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编当众讲话训练手册
14105300000022

第22章 当众谈判的艺术(3)

(二)换角度解决问题

采用不同的方法重新解释问题,或是提供新的理由、新的信息,从另一角度达成某些方面的一致。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双方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存在的问题,这样对消除误解与分歧,打破僵局,建立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有更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双方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时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考虑是否能提出可代替的第三方案。如果双方中的一方作出了合理方案,那么主动权就被此方所掌握,这样既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又兼顾了双方的利益。

(四)暂时休会

遇到僵局时暂时休会可以使双方整理思路,寻求解决方案,在休会前可以进行一次详细地解释,使双方在休会时可以进一步的思考。

(五)做出合理退让

如果僵局存在的问题相对于促成合作,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损失,那么有效的退让总比匆匆散场要经济划算得多。

四、当众谈判达成协议的技巧

谈判时要争取速战速决,快速达成协议。谈判的战线不宜拉得太长太久,否则即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花费很多的精力,使双方感觉疲惫不堪,最后影响谈判效果。那么,要想迅速达成协议,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多套谈判方案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谈判也是一样,在谈判前应多准备几种不同的谈判目标和谈判方案,这对达成协议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案分成主要和次要两类,当主要协议很难达成时,可以根据谈判的情况变化而改变谈判方案,这有利于协议的快速达成。

2.从容易统一的观点入手

谈判开始时,应从双方易于达成一致的观点入手,如果一开始就摆出棘手问题,将会使谈判开始就陷入尴尬的境地,这对谈判的继续顺利进行很不利。所以,谈判前应多了解对手的情况,从对方已有经验的问题出发,然后再解决下面的棘手问题,这样谈判的进行就会顺利很多。

3.应以双方利益为基础

谈判是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不是只为了达到己方的目的,还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如果谈判时置对方的利益于不顾,这样就会影响协议的顺利达成。因此,要想迅速达成协议,就要站在双方的立场上来考虑彼此的利益,从而提出大家都能满意的方案。

4.在小问题上不要斤斤计较

俗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谈判时,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一些小问题上的斤斤计较而浪费过多的时间,要适当的表现大度。以损失小利益来获取大利益,还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第四节当众谈判的策略

谈判就像打仗,要恰当运用兵法策略。在谈判时,并不是为了谈判而谈判,而是要有一定的策略,才能达到一定的谈判效果。

一、投石问路的策略

“投石问路”策略,是指买主为了了解对手的情况,通过不断的提问,从卖主那儿得到通常不易获得的资料,如成本、价格等方面。目的是为了在谈判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谈判之前我们可以先谈些与谈判无关的话,如形势、经济、文化、爱好、家庭。或是利用一些令对方很敏感的话题去进行交谈,借此捉摸、判断对方的基本情况及心理活动。然后根据刚才的了解切中时机、恰到好处的巧妙提问,做出有力的选择。如:“先生,刚才我介绍了我们产品的情况,也许您有什么问题要提吧?”促使对方作出反应,把握他的思想动态。还可用假设句的形式。如“假如我们减少订货的数量呢?”“假如我们买下你全部产品呢?”“假如我们改变合同形式呢?”这种突然发问的假设句,常使对方措手不及,无意之中流露出真情。

二、声东击西的策略

这一策略就是把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在我方不甚感兴趣的问题上,从而使对方增加满足感。也就是说在谈判过程中,我方突出次要问题,隐藏主要问题,让对方产生错觉,在我方不感兴趣的问题上纠缠,从而在有利的时机以最优的方式解决我方真正关心的问题。例如,如果我方认为对方最注重的是价格,而我方关心的是交货时间,那么我们进攻的方向,可以是附条件问题,这样就可以把对方从两个主要议题上引开。这样,你往往能达到目的,自己胜利了对方却还蒙在鼓里。这种策略如果能够运用得熟练,对方是很难反攻的。它可以成为影响谈判的积极因素,而不必负担任何风险。

