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给青少年的10条准则
14094600000021

第21章 思维与创新(1)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么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

1.敏锐洞察,把握机会

李嘉诚说:“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当年李嘉诚决定开办自己的企业时,他选择的是自己非常熟悉、了解的塑胶业。因为,通过对大量资料详细而认真的研究,他愈加坚持自己的看法:塑胶是二次大战后的新兴产品,由于它具备便于加工、经久耐用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950年,他开办了“长江塑胶厂”,工厂主要产品是玩具和家庭用品,如他所预期的一样,市场对此种产品需求量极大。李嘉诚运筹帷幄,初战告捷。

1957年,李嘉诚突然决定,塑胶厂不再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改为生产供家庭装饰用的塑胶花。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12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香港的转口贸易步入一个黄金时代,李嘉诚据此推断,随着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会大大改变,人们对室内装饰、美化的需求将日益增强,所以,塑胶花受到人们的青睐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事。李嘉诚的料事如神,使他的商业神话得以延续。当塑胶花在各大商场刚一露面,就被顾客抢购一空,有人买花布置客厅,有人买花馈赠亲友,香港一时形成塑胶花热。

一个麻木迟钝对市场变化不敏感,一个目光短浅对市场缺少预见力的人,是注定要坐失良机的,而只有像李嘉诚这样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能对未来的行情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从容不迫把握住一次又一次稍纵即逝的商机。

那么,李嘉诚的判断力又从何而来呢?李嘉诚告诉我们:“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斜靠床头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看来,判断力不是老天赐给我们的礼物,而是刻苦读书、不断学习才能学到的本领。

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比如犹太人,对他们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赚钱是最重要的事。然而,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者在犹太商人中却少得可怜,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是合法地赚大钱,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君子们”知识面广,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只要有钱可赚,他们不会放过一切机会。

曾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把成功定义为——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他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或者是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所以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成功说白了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做最好的自己?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是提升自我最好的捷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和最新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有了知识就不必担心没有资金,因为小小的付出就能获得回报,且很有可能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2.创新不需要天才

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李嘉诚在塑胶裤带公司做推销员的时候,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别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搏命。

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勉为其难。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拖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创新不需要天才,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地拿起洒水器帮助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顺利地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他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

李嘉诚做推销,愈做愈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李嘉诚有意识地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他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话所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他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李嘉诚不是健谈之人,说话也不风趣幽默。他总是推心置腹谈他的过去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李嘉诚广博的学识,待人的诚恳,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乐意与他交友。有朋友的帮衬,加之其独到的创新意识,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如鱼得水。

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曾说:“创新是创造了一种资源。”事物的确也是如此,不破不立。有句名言也曾讲过,当你知道想往哪里走时,这个世界会为你让出一条路来。

《伊索寓言》有一个很富启示的小故事:一个暴风雨的日子,一位穷人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呵斥。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的穷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很惊讶:“我想看着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于是他就答应了。穷人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她给他一点盐,后来又给些碎菜叶,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你也许已经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会得到如此结果吗,肯定不行。因此,伊索在故事结尾处总结道:“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能成功。”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创造性思维。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深刻地提示了创新在经济上和社会进步中的巨大而重要的作用。

企业家不是天生的。企业家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难,难就难在创新和变革这一关,谁能迈得过去,成功之门就会为谁打开。让我们在无限的创新中寻找生活的智慧吧。

3.稳健与进取中把握平衡

李嘉诚说:“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香港传媒常用“擎天一指”形容在拍卖场上竞价的李嘉诚。其实,“擎天一指”指的是李嘉诚强大的经济实力,拍卖场上的李嘉诚,并未显示出横扫千军、力挫群雄的必胜气概。英商、华商中,都曾出现过一掷千金,搏尽取胜的赌徒式的竞投者,进入竞价高潮,不由得红了眼,不再权衡家底利弊,非得把对手压下去不可。

李嘉诚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不可持买古董的心理。”古董孤品,存世的仅此一件,而做生意,不论购公司、购土地,不必“非飞翔不可”,不取此幅,以后还有他幅,目的都是发展地产赚钱。

拍卖场上的李嘉诚,不仅擅长斗智,还有足够的克制力。1987年11月27日,香港官地拍卖场,在股灾大熊渐去,地产渐旺之时,多年未露面的李嘉诚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摄入记者的镜头。

