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14097300000032

第32章 Question 7:考试恐惧症——平时学得不错,一考试就考砸了(4)

一旦出现思维僵化,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先解答其他题目,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便会“豁然开朗”。

(7)在其他题目全部做好后,集中精力对付“舌尖现象”。

努力回想与其有关的知识信息,甚至可以回忆一下当时讲到这部分知识时的课堂情况,也许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会给你有效的提示。

最后,即使你仍未回忆出题目的答案,也不要丧失自信,因为考试中答对每一道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你要想到其他的题目你都作答了,这一题答不出不会对全局有太大影响。而且也许因为没有在这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利用这些时间你解出了更有价值的题目。

Method 137: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做选择题时,相信自己的第一反应,一锤定音。有的考生做完选择题后,不断复验,反复修改,结果反而吃不准。遇到卡壳时,要保持冷静,不急不躁,继续做下去,把失分降到最低点。一般而言,卡壳是由紧张造成的,如果一段时间后,心情放松,头脑清醒,回过头来再做卡壳题时,会有灵感的。

一位同学参加一次模拟考试,其中有一道是非题是关于日本历史的:“……德川家康先以大板夏之战,之后又以冬之战消灭了丰臣家……”最初,他是打“×”的,但是再次检查时,突然产生疑问:“奇怪!季节的顺序是春夏秋冬,所以夏之战应先发生才对。”他越分析思绪越混乱,最后“理论性”的推断终于占了上风,他把答案改为“√”,结果丢了分。

类似这种经验估计大家都会有的。考试时,脑子里常会浮现两种以上的答案,但不知哪一个才是正确的。而“第一感觉”,也就是最先想到的答案,多半是正确的答案。

因为当我们回忆的时候,大多按照自己写的习惯或说的习惯,而在无意识中浮现于脑际。也就是虽然自己没有多大的自信,然而由于有那样的积蓄,才会很快浮现出来。但是,在这以后所想到的,多半都是和春夏秋冬一样,以理论推断来思考,因此,也包含了勉强找出来的因素。尤其是汉字和英文字母的拼写,视觉性倾向很强,十之八九都是最先想到的比较正确。

Method 138:镇定自若,巧解难题

在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熟悉的,总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个是正常的。考试中总有那么一两道难题,以拉开不同考生的差距。遇到难题一时想不出来,可以考虑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如果仍然没有头绪,不妨先放一放,记下题号,等后面的解答完了再回来看看,你可能会获得新的解题方法。或者去检查一下前面已经做完的与之相关的或类似的题目,看能否从中找到提示,或者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例题,或者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寻找突破口,以退为进,或者干脆把考试中其他的题目全部做完之后,再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练习题来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在考试中,切忌不要赌一时之气,不顾时间和其他的题,无原则地蛮干。

最后如果仍然没有想出来的也不能放弃,是选择题就要猜测答案了,填空题也不能空着,猜测答案往上写,是大题,就要分步写,只要与问题有关,能写多少写多少。

会做的题目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完整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面对一个疑难问题,一时间想不出方法时,可以将它划分为几个子问题,然后再解决会解决的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如把最初的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设轨迹题的动点坐标,依题意正确画出图形等,都能得分。而且在上述处理中,可能一时获得灵感,因而获得解题方法。

(2)有些问题好几问,每问都很难,比如前面的小问,你解答不出,而后面的小问,如果根据前面的结论你能够解答出来,这时候不妨先解答,此时可以引用前面的结论,这样仍然可以得分。如果稍后想出了前面的解答方法,可以补上:“事实上,第一问可以如下证明”。

Method 139:不轻言放弃,也不要抓住不放

这里强调的是,在遇到难题时要懂得变换思路,不轻言放弃,但如果确实啃不动的话,该放手时就且放手。

在面对某道自己从来没见过的题型时,首先心情要放平静。有些题目是为了选拔出那些最出色的学生的,并非所有同学都能做出所有题目,难题做不出是很正常的。同时应该想到,那些同你水平接近的人,你不会做的题,他也一样做不出。

一般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来确定是否有思路,有把握则将它做出,若暂时做不出,千万不要死啃,先跳过去做下一道题,也许思路会在你做其它题时突然跳出脑海。把会做的题都确定做完后,再回头去啃难题。如果在按比例分配的时间内仍做不出来,且毫无头绪,则应当机立断,将时间用于检查,确保会做的题不丢分。

这种情况下,难题也不要一字不写,一字不写是很不利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可以猜一个答案,大的计算证明题也可以根据仅有的一些思路,能解多少写多少。评卷时是按步骤给分的,只要思路合理,都会给分。能有多得0.5分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弃。

需要注意的是,跳过难题要分清情况。因为有的题目不是很难做,那么这时,不应该急于跳到下一题,而应静下心来,冷静分析一下,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确实,放弃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但在一道题上耽误太多的时间实在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最后提醒同学们,做大的计算题要注意步骤的“全”,即要分步写出,不要一下子写出一个答案。万一答案错了,则步骤分也没有了,尤其是物理,答案本身不重要,倒是步骤的分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即使这类题做不出答案,也应该把自己会的步骤写出来。

Method 140:先易后难,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考试如打仗,有战略上的全局安排,也有战术上的灵活机动。在考试中,有一些策略性和技巧性问题是要掌握的,即常言说的“考试经验”。一个人的考试分数主要取决于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考试经验无疑也能对考试成绩产生很大影响。

考生在走进考场后,应尽快调整好应考心态,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这是临场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考生常因时间掌握不好造成失误。他们或是毫无时间概念,慢条斯理;或着眼于表面现象,在书写上一味精雕细琢;或是为一道题目左冲右突,久思不得其解,延误会做题目的作答时间;或是匆匆忙忙,只图解题时间快,不讲究答题质量,错误百出,草草收兵,提前交卷。根据我们了解,历年来考生在时间分配方面最典型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先松后紧。一些考生在考完第一场考试,走出考场后抱怨最多的就是时间不够用,叹息最后一道题本来会做好,但考试结束的铃声已经响了。

那么,如何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呢?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尽量取得分!

