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无声的课外老师: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14108700000021

第21章 如何解决考试问题(1)

怎样对待高中文化科目会考?

高中文化科目会考,是国家认可的省级水平性考试,是评估中学教学质量、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这一仗是否打胜,将直接关系到同学们能否顺利拿到毕业文凭和高考“入场券”的问题,因而不可掉以轻心。那么,该怎样对待这场会考呢?

一、正确认识,高度重视

会考的出发点,就在于全面衡量,打的是一场“合格高中毕业生”的资格战,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应充分认识这场“会战”的重要性,扎实准备,认真应考,不可马虎从事。不过,它毕竟是水平性考试,试题内容主要来自课本,以检查合格与否为基本要求,难易适度,所以也不必过分担心。有的同学怕考不好,搞得过于紧张,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认真学习,认真对待,一定会顺利过“关”的。

二、明确要求,有的放矢

《中学教学大纲》和《高中会考纲要》是我们进行教与学、复习与应考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并吃透“两纲”精神,明确它们对各科的具体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一举成功。

三、抓住课本,举一反三

因为课本是按教学大纲编写的,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考命题的依据。如《语文会考纲要》中明确指出,试题内容的70%左右直接来自课本。所以,不论是正常上课、练习还是复习,都要抓住课本,明确重点,积累知识,搞清原理,使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连贯的印象。同时须抓住典型例题,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不必在参考资料上大做文章或搞什么“题海战术”,以致得不偿失。

如何解决考试问题四、平衡发展,克服“偏食”

因为会考不同于高考,不是“拼总分”,而是数门学科都要合格,切不可以个人的好恶采取“兴趣主义”。应该在兼顾各门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合理地分配力量,努力攻克自己的“弱项”(科目的弱项、题型的弱项、能力的弱项等),确保一次性全面过关。当然如果一次过不了,也不要紧,待集中复习后还可再补考通过。

五、摆正关系,一箭双雕

会考和高考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一个重水平,一个重选拔。会考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高考则着重考查能力。这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这对矛盾可以统一在“打好基础”上。从历年的命题看,高考命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在课内学习和训练过的。同学们如果平时学得扎实,会考中打牢基础,就能直接支撑高考,一举两得。所以我们一定要摆正好“两考”的关系,认认真真过好会考这一“关”。考前不知如何做准备怎么办?

考试能够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寻找差距。因此,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视。掌握知识是应对考试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的因素。

我们知道,学习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效率的问题。即将考试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考得比较理想,因此,越是临近考试,就越是争分夺秒。大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以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突飞猛进。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甚至会适得其反。在考前一段时间,最关键的事情就是保持最佳的考试状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具体做法如下:

一、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把你的不足之处找出来,总结经验教训,把你曾经做错的题目找出来,有助于你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不时地翻阅复习提纲,根据提纲回顾知识。这也有助于巩固记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完整的线索,供你在考试的时候思考和回忆。

二、要备齐考试用品

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考试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手表、钢笔、三角板、半圆仪、圆规、铅笔、橡皮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

三、科学休息,合理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并调整自己的状态,把自己的兴奋点调到考试的时间,比如,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你甚至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里做几套测试卷。

四、平衡营养,保证健康

饮食习惯不要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应注意补充一些对大脑有营养的食品。如多吃水果,多喝水,多吃蔬菜,另外谷类和其他高纤维食物也不可少。很多常见的食物都有安神和增强记忆的功能,比如苹果、香蕉、柠檬、胡萝卜等。另外还可以喝一些维生素类饮料,饮料中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有助于你在考试时大脑的良好发挥。

五、保持“自信”

千万不要过分地要求自己。临考前考生情绪多半不稳定。其实,压力亦非突如其来,而是持续存在的,所不同的只是程度差异而已。有些考生临考前一周就感到极度恐惧;有些考生考试前一天才有些感觉;有些考生因过度紧张而变得惊慌失措了;有些考生只是稍微有些压力而已。有“临时抱佛脚”的习惯怎么办?

面临考试有“临时抱佛脚”习惯的同学,往往信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信条。

临场作战了,才去磨枪,仓仓猝猝,怎能把枪磨快?枪磨不快,哪有杀伤力?只是磨得表面光滑好看,又有何用?学习也同此理,平日没学好,疑难问题成堆,临近考试了,搞突击性复习,开夜车,猜重点,估试题,靠一日之功怎能把知识学系统、学扎实?纵然猜中一点两点,多考几分,表面好看些,实际水平却不高,又有何益?

“临阵磨枪”,其实也是出于被动、出于无奈。那么,怎样才能扭转学习上的这一被动局面,尽快改变“临时抱佛脚”这一不良习惯呢?学习,无捷径可走,无“妙方”可寻,功在平时,勤能补拙。要从点滴做起,步步踏实,循序渐进。

一、听好每一堂课

听课,也要会听,要分清哪是已学知识、哪是未学知识。未学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已学知识也要复习、巩固。对未学知识要集中精力认真仔细地听,应理解的一定要理解,不理解的当堂请教老师;应记忆的当堂或当天记牢,不留“剩饭”。听好课,是搞好学习的最重要的环节。

二、上好每一节自习

自习有三部曲:第一,复习好上堂课所讲的知识要点,领会掌握老师所讲的方法;第二,准确快速地完成作业、做好练习,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第三,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自学一两遍,找出难点、疑点,为带着问题听好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当然,不一定每节自习都按这三部曲来进行,但大体如此。

三、一天一小结、一计划

晚自习时,回顾总结一天来的学习情况,哪几科学习任务完成得好,哪些是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没有完成的作业,晚自习尽量解决完成,不拖到明天。如果各科都已完成得很好,可用晚自习看些辅导书,做些补充练习,开阔知识视野。

四、一月一总结、一计划

专用一定时间,对一月来的学习情况,逐科分析,哪些学得较好、哪些学得较差。对学得较差的学科,下个月有计划地用部分自由支配时间重点补差,从头复习一遍,促使各科平衡发展。

以上所述,虽是老生常谈,但同学真心听了,切实做了,定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随之,同学“临时抱佛脚”的习惯也就改掉了。考试前复习效果不佳怎么办?

