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3853300000002

第2章 引论:群众工作———党报工作的重要内容(2)

5.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刊,按级别来分,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和地方党委机关报刊两类;按刊物形态来分,可以分为机关报和机关刊两类。经过建党以来80多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体系已经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没有中央机关报刊的说法,只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报刊。继1920年9月改组《新青年》之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两个刊物是上海党组织的最早理论机关刊物,也是中共党组织最早的机关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机关刊物,这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刊。1922年9月13日创办的《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报,1925年6月4日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份机关日报。与此同时,中共各地区委机关报相继创办,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党委机关报刊的两级格局。

大革命失败后,国统区的中国共产党报刊开始重建。1927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出版中央机关报《布尔塞维克》,并要求它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机关和战斗机关。该报于当月24日在上海创办。192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又创办了一个机关报《红旗》。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旗》与《上海报》(1929年创办的通俗报纸)合并,出版《红旗日报》,该报当月15日创刊,报上署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字样。除中央机关报外,国统区的湖北、广东等地的党组织还秘密创办机关报。在革命根据地,1931年12月11日创办的《红色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根据地办的机关报,其他根据地党委也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刊。分为国统区和根据地两大板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构成的基本格局,这种二元格局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创刊)和《群众》周刊(1937年12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办的全国性党报党刊。《新华日报》归中共中央长江局直接领导,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一报一刊在艰苦环境中的办报经验,是中共新闻史上一笔难得的财富。在抗日根据地,鉴于国统区创办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压制,加之抗日的政治中心延安又没有中共中央机关报,1939年2月7日,中共中央将《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新华社办)合并为《解放日报》,《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各分局和各地党委也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代表性的有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抗战日报》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收复区开展办报活动,在出版《新华日报》南京版和上海版受到国民党当局阻挠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将《群众》杂志迁上海出版,由它担负起中央机关报的任务。抗战胜利后,解放区中共机关报刊基本形成了中央有《解放日报》,各大区和省、区有对开或四开日报,各分区(地委)有铅印四开报,各县有铅印(或油印、或石印)小报的四级办报网络。1946年5月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毛泽东主席批准的《新华社、解放日报暂时管理原则》中规定,《解放日报》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最高党委(当时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机关报,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在重大问题上受中共中央书记处指挥。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各地方党委恢复了抗日战争时期停办的一些机关报刊,并创办了《东北日报》等机关报。全面内战爆发后,解放区报刊收缩,延安《解放日报》于1947年3月27日出版最后一期后停办。自从《解放日报》停办以后,有两年多的时间,中共中央没有办机关报,却加强了新华社的工作;它担负新闻报道任务的同时,兼任党报的评论工作;这个时期的新华社,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即合通讯社、广播电台、报纸工作于一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对旧中国新闻事业的清理整顿和对私营报纸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形成了以《人民日报》为首并以共产党机关报为核心的,多种报纸并存的报业结构,这时候的共产党机关报共计151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59%,这些党报分为中央级、大行政区级、省(市)级和省辖市及专区级报纸。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北平改组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建国初期,全国六大行政区除华北区已有《人民日报》外,其余五大区均有区党委机关报。不过,随着1954年中央对全国六大行政区的撤销,除华北区的《人民日报》外,其余五大区的区委机关报都纷纷停刊: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1954年8月31日停办,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群众日报》1954年10月16日改名《陕西日报》(陕西省委机关报),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长江日报》(1952年12月31日停办),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1954年12月1日改为上海市委机关报),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1954年8月31日停办)。

