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138551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大中国台湾、新加坡华语播音比较(2)

二、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播音现状

中国台湾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最近的十年中人数迅速增加,尤其是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这是因为在最近的十年中,所谓台湾当局不断开放广播频率,仅在1993年到2002年,就批准新建电台151家。这些新建的电台,大部分是针对本地的中小功率民营调频电台。台湾25个县市区都有电台,少则几家,多则几十家。这些电台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避免同类型电台的恶性竞争,这些电台多采取针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市场的类别模式,以获得某一层面的特定听众(梁继红,2003)。这种节目制作模式是西方广播电视市场竞争白热化后不得不采取的市场分割手段。由于广播投资相对较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这种类别区分的市场策略更为明显。电视的投资巨大,数量还没有达到必须使用类别区分进行竞争的地步,但是在不同时段的节目中,电视也使用类似的方法吸引自己的特定观众,避免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对抗。

台湾广播电视的这种竞争状况,决定了每个电台和电视台要选择适合自己定位的播音员和主持人。节目和听众的不同,决定播音员和主持人的不同。于是,各类主持人纷纷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主持人形象。在台湾,政客、教授、专业人士都可能成为节目主持人,除了新闻主播需要有专业的语言要求,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更多被看重的是语言能力之外的专业知识、新闻敏感和分析能力。一些知名的政界人物,在脱离政界之后也都进入广播电视,成为节目主持人,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这种状况在中国大陆是难以想象的。

在台湾成为主持人,似乎并没有对语言,尤其是发音的严格要求,一切要依照受众市场的指挥。成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对语言会有一定要求,尤其是从事文稿播读的新闻播报。不过,台湾的新闻主播大多来自记者。以电视节目为例,主播记者化、记者资深化、题材亲民化、新闻即时化、栏目言论化构成台湾电视节目特点(李岑,2003)。这些特点对新闻主播的要求更多都来自发音能力之外。

从台湾的播音风格看,台湾广播电视中播音员和主持人的发音普遍具有较高的感情强度。过去总认为中国大陆的播音员发音调门高,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大陆广播电视播音声音调门普遍较低,声音沉稳,倒是台湾的播音员抬高了调门。连从台湾招聘到凤凰卫视的新播音员的发音也都要比来自中国大陆的播音员高上几度。台湾播音员语言的躁动和激情似乎与台湾动荡的政治环境和剧烈竞争的生活压力有关。

新加坡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环境都比较稳定的国家,广播电视的竞争没有台湾那样剧烈,播音员的播音风格比较柔软。新加坡华语以中国的普通话为发音标准,作为推行华语的有利工具,新加坡广播电视对播音员有发音的要求,在国内不能满足需求时,他们也从海外招收华语播音员,也同时容纳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播音人才。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新加坡三地播音员在文稿播读上还保持发音的一致性。但口语类节目各有自己的味道。一些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的华语在发音上十分接近,但是语言内在的意识形态已经发生转变,三地语言已经成为区域性语言变体(吴英成,2000)。

三、三地新闻播音比较

首先,我们先进行一次具体节目的比较,这种具体比较可以给我们更直接的感受。在比较材料的选取上,我们采用抽检的方式。选取三地主要电台的重要新闻作为比较材料,以时间较为接近的节目作为选取对象。比较的材料为一次节目。虽然个别的播音员不能代表所有播音员的播音状况,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够全面,但是,个别节目也是整个节目水平的具体体现。如果被选中的节目中,其播音员的水平较低,听众对于整个电台播音评价会以其作为底线。当然,如果选中的节目中,播音员的水平较高,则表明电台播音水平的上限。尽管不能代表全部播音员的播音水平,但是也表明播音的一种实际状况。另外,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每一位播音员既然可以从事这一工作,就表明他们获得了电台的认可,自然成为所在电台的代表。

选取的三个节目,一个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7月10日18点30分的《全国新闻联播》,这个节目是中央台的权威性新闻节目,是具有代表性的广播新闻。第二个节目是台湾中广新闻网2003年7月10日早7点的《中广新闻联播》,是台湾中国广播公司面对台湾本地和大陆听众的综合新闻节目。第三个节目是新加坡新传媒电台95.8城市频道2003年7月10日22点的整点新闻。城市频道是新加坡影响较大的电台,其新闻节目应具有代表性。

1.播讲方式

播音员的播讲方式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说、讲述、宣读、念等。尽管目前还没有对于播讲方式的一致分类,但说、讲、读、念这四种方式是区别较大、易于辨别的播讲方式。这几种播讲方式,不仅听众所感受的语音特点不同,播讲者发音的心理过程也不尽相同。另外,采用何种播讲方式,与是否使用稿件、稿件的使用方式等节目制作特点也有很大关系。

采用说的方式播音,通常要在播音时脱离稿件。说是口语的语言形式,话语在头脑中组织,口中发音。由于是边想边说,语句较松散简单,发音也较随便,词汇简单,语言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新闻采用说的方式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新闻多是采用采访后形成的文字稿,播音员要依据文字稿播读。除了极少数情况下,播音员是面对新闻现场即兴解说,通常不会出现播音员无稿播报新闻的情况。因此,在新闻播报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说,即使有的播音给人的感觉像说,也只是发音形式的模仿,与说的心理过程和语音形成过程有很大的区别。说适合于简单易懂的判断或描述。

