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问题语言。这是孩子日常遇到新奇事物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所产生的疑问。比如:看的时候他可能会寻找蜡笔:“咦,蜡笔到哪里去了?”或者考虑用什么画,怎么画:“这朵花用什么颜色好呢?”“这是小兔子的长耳朵,红眼睛。”这些信息可能是以前他曾经看到过、听到过的,现在他通过语言来再次唤起记忆并强化它们。父母可以趁机提问,延伸孩子的思维。
②故事语言。孩子在游戏中,随着游戏的进展需要做很多思维活动。孩子在游戏中,会思考自己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本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他会把自己要做的一件件事情,像讲故事一样说出来。比如:玩“过家家”,他可能会说:
“我先给娃娃穿上衣服……然后洗脸刷牙。好,现在我们一起去散步吧!”
这时,父母不要干扰孩子,让他独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景、语言的编排能力。孩子的口语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会出现自言自语的现象,父母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或者让他们“闭嘴”、“安静”。自言自语其实正是他将外部语言转为内部语言的一种表现,这其实是他们把内心思考的内容用语言表达了出来。此时孩子的思维能力正在飞快地发展,但尚未成熟,所以他们无法像成人那样只用大脑思考就可以了,他需要具体的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慢慢地理顺思路。所以你就会发现他经常“自言自语”。
发现孩子经常自言自语,不必担忧,这是他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他学习语言的有利时机,可以善加利用。要多跟孩子说说话,可以随时随地告诉他一些常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为什么这样做。
其实,孩子能从自言自语中获得极大的安慰和自信,有时他说完一段话,甚至会煞有介事地表扬起自己来,父母见了难免忍俊不禁。可是,正是孩子这种“给自己喝彩”的独特方式,唤醒了沉睡在心底的信心和勇气。孩子的自言自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一部分,而且伴随并加速了孩子的活动。它也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机能,能调节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驱除孤独,建立信心,帮助他大胆地和别人说话,在众人面前说话。
自信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驰骋,自信让孩子的语言坚定有力,自信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
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让他用自己坚定有力的语言为自己争取一片灿烂的天空。
§§§第三章知识:语言的导师
人类的大脑就是知识的蓄水池和存储器。如果大脑“蓄水”和“存储”不够的话,我们的言谈就如无源之水。
口才是知识的留声机和播放器,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这“留声机”和“播放器”也就成了一个空壳,无法源源不断地用知识来丰富语言、开发思路,增强讲话内容的丰富性、科学性、逻辑性、思辨性。
例如:当孩子要阐释一个问题或一个观点时,如果知识论据不够,不能够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运用借题发挥、打比方等有效的方法,话题或讲话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这些是要靠丰富的积累和储备才能达到的。
因此说:知识是基础,是能源;口才是形武,是工具。就像一个人劳动,有体力,设工具,有劲儿使不上;有体力,工具差,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没体力,再好的工具也没有用,因为,他连使用工具的力气都没有,等于白费。
所以说.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体力与工具的完美统一,也就是知识与口才的协调一致。
1.时刻学习着
为了锻炼口才而学习知识有很多种途径。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候,知识也通过各种渠道充实着我们的视听。那么,为孩子选择一种他喜欢的方式来为口才“充电”吧。
从书籍中学习
孩子要想成为一个有口才的人,爱读书才有希望。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让口才一鸣惊人的基础。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会由衷地赞叹:“阅读是吸收、分析和理解别人思想的一种最佳方式。它使人的思考广阔而深刻。”在尼克松看来,他所见到的所有具有杰出口才的伟大领导人如:丘吉尔、戴高乐、毛泽东、周恩来……大都博览群书。他们每个人并非生来就是能言善辩的演说家,是读书和深思造就了他们。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阿马格洛柏里,在听完瓦西利耶维奇一篇出色的演讲后,惊叹道:“我不明白,我简直感到极为惊讶。我整天没有离开您一步。您做这篇报告之前并没有做过任何准备啊?!”瓦西利耶维奇十分严肃地回答说:“我用一生读过的书为这篇报告做准备。”这完全是实话。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士,在公元前三世纪初的历史舞台上,他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为了燕国的强大而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同时又大大影响齐、赵、魏等国的政治决策,为燕伐齐做了准备。他取法诸子百家的学说加以融会,游说诸侯国君,讲究机谋权变,被推为张仪之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苏秦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工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困顿一年之后,终于否极泰来,说动了燕王,并进而受燕王资助,南下说服其他五国,合纵以拒强秦,得以佩六国相印。
可见,把书读透、读精,是苏秦取得游说胜利的关键。书籍记述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它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记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的语言有了精神的支撑。好书,是前人的知识概括,是经验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记录。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讲起话来思如泉涌,滔滔不绝。
除了给孩子购买书籍之外,还有很多途径让孩子读到更多的好书。
①图书馆里天地宽。父母的经济能力有限,未必能够满足孩子的全部阅读欲望,把所有他想读的书都购买回家。给孩子办一张图书卡是个好方法。让他在浩瀚的书库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而且,在图书馆静谧的阅览室中,在周围人的感染之下,孩子能摆脱心灵的浮躁,完全沉浸在书中,感受文字与思维的撞击,这是在家里读书无法感受到的宁静平和。当孩子合上书本走出来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讲给别人听。
②和小伙伴交换书籍。孩子与同学、朋友、邻居小伙伴交换书籍,也是良策。一本好书,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阅读。大家读过以后,可以聚在—起谈谈你的见解,我的看法,讨论甚至争论,如此的“百家争鸣”才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锻炼口才。
