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攻克7大学习问题的145个好方法
14097300000015

第15章 Question 4:学习习惯不好,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3)

人们常说,脑子越用越灵活。但是,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大脑就会发出种种疲劳的信号。因此也应合理用脑。所谓合理用脑,就是要讲究用脑艺术。一要勤于用脑,二要善于用脑。经常用脑的人,由于信息的反复刺激,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可以变大而不易疲劳。然而,勤于用脑并不等于一味蛮干,要劳逸结合,一般每 45分钟至 1小时,要让大脑休息,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脑的疲劳。一旦发生脑力疲劳现象,就应立即设法消除。否则,天长日久,极易造成神经衰弱。其消除的方法有很多,最积极的是体育锻炼,尤其是健身性和放松性的锻炼项目,如体操、散步、慢跑、冷水浴等。

Method 58:珍惜时间,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大家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对了!那就是惜时、勤奋。歌德说得好:“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爱迪生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大家还记得那位凿壁偷光的车胤吗?他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一点都不颓废。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他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怎么办呢?于是,车胤只能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这样的情形让他很是苦恼。

一个夏日的夜晚,他突然发现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那是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他想,我为什么不能捉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纱布缝制的袋子里呢,或许我就能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光来翻阅更多的书籍。果然,由于白纱布很薄,萤火虫的光可以透出来,再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了。就这样,车胤珍惜时间的每分每秒,读了很多的书,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经过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成了著名的学者。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勤奋好学、惜时如金的少年,叫江泌,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只好每天到学堂门口边,边补鞋边偷听老师讲课。白天没有时间读书,晚上有时间,但是家里穷,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后来,江泌想到了“映月”读书的办法。每到明月当空的时候,总可以在江家小院中看到他借着皎洁的月光捧书夜读的情景。读着读着,月亮悄悄地爬到屋子那边去了。他只好搬来梯子,爬上屋顶继续读书。有一次,白天干活实在太累了,读着读着,眼睛睁不开了,竟然从屋顶滚摔下来。他倒好,也不生气。虽然摔痛了,但是把瞌睡虫赶跑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又爬上屋顶,继续读书,直到月儿躲起来,不再出来。正是这样勤奋学习,后来,江泌终于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

还有敬爱的雷锋叔叔,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雷锋叔叔曾说:“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善于挤和善于钻,时间才不会从我们的手指缝里悄悄溜走。如果我们树立了雷锋叔叔那样的“钉子”精神,在学习上,不怕苦、不怕累,那么我们必将迎来金色的秋天,收获累累果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只有珍惜时间,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Method 59:合理利用学习时间

时间是什么?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众说纷纭,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那么,学习的时间越多,学得的知识就越多吗?学习的时间越长,学习效率就越高吗?未必如此。因为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不是靠量(时间)而是靠质(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超过晚上十二点的学习自然是无效率的,通宵达旦的学习则是效率最差的学习方法。关键问题是一天当中什么时间学,以及用什么方法学。学会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学习,争取达到“不求利用每一分钟来学习,但求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收获”的效果。

合理利用学习时间没有固定方法,因人而异。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找出最佳学习时间,既可以找出每天学习时间的最佳时段,也可以找出每次学习的最适点。有的人在教室里最易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进行记忆;有的人在空气新鲜的操场边、小河边等室外读书记忆效率高等。要找最适合自己学习记忆的地方进行学习。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总之,学会合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反之则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

Method 60:充分利用好零碎的时间

从前,有两个道士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道士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好朋友。

不知不觉4年过去了,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道士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道士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就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道士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道士心想:“他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打太极拳,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四年来,我每天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我终于挖出了水,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正所谓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四年来,左边山上的道士利用业余时间挖了口井,终于可以不必为年龄大时挑不动水没有水喝而担心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现在我们工作怎样,都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为以后没有水喝而忧愁。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活动,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书学习,把它用到“正事”上,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努力干出成绩。

在火车上,一个年轻小伙子一直在不停地写东西。坐在他旁边的中年男人凑过去看了看,原来他在给客户写短笺。

中年男人开口说话了:“小伙子,我注意到了,在这两个小时里,你一直在给客户写信。你是一个出色的业务员!”

