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14116800000044

第44章 常见的育儿迷误(3)

当我详细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后,就明白了,问题不是孩子是否上过“学前班”,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对。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这位妈妈就过分重视写作业、考试这些事;她在这方面太紧张,比孩子敏感一百倍,孩子的成绩低一分,她就会严厉地批评孩子,弄得孩子精神负担特别重,早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而且这位妈妈不理解阅读的价值,孩子有这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基础,本来应该喜欢写作文,会写作文,现在只是被家长经常性的指责吓住了。

可是这位妈妈一直坚持她的理由,是因为他没上学前班,基础打得不好。

当我讲到很多孩子上过“学前班”之后,到了小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产生了疲倦感的例子。她这时才有所接受。“学前班”的“功劳”年代早已过去,现在只是扼杀孩子童年的一个场所而已。

我对这位妈妈说,应该庆幸自己的孩子没有上“学前班”,要不然孩子连阅读也不会。学习好坏是件比较复杂的事,不可能由于某个单一因素就导致结果怎样。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很多都是发展良好的,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知道孩子的未来。你的孩子现在已四年级,他的学习情况和他有没有学前班的基础没有关系。孩子现在的问题显然就是个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问题。所以改变他的状态只能从提高兴趣和自信心入手;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整天批评、唠叨和干涉孩子,而要欣赏和鼓励他。只要家长和教师不伤害孩子的自信,他的优势会慢慢表现出来。

所以,没有让孩子上过“学前班”的家长们,不要着急,也不要后悔。相信你的选择是对的,也相信孩子在以后的发展中会更好。不要让孩子在“学前班”里呆一天,那里只会让孩子变成“庸才”。

“老师留下的作业都是正确的”

“暴力作业”的坏处,远不是让孩子多吃一个馒头有点撑那样简单,它可以让孩子罹患一种“厌学”的慢性疾病,它足以摧毁孩子的上进心,吞噬孩子的创造性,消磨孩子的幸福感,它的“暴力性”破坏了孩子的信心、意志、品格……

是“作业”还是“暴力”

我提出“暴力作业”时,家长们笑道,你真有意思,作业还有什么“暴力不暴力啊”,当学生的,还能没有作业?可是你仔细想过这些作业吗?

数量庞大的作业: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很普通的一次语文作业。一篇课文后有五六个生字加拼音,每个字要写二十遍,一本书下来,合计下来,共写一百八十至两百个拼音、一百八十至两百个汉字。此外还有三四个造句。如果头一天生字本上有一个错别字,还要把那个错别字再写三行,也就是错一个字就再加二十个拼音、二十个汉字,前一天错两个,就要多写四十个拼音、四十个汉字——这仅仅是语文作业。

“惩罚”的作业:一个初二学生的数学测试考试卷,上面有一些错,当天的数学作业是把卷面上所有的错误都改正,然后把错题所在的那一节的题目再重新做一遍。严重的是整个一单元后面的练习题目从第一个题目做到第十个题目。做错一个,再重新做。

我不禁要问,这些作业是“作业”吗?这些作业如此无聊,从它对儿童学习兴趣的破坏,对儿童智力发育的阻碍来看,已走到了作业的对立面,成为反学习的东西。在前面的辑里,也有这样的作业,我把这种作业称为“暴力作业”。

在现实的教育中,类似的“暴力作业”案件举不胜举,教师们就是这样用“作业”来让孩子学习知识;就是这样让学生们知道,要是做错了题目,就要接受惩罚;还要让学生们知道,学习不好就会写更多的“作业”。它不仅给孩子当下的生活带来痛苦,它更破坏着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对他们一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形成消极影响。

孩子在刚入学时都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对学习充满好奇,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孩子在刚入学最初接触到“作业”这个东西时,是那样兴奋和自豪,大人想不让他们写都不可能。可是,时间不长,他们就厌倦了。自己会写得字,老师还要求写几十遍;会做的题目,老师要求重新做;写错一个字,老师要罚写几十个,做错一道题,十几个题目重新做。每天孩子的时间被“作业”塞得满满的,没有时间玩耍,也不能睡懒觉。终于有一刻,他烦恼了,被作业弄烦,开始厌烦“作业”,对学习也厌倦了。厌倦是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凶恶可怕的敌人,暴力作业则是把这样的敌人运送到孩子心中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一个令人痛心的教育事实是,有多少教师娴熟地运用着这样的“交通工具”,他们以为把知识运进了孩子心中,不知道车上装的,已变成了“敌人”;而这时更有不少家长在旁边帮忙,强迫孩子接受这些暴力业,加速着孩子的厌倦。

可为什么教师和家长如此喜欢“暴力作业”?