政府拍卖的一幅官地位于九龙湾,24.3万平方英尺,底价2亿港元,每口竞价500万港元。

李嘉诚与对手连叫两口,底价连跳两次:2亿500万、2亿1000万。

“2亿1500万!”拍卖场的一角响起熟悉的声音,是有“飞仔”之称的合和老板胡应湘。李胡两人有过多次合作,胡应湘毕业于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李嘉诚初涉地产,还曾请教过他,两人交谊甚密。李嘉诚回眸一笑,胡应湘亦报之以微笑。此时地价已竞抬到2亿6000万。

“3亿!”李嘉诚“擎天一指”举起,连跳8口,一时掀起竞价高潮。“3亿5500万!”胡应湘如河东狮吼,一口急跳11档,再掀高潮,四座皆惊。俗话说:商场无父子。那么在商言商的商界朋友,在商业竞争中,自然也会将朋友之谊暂且放到一边。

一时,郑裕彤等地产好友加入竞价。李嘉诚的副手周年茂,悄悄坐到胡应湘副手何炳章旁边,与他低声耳语一番。胡应湘不再应价,退出竞投。当叫价飚飞到4亿元时,全场哑然,叫价也高出底价一倍,是拍卖场敏感的临界线。一阵短暂的沉默,竞投各方都在心中打算盘。

“4亿9500万!”李嘉诚“擎天一指”再次举起,四座瞩目。无人竞价,一声槌响,尘埃落定,成为此幅官地的成交价。李嘉诚当时宣布:“此地是我与胡应湘先生联合所得,将用以发展大型国际性商业展览馆。”

一位地产分析家评论道:“依本人估计,李嘉诚把此幅官地的最后投价定为5亿。这个价,可以说是参与竞价的各方心定的最高价。有人会定在4亿,有人会定在4.5亿,各家有各家的算盘。李嘉诚是地产金指头,他染指的土地,开发物业所得盈利,往往可高出同业。故他出价4亿9500万,仍有厚利可图。”

有记者采访李嘉诚,问道:“都说您是拍卖场上‘擎天一指’,志在必得,出师必胜,可您有时还是中途退出?”李嘉诚道:“这已经超过我心定的价。你们没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用劲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捉住。”

耐心等待,捕捉机遇,有智有谋,从长计议。李嘉诚不断地通过官地拍卖与私地收购,为地产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土地资源。

李嘉诚说:“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样,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话,在打第二杆时,心更要保持镇定及有计划,这并不是表示这个会输。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样,有高有低,身处逆境时,你先要镇定考虑如何应付。”他还经常强调:“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相信这些都是李嘉诚总能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并稳操胜券的决胜法宝。

在商场上,李嘉诚始终坚持自己的底线,宁可做输家也不因意气用事失去理智,逞一时之气而延误大局。经商的目的是为了谋利,而非赌气,没有必要把对手强压下去,某种程度上的退让,也是一种胜出。以“和”的心态面对,使双方合作,同时受益。

4.有智有谋,从长计议

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始时识别时机,实在是一种极难得的智能。善于抓住机遇,把握机遇,捕捉机遇,便能开创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1979年,李嘉诚收购英资青洲英泥,就看好该公司在红勘海旁的80万平方英尺土地。当时传媒捅破李嘉诚的“醉翁之意”,“首先,被收购之公司可提供合理的经常性利润;第二,被收购公司的大量平价土地可供日后发展;第三,若重估或出售该平价土地可获庞大利润。”

1983年4月8日,长实与青洲英泥发表联合声明:长实发行2458万新股(相当2.27亿港元)予青洲英泥,李嘉诚在14个月内以私人名义购入新股,以获得鹤园地皮及红勘的有关物业。

李嘉诚在这幅地皮推出高级住宅区——红勘鹤园。红勘是九龙新发展的繁华区域,楼价至20世纪90年代高攀到每平方英尺4000~6000港元,李嘉诚赚得盘盈钵满。

1988年4月,长实与中资中信(集团)公司联手合作,取得蓝田地铁上盖的发展权。1989年12月底,长实出台在地铁上盖兴建汇景花园的计划。蓝田位于新界南临靠维多利亚港东入口处,是一处偏僻地。由于第三期地铁的兴建,沿线地价飚升,汇景花园成了港人置业住家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