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地震与校园安全
14106500000007

第7章 学校的地震预防工作(3)

四、构建地震防御的安全网络在提高学校地震防御能力的努力中,学校要发挥好学校作为学生地震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然而只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防震演练还是不够的,只有建立起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地震安全教育网络,才能在完整意义上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唯有如此,学校的地震防御能力才可谓真正得到保障。

学校除了自身对学生进行地震安全教育,还应该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中的地震安全教育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地震安全教育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和谐型的家庭教育会使学生产生独立、爽直、协作、亲切、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相反,如果学生在家庭的教育中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的话,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效果。

学校可以通过向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教师家访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地震安全教育中来,并让学生在家里和家长一起做好在家时的地震安全防范工作。家长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懂得科学防震的方法,能够为学生在地震安全知识上的疑问进行解惑。

同时,要注意畅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渠道,学校里应该有学生家长电话的登记册,学生家长也要知道学校校长、班主任及其他老师的联系方式,这样在发生突然情况时可能保证联络的通畅。

针对学校周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建筑和占据逃离通道的情况,学校应该多与相关人员沟通,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寻求有关管理部门出面协调解决,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社会在学生的地震安全教育中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社会性的普及教育可能不是一个学校容易操作和实施的,这时候就需要社会力量来发挥它的作用,比如教育部门可以联合地震、宣传等部门开展地震知识进社区的活动,通过对广大群众进行地震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地震突发时的应对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地震防御水平,当然也会对学生在地震中的安全起到正面的效果。

另外,在一些公共场合,可以通过张贴公益宣传广告、政府的防震减灾文件的形式来对广大群众进行地震安全教育,当然也包括对学生的教育。学生上下学乘坐的公交车上,就可以通过播放公交广告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地震安全知识“潜移默化”的教育。

当然,与学校和家庭里主要是进行地震预防相比,社会在地震防御上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地震预报和抗震减灾方法的研究。只有有了及时的预报以及高效可行的组织,地震防御才算真正做到位,学生和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也才能有保证。

§§§第三节学校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困难的事情。为了降低地震灾害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除了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和探索外,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成为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一、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减小学生伤亡地震对学校师生生命是最具威胁性的灾难之一,特别是震级大、震源浅、波及范围广的地震,对包括学校师生在内的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会带来摧毁性的打击。举世震惊的汶川地震就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世界上不少国家,特别是日本、墨西哥等饱受地震灾害侵袭之苦的国家,从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着手,充分发挥预警系统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加快了脚步。学校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并不是要求学校建立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那样做也是不现实的,学校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是要在国家级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大背景下,做好地震预警的接口工作,也就是解决信息快速高效传递的问题。比如,当地震预警信号发出时,学校应该如何快速高效地把预警信息传递给在校的所有师生,以利其作出快速反应。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根据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中的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不同传播速度来对地震发出紧急预警的。地震发生时,P波和S波的传递速率是不同的,P波通过地球的地壳以6~7千米/秒的速度传播;而S波经由地壳以35~4千米/秒的速度传播,也就是说S波传播速度要比P波传播速度小一些。地震中S波是造成地面剧烈水平晃动的地震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提前测量到的P波来对地震发出紧急预警信息,尽管地震S波和P波的传递时间差只有短短的数秒到数十秒时间,但可以赢得宝贵的向死神争夺生命以及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的机会。是可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的。

发生地震的学校里,如果距离震中不是太近,学校的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及时传递给广大师生地震的预警信息的话,就可以实现震前逃离建筑物,会大大减小伤亡的机会。

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上,日本、墨西哥等地震易发国家的地震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对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日本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面以建设“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为突破口,通过面向地震要害部门提供紧急速报服务以减轻地震造成的各种生命财产损失。通过对火车、关键设备的运作和电梯的紧急制动,或者是通过让人们能够来得及采取基本的减灾措施来实现,例如熄灭明火或是躲在桌子底下等避难行动,目标是针对使用地震预警信息来自动地触发紧急事件减灾措施。

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最先安装在新干线的列车上,具体的做法是:在铁轨上每隔20千米安装一个地震计,采用独立安装的传感器用来分析P波信息,并能迅速地把接收到的P波信息传递给列车控制系统,以触发列车作紧急制动,以期能在S波到来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避免出轨等事故的发生。

随后这一系统也推广至一般铁路,一般线每隔40~50千米安装一个地震计,每个地震预警站均连线到列车、区域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总部、铁路技术研究所及日本气象厅。当有任一预警站水平地动的加速度峰值(PGA)超过特定阈值时,此站前后共20千米的铁路会自动切断列车的电源,以停驶列车。同时控制中心总部的人员将依据预警站所观测的PGA以及日本气象厅所估计铁路附近的震度再决定停驶铁路总长度、需要检查铁轨的路段及如何控制邻近路段的列车等。

这一预警系统还应用到了大量的生命线工程,比如东京燃气公司用安装在供气地区的传感器得到的信息和土壤与管道信息的数据库作损失评估,开发出了能对燃气供应自动断气的决策支持系统,以便能实际控制关闭气阀的流程。

在逐步范围成功应用的基础上,从2006年8月开始日本气象厅对特定机关发送地震预警信息。自2007年10月1日开始,日本气象厅与日本土地、基础设施与运输部合作,共同推出了面向社会各类对象的地震预警信息速报服务。这一预警服务系统借助卫星通信传输网络实现,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实时预警的发布,为促进全社会防震抗灾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三、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同样也是在地震P波出现,S波尚未到达的数秒至数十秒的时间内向公众发布地震警报,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包含地震探测单元、无线电通讯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无线电报警单元等四个部分,其中探测单元由15个数字式强震仪组成,强震仪每隔25千米设立于太平洋沿岸,阵组总长度300千米,每一强震仪配备有计算机,自动侦测半径100千米内的地震及由初始10秒的振动计算规模。若有规模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则由无线电通讯系统送讯号至中央控制中心,当中央控制中心收到预警站送出的地震讯号,则由无线电警报系统发出警号,声音的警告通过一般AM/FM的无线电台及设立于公共场所的警报接收器传递给墨西哥市民。

1995年9月14日墨西哥城320千米以外的格雷罗州发生了73级地震,这一系统在地震S波到达墨西哥城前72秒发出了地震警报。由于及时采取了防震措施,有效减少了人员的伤亡,起到了极为显著的防震减灾效果。

墨西哥城已在大量学校和公共场所安装上地震预警装置,当人们听到警报,就会停止学习或工作,尽快转移到可以躲避地震的地方。但由于这一系统的建设时间相对较早,对地震的探测算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系统探测的地域还有一定的限制,也出现了不少错报和漏报的情况。当然,客观地看,这一预警系统是当今世界应用成效较明显的地震预警系统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地震预警要求的不断提升,墨西哥的研究人员于2005年7月发明出了通过卫星通信采集预警信号,通过手机发布预警信息的新系统。

这一新型的地震预警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埋在地下用于测量地震波的感应设备、负责把地震波信息发送至卫星的传送设备和把预警信号放大并发送至手机用户的卫星。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地震发生时,感应设备探测到震源的位置,然后由传送设备把信息发送至卫星,再由卫星将预警信号发送至墨西哥市民的个人手机上。通过这一系统,对于发生在太平洋沿海的地震,墨西哥城市民可以提前数十秒甚至更多的时间获得地震预警。

目前,墨西哥已在太平洋沿岸的多个州埋设了感应设备,对于这些州沿海发生的地震,如震级超过里氏5级,该系统将自动激活,墨西哥城的手机用户即可实时获得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