讲是另一种播讲方式,它的口气有点像说,但它可以依据稿件,在不对稿件文字进行修改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发音方式,取得类似于说的效果,人们可以感觉到播讲者事先有准备,或者手头有文字稿,或者脑子里有腹稿,听上去不是边想边说,而是带有明显的再复制痕迹。从语言特点来看,讲比说出现错误的机会减少,带有口语特点,用于停顿思索的没有实意的停顿填充词较少,发音的随意性减弱,语言显得正式些,使用的词汇也较为正式。由于语言结构相对复杂,讲适合于解释和分析较为复杂的事件和道理。

读与说和讲有明显的区别,读是依据事先准备的稿件,将文字转换为声音,在转换过程中,文字很容易与其读音一一对应,造成语音的简单排列,语调单一,语句目的模糊,缺少说和讲的生动感。专业素质良好的播音员依靠自己的播读技巧,可以采取对稿件内容进行再编码的形式,使稿件的播读尽可能做到流畅自然,语句目的清晰。不过,事先写下的稿子或别人写的稿子,造成说话人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稿件的分离,会使读与说或讲有着明显的区别。读的发音工整,每个字都倾向于清楚,因为它不是像口语那样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轻有重的句子语音结构后再发音,而是以词为识别单位进行语音转换。即使播音员依靠自己的播音技巧进行弥补,仍然会留有读的痕迹。依据稿件播读,造成语言与播讲主体的分离,使听者很容易感到说话人说的是写下来的话或者别人的话。有时,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缺陷,好像播音员不是在说自己的话。但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又具有一种优势,它可以不言自明地表示出说话人是在转述别人的话语,说话的内容并不属于自己。转述记者报道的新闻播报正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播音员在新闻播报中采用播读形式的基本原因。

念与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依据稿件播读,只不过念的技巧不高,表达效果不好。念的时候,说话人只是简单地将一个个的字或词转换成字音,缺少与句子意思相关的特定语调,听话人需要在头脑中重新进行理解加工,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听起来会感到费力。

2.播讲方式比较

从总体上看,三地广播的播讲方式并没有本质区别,均采用以播读为主的播报方式,可以感觉到是以稿件为依据,与说有明显的区别。但三地的广播并没有给人念的感觉,表明三地电台的播音均具有相当的水平。由于所选取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湾中广新闻网和新加坡城市频道都是当地首屈一指的电台,其播音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尽管三地的播音都是播报方式,但是还是能够听出三者风格的不同,我们很容易凭听感判断出他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电台的声音。

影响电台声音风格的因素很多。播讲内容、词汇特点、语音特征、嗓音特性甚至电台的电子设备传输质量都会影响到人们的感觉,使听众将一个电台与另一个电台区别开来。除了这些,播讲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每个播音员都有自己的播讲方式,但每个电台在长期的运行中会形成具有自己电台风格的播讲方式,个人风格会不自觉地融入集体风格中,听众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播音员,也可以判断出这些播音员是否属于同一电台。

比较三地新闻播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最为正式,播读的意味更浓,风格较为严肃,属于规规矩矩的播报,与新闻内容保持一定距离。这种播音具有权威感和正式感。在语句的处理上保持语速的稳定,使人不仅能够明白句子的意思,还可以对句子中间的细微含义有所体会,传达出更多的意思。

台湾中广新闻网的播音方式较为灵活,其正式感稍弱,语句的处理较为灵活。虽然是播,但包含着讲述口气,句子的播讲速度较快,语句的细节意味不多,但语句意思明了,语言的行进感较好,没有拖拉的感觉。不过,台湾中广播音员的播报有一种在陈述句句尾扬起加重的调子,语调与大陆和新加坡不同,形成自己的播音风格。

新加坡城市频道的播音与大陆和台湾又有不同,播音员的感情力度较弱,吐字较软,口气更接近于说话,语言风格接近大陆,但是缺少大陆播音的权威和正式感。语句中间停顿较多,语句的行进感稍差,有时有拖拉感。发音速度介于大陆和台湾广播之间。

三地新闻广播播讲风格归纳为:大陆播音发音严肃,具有权威感,吐字工整规矩,语言流畅自然。台湾播音发音正式,语言明快,吐字清楚,但有台湾国语的语调。新加坡播音发音亲切,语言略松散,吐字力度稍弱。

一个电台的播讲风格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播音员的个人爱好,在具有竞争性的现代广播中,播音员的播讲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听众的制约,每一种播讲方式和播音风格,都反映着当地政治、文化和语言特点,反映着听众的审美观及收听习惯。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的播讲风格差异,正是这些因素的体现,只要这些特定因素存在,这种播讲方式的差异也必将存在。当然,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的社会都在发展,播讲方式也会随之变化。社会变化剧烈,播讲方式的变化也会更明显,而相对平静的社会,这种媒体语言变化则不易察觉。

3.语言要素比较

对于播音,最明显的不同会表现在语言特点上,我们可以从语音、吐字、语法、词汇、语调、语速、发声等各方面去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微观区别。

(1)语音

三地新闻在语音上大体一致,都是以北京音为基础的。这里讲的语音,是指字词的发音,不包括句子的语调。由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声音的高低变化会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样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声音的高低变化在字词中会影响字音的意义。在语句中虽然不会影响句子的意义,但却会影响发音的调子。高低变化不当的语句,很可能带上某种地域或某种社团色彩。

大陆和台湾广播在部分音的发音上有所不同。最常见的有:星期的“期”、下跌的“跌”等,大陆读阴平,台湾读阳平。

轻声的使用也与大陆不同。台湾广播中轻声使用较少,大陆很多常用的两字词,第二音节都倾向于轻声化,如“朋友”、“态度”、“部分”等,而台湾广播中这些词多使用“中重”格式发音,造成明显的地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