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心每天开一朵花
14116500000023

第23章 让心每一天开一朵花:如何放松你的心情(3)

半夜,她听见一阵声响,模糊地睁开眼,奶奶披着棉袄正在床边摸索着穿鞋。冬夜寒冷的月光下,奶奶扶着墙蹒跚地走着,突然被什么绊住了,狠狠摇晃了一下,然后继续着困难的每一步。看着奶奶抖手抖脚地移着,她想起床去扶一把,可是胳膊才伸出来,就打了一个寒战,她终于又倦倦地合上眼睛。

走时奶奶哭了,她望着那张纵横着岁月的伤心的脸,心中忽然很愧疚。她想一定要在出国前多回来几次,多陪奶奶几晚。

回来第三天的清晨,乡下叔叔打来电话,说,奶奶去了。

她当时正对着浴室镜子洗脸,她看见自己的脸,变得和身后的墙壁一样灰白,没有擦干的水,像眼泪一样流下来。她就半空举着毛巾,那样怔怔地站着。

她甚至没有对奶奶说,她爱她;她甚至错过了,最后一次与奶奶相扶而行的机会。

曾经忘掉的一幕一幕,此刻急骤回旋,电影般在脑海回放、定格。

后来她到了国外,仍常常梦到那个月光明朗的冬夜,那个颤巍巍行走的孤独老人的背影。她知道错过的背影,无法为她重来一次。

(3)

他是一个腼腆、自闭的人,不太适应现在的生活环境,于是偷偷报名,参加了一个当时很有名的培训。

培训中有一个主题:“错过”。他们四十来个年龄、性别各异的人,分成两人一组,称为A或B,要求昼夜不离地相处两日。这48个小时,双方要坦诚相待。

和他同组的B是一个瘦的、戴眼镜的男人,有些紧张地搓手,然后说,你好,我是小袁。

他和小袁都是来自农村,性格相似,很快打破心中的壁垒,无话不说。谈童年,谈初恋的女孩,谈工作经历,谈父老乡亲,也谈内心的挫败;他们一起吃饭,睡一个房间,都习惯把毛巾拧得于干的,习惯把脸埋在枕头里睡觉。

他们知道两天后或许又隔天涯,所以格外珍惜。第二天的最后一刻,他们把手紧紧相握,感受着友谊的温度与力量充满自己一直孤独的灵魂。

他们重新回到培训厅,四十来个人,又分为A、B两大组。A组的人在外厅,B组的人在内厅,全部蒙上眼罩。然后工作人员轮流地、间隔地引导A、B组的成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曾相处两日的那个A或B。唯一的接触,就是以手相触,以此断定。

他忐忑不安,黑暗中他握过一双双陌生的手,暖的、冷的、干瘦的、肥厚的、骨节粗大的、柔弱无骨的、有力的、无力的……他迷失了,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曾抵足而谈的挚友。转了三圈之后,他终于握着了那双似曾相识的手,肯定地说,就是小袁了。

眼罩取掉后,他看见的是张完全陌生的面孔。然后,他和这个人都被引出大厅。他看见坐在那里的人,都神情黯然,有的在抽泣,有的默自流泪,有的捂着脸,有的正在望着大厅。

他也望向那里,看见小袁正在戴着眼罩伸开双手摸索寻找。然而他已经错过他了,小袁的努力注定没有结果!看着小袁一遍又一遍地茫然寻找,重复着握手、放手、摇头的动作,却始终不肯放弃,男人吝啬的眼泪,此刻流落成河。

他身边的,被他认错而出场的人,也红着眼圈看自己的同伴。一刹那,他又想起了从前错过的东西:童年那场电影,少年时只在心底爱过的女孩,去大学时挥别的母亲的手,赶回家爷爷已经合上的眼睛,还有因堵车而错过的至为重要的面试,因心灵的自闭错过的一张张本可温暖生命的面孔……他仰起头,害怕眼泪掉出来。

人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秒钟的事情,无法想象会邂逅怎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际遇。当那片金色的长发,月光下颤巍巍的背影,黑暗中那双寻找却注定无望的双手,让我们落泪,请珍惜这感动,更珍惜即将开始的新的生活。错过的爱已经滑入时光隧道,轰隆隆的永不停歇的人生列车上,让我们珍惜正在展开的每一扇窗子的风景,以一颗勇敢的、赤诚的、纯善的心,去爱仍在继续的生活,去爱仍在身边的恋人、朋友和亲人,只为了——不再错过。

磨砺现在,享受将来

我有位同事,工作之余经常做些小买卖。在大街上摆地摊卖过书,在自家小区卖过烧烤,甚至去街上为人发过传单。我们戏称他为“百工”。我一直很不理解,他在我们单位领着不菲的薪水,他的妻子收入也不错,为什么他要那么辛苦呢,工作之余还要去摆摊?直到有一天,我在大街上看见他在发传单,我当时正想去喝杯啤酒,就想拉他同去。

