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隐秘的岁月
1397500000019

第19章 张稚的爱情 (1)

赵俊林离开杜老头家后,一个人走在河堤上,他把狗皮帽往下拉拉,掩住耳朵,这样就暖和多了。他的脑子有点茫然,不知道往哪里去,他在地上坐下来,望着河道里浑浑的黄水,拾起一块土坷垃用力抛到河里,河水溅起一朵浪花,又迅速归于平静。

他站起身来,又朝河水里扔了几块坷垃,然后,拍拍屁股上的灰,继续赶路。

走了半天,赵俊林又渴又累,在大路边看到有一家小饭店,决定进去买一碗饭吃。小饭店里有几张桌子,几条长凳,老板是一位农家妇女,见来客了,很热情地招呼起来。赵俊林要了一份蛋炒饭,妇女进厨房去了。赵俊林坐下来,见桌子上有一份报纸,翻开来看,这是一张国统区的报纸,赵俊林看到一则新闻,说国民党部队和共产党的华东野战军在王子城一带胶着战斗,因为那里有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在活动,国民党官员有决心吃下这块硬骨头。赵俊林看了,猛一激灵。女同学张稚家就住在王子城,现在那里既然在打大仗,到那里就有可能找到党组织,他决定去王子城。

妇女把饭端上来,赵俊林放下报纸开始埋头吃饭。饭后,他对妇女说,这张报纸还没有看完,能不能送他。妇女说,这是前面几个学生吃饭时丢下的,她也不识字,就拿去吧。

吃饱了肚子,又找到了下一步寻找党组织的线索了,赵俊林脚步轻快地走着,就像突然长了翅膀要飞起来,他心情舒畅,步伐也轻快得多。

赵俊林一口气赶了十多里路,远远地看到一座青郁的山峦连绵在地平线上,路上的山岗也越来越多了。快到一个小集镇了,在路旁有一座五角的亭子,里面坐着几位老人,在说着闲话,几个孩子在旁边跑来跑去。赵俊林走了过去,一看,亭子里有一个小方桌子,上面摆放着一些杯子。这是一个卖茶的小摊子,一个老太头上顶着一方青手巾,见赵俊林过来了,起身给他端了一把竹椅子,招呼他坐下。赵俊林确实累了,他在竹椅上一坐下来,感到全身一下松弛起来,他弯腰捏了捏酸痛的小腿肚子,对老太喊道:“来一杯茶水。”老太拿了一个杯子,放了一撮茶叶,然后,冲了开水,端到赵俊林的面前,赵俊林低头喝了起来。几个玩耍的孩子见来了新人,都围过来看,老太喊道:“人家喝茶,看啥。”孩子们又跑开了。

老太把他面前的杯子收走,赵俊林望着远处的大山想,要去王子城,必须要翻过这座大山,山的那边就好走了,不消几天就可以走到的。

赵俊林问老太,这儿离小硕山还有多远的路,去王子城必须要翻过小砚山。老太笑哈哈地说,不远了,你沿着这条大路走,半天就到了。

赵俊林上路了,又有了劲头。

傍晚的时候,赵俊林到了小砚山的脚下,山坡上都是松林,松树的枝子上挂满了松果,一条小路沿着山坡曲曲弯弯地往山坡上伸去,赵俊林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不一会儿,就见几个善男信女,提着布包从山上走下来,赵俊林一看,就知道这几个人是去庙里烧香的。

赵俊林走进山林里,风刮着松林,发出波涛似的呼呼声,路有时在石头上,有时在沙土上,翻过一个山头,就看到对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塔高高耸立着。转过一个弯,就见一道高高的院墙,院墙里,黄色的飞檐,豁然出现在眼前。赵俊林一阵欣喜。决定去寺庙里歇息一下。

转过山坡,寺庙出现在眼前,路边有一口池塘,塘里的水清清的,倒映着岸边松树的影子。赵俊林来到池塘边,捧着清水,把脸洗了,清爽地向寺庙走去。

寺庙的大门上,写着几个溜金大字“桴槎寺”,进了大门,是一个大院子,里面有两棵大银杏树,冠盖如云,走过院子,正中就是大雄宝殿了。进到院子里,看见有个年轻的和尚在打扫卫生,和尚穿着一袭青色的长衫,脚穿一双布鞋,头戴一顶圆形的青色布帽。

赵俊林来到大雄宝殿里,大难宝殿里香味浓郁,只见莲花宝座上,端坐着一座如来佛,如来佛双目安祥,手捻佛珠,佛像的前面,是一排蒲团,专供香客磕头用的。赵俊林望着平静的佛,这时心情也平静下来,他想寻找组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耐心,有毅力。

赵俊林从大雄宝殿里出来,又遇上刚才扫地的和尚提着扫帚回来,和尚看着赵俊林的眼光有点愣愣的,让赵俊林感到很不舒服,他朝外走去。和尚把扫帚靠在墙边,然后,提起长衫进大雄宝殿里去了。

大雄宝殿门前有一排红色的柱子,底下是一条长椅子,供香客休息的,赵俊林在上面坐下来。一会儿,扫地的小和尚走了过来,他双手合十,弯下身子轻声地问赵俊林:“阿弥陀佛,这位香客,你是小龙山的赵书记吧。”

赵俊林听了,一下子站了起来,这个和尚怎么会认识我?

赵俊林说:“我不认识你?”

