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败一张嘴
14088300000007

第7章 言简意赅VS夸夸其谈(1)

成败拐点之例证:30秒内给我子弹

剧作者在向好莱坞的制片人推荐自己的剧本时,常常被要求“给我子弹”。30秒内你要引起他的强烈兴趣,否则一切免谈。

你只有一分钟,甚至更少!在学校里,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一节课只有45分钟,平均每个学生只有不到一分钟时间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

如果在开会时发言,在沉闷的会场中,你能不能在30秒内令大家的耳目一新,全部耳朵竖起来听你说些什么?

老板说:我们的卖点是什么?增长点在哪里?利润区在哪里?

媒体说:你们的新闻点是什么?

客户说:我们的利益点在哪里?

情人说:你爱我哪里?(难道你这样回答:哪里!哪里!)

你自己说:对方的利益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我们能不能在三句话中讲清楚?

这个世界已经充斥太多的信息,大家寸秒寸金,哪里还有闲工夫去琢磨你的话?我们要避免平淡,我们要争夺注意力,我们要争夺眼球和耳朵。我们必须在30秒之内“搞定”对方。

在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可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资源。争夺注意力是很困难的,一个人晚上看电视,可能会换来换去几十个台。据说,中国消费者对电视节目的忍耐极限是七秒钟,如果七秒钟内看不到喜欢的明星,听不到中意的台词,马上换台……对广告的忍耐时间就更短了!电视台播广告的时候,有所谓的“马桶效应”——只要一播广告,大家都争先恐后上洗手间。企业几千万的广告费就这样被马桶无情地冲掉了。

三言两语,精彩可以唾手可得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望极高的下任首相候选人——前任首相丘吉尔——来演讲。各大媒体展开空前的宣传,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大肆炒作,英国及周遍国家社会各界人物也纷纷翘首以盼这千载难逢的学习成功的经验。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会场上人头颤动,水泄不通。世界各国的媒体济济一堂,大家纷纷竖起耳朵,希望能从这位伟大的成功人士的发言中获取到成功的秘诀。

丘吉尔上台以后,示意大家停止雷动的掌声,他语气坚定地说:“成功的秘诀,我有三个:第一个是,永不放弃;第二个是,永不、永不放弃;第三个是,永不、永不、永不放弃!我的演讲完了。”

在场听众被这么简短而坚定的话语镇住了,随即,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有志不在声音高,有理不在言语多,深思熟虑的话,胜过千万肤浅之辞。林肯创造性地使用一言不发打败对手律师的故事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林肯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用幽默的哑剧的形式无声地反驳了对方废话连篇离题万里的弱点,作为律师,这是最致命的。因为,法庭上,任何人,包括旁听和法官,想听到的就是言简意赅的总结,而不是气势恢弘的长篇累牍。

丘吉尔用相同的话重复三遍的形式告诉大家,成功没有秘诀,即使有,那也是用永不放弃的追求得到的。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要使自己的语言魅力得到增强,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和知识的外在体现,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语言魅力增加,你就应该多读书,无论前人还是今人,都有数不胜数的巧妙使用语言的精妙例子,因此,我们要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我们的脑子就像一台机器,不经常使用就会生锈和迟钝,因此,我们要时常深入地思考问题。

其次,精练、快速的语言整合能力。现代社会,生活内容越来越多姿多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谁都没有时间来听你的长篇大论,因此,我们要学会把新颖独特的观点用精练的语句表达出来。相对论那么复杂的理论,爱因斯坦的初稿也只有几十页;霍金的《时间简史》也是薄薄的一本书。因为他们知道,精练、浅显的表达这些观点才能让如此几乎完美的理论为更多的人接受。

再次,让听者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轻易说出别人的痛处,即使说,也要迂回委婉;对方说话时,你要时不时地点头,让对方能感受到你是在认真地倾听,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地插入一些问话或补充等。从诸如此类的细节出发,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他受到你的尊重。

明武宗正德年间,秦藩请求加封陕边之地。此地因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与历朝社稷均紧密相关,一向不能随意封给臣下。但是,由于朱宁、江彬等人因接受了贿赂,皇帝受唆使,已经答应了秦藩的请求,并让几位大学士准备起草一份诏书。杨廷和蒋冕知道加封将带来后患,感到很难,便称病不去上朝。唯有才子梁储承命撰写诏书,他深知这种做法的危害,所以,决定采用巧妙的方法劝阻皇帝改变想法。他写道:

“过去,皇太祖曾诏令说,这块土地物产富饶,藩王得到后一定会多养士卒马匹,也一定会因富庶而变得骄纵,一旦有奸人挑拨引诱,就会行为不轨,不利于国家,因此,不能封给藩王。现在,藩王既然恳请得到这块土地,那就加封给他吧!但得到此地后,不要在此收聚奸人,不要在此多养士卒马匹,不要听信坏人挑拨,图谋不轨,扰乱边境,危及国家。否则,要想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是不可能的。”

皇上看到诏令,吃惊地说:“若事情的结果是这样,那是令人忧虑的,还是不给藩王加封边地为好。”于是事情就作罢了。

梁储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敢挑起大梁,硬骨头总要有人啃的。当然,他也抱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来处理此事。幸好,他采用的是一种“忠言不逆耳”的形式真切、清晰地表达出他的忧虑,皇帝对有可能殃及自家社稷的事情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梁储预期的目的也就能顺利达到。

若想使忠言和其他善意的劝告发挥作用,就必须使用真诚的话语,尽量少的言语直接地触及事情的核心,这样,别人才能感受到你的真诚。不能给别人忠告的人是不真诚的,这种人不会向别人提出善意的劝告以帮助对方改进缺点。当然,不给别人忠告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忠告,人际关系就是如此。

但是,我们在给别人忠告的同时,也是要讲究策略的。因为,人性就是如此,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呼唤,他仍然会受感性情绪影响,从而听不进别人理性的忠告。所以我们给别人忠告时,首先要谨慎。梁储在劝告皇帝时,没有直奔主题提出自己反驳的观点,而是采用迂回策略,因为他知道对方是皇帝,所以一定要谨慎,否则,只能是劝告不成功,还可能落得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他抬出了太祖来支持他的论点,这也是他仔细思考之后选择的结果。其次是会选择时机。梁储选择的是用诏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诏书在未成型之前当然只有皇帝一个人看的,所以,这是一对一的模式,从而避免了其他环节的道听途说和恶意曲解或者众多人在场时皇帝的颜面难堪,使自己的劝告效果达到最佳。

嘴不把关,优势也会离你而去

马利是华中人,齐颖是东北人,他们同在一家公司上班,是很好的朋友。一天,下班后,他们对一个话题聊得很投机。马利见到齐颖的头发有些长了,突然话题一转,建议他该理发了,所以笑着对他说:“哥们,你的头毛长了,该理掉了。”齐颖却突然脸色一沉,说:“你毛才长呢。”后来,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其“罪魁祸首”无疑就是“毛”字,马利觉得说“头毛”很正常,因为他们那就是这么说的。他本来以为自己是在善意地提醒齐颖,却没想到因为他没顾及到齐颖那地方的语言习惯,所以才会使大家的关系陷入僵局。

我国幅员辽阔,习俗、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等禁忌。在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就很有可能因为不注意而使双方产生误解。有些即使是来自同一个省市的很好的同事间,也会因为这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使关系变得很僵化。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些。

只要是人聚集的地方,就可能产生流言蜚语。有时候,你可能不自觉地成为“始作俑者”,有时候,你也可能成为首当其冲的被攻击者。这些闲言碎语,就像噪音一样,影响着公司每一位员工的情绪。所以,如果你够聪明的话,就应该懂得分辨什么时候你应该勇敢地说出来,而什么时候你应该隐忍地吞下去。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可供谈论的话题也是取之不尽的。所以,聪明的你,实在没有必要把别人的是非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样只能让听者在对你说的话一笑了之之余,对你的人品也产生极大的怀疑,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正在热播,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应该说是尖酸刻薄的。

纪晓岚是河北献县崔庄人,现在崔庄划给了沧州,所以也说他是河北沧州人。他小时候,大概十二三岁时在大街上与一群小孩踢球,古时候叫“蹴鞠”。正好把球踢到了当时的河间知府的轿子里,这一帮小孩一看闯祸了,就一轰而散,只有纪晓岚没跑,还冲轿子走去,准备要回那球。这知府在前一年监考了纪晓岚的秀才试(当时纪晓岚没考上),所以他认识纪晓岚。一看是纪晓岚张口就一句:“孩童六七人,唯汝狡。”

