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快乐中老年健康枕边书
14102500000017

第17章 心态好,才能更快乐(3)

③将退休后的抑郁症看做是不适应。老刘以前在单位是局长,退休后在家里总觉得不适应,家里没什么大事让自己做主,老伴也不听自己的,半年过去了,老刘高兴的时候很少,总觉得特别没意思,不想说话不想动,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周围人都说老刘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性格不够开朗,不是得了病。遇到不如意的生活事件,即不良生活事件或负性生活事件,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开朗、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很快度过这一时期,正确面对以后生活;性格不开朗、心理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出现持续较长时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得了抑郁症,是根据前面所述的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不管有无重大刺激,不管是什么性格类型,只要严重到一定程度,满足标准,就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进行抗抑郁治疗。

④认为抑郁症没多大事,调整一下就好了。王阿姨几个月来,情绪非常不好,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建议立即接受抗抑郁治疗。可儿女们觉得没多大事,换换环境,调整调整就好了。女儿就带她出去旅游,回来后病情却更重了。平常情绪不好时,通过各种方式调整放松,可以改善情绪。但如果已发展到了抑郁症,调整不会有太大效果,就必须立即接受心理治疗。理论上来讲,个别抑郁症患者病情未经治疗也可以自愈,但这些患者病情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在病情自行恢复过程中,需要忍受长时间的痛苦。而对于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而言,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只会逐步加重,患者痛苦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因此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恢复健康。

4.抑郁症的预防

①积极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更年期及各种慢性疾病是诱发中老年抑郁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预防中老年抑郁症出现,就要对已经发现的各种身体问题进行有效治疗,通过缓解躯体痛苦,来减少心理的压力。

②学会看开和放手。中老年人对事物的看法可能由于更深入而更显在意,很多事情在年轻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中老年人却十分敏感,并为此焦虑不安。这很可能诱发中老年抑郁症的出现,预防对策就是学会看开。另外,中老年人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使得他们对儿女出现的很多事都亲自过问、担忧,同时又因帮不上忙而着急,这也容易导致中老年抑郁症出现,预防对策就是放手。

③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欢乐。快乐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平时多到户外散散步、晒晒太阳,多与老朋友聊聊天,多培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爱好,都可以提升心情,使自己快乐起来,这也是预防中老年抑郁症出现的一大法宝。

5.中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①要有耐心。中老年抑郁症以一般以轻型为主,尽早发现和治疗可使7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治愈。但治疗抑郁症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轻型患者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症状和缓解病情。临床资料表明,轻型抑郁症经过科学治疗,2周左右可使情绪低落和乏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睡眠和食欲也有所改善。但这只是一种初期治疗结果。此时,患者不可随意停药,否则会引起病情反反复复或使得病情逐渐加重,增加日后治疗的难度。随意停药还会引起停药综合征的发生,增加患者痛苦,对健康不利。有关专家指出,轻型抑郁症的治疗应当坚持在1年以上。所以,患者要保持平稳心态,既不要过于悲观失望又不要盲目乐观,要正确看待治疗效果。

②不要单纯依赖于药物。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患者决不可单纯依靠药物而忽视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调理。也就是说,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措施应当是综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药物的共同作用,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和心理调理的要点是:患者的生活要有规律,把进餐、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安排好,不要整天待在家中将自己封闭起来。另外,要多与亲朋好友聚会、聊天、下棋、郊游等,调节心态和情绪,既增强治病信心又提高生活质量。

③不要对抗抑郁药的顾虑过多。在一般人们的潜意识中,都认为凡属精神疾病用药都有很大副作用,因而有些中老年朋友对抗抑郁药使用也顾虑甚多,以为是轻型抑郁症的话,最好不用药,要用也最好是偶尔用用,不可多用,更不可长期服药。这是一种误区,正如上述那种单纯依赖于药物一样,如果不规范用药治疗的话,即便是轻型抑郁症也难以治愈。

因此,中老年患者不要对使用抗抑郁药顾虑太多,应当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药,坚持使用。目前,医生推荐使用的抗抑郁药,通常有效且没有太大的副作用,更不会“伤害大脑”,而是对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只要遵医嘱用药,一般是安全有效的。

§§§第六节 远离固执,解脱自己,生活更快乐

您是否曾经有过陷入某件事而不能自拔的经历,或者像朋友和家人抱怨的那样,喜欢“一条道跑到黑”或者“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少具有这种行为风格的人最后获得了成功,但与之一步之遥的另一面就是固执了。

1.固执心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固执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心理作用。巴甫洛夫曾研究过固执的生理基础,他认为神经过程的“停滞性”造成了固执得心理。“停滞性”是指一个人很难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外界刺激不断地连续强化,会形成感觉性固执。固执的心理现象一旦形成且变成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时,不管谁去破坏它,都会使其不愉快,甚至苦恼、并常引发攻击性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固执行为。固执的人,思想方法偏激,观念固执,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惰性兴奋中心”,一旦某种思想在大脑深深地扎根,任何其他别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

自尊心过强也易导致固执。固执常在虚荣心的满足中得到“茁壮成长”。“自尊”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可以的,但如果自尊心过强,并且这种自尊心不是靠自己的智慧、技能、高尚品格赢得的,而是用执拗、顶撞、无理申辩等方式取得,就不讨人喜欢了。

固执的人,绝大多数都是顽固的人。他们常被误认为是坚毅顽强。其实,固执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与真正的顽强不屈根本不同。观念固执的人,遇事爱钻牛角尖,“死心眼”。固执既不是顽强的表现,也不是自信的象征,它对人际交往是有害无益的,因固执而造成朋友分手、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果不及时防治固执,久而久之会发展成为“偏执狂”。另外,固执者不惜一切代价所要达到的目的,往往在客观上是不正确的、不合理的,有时甚至非常荒唐可笑。

