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14094000000020

第20章 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5)

向社会上公开发布,采取“法随令出”的原则,有的可使用“公布令”加以发布,如国家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等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有的则不能用“令”,必须用“通知”,如“类规章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应用“公告”予以发布。这种借助“令”“公告”与“通知”来发布法规、规章的做法,通常称为“法随令出”。

153.什么是“自己给自己行文”?这种做法正确吗?

【解答】向外制发的文件,同时需要送给自己单位的领导以方便使用,从而把自己单位的领导同志的名字写入抄送一栏,这就叫“自己给自己行文”,它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

公文的行文,要么表现为是一个机关对另一个机关法定作者相互之问的运行,要么表现为是在一个机关内部上层领导机构对所属非独立法人的处、科、室的运行。如果某一机关制发了一份通知,在向外单位及所属内部机构主送的同时,还抄送给自己机关的首长,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行文”。这位首长是这个机关的法人代表,代表着机关的法定作者,他代表机关签署发出的文件,然后自己又变成接受者,形成了自己给自己行文。

这种现象不仅在基层,就是在一些中、高级机关也时而出现。理由就是因为这样的文件需要发给领导同志个人一份。制发的文件,很多是需要同时发给机关领导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送。通过“抄送”的形式来发是对“行文”这一基本概念的扭曲,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划分文件“正本”“副本”与“存本”的方法来处理,即发文时留出副本若干份,单独造单子把这些副本文件分送给本机关的有关领导,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收回并在分送单上加以注销。

154.“批复”与“批示”两个文种

在行文上有什么不同?

【解答】“批复”的行文对象是来文请求的单位,中间转报的“请示”“批复”时应行文给转报的机关,不可越开转报机关将“批复”,主送给被转报的单位,也就是说“批复”不可越级行文。当“批复”的内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拟发送给其他下属单位时,也只是抄送给直属下一级机关,一般不再扩大。

“批示”的行文对象不像“批复”那么严格,它可以是直属的下一级,也可以是把所属的几级单位一并列入主送。

155.文件的“发文机关标志”即“××××文件”

的几个套红大字,可以叫做“报头”吗?

“发文字号”可以简称“文号”吗?

【解答】均不可以。只有简报才有“报头”的叫法,指的是简报的上端部分。“发文字号”可以简称“发文号”,不可简称为“文号”。因为“收文字号”“公文份数序号”,同样也可以这样简称,这就难免造成混乱。

156.“成文日期”方面有哪些常见的病误?

【解答】成文日期错误主要是指文件在成文日期的确定上不正确。例如,一份文件,领导同志是2005年11月15日签发的,按规定本应将此日期打印在落款之下方,而此文却写做“2005年11月28日”,把文件打印成文后的发文日期当做成文日期,这是不对的。发文日期应当标注在文件最下端“印制版记”栏内。又如“2005年11月15日”,省略了“年、月、日”,写这些都是错误的。

157. “发文字号”拟制方面有哪些常见的病误?

【解答】主要表现为:

(1)在发文字号的编排上,不符合规定

例如:

①(06)×财字第017号

② ×电(06)第06号

③ 冀×发(2006)4号

党和国家公文处理法规都明确规定: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份(年度)、序号(顺序号)。上述几种发文字号都是不符合这一规定原则的。第一个发文字号,排列的次序前后颠倒,而且多一个“字”字及一个“第”字,年号被缩简,且用圆括号,在顺序号前冠以“0”也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财〔2006〕17号。第二个发文字号,年号被缩简,且采用圆括号,顺序号前加了一个“第”字,也不符合规范要求。正确的写法应当是:×电〔2006〕6号。第三个发文字号,近似合乎规定,但年号使用圆括号是错误的,应当写做“冀×发〔2006〕4号”。

(2)一文多号错误

即指在一份文件的版头处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文字号。例如,某市发改委、财委等六个单位联合行文,在版头“发文机关名称”之下,并列了六个发文字号,占去了首页一半多的位置,使得这份文件的首页变得很不匀称。新《条例》规定:联合行文时,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因此,这份文件应按规定只标市发改委的发文字号即可,其余五个单位的发文字号均可省略。

(3)党政机关发文字号混在一起

这是指在一个单位中,党政对外行文代字不分,相互混杂。例如,某市土地规划局,不论是以局行政或党组名义发出的文件,在党组织中也不管是以机关党组名义还是以机关党委名义发出的文件,统统以“×土”为机关代字。这种做法实际起不到编制发文字号的真正作用,党政文件混编在一起,查找起来十分不便。

(4)机关代字重

指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在一个地区中出现重复的问题。比如,某市市委政法委员会、市政协、市委政治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机关代字,选择了与市政府相同的机关代字——“×政”,这就造成了一个地方上多家代字相重复,从而使“×政”这个代字失去了实际存在的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避开出现重复,体现出各自的代表性,比如,市委政法委应选用“×党法”、市政府政法办公室应选用“×政法”、市政协应选用“×政协”、市委政治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应选用“×党思”等。

(5)发文字号不明确发文含义

发文字号中看不到发文的含义,即在机关代字中未标明“发”字,如“北海农”,代表农业,但由于未标明“发”字,仅仅看这个机关代字“北京市海淀区”,判明不了它是一份发文还是一份收文的文号。因此,凡属发文编号的均应在机关代字中加注“发”字,以示与收文字号相区别。

158“发文机关”(落款)标注不准确有哪些表现?

