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3853300000004

第4章 引论:群众工作———党报工作的重要内容(4)

三是随着1998年以来全国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一个数量庞大的城镇知识分子群正在形成。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公报显示,2000-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累计毕业生达2403.2万人,其中2008年512.0万人,当年在校生为2021.0万人。可以说,国有企业工人、城镇知识分子群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新型工人群体,是当前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基本构成。

相对于工人阶级队伍的剧烈变化而言,当代中国农民阶级队伍的分化要早一些。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阶层开始循着“离土不离乡”和“离土离乡”的路子向多阶层分化。有学者把农村人口(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分为八个阶层: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劳动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常年或大部分时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但户口仍然在农村的农民工阶层,受雇于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雇工阶层,在农村从事教育、科技、医药、文化、艺术等智力型职业的农民知识分子阶层,在农村拥有某项专长和从事工、商、服务行业的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担任基层干部的农村管理者阶层。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出现了新一轮的农民阶层分化,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各行业的农民工。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有1.2亿农民在农村和城镇之间“流动性就业”,每年从城市拿到工资6000多亿元人民币,回到农村的工资款大约在2300~2800亿元之间。二是不少农民在城镇购买商品房,搬到城里居住,靠从事其他行业为生,成为市民。

随着阶层分化节奏的加快,当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困难群体大量存在。城镇困难企业部分职工特别是“4050”(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人员下岗后,要再就业非常困难。这些家庭往往“上有老下有小”,在子女上学、老人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了困难。这些家庭,是城镇困难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表明,这类困难群体全国大约在2000~2500万人左右。二是城乡就业矛盾异常突出。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本来就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1995~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直稳定在80万到85万之间,依次为80.5万、83.9万、82.9万、83万、84.8万、512.0万,下一年较上一年的增长额度为3.4万、-1万、0.1万、1.8万。可是从2000年开始这一数额逐年增加,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2000~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依次为95万、103.6万、133.7万、187.7万、239.1万、306.8万、377.5万、447.8万、512.0万,下一年较上一年的增长额度为8.6万、30.1万、54万、51.4万、67.7万、70.7万、70.3万、64.2万。应届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往届毕业生中未就业积累的人数也不少,这样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就越来越突出。

三是农民工社会问题。每年1.2亿的农民工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流动性就业,其社会问题也非常多,除了他们自身工作难找的就业问题外,其他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中遇到的拖欠工资、工伤赔偿等权益保障问题,随带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入学和家庭教育问题,留守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青壮年劳力进城后农村的土地荒芜问题等等。

四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矛盾尖锐。目前热点、焦点问题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是城市旧城改造中的房屋拆迁安置问题和农村土地征用中的补偿问题。一些地方房屋拆迁安置问题表现为评估机构随意压价、拆迁补偿标准偏低、拆迁安置房和周转房落实情况不理想等,农村土地征用中的补偿问题表现为补偿标准偏低、集体经济组织与个人之间补偿费分配不合理、失地农民生活无保障等。这些问题涉及面宽,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

五是社会无业人员所滋生的社会问题多。虽然近年来我国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登记失业人口的总量也不小,2002~2007年的登记失业人口依次为770万、800万、827万、839万、847万、830万。加上尚未登记的失业人口,可以说我国社会无业人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一社会群体大多数人成天无事可做,滋生了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是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三)党报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党报作为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的耳目喉舌,那么党报群众工作和党的群众工作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要搞好党报群众工作,就必须弄清楚这层关系,如果把二者混同起来,就容易使党报的角色发生移位,党报群众工作部门代行党政机关信访部门的职责,既不利于党报群众工作的开展,也会给党政机关的群众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党报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的共性

在通常语境中,群众工作都是指党政机关的群众工作,以及在这个范畴内其他组织的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党和政府所进行的一切工作,说到底,都是在做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正是坚持了群众路线,开展了群众工作,发动和领导群众,帮助和教育群众,使群众认识真理,并为真理而奋斗,从而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使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幸福。从狭义上讲,群众工作主要是指各级党政机关为了解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接受群众的监督、解决群众的疾苦所进行的具体工作,并相应设立为进行这一工作的部门或机构。这里对群众工作的界定,实际上是对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的界定。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群众工作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的。