小伙子抬头微笑地看着这个男人说:“是的,如果不是出差在火车上,现在正是我的上班时间,是我应该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中年男人对小伙子的这种敬业精神很是感动,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于是说:“我想聘请你到我公司来做事,尽管我知道你的老板肯定会很重视你,但是我提供给你的待遇绝对不会比他差。”中年男子充满期待地看着年轻人。

年轻人笑了笑:“我就是老板。”

真正有志于成功的人善于利用时间。

很多时候,时间并不是大段大段地以整块的形式出现,它们无影无形地隐藏起来,就像不起眼的水珠,10秒、30秒、1分钟,无声无息地落入了岁月的长河。如果你不管不顾,它们就会烟消云散;就像微小的芝麻粒掉进了石头缝里,很难把它们重新拾起来,一天中很多时间就这样白白地被浪费掉了。但是,只要抓住它们的行踪,珍惜并利用它们,它们就能变成江河之水。

时间很少整块地出现,而事情却常常需要集中处理。人们很难在短暂的时间中做出并实行一个计划。即使你很紧凑地安排了日程,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等车、等飞机和等人的空闲时间。“空闲时间”并不可怕,可怕、可悲的是出现“空白时间”。有效地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吧!就像攒钱一样,一分一分地积累,到最后就会创造财富。

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尽可能多地利用时间,在“空暇”的时候工作和学习,其实这样并不难。在堵车或者等红灯的空档时间可以翻阅报纸和杂志,或者阅读短小的知识性文章;等人的时候可以和客户联系,扩展自己的关系网;甚至在上厕所的时候,也可以思考如何进一步开展自己的工作。总之,要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处理细小的环节,在“闲”的时候也不要“空”下来。

如果你能充分地利用好零散的时间,那么你就能更好地把握整段的时间。当你在这些隐藏的、短暂的时间里做了别人放弃的事情,你就比别人快了一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这样拉开的。

Method 61:建立自己的生物钟

什么是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大自然中许多生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生物钟现象。例如,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

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我们有时候看书的效率特别高,而有时候看书总是进入不了状态。其实就是人体生物钟在起作用。很多研究报告也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还能减轻疲劳。

有人感觉到在每天的各个时段,有时工作效率较高,有时又感觉大脑灵活性稍差。如果你了解了自身的生物钟,依照身体节律工作、学习,恐怕效果就会不一样了。

Method 62:把握最佳学习时间

一天中什么时候才是最佳的学习时间呢?据生理学家研究,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

6~8点:机体休息完毕并进入兴奋状态,肝脏已将体内的毒素全部排净,头脑清醒,大脑记忆力强,此时进入第一次最佳记忆期。

8~9点:神经兴奋性提高,记忆仍保持最佳状态,心脏开足马力工作,精力旺盛,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可以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10~11点:身心处于积极状态,热情将持续到午饭,人体处于第一次最佳状态。此时为内向性格者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刻,任何工作都能胜任,此时虚度实在可惜。

12点:人体的全部精力都已调动起来。全身总动员,需进餐。此时对酒精仍敏感。午餐时一桌酒席后,下半天的工作会受到重大影响。

13~14点:午饭后,精神困倦,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精力消退,进入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低潮阶段。此时反应迟缓,有些疲劳,宜适当休息,最好午睡半到一小时。

15~16点:身体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精神抖擞,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以合理安排一些需“永久记忆”的内容记忆。工作能力逐渐恢复,是外向性格者分析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刻,可以持续数小时。

17~18点:工作效率更高,体力和耐力达一天中的最高峰,试验显示,这段时间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期。

19~20点:体内能量消耗,情绪不稳,应休息。

20~21点:大脑又开始活跃,反应迅速,记忆力特别好,直到临睡前为一天中最佳的记忆时期(也是最高效的)。

22~24点:睡意降临,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据此,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表。然而,正如安东尼罗宾德所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个人生物钟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并对之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期,大脑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学习时间的最佳选择应该是一天中大脑最清醒的时候。

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一天之内有4个学习的高效期。如果你使用得当,可以轻松自如地掌握、消化、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