我们来听听他们的“道理”——多写多记就能多学到知识,他们认为一个字写二三十遍就比写两三遍好。真的如此吗?让一个成人写一个陌生字写五遍还认识,写到五十遍时可能感觉越写越不像,写到一百遍就几乎不认识了。

这些教师和家长们都是把功力用在那些可量化的、眼前见效的方面。他们不懂得用种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只是用繁重的作业把孩子的肢体固定在板凳上,固定在书桌前,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正在起一种化学变化,正在生成一种叫厌倦的物质。他们更不知道,大脑认知是个奇妙的过程,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感情的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们产生了厌倦,没有心思去学习,只有的是教师和家长们强制下的重复的体力劳动。

而有些教师急功近利的观念更是推波助澜着“暴力作业”的泛滥。

有一位老师,她给学生布置写生字的作业时,总是让学生把一个完整的字先拆开了几部分写,比如“树木”的“树”字,先写一行“木”,再写一行“又”,然后再写一行“寸”,最后再合成一个“树”字,写两行。拼音也是拆成声母、韵母、调号三部分写——就这一个字,总共写了九行。她这样做,确实在短时期内可以让学生记住了所写的那几个字,单元测验总能得不错的成绩,哄得家长们很高兴。这位教师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对学生有坏处。但她说,反正我只教他们这几年,这两年他们成绩比别的班好就行,以后怎样,那不是我的事了。

这位在教学上让学生饮鸩止渴的老师,她是学校的“名师”,家长们总是趋之若鹜地想尽各种办法,把孩子送进她的班里。大家看到的是,在她任教的时间里,班里语文考试成绩有多半是一百分。

而我认识的另一位老师,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她懂得很多教育学的知识,教学从来都不让孩子死记硬背,在班里搞阅读活动,每天留很少的作业,让孩子们回家读课外书,学生在阅读中既提高了语文水平,又感到快乐。她的做法,无论对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保护,还是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而久远的影响。可是学校统一出的考试卷都是只考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班里的孩子考试分数普遍不高。这位年轻的教师承受着很多压力。除了学校排名带来的压力,还有来自家长的压力。一些家长给这位老师提的意见就是作业布置得太少,以及让学生回家看课外书。

又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她的做法才是真正为了学生好呢?她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看不出什么,等学生们到了小学六年级时的一些学科知识测试中,就明显超过了那些死学课本的学生。她说她自己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跟踪调查,她所教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状态都比较好,几乎没有所谓的“问题学生”。

只想告诉妈妈们,“暴力作业”不是真正的“作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带来的只是负面影响。

等同与“教育事故”

我的一位同事说,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天天晚上要熬到十二点才能睡觉,她每天看到孩子要写那么多作业,自己心里觉得孩子比她还累,可又不能告诉孩子不要写作业了。

一个上初二的孩子因为上英语课捣乱,被老师罚抄课文十遍,这个孩子真的就一晚上硬是把十遍抄完了。孩子宁可接受“刑罚”,也不向家长说,这种情况应该和孩子对家长态度的预感有关。如果平时家长遇事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比较随意地批评孩子,对学校教学充满了盲目崇敬。那么孩子凭直觉就会认为和家长说了也白说,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挨训,雪上加霜。孩子承受了暴力作业,他一晚上抄完了十遍课文,第二天还是那样上学去了,好像什么也没损坏,什么也没缺少。这种情况甚至有的家长知道后还会窃喜,以为孩子多抄了课文就比别的孩子多学习了。他们没看见孩子受了内伤,甚至是终身无法痊愈的内伤。

“暴力作业”对儿童信心、意志、品格等有全面的消极影响。它的坏作用,远不是多穿一件衣服有点热,多吃一个馒头有点撑那样简单;它能改变事情的整个状态,让孩子罹患一种“厌学”的慢性疾病,摧毁他们的上进心,吞噬他们的创造性,消磨他们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能破坏他们的道德。所以它不是小事,是“教育事故”。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暴力”天天都在全国大面积发生着,只要和中小学生或他们的家长聊聊,就会发现孩子们天天生活在“暴力”中,方式简直是无奇不有。学生们何时才能从这些“暴力”中逃出来?

