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3853300000056

第56章 致谢

历时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总算告一段落,在近30万字的研究成果中,既有我个人付出的心血,更有全国党报界及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

要特别感谢《河南日报》群工部原编辑王秉亭老先生及其夫人。

王老先生的专著《党报群众工作四十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研究党报群众工作的书,在多方求书无果的情况下,我于2006年11月辗转找到王秉亭老先生。75岁高龄的王老先生已患听力疾病,没想到他在其夫人的协助下,欣然同意赠书,并在扉页上题词留念。王老先生的书和这位党报老群工的精神,对我的研究颇有帮助。

要特别感谢《长治日报》社长、原总编辑王占禹先生。吕日周担任长治市委书记时期,《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全国有名,曾经让我辈从事舆论监督的新闻人心向神往,而王占禹先生就是当时的总编辑。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搜索到王先生新著《刀刃上的舞蹈:吕日周与长治日报》,让我心潮澎湃。我与王先生素昧平生,也没有熟人引荐,冒昧去函请教,没想到他竟用特快专递将书赠寄于我。《长治日报》及王先生的舆论监督实践,对本课题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要特别感谢《四川日报》原总编辑唐小强先生。我在《四川日报》工作期间,具体任务就是负责群众工作。正是有了唐小强先生等报社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在具体工作中大胆尝试,不仅稿件屡屡受到省委书记、省长批示,并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好新闻奖,而且我的一篇关于党报群众工作研究的论文也获得了四川省新闻奖论文一等奖。《四川日报》工作期间,我在党报群众工作方面积累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于本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大有裨益。

要特别感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四川日报》原新闻专刊部主任韩梅女士及部门全体同事。尽管职务上韩女士是主任我是副主任,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她充分尊重我的看法。正是有了韩梅女士的大度与宽容,我的很多想法才能付诸实施。《四川日报》原新闻专刊部的张显光、黄英、袁敏、李传君、宋开文、沈佳等同事,他们的积极配合和辛勤工作为党报群众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我也有幸见证和分享了这些精彩。可以说,《四川日报》工作的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四川日报》工作期间积累的经验,对我今天的教学和科研都有莫大的帮助。

特别感谢以下朋友对本课题的调研和研究提供的重要的帮助,他们是:《人民日报》群工部原主任李有存;《湖北日报》群工部原主任王新、信访接待室记者陶海生;《重庆日报》社会新闻部主任刘春帼;《解放日报》群工部原主任蒋梦丹、副主任王玲英;《贵州日报》群工部原主任赖龙光、编辑左强生、信访接待处工作人员董宙鸽;《新华日报》群工部原主任刘寿桐、总编室主任许建军、记者通联部副主任王书明、通联组组长龚柏焕;《湖南日报》群工部主任易朝辉;《内蒙古日报》记者部主任贾一中;《大众日报》社会联络部原主任王兆兴;《新民晚报》群工部原主任王明国;《自贡日报》总编辑傅仕彬、总编室主任郑远兵;《盐阜大众报》副总编辑徐素军;《兰州日报》副总编辑彭洁;《成都日报》社会调查部主任王雷、评论部编辑周晓翔;《长江日报》群工部主任王欣;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媒介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振华;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发展研究所总监傅强;《杭州日报》城市新闻中心副主任骆剑伟;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室主任宓晓文;《苏州日报》总编室主任蒋晓波、社会生活部副主任高波;《温州日报》党报热线部原主任沈智毅;《南阳日报》群工部主任张一鸣;《呼和浩特日报》专刊中心主任阿拉腾;《贵阳日报》接待室工作人员包卫中;《酉阳报》总编辑黄德权;《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主编胡学军;《新闻记者》主编吕怡然;《当代传播》主编郑瑜;《新闻前哨》主编肖曜;《新闻窗》主编周黎兵等。

本课题研究还得到了我所在单位四川外语学院在科研经费和办公条件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四川外语学院副校长王鲁男教授、党委副书记雷莹教授、科研处处长董洪川教授、科研处副处长费小平教授、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旭春教授、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功军教授、科研处丁健琼老师等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成果能够顺利出版,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闻传播编辑部主任蔡开松先生。作为本书的责任编辑,蔡老师在书稿修改中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

作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