨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下龙湾还有一座名山——诗山,关于此山,还有一段故事。1468年黎圣宗到这里游玩,被这里迷人的风景吸引,忍不住用汉文写了一首诗,下令刻在山腰,诗山便由此得名。

二十四、也 门

希巴姆古城

希巴姆古城,坐落在也门共和国中部的哈德拉毛省赛拥县,距离首都萨那约470千米。早在公元3世纪,这里就是哈德拉毛王朝的都城。16世纪,由于欧洲大陆所需的大部分薰香都经此地转运,希巴姆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乳香之道”的必经之地,进而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目前,大约有500座建筑物分布在城内,其中以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星期五清真寺”最为著名。1982年,希巴姆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希巴姆所处的哈德拉毛河谷,是阿拉伯半岛干涸河谷中面积最大的,长160千米,平均宽2千米,暴雨一来,洪水泛滥。1524年的大洪水,把整座城市差点毁灭掉。

希巴姆的街道和现有的建筑都重新修建于大洪水之后。“星期五清真寺”是最古老的建筑,建造于公元904年,建造者是哈里发哈伦·阿尔·拉希德。“贝特·哈尔霜姆馆”被辟为博物馆以展示希巴姆传统的生活样式,在国内外声名远扬,吸引了众多游客。

萨那古城

萨那古城,坐落在也门共和国西部海拔为2350米高的高原盆地中,位于也门首都萨那的东部。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阿拉伯明珠”、“春城”的美称。萨那古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交通要冲。萨那古城是伊斯兰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整个古城内的建筑都保存得完好无损,整座古城看上去宛如雕塑和绘画作品一样美丽,风韵无限。1986年,萨那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传公元前1世纪,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高约100米的霍姆丹宫便在萨那落成。至今仍保存有霍姆丹宫残骸,其轮廓仍隐约看得出来。整个宫殿高达20多层,四角分别用白、黄、红、黑四色大理石砌成,呈正方形。塔顶有一间客厅,每一角都有一头石狮把守,屋顶是用一块高20米的整块大理石加工而成的。

哈吉尔宫修建于希木尔王朝时期,位于萨那西北部。整个宫殿建造在一块完整的巨石上,故有“石头宫”的称号。整个建筑高达6层,宏伟壮观,宫中有一水池,是当年伊玛姆欣赏宫女们洗澡的地方。

萨那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其中青石、白石、黄石占大多数,庄严而又稳固。萨那古城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和古清真寺巨大的穹顶、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着环绕在周围的碧绿的群山,组合成完美的整体,远远望去,宛若仙境。

宰比德的历史名城

宰比德的历史名城,位于也门南部的荷台省,距离首都萨那西南方向约160千米。宰比德最早建于公元9世纪,在吉亚德王朝、阿尤布王朝、拉苏尔王朝三个历史时期,它逐渐发展繁荣起来,奠定了它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实基础。宰比德是伊斯兰教世界极其重要的学术之都,也是实施宗教教育的重要城市,其建筑物强烈体现着宗教色彩,但又不失为极具艺术价值的建筑精品。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宰比德的历史名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吉亚德平定叛乱后,也门的全境,几乎都在他一人统治之下,于是他开始动手修建高等教育设施,阿沙艾尔大学就是这时兴建的。

在以后的200多年里,作为王国的都城及文化中心,宰比德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吉亚德王朝于1018年左右结束,此后宰比德再也没有作为王朝的首都,但作为文化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后劲。

如今在宰比德有86座清真寺,萨那是拥有清真寺最多的,其次便是宰比德,“星期五清真寺”是宰比德最大的清真寺。宰比德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即阿沙艾尔清真寺。

19世纪纳赛尔宫和伊斯坎达尔清真寺也修建了起来。这两座建筑的艺术价值,比城边的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城寨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