全国有多少个孩子每天要熬到十二点才能睡觉?对于教师的“暴力作业”已经被社会所认可,有几个家长反对过?又有多少人为孩子的身心发展着想过?有多少人听到了千百万儿童的呻吟?“暴力作业”永久性地破坏了许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也在无形地蛀蚀和扭曲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了孩子,拒绝”暴力作业“吧

面对“暴力作业”,我在呐喊,可是我的声音很微弱。每年的教育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师范院校、各个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课题一个又一个,人们都在忙碌地做“研究”,仿佛教育界上上下下都在专心研究问题。为什么这么具体这么迫在眉睫的事没有人去关注?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喜欢高屋建瓴地宏论,在事关儿童每一天教育的问题上总是缺席。

我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认识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连续几年荣获全国特级教师称号。她说,以她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孩子们写生字,每个字写三四遍效果最好。这么简单而有效的经验——我们认为这才叫“学术成果”——如果推广开,会让全国多少儿童减轻作业的痛苦,甚至从此变得爱学习啊。它仿佛简单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实际上却包含着一套非常完善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理论;比起那些和学校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主要用来端居“庙堂之高”的“教育研究成果”,这位特级教师的经验如此朴素,却如此有价值。可惜的是,成果得不到推广,受益的人太少了。

而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总是用“行政思想”来自上而下地管理学校,很少考虑用“教育科学理念”来细致入微地服务于学校。这使得一些教育行政手段不仅无效,而且成为师生们新的负担。去年报纸上刊登这样的新闻,某地教育行政部门给各学校下达规定,要求小学生的书包不能超过六斤,并派职员到各学校抽查监督。这导致学生们只好化整为零,先背个四斤的书包进去放下,再到校门口从爸爸妈妈手中接过一个五斤的书包背进去。这是令人感到多么可笑的场面啊。

只有在实际中,杜绝不同程度的“暴力作业”,才是最重要的减负行为;把“暴力作业”上升到“事故”的高度,可以让人看到它的破坏力,引起人们的警醒。国家为杜绝各行各业的生产事故,不停地制定和出台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什么时候能为孩子们出台这样一套科学的“办法”,让他们免受暴力作业之害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们这样的建议,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教师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家其实已经告诉教师们学生负担过重的来源和解决方案,为什么我们不从这里去思考呢?

“‘小网虫’都是电脑游戏惹的祸”

如果一个孩子宁肯钻在游戏里也不愿走出来,那是因为他感觉在游戏里的世界比游戏外的世界要快乐和充实。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人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在游戏中堕落的人,即使没有游戏,也会在其他地方陷得不能自拔。

好玩的为什么是游戏

家长们都害怕孩子玩电脑、玩游戏,怕孩子们上瘾。可是丽文却不怕,还“纵容”妞妞去玩游戏。

电脑在国内刚刚开始出现时,妞妞才读小学,同学们家里有电脑的不多,都还没开始玩电脑游戏。丽文和先生为了工作也买了台电脑,可是妞妞并不感兴趣,因为周围没有人玩游戏。等到妞妞上初中后,丽文知道妞妞班里的同学家里都有电脑,也都玩些游戏,丽文觉得,同学都在玩,要是妞妞一点也没有玩过的话,妞妞这个阶段的成长就是空白的,于是告诉妞妞,要是想玩就玩吧。妞妞一开始不玩,可是听同学们说很有趣,借来游戏盘也开始玩起来了。

这一玩,就有些“走火入魔”了。妞妞周末回来,窝在屋里一玩就玩四五个小时,经常玩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到了寒暑假,玩的更是厉害,能一口气玩八个小时。吃一口饭就去玩电脑,而且还买很多电脑游戏方面的杂志,和同学朋友们电话聊天也经常是电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