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14108000000020

第20章 道德箴言录(1)

拉罗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法国1613年—1680年)

国外也有许多流传的语录体著作,如拉罗什富科的《道德箴言录》等,对后世的许多作家乃至思想家都或直接或间接地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当代著名诗人浪波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曾经告诫世人“不能像野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美德”,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能的缺陷,而智能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法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拉罗什富科对此深表赞同,当他看到很多人为功名利禄的事情冥思苦想而忽略了对自身品格的修炼做深入的思考,不知欲立大业必先修炼自身时,他指出道德上的善和正当的行为才值得钦佩、企求或为之奋斗。为了引导世人不再局限于一种肤浅的自下而上状态之中,他以其出类拔萃的感受力,从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中淘洗出最珍贵的宝藏,然后传授给世人。

拉罗什富科是法兰西“伟大世纪”的一位佼佼者,这个“伟大世纪”也因他而万古流芳,他的《道德箴言录》为法兰西那个处于巅峰的古典文学的伟大世纪添了光彩。《道德箴言录》不是那种昙花一现的书,它的生命力的长久和它的篇幅的短小恰成反比。该书不仅有它独特的反映当时上流社会道德风俗面貌的历史学、社会学意义,还有助于人们洞悉人性的各个方面,拉罗什富科以其犀利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文笔分析了人的精神、理智和判断力,对人的灵魂作了精辟细致的描绘。

《道德箴言录》这部简明的伦理格言集,曾一度被禁,被认为是“渎神”的作品,但是谁也无法阻挡读者对它的喜爱。此书自问世300多年来,不断被再版,被译成各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化精品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曾是司汤达、纪德、尼采、哈代、马克思和爱因斯坦等名人所喜爱的书,书中的许多箴言成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格言佳句。在许多国家,《道德箴言录》都是畅销不衰的经典著作。直至今日,它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蒙田随笔集》。由于其特殊的价值,它曾被世界图书协会评为“最别具一格的十本书”之一。

拉罗什富科的名字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培根、卢梭并驾齐驱,他的《道德箴言录》讲述的是尘世间的处世论,显得尤为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若能认真地一读《道德箴言录》,你将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拉罗什富科是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作家,他自身的经历使他悟出人世无常,使他从巴黎还乡隐居,反思自己,著书立说,于1665年匿名出版了《道德箴言录》。

《道德箴言录》共收箴言641条,拉罗什富科在书中阐释了一般的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本身以及人的现状和前途等。拉罗什富科认为:“研究人比研究书本更必需。”而且,“一般地认识人类要比单独地认识一个人容易”。可见,他不仅强调具体的人优越于书本知识,也意识到个人的深刻性与复杂性。他自己就是主要从实际生活中而非书本上来认识人的。

开宗明义,拉罗什富科在书名的下面就题有这样一段箴言:“我们的德性经常只是隐蔽的恶。”然后在《序言》中他又讲到德性融进了无数的缺陷。在第一则箴言中他认为:人们所谓的德性,常常只是某些行为和各种利益的集合,这一思想贯穿始终,构成了他整部《道德箴言录》的基调。于是,他犀利的笔几乎触及所有被人们看做是德性的品质和行为:善良、公正、高尚、诚实、贞洁、勇敢、精明、节制、慷慨、谦虚、坚定、忠实、悲痛、感激、荣耀、功绩、怜悯、同情、赞扬、劝告等。

拉罗什富科对人本身的分析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分析人的情绪、激情以至疯狂;二是分析人的精神、理智和判断力。他认为人永远被自己的激情所纠缠,一种激情的消除总是意味着另一种激情的确立,而且人们宁愿忍受激情的折磨,激情常常变成狂热和疯癫。激情使人们创造伟大的事业,使行动有力、使语言具有雄辩性,但它也到处潜藏着危险。激情有各种形式,从爱情、友谊一直到懒惰,懒惰也是一种不为我们所知、危害甚烈的激情。拉罗什富科意识到激情对于人生的意义,又感到它的可怕和复杂。

至于人的理智方面,拉罗什富科认为我们的知识总是肤浅和不完全的,这不仅因为事物有近乎无穷的细节,而且还有一些超出我们感知范围的东西不能为我们所认识。精神和理智有一种狭隘性、局限性,我们不相信离我们眼界稍远的东西;精神还有一种懒惰性,总在使它惬意的事物上萦绕不去。并且,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完全遵循我们的理智。我们的精神或理智不仅难于认识我们外部的事物,而且难于认识我们的内心,“精神始终是心灵的受骗者”。