他坚持要把手里所剩无几的传单发完才答应。我们坐下来聊天,自然谈及他业余挣“外快”的事,我说:“你又不缺钱,干么活得这么累呀?”他摇摇头说:

“你看错了,我来这发传单可不是为了挣钱。…‘那你为了什么?”我更加的困惑。

朋友喝了口啤酒,说起了他所经历的一段往事:那年,我去新疆旅游,住在一个名叫松赞布的牧民家里。在他家的院子里,我看到了他养的一头骆驼,很高大。

在骆驼的面前,有两堆草,一堆是青草,一堆是干草。令我不解的是,骆驼津津有味地吃着那干草,而对面前的青草是视而不见。我问松赞布:“骆驼怎么不吃青草呢?青草应该比干草好吃吧?”松赞布笑了笑说:“骆驼的忧患意识很强,总是想着即将穿越沙漠。青草是比干草好吃,可是,干草要远比青草耐饥呀,一头成年骆驼一晚上可以慢慢地吃掉50斤干草。如果吃青草,吃不了多少,肚子就饱了,第二天,很快就会饿的,哪还有力气赶路呀。”松赞布的话使我明白了,骆驼为什么能有那么惊人的耐力和体力在沙漠上行走。在穿越沙漠之前,具有忧患意识的它就做足了准备。

听完朋友的故事,我有些发愣。朋友说:“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原本是一个安于现状、慵懒、懈怠的人,但是那次从新疆回来后我就改变了,我觉得我们人生也可能会有困境的时候,不说别的,现在在单位有口饭吃,将来单位效益不好了呢?现在多些体验,多些经历,既是对自己的锻炼,也是在为将来一旦出现困境做准备。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强吧。”

朋友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想,这触动就如当年他在新疆牧民家中所受的触动应该是一样的。现实生活中,有人一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有人因为身陷困境而不知所措,对生活对未来丧失了信心……这都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在一帆风顺时、无忧无虑时贪图享受,安逸度日,一旦遭遇危机,就会手足无措,自哀自叹。因为在往日的安逸享受中,我们丢掉了忧患意识,丢掉了承受艰辛的能力。

如果在风和日丽时能想到狂风暴雨,当狂风暴雨真的来临时,我们就会撑起早已准备好的伞,在风雨中继续赶路。

你享受了现在,便不能享受将来。不怕吃苦的人,只苦一段时间,而怕吃苦的人,会苦一辈子。生活不可能永远是风和日丽,未来是深不可测的。把今天当做耐饥的干草,不是贪图享乐,而是品味艰辛,不断增强自己承受坎坷、挫折和苦难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穿越人生的沙漠,抵达成功的绿洲。

拾到更多的麦穗

有一段时间我很无聊,觉得日子那么晦涩:每天上班下班,拿一份固定的薪水,看领导脸色,朋友越来越少,大家各忙各的,如果这样下去,我怕自己会提前进入老龄化。但与我同龄的娟子却活得那么生机盎然,甚至我怀疑我们之间是否有了代沟。当看到她在电视上光彩夺目时,我约了她,在一个酒吧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那个下午,我和娟子喝着一种叫做莲花香的茶,慢慢谈着人生。娟子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和生活隔阂的那一段,接着,她讲了自己的故事——刚毕业那阵子,因为找不到工作,我常常感觉十分郁闷。所以,回到家常常会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学中文的女孩子,竟然找不到份合适的工作,这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选错了专业?

那时外婆还活着,当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时她总是来敲我的门,我在屋里嚷着,我累了,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儿?无名的怒火总是乱发。外婆是一个慈爱的人,一生劳碌奔忙,一个人把四个孩子拉扯大,外公去世得早,她又在“文革”中遭到冲击。妈妈和我说,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你外婆还养着几盆串串红,外婆说,有那几盆红艳艳的花,心里就觉得温暖。

吃饭时外婆问我,记得小时候跟我去麦田里拾麦穗吗?