我国现行的所有党报都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的机关报,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党报的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媒介表达,两者在服务宗旨上是一致的,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隶属关系来看,党报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群众工作通过党报来完成的那部分,党报群众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这个全集下面的一个子集。因此,党报群众工作具有党的群众工作的共性。

具体而言,党报群众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工作的目的。了解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接受群众的监督、解决群众的疾苦,是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的直接目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早就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江泽民也指出,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当然,党报的群众工作也毫无疑问要贯彻执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二是群众工作的内容。群众工作究竟要干些什么,有学者概括为培训群众、教育群众、帮助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引导和支持群众当家做主等六个方面。我们认为,这六个方面较好地说明了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每个部门都应该把这些内容细化到自己的工作中,党报也不例外。只不过,党报作为新闻媒体,主要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传播优势。

三是群众工作的机构。群众工作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党政部门都有专门接受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等工作的部门,有的叫信访办,有的叫群众工作部,也有叫其他名称的。无论名称如何,这些部门的工作职责都非常明确。党报也大多有专门接受和处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部门,有的叫通信联络部,有的叫群众工作部,有的叫读者工作部,有的叫热线工作室。不过,随着近年来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党报开始对这个部门进行了撤销或合并。譬如有的党报用社会新闻部来取代群众工作部,部门工作职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检法等部门的动态新闻、法制新闻、一般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报道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版面,而涉及群众来信、来电、来访方面内容的比重则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亟待引起负责党报群众工作的领导和编辑记者的重视。

四是群众工作的渠道。来信、来访、来电,是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的常规渠道,也是党报群众工作的常规渠道。不过,这一状况在近年来有所改观,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掌握群众工作的主动权,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毫无疑问,党报群众工作者也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改变被动等待群众来信、来电、来访的局面,从新闻策划的角度主动介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

正是因为党报群众工作跟党的群众工作具备这几个方面的共性,就为相互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基础。党报和党政部门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实现良性互动,凸现群众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群众工作的合力。

2.党报群众工作的个性

当然,党报作为一种新闻媒体,其群众工作除了有党的群众工作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性。有学者在分析新闻群众工作与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的区别时,认为新闻群众工作的自身特点有:新闻性、广泛性、时效性、复杂性等四大特点,新闻群众工作除了有为群众服务的任务、为密切党和政府同广大群众联系的任务之外,还有为版面服务的任务。党报作为新闻媒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群众工作同样具有这四大特点和三大任务。不过,党报的群众工作应该比其他报刊的群众工作力度更大、效果更强,特别应当在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方面做足文章。

与党的群众工作相比,党报群众工作的个性集中体现在其具体内容上。一般来讲,党报群众工作包括信访工作、通联工作、内参工作、报道工作等几大板块。

就信访工作而言,虽然党的群众工作也包括信访接待,但党政部门的信访工作一般是就事论事,协助解决来访群众的实际问题即可。

而党报信访工作则不一样,来访群众的实际问题固然要解决,更要从信访情况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典型意义的线索,以便于做新闻报道,为党报群工部所负责的版面服务。党政部门信访工作机构既有单设的信访办,也有职能部门下设的信访接待室等,由于直接同职能部门联系,因此党政部门信访工作通常采用督促、协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虽说党报是党委机关报,但它毕竟不是党政职能部门,一般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不过可以通过新闻报道来促成问题的解决;对于不能做新闻报道的,只能转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就通联工作而言,党的群众工作机构也经常跟相关部门有通讯联络,一般是就群众所反映问题的处理进行沟通,这和党报的通联工作不是一回事。党报通联工作是为了贯彻党报的“群众办报”传统而开展的,通常由党报群工部定点联系若干通讯员,并对通讯员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讯员身在基层,深入基层,为党报撰写新闻稿,并获得一定报酬;通讯员拓展了党报记者的接触面,延伸了党报记者的基层触角,成为除记者之外党报新闻报道的生力军。

就内参工作而言,党的群众工作没有内参之说,群众工作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向主要领导汇报,得遵循层层上报的组织原则,而党报内参一般能够直接送达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党报新闻报道中不宜公开报道的内容,才会转发内参,而这些内容往往又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因此,党报内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耳目。虽然内参不及公开报道的影响面广,但由于是直送主要领导,促进问题解决的力度往往比公开报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