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的故事
14119000000010

第10章 东方大国得契应(1)

§§§第一节夜梦金人降白马驮经来

这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普通的清晨,初升的太阳像往日一样轻轻地洒在洛阳城中那座华丽的宫殿里。然而历史证明,这又是一个极不普通的清晨,这天清晨,一件影响了中国将近两千年的大事件发生了。

正是皇帝的臣子们早朝的时候.然而,当所有的官员齐集于金銮殿时,却迟迟不见明帝的驾到。作为一国之君,明帝虽然时而会有让臣子们敢怒而不敢言的行为,但一般说来,早朝却是从来不曾迟到的。官员们在私下里猜测,明帝不久前刚刚纳娶了一位美丽的妃子,夜里明帝一定因贪恋美色而过于劳累,让臣子们在金殿里稍加等候也就在所难免。

直到阳光直射到明帝的那尊用一百零八斤黄金铸成的龙椅之上时,明帝终于姗姗来迟。但总归是来了,于是,大臣们三呼万岁之后,就等着明帝启开金口,群臣共同商讨国内外一系列大事。然而官员们发现,明帝却久久无语,一副心神不宁的样子。官员们开始在内心里发出怨怒,明帝啊明帝,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如此贪图美色而把国事丢弃在一旁呢?

明帝不曾发话,大臣们也就不敢轻易开口,金殿上下,一片宁静,惟听殿外的一群麻雀的啾啾之声。终于,明帝坐直了身子,只听他说,呵,各位爱卿,大家一定在为我的迟到而在内心里发出疑问了吧。是啊,我夜里睡得并不踏实,因为我作了一个奇特的梦。

官员们开始交头接耳,却不敢发出声来,大家都在说,我们的明帝究竟作了一个怎样的梦呢,以至于今天这样心神不宁。明帝终于又说,昨天夜里,我作了一个奇特的梦,在这个奇特的梦中,一位身长十尺的神人飞临于我的窗前,这神人身着金色袍服,威仪俱足,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神人的头顶竟然有一轮金色光圈,随着他在我窗前来回地飞舞,那头顶上的光圈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认为,这绝不是一个荒诞的梦境,这一定是那位金人,那位神对大汉王朝的某种特别的昭示。

官员们都被明帝绘声绘色的描述吸引了,谁也说不清那是怎样的一个梦,更无法说清那个梦将昭示着怎样一个未来,这个未来又将对整个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

沉默了许久,一位大臣终于说,启禀后皇上,我敢说,那绝不是一个荒唐的梦境,那是一个祥瑞之梦。我听说很多年前,我们的邻居大月氏国曾有佛的降临,那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一个智慧无比的佛。从越来越多的描述来行,这位佛的形象与陛下的描述十分相似,金色袍服,项有光圈,看来,陛下梦中所见,无疑是佛了。

说话的是被人们称为最博学的一位大臣傅毅。傅毅的一番宏论并非无中生有,也非是对明帝的某种阿谀。在他很年轻的时候(约公元前2年),傅毅就已经从大月氏国的使者那里得到关于佛的消息,虽然那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越来越多的民间祭祀表明,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化现象正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土上兴起,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它预示着这个崇尚于神灵的民族将会有一种新的崇拜。与此同时,包括明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想起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明帝的异母兄弟楚王英就因为经常在自己的宫中进行某种秘密的祭祀而被人告上了宫廷,当时告发他的人说,楚王英如若不是妄图起事,又何必在自己的宫中进行那种秘密的祭祀呢?于是,楚王英被遣往江南一带,最终却因郁闷而亡。

既然明帝的梦是一个祥瑞之梦,而梦中的金人正是从大月氏国传来的关于佛的消息,这一消息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应该是一个光明的前兆。当然,谁也无法进一步说清那个佛的详情,包括他的形象,他的言说,他的理论等等。当下明帝就向他的臣子们说,你们中间,有谁愿意前往大月氏国,以迎请佛的到来?大殿内又是长时间的沉默,终于,郎中蔡谙说,启禀皇上,微臣愿意前往。紧接着,博士弟子秦憬也说,微臣也愿意前往。

这是永平七年甲子(公元64年)的上午,明帝作出了派使者出使西竺的决定。

一年之后,郎中蔡谙等人终于顺利归来,人们注意到,这支庞大的人马中多了几位西竺人,其中即有最著名的经师迦叶摩腾等人。在迦叶摩腾的身后,那匹骠悍的折马更是让人们惊叹不已。在明帝的金銮殿上,迦叶摩腾当场打开了那只箱子,一股奇香扑面而来。迦叶摩腾展开了张金色的画卷,明帝和群臣顿时欢呼起来,那那画卷中的佛,正是一年前明帝所描述的梦中之神。接着,迦叶摩腾向明帝展示了他亲自写的《佛说四十二章经》,并将其中的几段当众朗读。当下明帝即起身离座,恭敬地向那尊佛像和经书顶礼膜拜。

