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军事史上传奇丛书)
14106400000027

第27章 现代的军事远征(3)

(3)征伐西欧:西欧战役

波兰战役后,德军将主力调向西部战线,准备对法作战,意在迫使法国退出战争并使英国签订有利于德国的合约。而当时的英法两国政府仍然寄望于在反苏的基础上与德国勾结,继续推行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对于加强防御能力,防范德国的侵略野心没有足够的重视。

1945年5月初,西线英法军队的基本兵力在瑞士到敦刻尔克的法国东部边境部署开,组成东北战线以实施战略防御。兵力最强的第1集团军群在从海岸至马斯河一线展开,任务是增援比、荷军队,将德军阻滞在迪尔河一线;第2集团军群部署在隆吉永至阿格诺一线,防守“马其诺防线”;第3集团军群沿莱茵河上游和在与瑞士接壤的边境上担任防御。

5月10日,德军开始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境内的72个机场以及纵深目标实施空袭,德军空降兵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的许多重要地区。5月14日,荷军投降。10日凌晨,德空降兵偷袭埃本埃马尔要塞成功,比军防线崩溃。同时,德国A集团军装甲部队于12日越过阿登山区,突破了法国的薄弱防御,并开始向索姆河口方向扩大战果。14日,德军占领法国色当、迪南并突破法军第9、第2集团军防御,并向英吉利海峡推进。20日,德军坦克兵团进抵拉芒什,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分割了英法比军对德重兵集团。24日,希特勒下令已进至艾尔运河的装甲部队暂停进攻,改由空军进行战斗,这使得联军获得了在敦刻尔克组织防御的时间。26日,英国内阁下令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28日,比利时投降,在敦刻尔克一役中,英法比军队被逼退至海边,损失惨重。至6月4日,英法军队33.8万余人撤退至英国。6月5日,德军统帅部开始进行“红色”进攻战役,以粉碎法国武装部队并迫使法国退出战争。德军利用第一梯队各坦克集群,向法国腹地迅速发起进攻。法国政府未能阻止对德军的有利抵抗,并拒绝了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动员群众回击侵略者、改变战争性质使之变成法国自由与独立的人民战争的建议。6月7日,德国第七装甲师将法国第十集团军分割。6月3日,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的空袭。6月10日,法国政府从巴黎逃往图尔,并于6月14日迁往波尔多。13日,巴黎被宣布成为不设防城市,并于次日被弃守。由于法军的抵抗消极和毫无组织,德军坦克兵团得以迅速向腹地推进,两集团军前后夹击,很快突破了马其诺防线。6月17日,领导法国新政府的贝当元帅请求德国统帅部停战。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并于22日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法国沦陷。6月25日,法国全面停火。西欧战场的一系列战役说明,英法两国虽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军事力量,然而在英法同盟内部却存在着重重的矛盾,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同盟并不稳固,导致了法国迅速沦陷并退出战争。法国战局的失败暴露了盟军过高估计其防御能力,并在战略和军队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严重失策的问题。另一方面,德军统帅部巧妙利用了盟军的弱点和错误,周密准备、选择了正确的突袭方向,坦克和航空兵的大量使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德军在此一系列战役中的胜利。同时,英法两国统治集团为了将“战火东引”而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和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及波兰的行为,也是两国在对德的初期战争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4)远征俄罗斯:列宁格勒战役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在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后,将占领列宁格勒作为入侵苏联的首要目标之一。德军统帅部认为,攻占列宁格勒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41年7月1日,德国军队正式发动了对于列宁格勒的进攻。7月10日,德军在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被接近地对苏军展开了进攻。直至7月底,德军付出了重大损失的代价。8月底,德军变更部署,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再度对列宁格勒发起进攻,并于8月25日夺取柳班,8月29日占领托斯诺,8月30日过涅瓦河,切断了沟通列宁格勒与各地联系的所有铁路。德军于9月8日攻占比的要塞后,开始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使得城市只能经由水路和空中保持对外联系。与此同时,希特勒还下令对列宁格勒实行野蛮的轰炸和炮击,试图用饥饿困死整座城市。9月9日,德军再次向列宁格勒发起新的进攻,并在进攻前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和空袭。在异常紧急的情况下,朱可夫领导下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决定: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此后,列宁格勒的防御得到迅速加强,苏军对德军的抵抗也大大增强。到9月底,列宁格勒西南接近地和南面接近地的战线趋于稳定,德军一举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在此后的几个月中,全国各地向列宁格勒通过水路和空中运输运送物资,保障了被围困城市的战斗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并将城内人员和工厂设备、文化珍品等运出以加以保护。1942年1~4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试图突围,两次战役虽然由于兵力不足和指挥失误未取得胜利也未能解除城市封锁,然而却消耗了德军的基本兵力。1943年,苏军的两个方面军实施了相向突击,对列宁格勒的封锁逐渐被突破,德军统帅部欲在严密封锁中围困并夺取该市的计划落空。在1943年夏秋战斗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以积极行动打破了德军再度占领拉多加湖沿岸和重新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苏军肃清了沃尔霍夫河岸基里希登陆场的德军,攻占了德军坚固防御枢纽锡尼亚维诺,从而改善了自己的战役态势。1944年夏,列宁格勒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和奥涅加湖区舰队参战情况下,击溃了苏德战场北翼德军战略集团,从而注定了芬兰退出战争,列宁格勒的安全有了充分保障,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部解放。德军战略路线的北翼处于彻底崩溃边缘。列宁格勒会战最终于1944年8月10日结束,对苏德战场其他地段的战斗行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军全部。在庆祝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的日子里,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在贺词中写道:“孤城被困,奋战九百日,这是当年人们为之赞叹,后世永志不忘的传奇般的英雄业绩”(1957年6月23日《真理报》)。