17世纪的法国封建王权要求用理性的光辉来战胜个人私欲,为国家服务,“忠君爱国”是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然而拉罗什富科却独树一帜地在神学思想占主导地位及君主独裁的时期敢于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的前半生曾参与战争与政治斗争,在残酷的社会中摸爬滚打,争强斗狠,流血负伤,流放入狱。他晚年又痛失爱子,妻子及红颜知己也先他而去,这使他备感人生凄凉。血淋淋的事实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使他得出了人如同动物一样具有自私本性的结论。人并不比动物优越多少,人在华丽而优雅的外表下,掩盖不住原来那动物的本性和无休止的欲望。

《道德箴言录》在拉罗什富科生前共出有五版。最早的荷兰版于1664年在海牙出版,名为《道德的警句箴言》,收有188条箴言,它是在作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根据一些书信和谈话中流传的他的箴言辑录而成的,因而很不可靠,错误百出。不过这事倒促成了作者自己把他的箴言公之于众。在1665年,第一个可靠的版本以《关于道德的思考或警句箴言》的确定名称在巴黎出版,共收317条箴言,随后四版出版的年份依次是1666年、1671年、1675年、1678年,箴言的数目也依次增删为:302条、341条、413条和505条。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道德箴言录》就是以作者生前最后一版(1678年)为主干的,另外还收入了作者生前没有发表过的58条箴言,以及作者从前四版中删去的79条箴言,总共是641条箴言。

《道德箴言录》是一本西方广泛诵读的“格言集”,在英国,人们熟悉它就像熟悉培根的格言。马克思曾写信给恩格斯称其思想“很出色”,并抄了数段寄给恩格斯。爱因斯坦在二次大战最苦闷的岁月中也向朋友四处推荐此书。美国“遁世”作家塞林格一生最挚爱的书就是《道德箴言录》,而且深受其影响。塞林格唯一的长篇小说《麦田的守望者》在西方曾风靡一时,从其中可以隐约发现《道德箴言录》的痕迹。

《道德箴言录》这本书的巨大吸引力的一个奥秘还在于它的艺术性,它的精练和生动。拉罗什富科对格言这种形式的把握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惜墨如金,用语简洁,字斟句酌,往往在快到结尾时突然给出一个出其不意的转折,使你初觉是谬论,继而却为之叹服。他很好地掌握了语言艺术,往往通过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并巧妙地使用比喻和双关语,对全书的结构也作了精心的安排。

人类行为动机的透视者

拉罗什富科的《道德箴言录》并不是一堆规范和训条的集合,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一系列对人们行为品质的分析和描述,揭露人们实际上在做什么、想什么,它类似于一部道德心理学、道德社会学著作。

在《道德箴言录》中,拉罗什富科感叹真正的善良是多么的稀少,而那些自以为善良的人常常只是出于一种讨好和软弱的癖性;他揭示人们热爱正义只是因为怕遭受不义;公正在法官那里只是一种对擢升的向往;他提出崇高只是为了拥有一切而蔑视一切;人们通常所说的真诚只是一种想赢得民众信任的巧妙掩饰;他揭露慷慨常常只是一种伪装起来的野心,它蔑视小的利益是为了得到大的利益,或者是对作为一个赠与者的虚荣的爱超过对他给出的东西的爱;揭露谦虚常常是一种假装的顺从,是骄傲的一种计谋,通过降低自己来抬高自己,通过顺从来使别人屈服;他指出人们的坚定常常只是一种疲惫无力,麻木不仁;人们对君主的忠诚则是一种间接的自爱;他指出人们失去亲朋的悲痛常常只是为了哀叹自己,甚至有的女人想借此攀上名声的高峰;而人们对别人施惠的感激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恩惠;至于人们对别人的赞扬往往是为了被人赞扬,想让人注意他的公正和辨别力,而拒绝别人的赞扬则是为了被赞扬两次;人们给别人什么东西很少像给别人劝告那样慷慨,但这种劝告中缺少真诚,劝告者在其中寻求的常常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和他自己的光荣。

对于人们常常引以为自豪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男女之间的爱情,拉罗什富科笔下也不客气,他说:“人们称之为‘友爱’的,实际上只是一种社交关系,一种对各自利益的尊重和相互间的帮助,归根结底,它只不过是一种交易,自爱总是在那里打算着赚取某些东西。”“在爱情中,欺骗几乎总是比提防走得要远。”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爱情使人盲目,使我们做出可笑的错事。不过,他也透露出对真正的友谊和爱情的渴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