不久,明帝命人在洛阳西郊修建七层石塔,以置放从大月氏迎请而来的佛像和金经,接着又让人在此建造精舍,以接待从西竺而来的僧人。

二千多年过去了,如今当人们走进洛阳西郊白马寺的时候,或许还能看到一些当年明帝迎请佛像和金经的遗迹吧。

§§§第二节方外丞相佛图澄

有人说,中国佛教之所以能延续两千多年,至今仍然不衰,是因为佛教的大师们不仅坚持三教圆融,蓄纳兼收,更在于他们能巧妙地利用统治者对佛教敬畏的心理,取得统治者的信任,从而为开辟自己的佛教事业打开一条顺利的通道。

这里所说的佛图澄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晋成和三年(公元328年),前赵刘曜大败石勒部下大将石虎,并乘胜围困洛阳。兵临城下,人心惶惶,石勒连忙召集部下议事,然而部下一个个聋拉着脑袋,说不出任何话来。这时,部将郭黑略启奏石勒说,我今向大王推荐一位神僧,或许他有办法让我们脱离困境,转败为胜。

石勒问是怎样的神僧,郭黑略说,此人来自西竺,名佛图澄,他九岁出家,不仅精通佛理,又通阴阳,晓地理,会巫术,且多有谋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神僧。石勒知道郭黑略崇信佛教,于是想起郭黑略从前才能并不出众,但近年来却常常能在军中出奇制胜,该不是因为这所谓神僧做其军师之故?

石勒的推测并没有错,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佛图澄来到中土洛阳,当时他已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然而却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更难得的是,他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以很快就在洛阳城里人人皆知。其实,佛图澄看中的并非这虚名俗利,他来东土,正是要把西竺的佛教传人内地,并在洛阳建立几座宏大的佛寺。然而,连年的战乱,使得佛图澄愿望始终不能实现。后来,他认识了石勒部将郭黑略,且知道他是一位信奉佛教之人,于是,他便时时教化于郭黑略,并为他的军旅生涯出谋划策,使其不断获得成功,受到石勒的赏识。

处于困厄之中的石勒听到部将郭黑略的述说,便想一睹这位神僧的容颜。他倒要看看,这所谓神僧到底有着怎样的神通。

佛图澄深知石勒是一个乱世枭雄,其杀人如麻,毁城如豆,但石勒同时也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若能让他信奉佛教,并在佛理的薰陶下杜绝杀生,以德以仁治理国家,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位于国有利,于民造福的明君。

于是,佛图澄应约前往。

出现在石勒面前的佛图澄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石勒那不可一世的骄枉之气先自去掉几分。石勒说,请问先生,佛道究竟是什么?

佛图澄说,佛道是非杀之道,正所谓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那么,佛遘究竟有什么神通,能让我一见吗?

佛图澄于是让人取来一盆清水,又燃起一柱清香,他于清水前合掌念咒,突然间大喝一声,但见那盆中出现一枝青色莲花,那青莲在微风中摇曳着莲枝,放出一股迷人的清香。石勒见了,当下对佛图澄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但凡军中大事,都要请佛图澄给予断定。佛图澄也的确帮助石勒扭转了时局,一步步获得战局的胜利。因此,有人称佛图澄为“方外丞相”。

然而,石勒毕竟是一位偏执独断之人,而对佛图澄,也总是将信将疑。一天夜里,石勒披挂在身,枕戈待旦,说要征战,并且派人去请佛图澄。这等雕虫小技又如何唬得过通晓战事的佛图澄.当来人告诉佛图澄,大王即将出兵,请大和尚立即前往时,佛图澄却依然专注读经。来人催急了,佛图澄才说,平安无乱,何来出兵。来人把佛图澄的话告诉了石勒,石勒对佛图澄的崇敬又近了几分。

石勒这位杀人如麻的暴君虽然在佛图澄的劝谏下时而戒杀,但有时性起,还免不了有人遭殃。这一天,石勒的杀性又起,并且其矛头竟然是对准了佛图澄。佛图澄的风范早已感动了石勒无数的部下,佛图澄得到消息后,连夜逃进了郭黑略的府中。临行前他告诉身边的人说,如果石勒派人找我,就说我已回到西竺。是夜,石勒果然派人前来捉拿佛图澄,当然扑了个空。石勒想不到自己的一个秘密行动竟然被佛图澄察个一清二楚,顿时心生后悔,觉得不该对这位神僧乱下杀令,竟然一夜未眠。

第二天,佛图澄突然来到石勒府内,石勒大惊,连忙离座顶礼,说先生不是回西竺去了吗?我正要派人去请先生呢。佛图澄说,是啊,昨天大王心情狂乱,我不得不避及一时,今天我在定中察得大王心境平和,所以就又回来了。

