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14105700000015

第15章 学生自我指导(2)

(3)只有否定旧我,完善新我,才能实现和发展自我。所谓自我实现,就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它不是闭门思过、修身养性所能完成的,而是在实践中,通过追求真知,更新意识,锻炼才干,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的。因为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关系,从而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适合位置,并在这一位置上,认识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去努力实现对自身的塑造。人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暴露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强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自觉性的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难免要碰壁,经受痛苦的折磨,领会到成功的路不是笔直的滋味。这时,只有这时,你才认识到“奋斗和艰苦”、“成功和失败”、“痛苦和幸福”是3对孪生子。不经过艰苦的奋斗,不经受失败的考验,不经历痛苦的磨练,是难以步入成功和幸福的境地的。成功之路有坦途,更有崎途。坦途是前人开拓的,是有限的。坦途的延伸,要靠后人继续开拓,每个想取得进展的人,都应为此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要战胜自我,就必须理解这一代人肩负的重任。没有自我责任感,也就失去了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只有在自觉的奋进中,才能不断地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并通过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地完善、发展、超越和战胜自我。

做情绪的主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风顺、青云直上的路是极少的,总会遇到挫折、失败、坎坷。极少数特殊的“宠儿”也许凭借某种权势的阶梯飞黄腾达,但他们能否站稳脚跟,最终还要看他们的才干和对人民的贡献。假如仅仅是个靠权势吃饭的“高衙内”,那么,一旦他们赖以支撑的权势倒塌,迟早会从空中栽下来。难道历史上这样的匆匆过客还少吗?

在青少年中曾经一度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往往把个人的前途寄托在有权势的父亲身上,这是非常愚蠢的。而某些权势们,也往往乘自己实权在握,想方设法去荫及自己的子孙,这更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既害子,又害民。要知道,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警喻,更何况21世纪的今天呢?还是子女不靠长辈,长辈严格要求子女的好。

说来说去,还是希望青少年朋友们自己长志气,有出息。一个正直、坚强的人,在学习、生活及事业中,从来不抱幻想,不畏挫折,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进取精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通常说来,青少年都具有旺盛的进取心,都想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就。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开始时抱负很大,热情很高,而过了一段时间后,便渐渐地丧失了热情,放弃了追求呢?这是因为要进取,要发展自己,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也就是说会遇到失败和碰壁。这时,有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被一种消沉的灰色的情绪所笼罩,渐渐变得心灰意懒,甚至破罐破摔起来。心理学把这种个体从事某种有目的活动,受到阻断、打击、干扰或失败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叫作挫折心理。例如作战屡吃败仗,学习中总尝不到成功的喜悦,比赛时总遭失败以及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和谐,中考高考落第等,这些不随人意的事,积累起来都会使人产生挫折心理,失去信心,情绪低落。若不能及时调节,设法渡过难关,会渐渐磨掉人进取的锐气。可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多么重要。

心理学认为,挫折之所以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是因为挫折常常会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破坏人们对目标实现的信心,以及削弱目标对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这时,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和焦虑的心情,从而激起情感上的波澜。一个性格软弱的人,假如不能及时平息这种情绪的干扰,就极易导致个人对命运的屈服和自我能力的怀疑,从而失去进取的勇气和热情,陷入萎靡不振的怪圈。

那么,怎样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呢?

(1)要正视现实,做生活的强者。只有正视现实,才能理智地对待挫折。挫折无非是行为结果的碰壁和失败,这是人生奋进中难以避免的,无须懊恼和沮丧。世上只有未出世的胎儿和死人没有挫折,一个要在学业、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和挫折。可以这样说,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挫折总是相伴而行的,问题是怎样对待挫折。弱者往往匍匐在挫折和失败的脚下,而强者却常常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创造条件或修正目标,另辟蹊径,最后,总会找到出路和成功的钥匙。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事实证明:挫折和失败是成功的前奏,谁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谁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世界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千山万水,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19世纪初,匈牙利数学家亚诺什,在创立非欧几何时,经历种种挫折和打击:父亲认为他异想天开,教师丢掉了他用心血写成的手稿,当时的大数学家高斯对他的研究也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可以说是孤立无援。而他个人的境遇更是不佳,先后被疟疾、霍乱等病魔缠身,搞得他身体十分孱弱。他以顽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继续刻苦研究。谁知车祸又向他无情地袭来,致使他身体残疾,卧床不起。正当他需要人照料时,又被无情的父亲赶出了家门。青少年朋友们,请想一想,几乎是所有的厄运一齐向他压来。但是,在如此恶劣的境遇、如此沉重的打击下,年轻的亚诺什却仍然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没有向厄运屈服。功夫不负苦心人,亚诺什终于战胜了一切挫折,成功地创立了非欧几何学说。

目标追求+信心+毅力=战胜挫折。这就是战胜挫折的公式。要学会承受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做情绪的主人,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

(2)要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两极性:①乐观、愉快、热情、自信的情绪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心境。这种心境能够起增力作用,使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②苦恼、忧郁、悲伤、烦闷的情绪常常会使人产生消极的心境。这种心境能够起减力作用,使人意志消沉,思维呆板,注意涣散,记忆力减弱,精神不振,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所以,保持良好心境,克服消极心境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朋友们,要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少年壮志不言愁”。遇事要心胸开阔,所定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只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脚踏实地前进,总会有所收获。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因主客观条件不成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样极容易因失望而产生不必要的烦恼。同时,不要把一时的得失看得过重。例如不要因学习、工作上偶遇小的挫折,就闷闷不乐,更不要因一次考试不及格或投考落榜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学习革命先驱的精神:“跌倒算什么,我们骨头硬,爬起来再前进!”挫折、失败不过是人生奋进中的插曲,它绝不会影响人生的主旋律。要记住,你追求的目标,往往隐藏在挫折、失败的后面。“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经受住挫抑、失败的痛苦磨练。没有痛苦,就没有欢乐,只有经受过痛苦的人,才更能体味欢乐幸福的甘甜。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痛苦和幸福、苦恼和欢乐总是交织在一起的。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失中有得,败中有胜,这就是生活中的辩证法。

