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无鲜勿落饭
14098600000054

第54章 粥中滋味长

我喜欢喝粥。

粥是平和的、滋润的,有阅尽世事后平淡知足的味。

以前住临海时,大年初一早上,我总是依了临海人的习俗,喝碗糯米红枣粥。糯米红枣粥绵软细腻,配以青花小碗,有温婉细腻的风味。邻居是天台人,年初一要喝五味粥,粥里全是五谷杂粮,用一口厚重的大碗盛了,一家人喝得稀里哗啦,显得相当的豪放。从两地喝的粥里,大致可以看出临海人与天台人性格的差异,临海人的心思细腻缜密,而天台人,则强悍耿直得多。

有一段时间,因累而病,百食不思,清瘦不胜衣。一位老中医劝我喝粥,说春粥养颜,夏粥清火,秋粥滋补,冬粥暖胃。于是满世界找粥喝,布衣侯粥道馆、山水粥店、老牌肉粥店,我是常客。朋友带我去吃建设路上的骨头粥,那店里的粥熬得很稠,粥里有虾皮、榨菜和芝麻,有时还有根肉骨头,又香又咸的,喝下一碗,就给撑饱了。老街附近的几家粥店,除了卖粥,还卖蜜枣粽、小肠卷、鹌鹑蛋之类的小吃。冬天里,生意更好。粥中淡而绵长的滋味,给了病弱的肠胃以抚慰和温存。先喝红枣粥、南瓜粥,胃口稍好些,喝鸭肉粥、人参乌鸡粥。的确补了些气,也补了些力,病,竟渐渐地去了。

自此,喜欢上了粥。累了,病了,或者在外久了想家,唯一能摆平我的胃的,只有一碗粥了。

我喝过各种各样的粥,浓稠的黑米粥、鲜美的鸡粥、金黄的番薯粥、绵香的骨头粥。听得广东鱼片粥的大名,到广东出差,朋友请吃饭,依了我的要求,第一样点的就是鱼片粥,喝下一碗热腾腾的鱼片粥,真有羽化登仙之感。广东的粥,三言两语难以道尽,凡是北方人能包进饺子里的馅料,在广东,基本都能煮到粥里,除了鱼片粥,广东出名的还有皮蛋瘦肉粥、瑶柱白玉粥、滑鸡粥、牛肉粥、肉片粥、骨腩粥、及第粥、猪骨粥、艇仔粥等。甚至连火锅都以白粥打底,把各类海鲜放粥里烫熟,叫毋米粥。我只恨在广东的时间太短,没能把那里的粥一网打尽。

除了这些家常俚俗的粥,我也喝过风月无边的粥,如荷叶粥。荷叶粥是以荷叶做锅盖,粥煮好后,荷叶的清香隐于粥中,连粥的颜色也变成淡淡的碧色。每年盛夏,市民广场荷花池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时,我总有掐一把荷叶回家做粥的冲动。

入粥的除了荷叶,还有鲜花,春天的桃花粥,秋天的菊花粥、桂花粥,冬天的梅花粥,都是美不胜收的。当桃花的粉红、菊花的金黄点缀白粥中,这一碗粥,一改素朴的面容,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我尤爱喝粥上的那层“粥油”,油亮的汤皮,凝结了粥的精华。这种粥油,以乡间土灶用柴火熬出来的最为地道。我到乡下婆家去,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烧粥时守在灶边,笨拙地添两根木柴,听锅里的粥在噗噗翻滚,然后,渐渐地平静下来,有香味从灶间溢出。这种香,是新鲜稻米的香,来自大地,来自原野。厚薄均匀的粥里带着些微的柴火气,不,那不是柴火,那是人间烟火,是我喜欢的味道。粥是一点一点熬出来的,其实,婚姻的幸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粥,有碧粳粥、红稻米粥、江米粥、腊八粥、粳米粥、鸭子肉粥、燕窝粥等。一入秋,黛玉就犯咳嗽,宝钗劝她“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袭人偶感风寒,吃了药,夜间发了汗,第二天起来觉得轻省了些,她只吃些粥汤静养。贾母讲究养生之道,常喝粥。元宵节夜宴时,贾母说饿了,凤姐忙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贾母说:“我吃些清淡的吧!”凤姐忙说:“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

粥里还藏着细密的情思。《浮生六记》中,沈三白写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那夜,芸娘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喝得暖暖的时候,芸娘的堂兄挤身而入,戏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原来是专门给你夫婿准备的!”原来,这淡淡的粥里,还隐含着两情相悦的欢喜。

随园老人袁枚也是爱粥的。他曾被一位阔佬请去,“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主人张罗出40余种山珍海鲜款待客人,自觉待客大方,可袁枚席散归家,“仍煮粥充饥”——还是粥最入味。要熬出一锅脂稠玉浓的粥,并非易事,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是啊,不疾不徐的文火,才能熬出绵绸浓软的粥。像三毛说的,那个“熬”字里面四把心火,小火炉炼丹似的,不到五更丹不成。急火沸腾,是熬不出好粥的,因为它少了时间的持久煎熬。就好像惊天动地的爱情,终究不如细水长流的幸福来得天长地久。

梅花粥:粥是平和的、滋润的,有阅尽世事后平淡知足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