“阿弥陀佛。”小和尚双手合十,和赵俊林一起坐了下来,小和尚说:“你刚进来,我就看你好眼熟,后来,我终于想起来,你就是赵书记。我是小柱子啊。”

小柱子原来是小龙山人,共产党没来之前,他给地主家放猪,有一次,地主硬要扣他的工钱,小柱子没办法泄气,找碴子把地主的儿子打了一顿后,跑回了家。地主带着家丁找上门来,要找小柱子算账,小柱子不敢在家待了,逃出来流浪。后来,共产党来了,小柱子回了家。有一天,赵俊林来到他家里,拉着小柱子的手,说,现在穷人翻身了,要他好好在家生产,不要出去了。小柱子心里十分激动,感到共产党的干部好,是穷人的贴心人。那时的赵俊林一身英俊,说话和气,给小柱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国民党占领了小龙山后,地主们回来了,小柱子受不了这口气,又跑了出来,去年进了这个寺庙里当了和尚。由于他的聪明好学,手脚勤快,师父很喜欢他。现在师父把庙里的事务都交给小柱子打理了,师父只一门心思念经。

小柱子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赵俊林,他局促地搓着手,望着眼前的赵俊林,赵俊林瘦了,苍老了许多。

听小柱子这样一说,赵俊林恍然大悟起来,他拉着小柱子的手说:“你在这儿还好吧。”

小柱子双手合十说:“好,比在外流浪好多了。”

赵俊林望着坐在身边的小柱子,感到他身上还真有了出家人的气质,说话平静,缓和。赵俊林拍拍他的肩膀说:“共产党还是要打回去的,那时,你再回家去。”

小柱子双手合十地说:“赵书记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就你一个人?”

赵俊林望了望四周,见没有其他人,说:“不要喊我赵书记,就叫我老赵,我就一个人,从这儿路过,去王子城的。”

小柱子沉默了一会说:“这儿离王子城还有百把里路。听香客说,那儿在打仗,这一路上盘查严,土匪多,你一个人走路不安全。”

赵俊林沉思起来,用手摸着下颌,下颌上的胡须又长了,摸起来,刺啦啦的。

小柱子想了一下说:“要不,你在寺里住两天,我找个居士从水路送你过去。”

赵俊林说:“好,方便吧。”

小柱子说:“方便。”

小柱子带着赵俊林来到寺后,从侧门来到院子的外面,紧靠院墙有一排平房,平时是准备给香客过夜用的。小柱子打开一间房子,里面陈设简单,小柱子说:“你就住在这儿,行吧?”

赵俊林说:“行。”

“你暂住这儿,这两天我去找居士,居士对佛都是虔诚的,他们送你是很安全的。”小柱子一边说,一边帮他整理床铺。

小柱子交待完,双手合十地躬了一下身子就出去了。

赵俊林坐下来,心里舒畅了一些,有小柱子帮助,这一路就好走了。

他推开窗子,一蓬竹子青郁地呈现在眼前,细小的竹竿笔直的,一直向上,竹的梢头是一层层叶子,像一个个“个”字。有一只小鸟,扑的一下,飞进竹林里就看不见了。这样的美景赵俊林已好久没有平静下来观看了,现在一看,就喜欢上了。

赵俊林在这儿住了两天,小柱子对他照顾得很周到,按时送饭送茶,每次来都抽空来陪赵俊林说说话。

一天早晨,刚吃过早饭,小柱子来敲赵俊林的门,对他说:“阿弥陀佛,居士找到了,你准备上路吧。”

赵俊林一听居士找到了,高兴起来,立即整理包袱。一会儿,小柱子就带着一个中年人来了,小柱子对中年人说:“老赵是我们寺里的香客,要去王子城做生意,你辛苦一趟把他从水路送去,路上一定要保证老赵的安全。”然后,又对赵俊林说,“他叫老古,是渔民,去王子城的水路他熟。”

老古是个中年人,身体魁梧,面孔黝黑,说话声音嗡嗡的:“放心吧,这条路我熟,商人们走陆路不安全,都找我从水路走,我送过好多回商人了。”

几个人出了门,小柱子说:“阿弥陀佛,老赵你一路走好啊。”

赵俊林感激地拉着他的手,说:“阿弥陀佛,谢谢你了。”

老古带赵俊林顺着山里的小路走,山路在山坡的树林中婉延,有时,看起来没有路了,走上去,才发现这里曾有人走过。路上到处都是落下的叶子,走在上面,不小心就会滑个趔趄,要伸手拉住路边的树干。有时,一棵老树倒下了,斜躺在路面上空,还得躬着腰从底下钻过去。遇到了一条小溪了,水清清地在乱石上流着,潮湿的地面上,还看到小兽来喝水时的蹄印。老古朝小溪里扔几块石头,然后试着踩踩,踏实了,踩着石头,几步跳了过去,赵俊林也学着他的样子,跳了过去。

老古在前面走,赵俊林跟在后面,一会就被老古丢了一大段距离,老古停下来,在前面等他,赵俊林来到跟前时,两人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歇息。

赵俊林说:“不远了吧。”

老古说:“不远了,我的船就停在山下。”

两个人说了一会儿,身上的疲乏也没有了,继续赶路。

翻过了几个山坡,山脚下果然见到一汪碧水,赵俊林扶着一棵树望去,只见清碧的水,在峡谷间婉延而去,有的小山丘伸到水中去了,山丘上面长着杂树,像一个精工制作的盆景,好看极了。

“看到我的小船了吗?”老古说着,用手指着前方。赵俊林随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在一棵老树的底下,果然有一只黑色的小船在水面漂着。

两个人顺着山坡急走了几步,来到水边。老古解了缆绳,用手抓紧,赵俊林上船,小船晃了几下,还没等小船平静下来,老古一跳已上到船上了,然后,拿着船桨一用力,小船在水面上打了一个漂亮的转弯,划开细浪,轻盈地向水中心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