③把书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套用一句广告语:“逢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好书籍。”
把书籍作为礼物馈赠亲友和孩子,既能表达心意,又充实了头脑。大家都把书籍作为礼尚往来的首选礼物,自然能让孩子看到更多的新书、好书。
孩子的学校一般都会有图书馆,有的还成立了班级图书角,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读书不是故步自封,应与更多的人交流和分享。把知识作为语言的血肉,鲜活而生动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选择好书,用心阅读。今天,知识是书中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文字;明天,知识在孩子的脑中融会贯通,蕴于心而发于外,用灵巧的嘴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打开口才大门的金钥匙,只要我们博览群书,就可以获得这枚金钥匙。
从E“网”中赚取
网络上也有很多有利于锻炼口才的知识。古今名人故事、名人幽默口才、成语、寓言应有尽有。孩子接触的事物较少,眼界不怎么开阔,求知欲望极其强烈。他们常常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连家长和老师都难以作答,甚至《十万个为什么》也解不开他们内心的疑团。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独特作用就愈发凸显出来了。网络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不论孩子提出多么高深的问题,它总能给你一个令你十分满意的答案。孩子的“求知欲”完全可以在网上得到满足。我们知道,书本上的信息和内容是有限的,而网络的知识容量则是无限的,它就好比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图书馆,可供孩子尽情阅读每一本他们想要的图书。
现在,人们对口才越来越重视,各种口才学习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在这些网站上,孩子可以找到演讲技巧、辩论方法,甚至能收看某某学校最新的辩论会实况,直接感受唇枪舌剑的激烈。
除了学习功能,网络也适合娱乐。给孩子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他通过一台计算机与世界相联通,获得最新的消息、最有趣的逸闻、最感人的故事。第二天,孩子一准儿会带着自己眼中的“猛料”,把它投放到同学中,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孩子们对这些新闻“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既是活跃充实了校园生活,又在无形中增加了说话的机会,使他们的课前、课间、课后都成为练习说话的时间。
不过,利用网络满足孩子求知欲的同时,还必须提防孩子接触到网络上低级下流的内容和沉迷于网络。孩子如果对网上的一些“少儿不宜”或对身心成长不利的内容深为迷恋,久而久之就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就像吸毒成瘾一样,会使人丧失理智,精神颓废,堕落沉沦。所以,家长们必须提防孩子染上吸食这种“精神毒品”的恶习。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个好榜样,不在电脑中“种植”下不良网站的地址,让孩子无法接触到不健康的内容。此外,父母和孩子立下友好的“君子协定”,只能在认真做完作业之后才能上一个小时网。如果到了时间孩子还是恋恋不舍,父母耐心地跟他说,明天作业完成之后还可以上网呀,总上网对眼睛和身体有害。粗暴地关掉电脑、拔下网线只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不可否认,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载体,它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成为真正的E时代,为正处在强烈求知欲阶段的孩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最合适的“学校”和“教师”。E时代的口才锻炼,网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带给孩子最新鲜的知识,让他的口中时刻都有新鲜的话题诞生。
从媒体中收获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这些媒体也承载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经历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孩子难免有些疲劳,看看新闻报道、杂志上的美文小品,听听广播相声、电视动画,在休闲娱乐中也能把知识深刻地印在脑海之中。
为孩子订阅有关口才的报纸杂志也是直接学习口才的方法。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一般都有自己固定收看的节目,也有自己特别喜爱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以他们为榜样进行模仿,让孩子多争取一些当小主持人的机会,对提高口才大有益处。
有位作家说过:“你要给人家一杯水,自己最好有一桶水。
千万不要把仅有的一杯水,当作一桶水迎着太阳洒去,看上去金光闪烁,实际上水过地皮湿,很快就被蒸发掉了。”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即使孩子“口若悬河,言谈机智”,如果没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也无法吸引听众,说出的话只能是“水过地皮湿”,既不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孩子要想在讲话的时候文思泉涌,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出口成章,就要读“万卷书”,就要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沐浴在知识的阳光下;历经春华秋实,会收获红彤彤的口才果实。
2.将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到底
孩子的心是永远装不满的海洋。因为无知和好奇,孩子才去学习各种知识,了解各种信息,如果他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即使把最诱人的知识举在孩子面前,他也不会看一眼。
好奇心犹如弓上的弦。与弓箭相比虽然细小,却承载着射出利箭的千斤重担。把好奇心拉满,孩子的心会装进更多的知识,他的嘴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参加更多的讨论。
父母要爱护这根弦,让它时刻紧绷却又不致受力过大。孩子时刻保持着好奇,他会时刻学习,时刻倾听,时刻表达。
提问,是孩子满足好奇心最直接的方法。犹太民族的智慧历来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甚至有“世界上99%的财富掌握在占世界人口l%的犹太人手中”这样的说法。犹太人的聪明与好学密不可分。那么,他们是如何学习的?
孩子刚刚走进家门,母亲就和蔼地迎了上来。
“亲爱的,今天过得还愉快吗?”妈妈微笑着问脸上挂满汗水的孩子。
“是的,妈妈,非常愉快。今天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孩子天真地回答。
“那么,你今天提问了吗?提了几个问题,都问了哪些人?”
“当然,新的棒球教练非常出色,我怎么问他都不烦。不过,金娜老师的心情似乎不太好,关于鱼的心脏的问题她今天没有告诉我……”
犹太人重视提问,他们深信可以通过提问从各种各样的人中获得知识。所以,我们中国的父母也要鼓励孩子多提问,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随时随地“猎取”知识,帮助自己提高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