在答题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还要注意几个方面:

(1)答题顺序最好先易后难。

由于考试时间很紧,所以应把时间放在得分效益最大的地方,即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这里的“刀刃”并不是指个别的难题,而是大量的普通题。试卷的安排一般是从易到难,所以做题时也要按题目顺序做,只要时间安排合理,最后检查试卷的时间是足够的。但问题不是绝对的,每个人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答题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同学遇到难题后就一心要把它做出来,忘记了后面还有很多题等着要做,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许多能够做的题也不会做了。正确的方法是先易后难,合理分配时间。

先易后难的答题方法有利于消除紧张,逐步提高自信,以饱满的精神和较佳的思考水平来攻克后面的难题,避免完全按顺序答题时不停地遇到难题,不停地产生紧张焦虑心情,最后会阻碍思维水平的正常发挥。在时间分配上,要注意对整个试卷的完成时间做出统筹安排,最后必须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检查。

(2)会做的题,一定要保证能做对。

答题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努力使自己的位置靠前,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保住现有位置,再进一步努力靠前。这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一水平的考生。所以在答题时,与你同一水平的考生能做对的题目(也就是你能做对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否则,你就需要用比较难一点的题目弥补这一损失,这个代价是比较大的。

能否利用好考场上的每一分钟都将决定你考试的成败。

Method 141:运用答题技巧

第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考卷的标准化使得更多题目以选择答案出现。要得高分,答好选择题成了关键。选择题包括两种类型: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单项选择:即只有一个最贴切答案的题目,这是在众里择一,选择要以准确为主。当然了,题目很熟可以一下选出答案。若并非很明确则只好依题意选择最接近的答案,千万不要选东答西,如果一下子没把握,不妨比较答案,找出思路,再从题中推出答案。总之,不要轻易空题。

多项选择:又称不定向选择题,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若干个甚至是全部。这类题不易拿全分。题目中要求不同,有的答对一半即给部分分数,有的不全对则一分不给。后一种的题要谨慎些。答多项选择,思路要放开。

有很多项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比如彼此为等式关系、等量关系等等,可利用这些关系举一反三选全答案。记住一定要从题目出发,不选没把握的题。选择题评分是一种客观评分,只认选号给分。今后的考试中在分数上占比例会更大,因而同学们应尽量不要空题。即使不会的也要选上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这可不是要大家蒙题,其实你想一想,别人也不会时,或许也会蒙一个答案,所以机会是均等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靠蒙个答案得分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为了不失去一个机会,为了不落后于别人,所以要在不会时抓住这份公平。一般来说,选择题答案整体上有规律:即每一选项的出现次数大致相同。当过于紧张而又有不少题空着不会做时,不如通观前面所选,找出最少的字码选上,这也不失为一种应试技巧。

总之,做选择题要心细,思路要把握好,答案与题目要结合考虑,如果对题目了解很贴切,对知识掌握得很准确,做题目自然就轻而易举了。

第二,问答题的答题技巧。

问答题在语文、政治、历史试卷中经常出现,而且分数较高。

首先,答好问答题的关键是审题。仔细阅读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中心。问题中的关键词,正是要回答的中心,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回答才能切题。

其次,列出答题要点。这些要点正是答题的思路。循着这些要点答下去,才不会偏题。另外,列出答题要点还可避免在答题中有所遗漏,因为高考问答题的给分是按要点给的。漏掉要点也就是漏掉了分数。

再次,围绕要点,展开论述。这种题所给的分数有多有少。对于简答题,一般只给3~5分,那么论述就不必过多,因为评分时点到要点即给分。对于论述题,通常给8~12分或更多,那么论述就要求全面些,与每个要点有关的理论、事实都要答,有时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最后一点,就是要检查。这一步是必须的。从头到尾看一遍,看要点是否答全,语句是否通顺等等。问答题还要求的一点就是字迹清晰,书写整齐,千万不要因为卷面太乱而失掉不该丢失的分数。

第三,证明题的答题技巧。

数理化试卷中。证明题占了很大的比例。每道证明题占的分也很高。所以高考中要拿到好的成绩,证明题就一定要答好。答证明题时,不同类型的题有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同一道题也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平时的掌握、运用。这里只讲一下一般题的常用方法。

答题时要注意:首先要审题,找出已知、求证,特别要注意题中所给的隐含条件。这些条件不容易一下看出,但它们往往又是解题的关键,所以,答题首先要研究一下问题在哪里。

其次,找出已知和求证之间的关系,找出推导的定理、公式。再根据这些定理公式进行推导。推导的方法:一般有论证、反证和数学归纳法;还有一些常用的证明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从已知推导求证,而有时候,又要从两头一起推导出一中间量,这些方法都要掌握。最后就是要检查。

总之,方法和技巧仅仅是技术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同学们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全面掌握知识,勤学多练,融会贯通,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Method 142:提前答完试卷要全面检查

考试时检查这一关是很重要的,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考场上,一秒值千金。如果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克”难题上,岂不是很可惜吗?考试时难题的关键处往往是同学们所想不到的,所以还不如留下一定的时间检查,从前面多得分。

首先要检查有无漏题、笔误现象和因粗心导致的错误;其次要仔细琢磨解题的各个环节,审题是否准确、完整,特别是题目关键词及隐蔽条件;题型确立,解答所用有关概念、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推理是否严密,合乎逻辑运算有无差错、论述有无遗漏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