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14108000000014

第14章 沉思录(1)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古罗马121年—180年)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甜美、忧郁、高贵。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美国著名作家费迪曼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是斯多葛学派的著名哲学家。他幼年丧父,由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绘画等方面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谙熟斯多葛学派哲学,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后为安东尼·派厄斯皇帝收养,并于公元161年继位成为古罗马帝国的明君,史称罗马五贤王之一。

奥勒留这位古罗马皇帝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在刚刚20岁的时候,他便接受了斯多葛派的严格的思想体系,它教导他要做到身体听命于心灵,感情服从于理智;要把高尚品德视为唯一的善,道德败坏视为唯一的恶,一切身外之物全都无足重轻。这些道德理念使他成为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也是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虽然他没有留下政治上的丰功伟绩,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沉思录》是一位有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作为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书中阐明的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处世智慧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难以言尽的影响。通过这部传世之作,奥勒留给经由他继承下来的斯多葛主义注入了新的精神,斯多葛派的哲学精神因而得以流传至今,并深深植根于近代西方文化精神之中。而奥勒留在书中所流露出来的他的平等、博爱主张在启蒙思想家们那里得到了回应,他的德性自足之说法在康德那里引起了共鸣,关于恶的见解则为黑格尔所发挥。这部薄薄的随想集为一代又一代注重心灵修养、崇尚精神追求的人所珍视。

从公元161年到180年,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但奥勒留之所以被人记得,并非因为他是个了不起的国王,而是因为在死前10年,他率军远至多瑙河畔时,在营火之下,用希腊文写成了这部著名的《沉思录》。

在奥勒留执政的近20年间,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的入侵、军事的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他本人也经历了不少磨难和痛苦。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而使他能忍受下去的正是哲学。他试图以哲学的沉思来避开人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安宁。《沉思录》的写作是断断续续的,全书共12卷,各卷分15~71小节不等。书中,奥勒留考察了人与神的关系、理性与情欲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剖析了奥勒留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他强调人要依循自然,过一种合乎理性的生活。人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承担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培养自己的德性,保持心灵的安静和自足。《沉思录》一书中所蕴涵的那种天下一家的世界主义以及人皆有理性、理性皆相同的平等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奥勒留活动的年代,罗马帝国风行斯多葛派哲学。整个斯多葛派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一次旅行。在前往雅典的中途,芝诺的船沉入了深深的爱琴海,哲学家丧失了所有的财物,但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精神品质完好无损,于是便有了斯多葛派这种圣人的哲学。《沉思录》可以说是斯多葛派哲学最后一部杰作,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芝诺及其追随者把“自然”这一要领置于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心。他们所说的“自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界,而是某种和谐的秩序;不仅是事物的秩序,也是人的理性。人的理性是自然的一部分,理性支配宇宙,人作为宇宙的一部分也受理性的支配。理性是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使所有的人能够平等地、协调地生活在一起的支配原则。因此,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自然地生活。自然法就是理性法。它构成了现实法和正义的基础。斯多葛学派还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人们的地位、天赋和财富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别,但人人至少都有要求维护人的尊严的起码权利,正义要求法律应当认可这些权利并保护这些权利。这种认识和观念构成了西方法律传统活力的基因。“顺应自然生活”是斯多葛学派的思想核心,这一学派关心生命、关心自我、关心制度、关心群体、关心健康、关心财产。他们认为,所谓健康的一生,就是正确地处理世俗事务的一生。斯多葛派认为只有物质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物质的宇宙之中偏存着一股精神力量,此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如人、如气、如精神、如灵魂、如理性、如主宰一切的原理。按照这一派哲学的思想,人生最高理想是按照宇宙自然之道去生活。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宇宙整体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本分,致力于整体利益。奥勒留继承了斯多葛派的思想,认为任何个体都是人类整体的一员,既然人都有共同的理性,那么为人类整体利益服务、热爱人类就是个体应尽的责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是密切关联的。任何对整体有益者,对部分便不会有害。如果有人认定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逃避对人类的责任,那就会造成他同社会的疏远、隔离,而这不仅会使个人丧失在社会中的利益,也背离了人的本性。这种人就如同那从身体上砍下来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奥勒留强调人们应当牢记人所应尽的伟大职责:不断改善自己心灵,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理性,并与社会协调,促进人类的公共利益。

奥勒留劝告世人应依照自然之道而生活,需要看管好自己的心灵。心灵是自然的一部分,愤怒、报复、憎恨他人、弄虚作假、屈从于快乐和痛苦都会败坏心灵,意味着同自然的分离。所以要远离各种邪恶的情感和不义的行为,要使心灵保持善良、质朴、真诚、知足,满足于现实境况,能与神和人都和谐相处,既不抱怨他们也不受他们的责备。按照奥勒留的哲学,回归心灵的道路与回归宇宙之神的道路是同一条。由于奥勒留所事的神并非超越个人存在的人格上帝,而是内在于人的灵魂,因此人完善的心灵就是它的自身。奥勒留认为德性是人世间唯一值得追求的东西。人的幸福就在于德性的完善,有德性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他说幸福就是拥有善的某种能力或保持善的某种品行。无论地位、财富还是名声、享乐都无助于实现幸福,过一种幸福生活所需的东西其实只要有节制、仁爱、恭顺等德性就够了。