三、拖延时间的策略

拖延时间,即要求休会,一直往后拖延会期,千方百计不回答问题。其目的是制造一个冷却期,以争取时间进行深入思考,获得更多的材料。谈判的心理学技巧告诉我们,拖延时间,可以消除紧张感,稳定情绪。紧张时,不妨把讨论延期,或者采取拖延战术,把问题交给别人去处理,这样在谈判的紧要关头,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制造误解也是争取时间的一种办法。这样一来既赢得了时间,又增加了深入思考,研究应对的机会。

有一次,日本一家航空公司就引进美国飞机的问题与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商进行谈判。谈判一开始,急于求成的美方代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翻译忙得满头大汗。日本人埋头做笔记,仔细聆听,一言不发。美方最后问道:“你们觉得怎样”?日本代表有礼貌地回答道:“我们不明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美方代表焦急地问道。日方代表仍然以微笑作答:“不明白,一切都不明白。”美方代表看到一切都要前功尽弃,付之东流,沮丧地说:“那么……你们希望我们怎么办?”日方提出:“你们可以把全部资料再为我们重新解释一遍吗?”美方不得已,又重复一遍。这样反复几次的结果,日本人把价格压到了最低点。日方抓住美方代表急于达成协议的弱点,以“不明白”为借口,运用拖延时间战术,迫使对方主动把价格压下来。取得了谈判的最后胜利。

四、虚张声势的策略

虚张声势即是在谈话中提供给对方一些真实与虚假掺杂的材料,同时表现出严肃认真、镇定自若的神情,给对方造成一种假象,致使对方信以为真,而使最终结果有利于己方。

上海的一家公司办理L生产线的引进。经货比三家之后,选择了美国的M公司。M公司驻港机构代表B先生来上海谈判。我方与B先生在价格上的谈判很困难,在我方的一再坚持下,B先生又说:“不过给点面子,让价1%。”为了对我方施加压力,他又来了最后通牒:“我已买好了后天回香港的机票,如果你们有诚意,必须抓紧编写合同。”,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我方推出经验丰富的谈判能手邹国清出场。邹先生在谈判开始,和对方寒暄,营造了和谐的谈判气氛,消除了对方的傲气。接着把话题转到商务条件上来,邹先生拿起一份资料向B扬了扬说:“这个项目有几家外商感兴趣,从报价看你们的是太高了。”(其实,M公司的报价比其他两家低10%)B先生有些怀疑地问:“你说高,高多少?”邹先生思考了一下说:“高13%。比如说,设备。”(设备是真的,而13%是虚的)邹先生神态自若。对方也基本上相信了,便说,降价幅度较大,需与美国总部联系一下。邹先生没有穷追不舍,他轻声地对身边的人说:“B先生后天就要回去了,另外那家客商何时到?”被问的人机智地回答:“B先生走后的第三天。”(这个情况是虚构的)。由于故意让B先生“偷听”到了我们的交谈,B害怕生意会被别人抢去,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他抓紧时间与美国总部联系,很快就达成了协议,价格也比较理想,对方让价12%,最后,我方取得了胜利。

五、出其不意的策略

出其不意是指谈判一方利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和手段,使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不知所措,从而获得出奇制胜的谈判结果。实际上他是一种心理战术,他的特点就在于以奇夺人,运用突发性的惊奇之举,给对方增加压力,以达到震撼对方的目的。

1945年8月14日、16日和23日,蒋介石三次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联络参谋,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周励武、罗伯伦这几天在延安四处打探毛泽东动向,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毛泽东不可能去重庆。于是,二人给重庆发去密报:毛泽东不会去重庆谈判。蒋介石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便根本不作任何和谈准备,反而调兵遣将,抢夺东北、华北地盘。

但出乎蒋介石预料,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的陪同下,乘坐飞机到达重庆!

蒋介石被弄了个手忙脚乱。料定毛泽东不来才演戏,却忘了准备台词。而中共这时却拿出早已拟就的整套方案,于是,由蒋介石提议的国共和谈,却按着毛泽东的方案推动。

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态势的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联络参谋的那封电报。全不知,这封电报也到了毛泽东手中。毛泽东得知蒋介石已经上当,才给了蒋介石一个出其不意、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