【解答】在文件发文机关(亦称落款)的写法上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例如,××港务监督局,在文件落款处写做“港监局”;×××油田管理局,将落款写做“××油田”,这都是不符合规范的。按照公文法规的规定,发文机关名称要求写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例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及“中共广州市委”“天津棉纺一厂”等。同时,发文机关的标注位置,要位于正文的下侧偏右处,力求与下面并排的成文日期相匀称,例如:

中国××石油总公司

二○○九年××月××日

切忌相互之间错落太大,例如:

(1)中共中国××银行委员会

2009年××月××日

(2)中共××市委组织部

2009年××月×日

159.“附件说明”标注有哪些不规范表现?

【解答】文件格式中的“附件说明”部位标注不合规范,如“××”制盐研究所写给上级的《关于报送2008年工作总结的报告》或《关于上报2009年工作计划的报告》的“附件说明”,标注有“附件:《2008年工作总结》一份”,或“附件:《2009年工作计划》一份”,这种标注是不必要的。按照人们一般处理此类问题的做法,凡是正文中写明上报、下发、批转、转发、报转、发布某某文件字样的,附件说明处不必再注明“附件”字样,以避免重复。又如××县委转发市委一份通知,在附件说明处写做“附件随后”,此外还看到有的文件在附件说明处写做“附件三份”“附件列后”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写法。正确的写法是:要注明附件的顺序、标题及件数。

160.公文如果有附件,必须在正文之后、

成文日期之前做出标识吗?

【解答】一般情况下是这样。但在批转性、转发性、发布性通知及“文件头”中,由于其附件已在正文中做了说明,故“附件说明”处不可再标出附件名称。

161.公文版记(文尾)方面有哪些常见的病误?

【解答】“版记”亦称文尾,通常由抄送范围和印制记录(或称印刷机关和印发时间)组成,它同版头一样都是正式文件不可缺少的部分,位于文件末页下端。如果不符合上述情形,都属文尾错位。文尾错位的具体表现如下。

①文尾被错放在公文附件或被批转(转发、印发)件的前面,致使主件和附件、被批转件组成的统一整体被分割。

②在被批转文件中,有的主件的文尾不仅被错放在被批转件的前面,而且还继续保留被批转件的文尾。

③文尾位置被随意提高或降低,遇到文件末页上端空白地方大一些时,就将文尾部分提高,甚至提到文件版面的1/2处。按规定版记应置于公文的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④无义尾版记。

162.“行文对象”标注上有哪些乱用标点的误?

【解答】“行文对象”标注中常见的错误是乱用标点,具体是指在公文的主送、抄送单位中使用标点不严肃、不认真,出现差误。例如,主送单位写做:“各县、市委宣传部、财政局、邮电局。”由于在“宣传部”的后面错用了两个顿号,造成财政局、邮电局都成了县、市委的所属机构了;又如某省工商局于2010年10月7日发出的一份文件,文尾的抄送单位写成:“各行署、自治州、市、县党委、政府、人大、体改委、编委、省直有关部门”,这里一顿到底,而且最后一个抄送单位后面无句号,概念模糊不清,令人费解。

163.什么是“数目字”标注不规范?

【解答】在公文写作中,运用数目字表述数量时的不规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该用阿拉伯数字时甩了小写汉字

公文中的发文编号,版头上角的份数序号,成文日期、印发记录处的印发日期与印发份数等,按规定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用了小写汉字即属表述不当。

(2)该用小写汉字的而用了阿拉伯数字

如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词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用小写汉字。假若把“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把手”“五六天”,写成“2万5千里长征”“25000里长征”“1把手”“56天”即属表述有误。

(3)成文日期被简化

如把成文日期“ 2012年3月8日”,写成“一二年三月八日”“一二.三·八”等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写法是年月日表述要用全称。

(4)数量语表述上有错误

如“鹰厦铁路北段两列货车相撞,四辆车辆报废,六辆车辆破损……”中“车”是表示物件的名称,“辆”是车的计量单位,合成为“车辆”是一个表示不定量的名词,因此它就不能再受定量的修饰。“今年我厂上缴利税比去年增长了75%,而生产成本却下降了一倍……”中“倍”只有在增长上才能使用,在减少、下降方面是不能使用“倍”的,因为降低一倍即减少100%,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去年我厂产值为4000万元,今年是8000万元,前年是2000万元,去年比前年翻了一番,今年比去年又翻了一番,比前年是翻了三番……”中“翻三番”,是指2000万元的8倍,即1.6亿元,而8000万元只是前年的3倍,把“倍”和“番”的概念混淆了。再如“参加厂长、经理学习班的185名学员,期末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者有100名,85分以下者有85名……”这一表述也是不够恰当的。因为照约定俗成的惯例,当用“以上”或“以下”表示界限时,一般均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当“以上”与“以下”连用时,对本数包括在哪里应作出明确交代,否则,本数就被丢掉或重复出现。故这段话应写成:“成绩在85分及其以上者有100名,85分以下者有85名。”

164.公文标题拟制上有哪些病误?

【解答】当前,在公文标题的拟制上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不合格

这是指拟制的公文标题违背公文法规的有关规定。公文标题的拟制格式,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文件标题应当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如果一份文件的标题违背了上述的格式要求,应视为不合格。例如:

①一份通知的标题是:《通知》或《通知如文》。这个标题,既无“发文机关”,也无“内容”(事由),是极不合格的,特别是《通知如文》的写法,早在195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就已明令禁用。在一份文件的标题中,只标文种的做法,不论什么文件都是不允许的。

②一份决定的标题是:《××市人民政府决定》。这个标题有“发文机关”与“文种”,而无“内容”(事由),作为这份决定来讲,这个标题是不合格的。

“发文机关”+“文种”的标题,名为“双项式”标题。这种标题可以应用于公布性文件,诸如“公布令”“公告”“布告”“通告”“公报”等,而不能用于内部运行的公文。决定、决议、通知、通报、函、纪要、请示、报告等文种都是在机关内部运行的文种,故不可使用“双项式”公文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