一般来说,老年人比中青年人容易有固执的心理这种表现。

首先,社会心理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老年人本身都有丰富的社会经历,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积累了不少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总结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教训,由此产生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态度,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另外,这也由于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比青壮年差些,所以也更易表现为固执。

其次,在我国,大部分的老年人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处于受尊敬的地位,这也使有些老人在他们的言行不符合客观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主观地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此外,也有少数老年人随着年岁的增加,由于不注意学习,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还有极个别人为了“爱面子”,掩盖自己的好胜心和虚荣心而固执己见,这些也都是具体的原因。

再其次,老年人若与家庭不和,与老伴分离,与后辈形成“代沟”,因而关系紧张,感情淡薄,得不到家庭成员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最后,有些老年人由于病态心理障碍,往往把家庭中发生的微小事情看得过重,长期挂在心头,得不到及时排遣消除,内心郁闷烦躁,缺少生活乐趣,这些因素都是精神性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以至多种癌症发病诱因。

2.固执的表现

①不停地抱怨。从早上一睁眼,就在怨恨黑夜太短,睡得太少;面对镜中惺忪的睡眼,你不得不用冷水洗面来提神;走出家门,迎来该死的不新鲜空气;卖早点的在哪里,为何交通这样烦??想想如果我们整天在抱怨中生活,心情能好吗?

②在你看来似乎每个人都固执、执拗。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往往事实就是这样,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不知道怎样面对别人,面对自己。其实,这又是你心中的固执在作怪,当你的思想有了改变,你感受到的外部一切事件都会随着你的改变而改变。“理所当然的”,当你不能完全接受别人的意见时,你就会开始固执己见,听不进其他的任何的意见,不能正视事情的本源,你会认为别人都在针对你而固执己见。这时你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机会。

③没有什么事能够使你满意。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没有什么能够让你十分满意,你的代名词就是“可以”、“还行”、“还凑合”“不太满意”,你会认为你的标准是最完美的。可你别忘了,有句老话这样讲:站得高摔得重。到头来受伤害的总是自己。

④快乐与热心的人总让你心烦。我们周围总有一些热心人士,整天嘘寒问暖的,看别人是否有困难需要自己帮忙。这些人看起来让你有点烦。你冷漠、自信,认为有能力面对生活和事业,不需要别人的关怀。不要忘记我们每个人有脆弱的一面,相互关心让我们更加温暖。

⑤人们不告诉你一些信息,便感到自己被孤立起来了。若有一天你会感到别人在秘密交谈,当你侧面问起,别人都含糊的回答,好像这事与你无关。那请把心放宽些,也许真的不关你的事,知道了反而不好。即使与有关自己,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就是我,成为焦点不容易。

固执是一种病,一种心理的疾病,一个人的健康不光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没病。最好的办法学会放弃,放弃固执己见,解脱自己。

3.应积极克服固执观念,促进心身健康

①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的知识使人思路开阔,遇事不至于陷入教条和尘俗陋习之中。还应该注意越有知识越要谦虚,越应该尊敬和信任别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过于欣赏自己的成绩。从不议论别人之不足。不要计较微不足道的小事,要多与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灵活性强、品德优良、随和的人交往,少与固执的人交往,以防促使双方更加固执。

②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培养高尚的情趣。谁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老年人也不例外,这是事实,不需要隐瞒和掩饰。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晚辈树立起“活到老、学到老、改到老”的光辉形象。这样不仅不会降低威信,相反更可以提高,千万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③加强自我调控,善于克制自己。对自己的抵触情绪、无礼的言行以及欲望要善于自我控制、自我解嘲、给自己个台阶下,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放。

④要养成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固执常与思想狭隘、不喜欢接受新东西等有关。因此,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人新事可帮助克服固执观念。

§§§第七节 中老年人的睡眠问题

睡眠障碍是困扰中老年朋友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类问题越来越突出。据有关数据统计,在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50%以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睡眠障碍问题。国内虽无完整的统计资料,但此类问题也普遍存在。早在1978年,美国就开始着重进行中老年睡眠障碍的调查以及诊断和治疗问题的研究。然而,中老年人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被视为正常,这个问题始终没有统一认识,目前对于中老年失眠症的临床诊断尚缺乏一项金标准。但无可置疑的是,健康中老人的睡眠质量与成人比较无明显改变。

1.中老年期睡眠特点

人的衰老过程与睡眠质量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们相比,入睡困难、白天好打盹等症状更为常见。据调查,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5%~50%的人饱受睡眠障碍的困扰。人们通常认为年纪越大对睡眠的需求量就越少,其实,成年人对睡眠的需求并不是随着增龄而减少。由于中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如神经元的脱失和突触减少等,导致睡眠周期节律功能受到影响,睡眠调节功能下降,这与大脑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有关系。24小时的睡眠节律改变,使得中老年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躺在床上,而实际睡眠时间却在减少。尽管中老年人夜间睡眠在减少,白天频繁出现小睡时间的总和却与年轻人的总睡眠时间相等。

2.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哪些

常见的睡眠障碍有失眠、睡眠倒错、嗜睡、梦言症、梦行症等。

①失眠。在睡眠时间不能安静入睡者统称为失眠。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以及通宵不眠。常见于神经官能症、年期精神病、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

②睡眠倒错。一般表现为白天昏昏欲睡,而夜间却兴奋不眠。可见于神经衰弱、癔病、脑外伤性神经衰弱综合征和脑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