奥勒留认为每一个站到宇宙自然的立场上去的人,都会以平等的态度来观照这个世界,保持价值中立,不再坚持等级的观念,自以为出类拔萃。他的这种等价同源观与庄子的齐物论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具有一种超越价值或者说无价值的开放态度。奥勒留说,大理石只是硬化的土,金银也不过是某种沉积物,精美的织物只是织在一起的毛发,紫袍的颜色只是某种小鱼血染成的,它们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们的灵魂却去追逐这种差别,并企图扩大它,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

等价同源的价值观使奥勒留具有十分豁达和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强调万物等价的同时,他还指出它们有一个共同本源,“万有均来自此一喷泉”。他相信宇宙间的事物都有共同的利益,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我们之所以生下来,便是为了相互支持帮助,有如手足,有如上下眼睑,有如上下牙齿。”“凡是不符合蜂群全体利益的,也就不会符合单独的每一只蜂的利益。”“只要你是同宇宙的利益一致,那么你便不会遭遇意外的事情。”奥勒留非常欣赏这样的话:“请给予我你乐意的,请拿走你所乐意的。”他还要求人要“衷心地热爱那些命运将他们带到你身边的人”,而且不要挂念自己的善行,耿耿于自己的美德,要像蜜蜂采蜜时那样不发出“嗡嗡”的叫声。至于自私的行为,在奥勒留看来,并不能达到自利,因为这意味着把一朵花从树上摘去,把一只手从身体上砍下来。在他的笔下,自私是这样一种行为,即“将自己从自然整体上砍下来,而他生来便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复归于整体的特权是神对人的奖励”。

奥勒留相信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内心的安静,而要获得内心的宁静,就要热爱人类,遵循自然,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奥勒留的等价同源观所支持的爱是无分别的、一厢情愿的、没有暗藏妒忌和怒火的、全然的爱,不要求爱的回报。即使爱的对方以怨报德,也不会收回,也不会转化为痛恨。他指出热爱人类,还体现在与他人合作、容忍他人的缺点、宽恕他人的不义。每个人都是全人类的一分子,都与他人处于密切关系中,彼此为对方而存在。人是为了合作而生的,基于自然的本性,众人皆为同胞,有着兄弟情谊,所以人们要相互同情,容忍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要把宽恕当做正义的一部分。要以德报怨,即便别人待你恶劣,你也慈善待人,对损害你的人心平气和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忠告。

此外,奥勒留还指出只有能直面人的卑微,超越痛苦,摆脱烦恼,坦然面对死亡,才是真正的静心之道。要使自己生活宁静,还要不屑于琐事,省掉不必要的行为;不贪图力所不能及的事物,不过分倚重外物;懂得有些事物并不是人该追求的,没有此类事物,人生反而更为轻松;抛开不适当的念头,免除所有压力而生活。不要纠缠于无法挽回的过去,或是憧憬着虚无缥缈的未来,渴望得到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企图生活在别处他乡,使得灵魂不能归宿,从而把自己的心搅得像一汪浊水,失去澄明自在的本来面目。

《沉思录》是一部容易读的书,我们好像被作者崇高的美德所俘。像这样的书,实在非常稀贵。这部黄金之书,多少世代以来,早已被无数平凡的男女读过。他们并不把它当做古典名著,而视之为抚慰与灵感之源。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教导世人修身处世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好的生活。

鞍马劳顿中的自我对话

马可·奥勒留在位近20年,这是一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期,洪水、地震、瘟疫,加上与东方的安息人的战争,来自北方的马尔克马奈人在多瑙河流域的进逼,以及内部的叛乱,使罗马人口锐减,贫困加深,经济日益衰落,即使马可·奥勒留以其坚定的精神和智能,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后10年,他很少待在罗马,而是在帝国的边疆或行省的军营里度过。《沉思录》这部写给自己的书,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大部分就是在这种鞍马劳顿中写成的。

在斯多葛派哲学家的眼里,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宇宙,世界是一个浑然和谐的世界。正如《沉思录》中所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一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在这个世界上,低等的东西是为了高等的东西而存在的,无生命的存在是为了有生命的存在而存在,有生命的存在又是为了有理性的存在而存在的,理性动物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是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

这样,就把我们引到人除理性外的另一根本性质——社会性。人是一种理性动物,也是一种政治动物,一种社会动物。《沉思录》的作者认为:在人和别的事物之间有三种联系:一种是与环绕着他的物体的联系;一种是与所有事物产生的神圣原因的联系;一种是与那些和他生活在一起的人的联系。相应地,人也就有三重责任、三重义务,就要处理好对自己的身体和外物、对神或者说普遍的理性、对自己的邻人这三种关系。人对普遍理性的态度就是要尊重、顺从和虔诚。自己的身体和外物只是作为元素的结合和分解,并没有什么恒久的价值。身体只是我们需要暂时忍受的一副皮囊罢了,要紧的是不要让它妨碍灵魂,不要让它的欲望或痛苦使灵魂纷扰不安。

至于我们和邻人的关系,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交往,斯多葛派则给予了集中的注意。事实上,人的德行就主要体现在这一层面。在奥勒留那里,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比社会的道德改造更为重要,这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个人无能为力的时代,一个混乱的世界上。他们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他们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的意见,而这是可以由心灵加以消除的。他们恬淡、自足,一方面坚持自己的劳作,把这些工作看做是自己的本分;另一方面又退隐心灵,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因此,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2000年前一个人写下了它,2000年后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何怀宏)

人生不过一种意见

公元177年,马可·奥勒留——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坐上了奔赴北方的战车。如果公元121年4月26日是奥勒留准确的生日的话,这一年他刚好56岁。但那时候人们通常只能活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