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电影精粹
14108100000021

第21章 四百下(1)

1959年出品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四百下》这部具有重大意义的非凡杰作,那么如今的法国电影将会是什么样子。——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

1932-1984

法国

主演:皮埃尔·莱奥Jean-Pierre Laud

类型:生活

颜色:黑白

毋庸置疑的是,弗朗索瓦·特吕弗正是通过大量观看电影而走上这条让他成为后人眼中的大师道路的。为此,他也许一生都要感激法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因为正是由于这个人的提携,他才得以在1953年进入《电影手册》杂志,并由此开始了毕生与电影为伍的辉煌人生。

早在特吕弗还是《电影手册》的一名编辑的时候,他就因为自己的那种过于直接过于犀利的论调,而赢得了“电影狂人”这样一个称号。当他真的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后,这个称号就更是显得名正言顺了。

在整个世界电影的领域内,至今也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像特吕弗那样敢说敢为,他对于那种僵化的、墨守成规的法国传统电影所进行的严厉攻击,以及他用尽毕生来提倡的那种个人化的电影拍摄方法及精神,都使他得以在百年电影历史中成为一种无人可以替代的独特存在。至于他在1959年执导的那部影史杰作《四百下》,除了以其朴素纪实的拍摄风格以及对于生活细节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引起了电影界的巨大轰动外,更由此开辟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先河,其贡献不仅体现在从此改变了法国电影的原貌,同时也表现为对于世界电影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特吕弗的整个创作历程中,他通过自己的那些经典作品所折射出来的一种对于人性的强烈关注与关怀是显而易见的,这当然得益于他对人生及人性的那份深刻的洞察力。事实上,特吕弗电影的精髓恰恰就在于他对想要表达的人和事的这种深刻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影片《四百下》极为集中和准确地体现了他的这种审美追求和艺术风格,才最终赢得了大多数观众的赞赏,也使得这部作品和这位电影大师一道,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让人流连忘返的一处景致。

如果说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先驱人物的话,那么经典作品《四百下》就是他为这场运动吹响的第一声号角。

影片开始于一片灰暗中的巴黎街头,象征着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也时远时近。一所学校里,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课,声音尖利,态度粗暴。学生们对此异常反感,在老师的盛怒之下,他们在悄悄地做一些小动作来表示对他的不满。老师背过脸去,在黑板上写字时,一张穿着三点式泳衣的女性画片正在他们中间轮流传递。当这张画片传到安托万手中时,正好被老师发现,老师立即把他轰出了教室。下课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到操场上玩耍,他却被留在教室里反省。安托万很不服气,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讽刺诗。不料,这首诗也遭到了老师的当众奚落。

安托万在学校受罚,回到家里也并不好过。他没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母亲是一个风流的女人,安托万是一个私生子。在他出生前,他的母亲本来想去做流产手术,只是在安托万的祖母的一再要求下才把肚子里的孩子保留了下来。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安托万在8岁之前一直与祖母相依为命。直到祖母去世后,母亲才不得不把他领回来。继父对他稍好,但也没有什么爱的情感。

安托万家里也非常拥挤,他做作业都是在餐桌上。有时,作业还没来得及收,菜盘子就摆上了。睡也没有定所,只能天天打地铺在过道里将就。

每天安托万放学回家后,都要负责生火炉子、倒垃圾,然后才能安下心来做功课。在父母面前,他总是畏首畏尾,不敢言笑。而父母一旦不在家,他却敢偷家里的钱,还敢摆弄母亲平时根本不让他碰的化妆品。

安托万和他的好朋友雷内都很讨厌那种上课方式。一次,当他俩背着书包在上学的路上相遇时,他们决定一起逃学。他们把书包藏起来,就去逛街、看电影,玩的是那么开心和自在。可就在这时,安托万忽然看到母亲在树下和一个陌生男人亲热接吻。他的目光赶紧避开,心慌意乱地闪到另一条路上去了。而母亲眼中的余光也看到了他,慌忙中还刻意掩饰了一下。

放荡的母亲深夜才回到家,一进家门就和丈夫大吵起来。安托万耳闻目睹这一切,心情十分糟糕。所以当他在第二天上学后被老师盘问为何昨天没来上学时,竟随口说道:“妈妈死了。”老师听到这个消息后,表示了适度的同情。事实上,安托万昨天逃学,老师已经派人去他家里询问了。他的父母闻知此事后也迅速赶往学校。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安托万同时看到了教室门外的母亲的脸。安托万一阵慌张,老师也当场揭穿了安托万的谎言。在挨过一阵痛打之后,安托万含泪走回了教室。

父母的冷漠,老师的严惩,使安托万感到生活毫无乐趣。他给母亲留了一封信就走了。在雷内替他找到的一家印刷厂的角落里,他过了一夜。早晨起来后,因为饥饿难耐,他只好偷了别人家的鲜奶,一饮而尽。

母亲发现他留下的信后,也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她来到学校找到他,并把他领回家,给他洗澡,劝他用功学习。可是这样的温情并没有持续多久。

不久后的一天,雷内和安托万趁下班之机潜入到安托万父亲所在的办公大楼,从那里偷走了一台打字机。正当他俩吃力地抱着沉重的东西在街上寻找买主时,正好赶上警察巡视。打字机的交易没有做成,无奈的他们准备把打字机送还原处。可是就在他们刚进大楼的时候,却被值班人员当场抓获。

安托万的父亲知道情况后,不仅拒绝再收养他,还把他扭送到了警察局。经过一番审讯,安托万被带上了囚车,押往少年管教所。

少年管教所里非人性的教育比学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有一次,安托万还没等到吹哨就先去吃饭,结果看守给了他一记耳光。他的妈妈来看他,也没有带给他温暖。他的好朋友雷内来看他,却遭到了看守的拒绝。

安托万再也忍受不了管教所里非人的待遇了。在一次足球比赛中,他趁人不备,偷偷溜走,从围墙的一个洞里钻了出去。他继续向前跑,穿过小巷,跨过小桥,穿越灌木丛,越过原野,他跑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边。

我看电影《四百下》

辽阔的大海在他眼前铺展开来,安托万继续跑过沙滩,又踏进了海水。远处的海浪慢慢地压了过来,这时的他突然转身向岸边走来,茫然地望着前方……

对于法国著名导演特吕弗,我们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恐怕还是他在晚年拍摄的《最后一班地铁》。这部影片当年在中国曾广为放映,我们对它所表现的在严酷现实中的浪漫爱情和人性的尊严,巧妙的“戏中戏”结构,以及对男女主人公的出色表演,恐怕还记忆犹新。

特吕弗主张拍摄“作者电影”。他于1954年在《电影手册》上发表的著名文章《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被称为“新浪潮”的宣言书。他把矛头直接指向“优质电影传统”,并极力提倡“作者电影”。他指出:“在我看来,‘明天的电影’较之小说更具有个性,如同一种信仰或一本日记那样,是属于个人和自传性质的。”而《四百下》正是特吕弗理论主张的最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