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
14043700000002

第2章 编者前言

1993年7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发行了《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一书。这本书收入了李经梧老师学习并传授的陈式和吴式太极拳械的主要套路,内容有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炮捶)、吴式太极拳、剑、刀以及太极推手,同时也收入了太极拳经典辑要和李老师珍藏《太极拳秘宗》拳谱摘要以及入室弟子、再传弟子名录。该书是李经梧老师生前过目并担任主编的书,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不过,由于多方原因,该书发行不广,广大读者很少看到这本书。加之该书初版距今已过去了快20个年头,坊间则几乎稀有了。鉴于太极拳界和广大爱好者的要求,当代中国出版社拟继《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人生》(2007年)和《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2010年)二书之后,再改版推出《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一书。我们经考虑,觉得也有必要:一是此书是较全面介绍李经梧老师师承传授拳术套路的权威著作,坊间已无此书,修订再版可以以广传布,于太极拳界研究和爱好者学习皆有裨益。二是此书厂肆已发现有盗版流传。该原版书印制粗糙、错讹极多,颇不利于阅读学习,故很有校订、增补出版之必要。三是今年是李经梧恩师100年冥诞,修订再版此书恰为对老师的最好纪念。此次改版书名易为《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械集》。

李老师毕生研习太极拳功,一生献给太极拳事业,传功育人,德艺双修,深孚众望,但他淡泊名利,述而不作,常自谦抑,每以只上几年私塾而不长于文为由,极少著述。甚至连拳照、录像也不拍录。1993年出版该书,也是经弟子敦促特别是弟子梅墨生之劝说,始克同意。这本书是经过李老师亲自审定而出版的。但是由于当时出版仓促,编辑、校对疏忽,书中技术性、文字性错误不少,此次再版经我们认真校对,改正了不少误、漏、错、空字,尽量弥补了缺憾。另外,此次改版保存了原中顾委常委、中国武协名誉主席李德生、著名武术家张文广教授、原中国武协副秘书长李天骥的题词,改换了前面的彩色与黑白附。也保存了武术名家王培生、冯志强、门惠丰、李德印、李秉慈诸先生序言。由于《太极拳秘宗》以及太极内功内容已在前二书中收入,所以此次改版予以删除,也删除了《太极拳经典辑要》内容。不过,特别在第七章“太极推手”部分补入原版没有的“活步推手大”,增加了第八章“太极杆、太极粘杆”内容,所以比原版内容更加丰富。在附录部分又增加了“太极先贤轶事”和“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记秦皇岛市武协主席李经梧”二文以及李经梧老师传人名录。此二文分别发表于《武当》杂志(2011年)和《中华武术》杂志(1988年),希望对于读者了解太极前辈和李经梧老师或可以广听闻,增益兴趣。

关于陈、吴太极拳的拳、械传承,似也有必要交待几句。李经梧老师的吴式太极拳械,开门师为王茂斋、吴鉴泉二宗师的共传大弟子赵铁庵,后又拜入王茂斋宗师弟子杨禹廷门,也曾得到王师祖儿子王子英的悉心指点,堪称嫡传,拳、械套路系统而全面。此编唯独未收入“抖大杆子”内容,余则全部收入。李经梧老师的陈式拳,直接师承于陈发科宗师之正脉,追随陈师爷十有四年,深得陈师喜爱。直至陈发科去世,李师并牵头为陈发科办理丧事(此事李师生前从不对外言及)。李师为陈发科晚年代表弟子,尽得传授。1982年陈式拳同门在北京相聚,洪均生先生曾亲口当面对李经梧老师说:我1956年赴京向老师(陈发科)印证拳术,时老师已中风偏瘫。我不胜唏嘘,又因自己多年离京,不在老师身边,便向老师询问:将来谁能传您的拳?陈发科答曰:那就是李经梧。洪先生于是第二天早晨去公园看李经梧,但因李老师正教拳,洪先生又急回济南,便未打扰而走了。但李师生前言及陈发科只练两套拳,从未见他练器械(偶抖大杆)。陈发科家中悬挂一把大刀,由于常年不动,尽是灰尘。如实披露此一史实,只是据实记史,供世人研究。太极拳之产生、形成、发展,迄今迷雾重重,真伪混杂,许多真实或隐于历史万象中,我们只能期待后人不断发现探究之。当年胡适博士提出“整理国故”,而今,国故、国学、国艺、国术之类的“国粹”其命运若何?必先“保护”而后可矣!

特别要说明,1993年版《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吕德和弟子朱泽建付出不少劳作;当年诸位师兄弟也对出版该书多方支持,借此机会一并致谢!此次出版的李经梧传人名录,略有增加,有些同门一时联系不便,未能收入,谨希理谅。同时,再次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以及柯编辑的细心工作。

原来曾考虑改拳照画为照片,但由于李老师生前只有陈式拳照,也就尽依原貌了。本书之出版可与《大道显隐》、《李经梧太极内功及所藏秘谱》合参,深入全面地了解李老师其人其拳其功以及相关物事历史。也衷心期望本书之出版,能为后人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武术文献。

王大勇、吕德和和梅墨生分别是李经梧老师六、七、八十年代的弟子,特别是王、吕二位较全面地学习了李老师的拳械功夫。李树峻又为李老师次子,得到家传。此次整理重编此书是又一次的学习过程。但由于我们功夫有限、水平不够,错误和不足之处则在所难免,仅作如上交待和说明,希望得到读者高明的指正。

二○一二年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