总之,要做情绪的主人,就要修身养性,培养坚强的性格。胜不骄,败不馁。大丈夫能伸能屈,屈时,也就是当你处于逆境时,要耐得住;伸时,也就是当你处于顺境时,要冷静地抓住时机,有所作为。伸中有屈,以屈求伸,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这样又何愁学业不进步,事业不成功呢!

情绪的控制方法

对不良情绪的控制,常采用4种方法。

1.宣泄法

当你被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所激起时,你不妨让这种情绪的能量发泄出来。例如你因亲人逝世,哀恸不已,与其强忍悲痛,不如在家里放声大哭一场;大哭之后,你的悲痛会减轻很多。宣泄当然不仅是哭,你向好友写一封长信,尽诉你的悲情,也会收到效果。

2.分心法

人被消极情绪所困扰,短期内难以摆脱。老是“宣泄”也不合适,于是可用分心法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别的对象或活动上去。选择转移的目标越具吸引力越好。亲人故亡导致的悲痛,不易在几天之内消失。当哀痛袭来时,你不妨整理一下你平素喜爱的邮票,或出门走访一下平素相契的同窗。分心法在大多数场合都是行之有效的。

3.理智消解法

人毕竟是有理智的。有人认为,人在痛苦时不能自拔,哪里还有理智活动的余地?实际上不然。除了在昏迷时刻,人的理智总不会消失尽净。那么当身陷不良情绪时,就应善于调动这暂时微弱的理智力量,并尽力使它活跃起来。理智的作用之一,是“自我提醒”。这不用展开的思考,只需简明的话语即可。比如,人在深陷苦痛时,常有一个错觉,仿佛这痛苦是无边无尽、不可超越的;假如这时在心里自我提醒“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这句俗话,就可抵制错觉,增添自信心。其次,要想到后果:不良情绪如此长久下去,对工作、对家庭、对健康将带来什么损害?当你想到不良情绪后果的严重性,你会变得比较清醒,比较冷静。再次,待你比较冷静了,你要进而分析造成消极情绪的原因。除了悲伤等情绪以外,很多情绪的造成是值得寻找根源的。如你受到委屈,你就能够从主客观方面作一番分析,并据此提出处理办法。

4.以情制情法

有些复杂的感情,如道德感,通常比较牢固。控制不良的道德感方面的体验,上述方法常难奏效,于是可用以情制情法,也就是以另一种更加强烈的感情来压抑不良的感情。如嫉妒心属于道德感的范畴,是一种庸俗的情感。它一旦形成,就比较顽固,常构成个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克服嫉妒并不容易,有些人明知自己的嫉妒心并不光彩,却还是一见别人出成绩就浑身不舒服,老想借故贬抑别人一通。克服嫉妒心理,必须在懂得其危害性的同时,逐渐养成对自己的谦逊态度,增强集体感、同志感和社会责任感。(因为不愿别人超过自己,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利益的。)要能对自己的嫉妒产生羞愧之感,当这种羞愧感的强度超过嫉妒心时,才足以战胜它。

改变情绪:白日梦经验

据美国《亚特兰大宪法报》报道,科学家发现偶尔做“白日梦”有益身心健康。所谓白日梦,在心理学家来说,就是人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带有幻想的心理活动,如在工作、学习疲惫的间歇,幻想自己中了大奖,或正在向往已久的某地旅游,借此来放纵情绪。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一项研究显示,当研究对象做白日梦时,他们的脑部看似“正在休息”,实际上却相当活跃。亚特兰大松河心理治疗协会的心理医生魏斯也表示,导向正确的白日梦有益身心健康,所以他有时会用这一方法诱导心理疾病患者走出眼前困境。

白日梦

从心理学角度看,白日梦对心理健康究竟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激发潜能,改善厌倦情绪。幻想的题材多为个人关心的事情,因为不受传统思维形式限制,往往会迸发出意料不到的处理方案。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说:“想象力是处理问题的钥匙,当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时,‘白日梦’能为你提供答案。”在那些经典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见到幻想的影子,文豪巴尔扎克就常与他小说中的人物对话;作曲家勃拉姆斯也不止一次地说,只有当他冥想时,乐思才会不间断地从脑海中跳出。

(2)开阔视野,放松疲惫的心情。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言谈举止大都规规矩矩,心理学称此现象为“人格面具”。而幻想往往可以超越现实,伴有必需的欣快感,让人们的心绪变得更宽广。当人们沉浸其中时,现实世界变得很遥远,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种梦幻般的陶醉状态。

(3)改变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幻想能使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审视自己。在清醒意识层面,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抽象的、概括的,观察事物也有选择性。而在幻想中,我们对内心的体察要细致全面得多。另外,平时因为受自尊、面子的影响,人常常会欺骗自己,但在幻想中却会直面现实。所以幻想可以提供一个全方位看待自己心理、人格的机会。你可以根据幻想的提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行为方法。

但幻想毕竟不是现实,假如我们把大把时间都用来幻想,并以此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则显然是心理障碍的表现了。因此,我们还应面对现实,把幻想作为辅助手段,发挥其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