(5)远征俄罗斯:莫斯科会战

德军占领彼得格勒的计划失败后,拟订了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计划,准备对莫斯科发动进攻。1941年11月7日,在德军逼近莫斯科的情况下,斯大林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11月15~18日,德军对莫斯科发动猛烈进攻,然而从最初几天就遇到了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首都保卫者的口号是“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11月底至12月初,德军为进攻莫斯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继续前进受阻。经过苏联军队11月底到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袭,德军进攻莫斯科的企图最终破产。苏军尽管身处危机状态,然而坚壁清野,消耗了德军。仅11月16日至12月1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 500架,士气严重受挫。苏军反攻的条件已经具备,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任代理总参谋长并拟定反攻作战计划。1941年12月5日,反攻计划正式开始执行,此时德军的进攻能力已近衰竭,苏军在最初几天中就从德军手中夺得了主动权。1942年1月初,西部战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苏军从侵略者手中解放了1.1万多个居民地。进攻莫斯科的突击集团被击溃,使德军惊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个居民地,一步也不后退,直到最后一兵一卒、最后一枚手榴弹。然而2月初,来自西欧的德军增援部队和中央集团军群北翼部队,分别在成尤赫诺夫以北和勒热夫地域实施反突击,合围进攻维亚济马和奥列尼诺的苏军部队,苏军的态势急剧恶化。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向部队转入防御、撤回外线作战部队,会战至此结束。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惨败。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它使得反法西斯同盟变得更加巩固,法西斯国家集团遭到了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侵略性远征给欧洲各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人民流离失所、家园被破坏、人员伤亡惨重。同盟军之所以会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占优的情况下节节败退,主要原因在于英法等西方大国在对待德国法西斯的态度上优柔寡断、抱有“战火东引”的侥幸心理,对德国实行了姑息的“绥靖政策”,使得纳粹德国的野心一再膨胀,最终将战火燃遍了欧洲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促成了欧洲和远东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又起了姑息养奸的作用。

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6年多,遍及世界各地,参战军队多达1.1亿,被卷入战争的人数多达20多亿人。在战争中丧生的人数约5 000万。直接军费消耗达1.1万亿美元,还有4万多亿美元的物质财富被毁坏,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然而这次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得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次战争中,法西斯屠杀无辜平民,毁灭人类文明,残暴本性暴露无遗,但是,战争又教育了人民,爱好和平的人民赢得了战争,也赢得了正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科学技术最深入、最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的战争,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二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垮;英、法虽打赢了战争,却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地位。帝国主义衰落的同时民族解放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使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大大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后欧亚地区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这大大发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德国作为发动二战的元凶,其国内的民众也深受战争之害,且在战后遭到了反法西斯同盟的严厉制裁。德国被英、美、法、苏分别占领,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而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开始。但是,二战之后的和平环境也使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