我低头吃着饭,不知道吃饭和拾麦穗有什么联系?茫然地点着头,想是不是去照一组艺术照贴在简介后面,好多女生都这样做,有的还袒胸露背,还有的说自己的长项是喝酒。

外婆接着说,那时很多人去拾麦穗,有人拾得多有人拾得少,但只要弯下腰,只要努力地找,每个人都会拾到麦穗。

我抬起头看着外婆,外婆说,只要慢慢地找,总会找到麦穗的。

说完,外婆走了,背影很安宁。这个吃了一辈子苦的女人告诉我,只要仔细地寻找,一定会找到麦穗的。

我心头一阵哽咽,外婆是要告诉我不要灰心,要努力地去找机会啊。

接下来的那些日子,我不再抱怨,而是塌下心来和那些有意向的公司联系着,终于,我找到了一份比较合适的工作,虽然薪水不太高,但我很喜欢。

外婆在我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又对我说,虽然每个人都能拾到麦穗,但是,要想拾得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啊。

是啊,去和外婆拾麦穗时,没有人比她拾得更多,她总是会在收割后的麦子地里拾起那些散落的麦穗,而我们往往只举着几支。

以后的几年,我一直记得外婆的话,只要努力,就会拾得更多的麦穗。

果然,几年后我做得很出色,有了自己的一个创意公司,手下也有了员工,并且被人称为成功人士,但外婆却离开了我。

听完娟子的故事,我知道自己没有再去弯腰,相比较而言,我比娟子幸运得多,大学分配靠父母关系做了国家公务员,然后一路稳妥地恋爱结婚,不再努力上进,所以,觉得生活无聊是件太正常的事情吧!

和绢子约会后,我和几个人组织了一个自助旅游队,自己驾车去拍片子,这是以前很向往却没有做的事情,我还和别人搞了一次摄影展,还学会了手工刺绣,时间终于在我的支配下变得忙碌起来,每天的生活那么鲜活,原来,只要认真寻找,一支支幸福的麦穗就在自己手里啊。

最好的那一个

他高考分数有限,被一所末流大学录取。学校偏远,食堂饭菜马虎,努力学习的同学被视为异端。他学会了上网,聊天或打cs,在抱怨和游戏里泄愤。只是偶尔醒来在室友们都去上课的寂静寝室里被空虚蜇得生疼,枕边有泪。他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上最好的大学?心里愤愤的。

她嫁给了一位教员,日子并不清苦,但也容不得她奢侈。她身边的姐妹们也都陆续嫁了,嫁得还很超值,聚会的时候大家斗富的手段像郑秀文演的那个《嫁个有钱人》的电影一样夸张,一律是“老公给我买了……”句型,纷纷比拼自己嫁了最好的男人。她冷眼旁观,想冷冷地鄙夷,却笑成了苦笑。她目送大家先行驾车离去,而后,骑着自己的破旧单车,在街道上很“文艺片”地淋雨。不小心摔了一跤,她索性配合文艺片到底,坐在地上放声哭喊:为什么我没嫁给最好的男人?心里愤愤的。

他是一所机关单位里的职员,他从没真正热爱过自己的职业,他每天上网查找外企招聘信息,小心记下却从未试过,他在幽怨中过着他的机关生活,日子渐趋缓速,仿佛心脏都不愿意跳动。看着别人升迁,他问自己:为什么当初我没得到最好的工作?心里愤愤的。

她出生在普通的工人家庭,进入青春期后她懂得了自卑,她厌恶家里磨得黑漆漆的墙壁和狭窄的过道,再没领同学到家里玩过,也再没去过家境殷实的同学家,她最后找了个和她一样出身的男友,她发现男友家也有她从小就熟悉的黑灰墙壁和狭窄过道,她忽然跑出门去,在心里大声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生在最好的家庭?心里愤愤的。

他高中毕业后去了国外,他惊讶于邮电局工作人员的超级耐心的服务,他喜欢死了开着开着车就能看见梅花鹿,他心甘情愿地打扫着“资本主义”的厕所,反复感叹人家的洁厕灵竟然像空气清新剂一样芬芳,在洗完厕所后穿过街心公园的深夜,他看着异国的绚烂灯火,听着“第一世界”的人的嬉笑,想:为什么我没有生在最好的国家?心里愤愤的。

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学校只有一个,就是不嫌弃你的幼稚你的懒惰的那一所,是它接纳了一个不是最好的学生,还在挂科后继续给他机会。

最好的男人?最好的男人只有一个,就是不嫌弃你的坏脾气你的小心眼你的虚荣的那一个,是他肯娶一个不是最好的女人,还把工资交给她。

最好的工作?最好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纵容你上班偷懒不必以高薪换取“早衰”的那一个,是它安置了一个不是最好的员工,还肯发月薪给他。

最好的家庭?最好的家庭只有一个,就是包容你的任性原谅你的错误满足你的要求的那一个,是它宠爱着一个不是最好的孩子,还将永远爱下去。

最好的国家?最好的国家只有一个,就是当你远离她她却永远祝福你,当你抱怨她她却永远理解你,当你归来时她永远欢迎你的那一个,是她热情地拥抱了一个不是最好的公民,还给予他作为公民的所有保护与尊严。

最好的那一个?最好的那一个其实就是现在的这一个,就是最容易被我们所抱怨的这一个,而我们所抱怨的,往往是最有资格抱怨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