俗话说:“一张试卷定终生。”这话虽不妥,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的确小视不得。在它面前,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几家欢乐几家愁……纵观成功者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注重考前复习是他们取胜的一个重要法宝。那么怎样复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一、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每个同学都应在老师的统一复习安排下,根据自身特点,将考试各科的复习时间、进度、目标作出一个合理的安排,并努力使自己的计划既全面又有重点。同时还要注意:

①前紧后松。复习的时间安排要紧凑,宁可苦一点,为后面留有余地,便于拾遗补缺。

②照顾学科特点。如语文、英语需日积月累,所以时间安排上前面应多些,数学、物理等逻辑性强,能力要求高,那么复习时须坚持不懈;政治、历史等记忆的东西多,突击效果好,则后面多安排些时间。

③缩短周期,增加复习的循环次数。复习的第一个周期要稳扎稳打,以后每一次的复习都要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做到复习一次就有一次提高。

二、要高度重视课本

课本知识系统是考试命题的基础和根据。复习中,应首先吃透课本,搞清概念,弄通原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融会贯通地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面,组成网络。其次,适当做些练习。每做完一道题,特别是综合题,应分析一下解题思路,考虑一下还有哪几种解法,从中能否找出什么规律、技巧等,并记住相应的典型例题。对练习中做错的题目,可备专本建档,分析原因,加以改正,以后不时翻看,以减少应考失误。

三、科学复习,提高效率

1要跟上老师的进度,最好在老师还未进行某章复习时,自己就先复习起来,争取复习的主动权。

2查漏补缺,既要抓好薄弱学科,又要补好每一科内的薄弱环节,可适当多投入些时间与精力。

3巧加记忆。如把记忆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概括,进行系统性记忆;在材料稍熟以后进行尝试性回忆;制作随身卡片或录制磁带进行记忆等。

4自己拟题巩固,同桌之间也可互相出题,共同研讨。

5应精选参考资料。可选择切合自身实际的一种资料,看看做做,但切不可多本并用,贪多求杂,乱了章法。

四、劳逸结合,巧加“收缩”

复习中,应坚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特别是考前一段时间,不能打乱正常的“生物钟”,应有劳有逸。临考前几天,一般不要花时间去做题,要把复习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平时勾画的重点等,逐课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还可以看看平时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解题等,以开阔思路,进一步熟悉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另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考前有紧张情绪怎么办?

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教师期待的目光和鞭策的话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邻居的议论等,无形中给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认识功能不能正常运转等,使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考前的紧张情绪呢?

一、正确对待

考试只是检验学习质量、促进学习进步的手段,不是目的。不要把考的结果看得过重,期望值不可太高,思想上真正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可以卸掉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

二、自我调节

情绪变化与人体自然的生物节律有一定关系,要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积极、切实的行动,使情绪轻松起来。可在临睡前的夜晚一人沉思,找出影响自己情绪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并确定排除方法,当感到情绪轻松起来,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起点。也可运用相反法,担心自己考题可能做错时,就想“我肯定能做对它”;担心成绩不理想时,就想“我一定能考好”。用类似的精神胜利法来压倒紧张。还应利用课间十分钟、活动课时,该休息就休息,该活动就活动。

三、合理宣泄

要寻找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进行适当的发泄,使紧张得到释放,以减轻心理压力。可找几个知心亲朋一吐为快,也可自我寻找一适当空间或宣泄物大声喊叫、手舞足蹈,但不可超越法律、纪律的范围,或损害他人。

四、安排好食宿

考前应注意保重身体,避免生病。要适当补充一些营养,特别是要注意增加大脑的营养。每天应进主食(大米、面粉)05~06千克,需要蛋白质80~100克,多食蛋黄有助于增强记忆力,适量增加糖食可以保证大脑需要的热量。可多吃肉、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不能偏食、挑食。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吃油腻或辛辣味过重的食物。要按时就寝,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开夜车”,“开夜车”会打乱生活节律,易造成失眠。考前几天应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适当增加休息,使大脑得到放松,临考保持清醒状态。考前心里特别紧张怎么办?

考前心里有些紧张,这是正常现象。但有少数同学,不能正常对待考试,怕考不好,老师在班上一报分数,成绩排队在后丢面子,受人取笑,父母责备;升学考试怕落榜,担心自己的前途。过分考虑这些利害关系,心里产生焦虑、恐慌,情绪特别紧张、不安,甚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进入考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脑子嗡嗡作响;面对试卷手发抖,思维混乱,心里有些失常了。

考前心里特别紧张会影响考试成绩。根据巴甫洛夫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精神的高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某一区域特别兴奋,会使另一部分与其相连的、贮存知识的大脑皮层区域产生抑制,可能出现记忆不清和暂时性的知识遗忘,甚至产生紧张性头痛。这样就难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怎么办呢?为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同学们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