然后叫纪晓岚对下一句,对上就还他球。纪晓岚想了想说:“太守三千石,唯您……”就不说了,接着对知府说:“您还我这球,我就对‘唯您廉’,您要不还呢,我就对‘唯您贪’”。知府哪能和小孩一般见识,笑了笑就把球还他了。

还有一件事也能表现纪晓岚的性格。纪晓岚后来进宫当了翰林,那时候他已经编纂了《四库全书》,在京里也算小有名气,有一个老太监就慕名来看他。这一天轮到纪晓岚值班,当时已是冬天,纪晓岚穿着厚重的冬衣,手里拿了把折扇(当时文人喜欢附庸风雅,拿把折扇以显示自己有文化的身份)。这老太监也读过不少书,一看纪晓岚的这派头,当时心里不乐意了,随口说了一句:“小翰林,穿冬衣,拿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纪晓岚可损人了,回了一句:“老太监,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在社交活动中,应该以诚待人,要与人为善,不要评头论足,捕风捉影,道听途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没有注意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习俗等。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会话能力,除了会话的场合和气氛要仔细琢磨之外,怎样把握与各式各样的人交谈也是很有必要的。你也许对某类人有成见,见到他们就不想与他们交往,但是,此时,你应该做是走过去与他们亲切地交谈,这是训练会话技巧的比较好的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入手,慢慢转移到其他你们有分歧的话题,这个时候你们即使有争执,那也是能增进你们情感交流的碰撞。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和他心爱的田雨的父亲因为政见和处世原则等方面不合,导致关系僵化,两个人谁都不愿意让步。这时候田雨和她母亲就出来打圆场,最终使二人关系得到和解,到后来,他们就能坐在饭桌上对一个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大家对李云龙这个形象很认同,就因为他具有像《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那样的硬汉精神。这个硬汉李云龙,在说话方面有时候很欠缺思考,所以,才导致了与心爱的女人的父亲关系一度很僵硬。实际上,他完全可以采取当初追求田雨时那样的“计谋”,在和对方建立“统一战线”、有了共同的话语背景后,再提出一些双方有分歧的话题。这样说话做事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否则,只能是威逼和利诱。这一点,在李云龙与政委赵刚的交往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赵刚为了能取得李云龙的信任,首先就把自己大学生的架子放下来,和李云龙打成一片,这就慢慢消除了李云龙对他的敌视态度,最终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晋朝刘道真读过书,由于遭受战祸,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只好到一条河上当纤夫。刘道真说话素来不饶人,尤其喜欢嘲笑别人。

一天,他正在河边拉纤,看见一个年迈的妇人在一条船上摇橹,道真嘲笑说:“女子为什么不在家织布,而跑到河里划船?”

那老妇反唇相讥道:“大丈夫为什么不跨马挥鞭,而跑到河边替人拉纤?”

又有一天,刘道真正在草屋里与别人合用一只盘子吃饭,见到一个年长的妇人领着两个小孩从草屋前走过,三个人都穿着青衣,就嘲笑她们说:“青羊引双羔。”

那妇人望了他一眼,随口答道:“两猪共一槽。”

道真无言以对。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故意找碴儿、寻衅滋事,想让别人下不来台。这时你如果退避三舍,必会遭人耻笑;如果视而不见,也难免有软弱之嫌。你想化被动为主动,反唇相讥,既可让寻衅者无言以对,也能在主动中有台阶可下。

沈川和梁钊意见不合,沈川便想在公众场合故意给梁钊难堪。梁钊在一次发言中,不慎读错了一个字,沈川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梁钊:“水平太差,那么简单的字都不认得,还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话!”梁钊见沈川故意寻衅滋事,也就不客气了,笑着对他说:“这总比你作错事不认账,还强出一点吧!”梁钊的话实际是事出有因,沈川在损坏了别人的东西后,非但自己不承认,还欲嫁祸于人,但又被人揭穿。因为这件丑事人人皆知,因而梁钊的话一出,众人皆知其意,大家默然相视而笑。沈川偷鸡不成蚀把米,欲辱人反而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