不久,西晋灭亡,石勒又灭前赵刘曜,自称帝王,定都洛阳,而对佛图澄更是恭敬顶礼,口必称“大和尚”。

石勒称帝后,佛图澄利用自己的威望一边不时劝谏石勒禁杀戮,施仁政,同时也利用这大好时机在洛阳发展自己的佛教事业。他广立寺庙,教化百姓。受到国人的尊敬。

石勒死后,石虎废石勒之子石弘而自立为王。一日,石虎最疼爱的儿子因病亡故,石虎伤心欲绝,怎么也不肯让人葬埋其子。正好佛图澄来了,佛图澄观察那孩子虽然没有了呼吸,但生命的游丝却并没有了断,于是,他运作内功,为石虎之子暗中发力,并且让人取来杨枝和水,在石虎幼子的脸上不断地滴洒。过了一会儿,那个差一点被人葬埋的男童竞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从此以后,石虎对佛图澄的崇拜比当年的石勒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石虎下了一道命令,今后宫中上下,一律称佛图澄为大和尚,若是佛图澄进宫,朝侍们必须传唱“大和尚到”。

世有不散的宴席,乱世中的政权更是如此。建元元年(公元343年)七月,石虎发兵征讨前燕,结果却遭到大败,死伤八万余人。十二月,石虎发兵征战前凉,又大败而归。接连的失败,让朝廷内外一片哗然,石虎恼羞成怒,他让人把佛图澄叫来,当众责问佛图澄说,我自从信佛以来,斋僧供佛,然我却一次一次遭到失败,这佛究竟有何灵验?

佛图澄不动声色地说,怎么就说佛没有灵验呢,当初我们同在灵山会上聆听佛法时,佛就曾抚摸着你的头顶说,你供养罗汉,颇有功德,来世一定能够成就国王,你现在不是真做了国王吗,怎么能说没有灵验呢?你忘了当时你还感动得哭了。

佛图澄当着满朝文武说出的话让石虎听来十分受用,既然曾在灵山会上听闻佛法,那么他的前世就一定是一位罗汉.既然曾为罗汉,夸生今世成就国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还会有什么人敢说一个不字吗?就是这样,佛图澄以其独特的智慧在朝廷内一次次让统治者心悦诚服,从而使得统治者戒除了一次次杀戮无辜的暴行。

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八日,佛图澄走完了他一百一十七年的佛旅人生,于邺宫寺圆寂。石虎闻讯,果立良久。接着便扶棺大哭,为失去这样一位方外丞相悲痛欲绝。

§§§第三节道安与淝水之战

这是东晋永嘉年问的一个盛夏时节,常山扶柳(今河北省翼县)附近的一座寺庙里人头攒动,经声朗朗。正是佛教中的结夏安居日,按照这一佛制,一切僧人须在这段日子里足不出户,惟以认真读经来打发这难耐的炎炎夏日。然而在寺旁的一处山田里,仍有一些僧人顶着烈日,足插热泥,挥汗如雨地耕作着。

午饭后的那段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一个双脚糊满田泥的小沙弥走进了当家和尚的寮房,小沙弥睁着一对怯生生的眼睛说,师父,那片田里的草我都耘完了,能借一本经书给我读吗?当家和尚抬起头来,眼前说话的小沙弥人高马大,但却相貌丑陋,再加上他连天烈日下的劳作,那脸上的肌肤就像是披人用漆炭涂抹过一遍似的。当家和尚很不高兴,说:好好做你的活计,你这样的人也想读经?闻听当家和尚如此言语,小沙弥面露委屈,但他仍然倔强地站在那里,说,师父,我来寺里已有三年,至今你也没让我读过一页经书。

正是午间犯困的时刻,当家和尚有些烦了,于是便随手从案上取出一本《辩义经》扔到这小沙弥的面前说,快快去吧,我要午睡了。小沙弥捧着经书,像是捧着什么宝贝似的跑出了当家和尚的寮房。

第二天同一个时候,当家和尚正要午睡,小沙弥又来了,手里捧着的正是昨日扔给他的那本经书。小沙弥说,师父,能否再借我一本经书读读?当家和尚火了,说,你这小沙弥,昨天吵着要读经,不是借给你一本了吗,怎么今天又要借经?小沙弥说,师父,这本书我已读完了。当家和尚听了这话很是恼火,心想这小东西存心搅我老和尚的好觉,一本五千言的经书,最有学问的人也要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才能读完,你一天就读完了?你这不是存心耍我吗?但他瞌睡来了,也不及细想,就又随手取下一本更厚的经书扔给小沙弥说,去去,我要午睡了。那是一卷《成具光明论》,七千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