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14117100000028

第28章 来龙去脉

大凡去皇家宫殿、陵墓等景点时,导游小姐一定会津津乐道于此处如何蕴藏龙气、山形地势是怎样的风水宝地。“来龙去脉”便是由地理环境的风水而来。

“来龙去脉”,典出宋代赵与时《实退录·卷二》:“朱文公(朱熹)尝与客谈世俗风水之说:‘冀州好一风水,云中诸龙来也。’”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云:“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乃大富贵之地。”这个成语原是风水先生的说法,认为山势如龙,从头到尾都有血脉连贯。堪舆(即风水)家称山脉的起伏为“龙”,称其主峰为“来龙”,观察山脉的走向、起伏,寻找聚气之势;称山谷中溪流为“脉”,称而其主流则为“去脉”,追寻水的源头和流向。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着的地势。

清·刘熙载《艺概》诗曰:“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人皆知之,惟不省其来龙去脉,则宽紧远近为妄施矣!”亦作“来踪去迹”。后比喻人或事情的来路和去向,也泛指事物前后关联的线索。

从来龙去脉这个成语中,可以窥见古人对居住环境的认识。

人类的居所历来与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如身处沙漠的人懂得用厚厚的土墙防热,而居住在森林中的人会在树上建房防潮防虫,爱斯基摩人会制造冰屋等等。

在地处温带气候区的中国,人们很早就发现如将住房建在河流的北边或山坡的南边,住宅便可以接纳更多的阳光,躲避凛冽的寒风,同时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环境与建筑方位何其重要,在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化氛围中,它们同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质。这个体系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其一是正统的儒家思想,并获得官方认可的方位体系。这是一个以正交方向为基础,也包括斜交方向的方位体系,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方位、季节、色彩、音乐、五行等多种文化要素的统一,同时,内蕴有宾主、长幼、君臣、男女、尊卑、礼敬等多种仪式性要素,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二,则主要是基于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与住宅方位相关联的阴阳术数与风水理念中。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也不妨这样解释:观察天(堪)、勘察地(舆)、空气空间(风)、水文水质(水)、地形地质(地)的研究分析理论(理)。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风水应是风水的原义。风水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虽然晚期迷信的色彩渐重,但其中不乏有科学根据。

中国的风水学主要有下面10种内容:(1)观天。宇宙星体对人的作用。(2)辨质。风(空气)、水、地(土)的质对人的作用。(3)察形。风、水、地的形貌对人的作用。(4)乘气。风、水、地的气对人的作用。(5)测方。风、水、地的磁场方位对人的作用。(6)定位。阴阳宅的位置选择和方向选择。(7)择时。风、水、地与时间配合对人的作用。(8)施工。阴阳宅的设计施工与风、水、地的改善。(9)循礼。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风俗礼仪,体现孝道的重要方式。(10)积德。勉人尽孝,劝人为善,催人向上,使人得福,告诉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这是风水学的基本理念与最高目标。

我国早期地理学知识比较发达,约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区域性的地理著作《山经》和《禹贡》。《山经》突出讲了区域地形,把我国山地分为南、西、北、东、中五个走向系统,每个系统中有起首、结尾和伸展方向。《禹贡》全书由“九州”、“导山”、“导水”和“五服”四部分组成。两书均对山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以山为纲讨论了地域位置、山系、水系、矿产资源等。

在我国文化地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西北山脉主峰昆仑山,历来为风水先生所重视,察山必求与昆仑山脉的关系:我国在昆仑山的东南面,天下山脉,祖于昆仑,下生“三龙入中国”。

“三龙”指山脉的三大干系,以黄河、长江为中界,将南北地域分为南干、中干与北干。北干系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诸山,山脉从西北高原展来,主脉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龙门西河;山系一支脉为太行山,太行山绵延千里,其最长一分支为燕山山脉。中干系指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地域山系,其山脉由蜀汉而来,一支至长安,而尽于关中;一支下函谷,以至嵩岳,支尽泰山。南干系指长江以南区域诸山系,其主脉祖于岷山,也有若干分支。

风水先生将山系分支作为山脉祖宗支派的大纲,若要探寻龙脉之来源,必先洞悉以上诸山之支派,按图索骥。继而他们也吸收了一定水文学的成果。比如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水经》。这部第一次较详细描述水系分布的专著中记述了黄河和长江等137条河流,不仅说明其发源地、流向和归宿,而且较详细地说明了经行之地、主支流的空间展布和次序。北魏科学家郦道元撰巨著《水经注》,将河流数量增补至1252条,其描述水系不仅比《水经》详细,而且还记述了水系的演变及其鉴别方法、水系区域及水汛和泥沙等特征。大概由于山、水弯曲的走势,黄河和长江二者都被比喻为“龙”。

总归中国山脉水系的大概以及纳阳御寒的气候实利功能,风水先生概括出了一个“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这个环境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格局:建筑基址背靠一座山称“来龙”,其北有连绵高山群峰为屏障;左右有低岭岗阜“青龙”、“白虎”环抱围护;前有池塘或河流婉转经过;水前又有远山近丘的朝案呼应。基址恰处于这个山环水抱的中央,内有千顷良田,山林葱郁,河水清明。这种环境模式既适于寺庙,也适于村镇或庄园。目前采用这种格局最著名的当属安徽黄山世界遗产地宏村。

而后对于建造在其中的具体住宅,则主要参考自有唐一代以来的《宅经》,将一座建筑按照方位和八卦,分为24个方位,然后划分阴阳两个范畴,规定各个方位的基本吉凶属性,判断“阴宅”和“阳宅”。

从这一点上来说,选址的风水学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山峦可以挡住冬季的寒风,而在水边可以享受夏季的清凉,并方便取水、用水。缓坡有利于避免洪涝之灾;左右围护,使植被茂盛,形成的封闭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局部小气候;同时在战乱之时亦易攻难守。总之,这种地形环境适合我国的气候特点,也适合我国古代以农为主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方式。

早期的风水学有着不少科学道理,可惜到了明清,杂糅了浓厚的阴阳观念、五行生克理念、谶纬学说等等,非理性的色彩渐重。凡事事必言阴阳,否则不能行,这就太迷信了。所以说,事物的好处妙在“恰到”二字,做事留有余地,否则便是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