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040800000023

第23章 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今天,省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讨论相关政策办法,这标志着我省又一个重大民生工程全面启动,必将为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根据职责分工,人社部门将从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一、我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内容和步骤

事业单位是政府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事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对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讲就是“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完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坚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相结合,逐步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三是坚持分级分类管理,赋予地方和部门一定的工资管理权限,探索实行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办法。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稳慎推进,着眼社会收入分配全局,与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相衔接,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逐步推进。

(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健全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结合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对不同类别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二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三是规范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四是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力度;五是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六是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

(三)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6年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作人员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由于事业单位种类多,情况复杂,分类管理等配套制度改革还在探索推进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采取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办法,先进行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再逐步实施绩效工资。

二、稳慎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2009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下发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政策。省人社厅、财政厅、卫生厅高度重视,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积极作出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此项工作。

(一)抓试点先行,探索总结经验。公共卫生与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必须根据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改革承受能力,稳慎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到位。为使公共卫生与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顺利实施,人社、财政、卫生三部门借鉴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经验做法,对全省公共医疗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收入水平的差距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全面掌握我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体情况,并结合我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实际,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开的操作办法,选择了省血液中心、武威血站等11个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并于2010年3月7日召开了全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试点工作座谈会,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抓办法制订,全面启动实施。在充分调查摸底,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人社、财政、卫生三部门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广大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职工的意见建议,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遵循“科学规范,符合我省实际,体现国家政策,便于基层操作”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绩效工资项目和标准,尽快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际的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原则、实施范围、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核定、绩效工资分配、相关政策、经费保障与财务管理、组织实施等政策规定,并积极与国家三部门沟通衔接,听取修改意见建议,在充分讨论、科学论证、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省政府批转下发《甘肃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同时,筹备召开动员部署会,力争上半年全面启动我省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三)抓监督检查,全力推动落实。我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出台后,人社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指导和督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稳慎做好实施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有效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同时,将公共卫生与基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和编制、人事、财务管理等其他改革相结合,统筹做好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实施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确保绩效工资平稳实施。

三、协调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绩效工资不仅是补偿手段,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新的激励机制,目的就是奖勤罚懒,促进事业发展,保证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我们要把实施绩效工资作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有效手段,把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到提高效率和改善服务上来,真正发挥医改主力军的作用。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医疗卫生人员的正当利益,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地位,维护医疗卫生人员尊严,使他们能够安心从医,长期从医;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医、向往从医。要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核定和落实人员编制,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保证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要通过改革和实施绩效工资,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

(二)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情况复杂,一方面,其“绩效”必须最大限度地凸显社会公益性,并抑制、克服其可能潜在的自利性和营利性;另一方面,其“绩效”还必须同时依循各自具体行业的内在要求,凸显其独特的公益价值。这种特殊性要求人社、财政、卫生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进度明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三)统筹协调,维护社会稳定。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关系到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可能会引起与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新的不平衡,要科学预测,超前谋划,强化宣传沟通,编发《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释疑和宣传提纲》,制订应急预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简而明之,不厌其烦,讲清政策,统一认识,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同时,密切关注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发现苗头,及时研究处理,确保社会稳定。

四、认真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国务院确定的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本药物实行政府限价和零差率销售,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转换机制,革除“以药养医”的弊端,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销售之间的联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防治必需、公平可及的基本药物。这既是合理控制药品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重要制度保证,也是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顺利衔接,做好甲类药品执行和乙类药品的调整工作。基本药物的报销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落实医改文件中规定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的要求,2009年11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将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了甲类目录。各统筹地区要在坚决执行甲类药品的基础上,提早做好执行乙类药品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10年7月1日开始执行调整后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三)积极探索,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是一项制度创新,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在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的同时,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政策规定,通过向定点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收入减少的合理补偿;积极探索医疗费付费方式改革,通过探索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增设药事服务费等付费方式,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生控制医疗服务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严格控制自费药品的使用,杜绝重复检查、分解处方、滥用抗生素等违规情况的发生,切实降低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确保参保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费用得到及时支付;通过加强监测和分析,逐步建立药品、医疗服务项目等标准体系和监测分析体系,加强对用量大、费用支出多的药品和服务项目等重点监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监管措施,控制医疗过程中不良行为,切实维护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