实际上,到1954年底,党报队伍里面,已经没有了大区党委机关报这一说法。而新中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纷纷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到1952年,中共省(市)、自治区一级党委机关报有30家(含《解放日报》)。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这十年间,党委机关报刊发展主要有四大变化:一是1961年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对报刊工作作出规定,许多省城的市委机关报或同省报合并,或改出晚报。如《广州日报》2月停办,并入《羊城晚报》;《长沙日报》改为《长沙晚报》;《南宁日报》改为《南宁晚报》;《长江日报》改为《武汉晚报》;《郑州日报》改为《郑州晚报》;《西安日报》改为《西安晚报》;《沈阳日报》改为《沈阳晚报》;《成都日报》改为《成都晚报》;《合肥日报》改为《合肥晚报》;《南昌日报》改为《南昌晚报》等。由于没有同一级的日报,这些晚报仍然兼负市委机关报的功能。二是创办了大量时事政治期刊。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红旗》杂志,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是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出版的中央政治理论刊物。

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也相继创办了各自的理论刊物,如中共北京市委的《前线》等。三是许多少数民族文字版的党委机关报创办,如《黑龙江日报》(朝鲜文版)、《西藏日报》(藏文版)等。四是一些省、自治区委在1958年办起了自己的机关报,不过1960年后纷纷停办。可以说,这一阶段党委机关刊与党委机关报相对应的格局基本形成,汉文机关报刊与少数民族文字机关报刊向对应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央级、省级、地级、县级等四级办党报党刊的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报党刊被迫沦为发动和开展“文化大革命”的舆论工具,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煽动极左思潮、鼓吹个人崇拜、篡党夺权的舆论工具。“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一统中国舆论,谈不上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其反面教训倒是十分深刻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报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80年到1985年3月,新创办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有103家,占当时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总数367家的28%。这时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包括中共中央、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地(市、州)、县(市)等各级党委机关报。虽然党报的数量在增多,但是随着整个报刊业的迅猛发展,党报的比重有所下降。到1990年底,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刊号的报纸共1442家,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报406家,占28.2%。可以说,四级办党报的格局已完全形成。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的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以都市报为标志的大量市场类报刊的创办,给党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不少党报党刊出现了发行量下滑、广告收入下降的情况。

针对报刊发展散滥现象,为确保党报党刊的发行,自1996年以来,中央先后三次对报刊结构进行调整。1996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中办厅字暡1996暢37号),明确指出:“整顿报刊发行,严禁摊派等不正之风。做好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这次整顿报刊的重点是转化内部报刊,压缩行业报刊。到1997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转化内部报纸、压缩行业报纸的任务,共计压缩公开发行报纸227种,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0.4%;转化内部报纸4356种,占原有内部报纸总数的67.5%。由于1996年这次整顿效果并不理想,1999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报刊结构的通知》(中办发暡1999暢30号),《通知》指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办机关报。对现有的报纸,要本着精简、划转的原则,将一些内容重复或发行量少的,予以合并或撤销;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将一些报纸划归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党报报社或报业集团;各司、局所办报纸一律撤销或划转。”“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可保留一种指导工作的期刊,各司局不办刊。其余期刊可由出版部门接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及地(市)以下的局、部、委、办不办报。原有的报纸可划归当地党报主管、主办。党报吸纳不了的要撤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保留一份指导工作的期刊,其余的划归当地出版社或党报来办。党报、出版社吸纳不了的要撤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部门保留一份指导工作的期刊,其余的划归当地出版社或党报来办。党报、出版社吸纳不了的要撤销。”

2000年6月底基本完成了各省的厅局级报刊结构调整,10月中央单位的报纸划转工作结束。这次调整共压缩报纸24种,期刊14种,划转厅局级报纸550种,厅局级期刊299种,中央单位的报纸有32家划转,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2003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中办发暡2003暢19号),《通知》要求“中央党政部门与所办报刊实行管办分离。”“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统一办好一份党报和一份党刊,政府办好一份免费赠阅的政府公报。个别省、自治区党委没有办党刊的,可将党委有关部门所办刊物合并为一份党刊。”“市(地、州、盟)除保留一份党报外,其他党政部门所办报刊一律停办。确因指导工作需要保留的,可转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免费赠阅。县(市、旗)和城市区不再办报刊,已办的要停办。对个别影响大、有一定规模的县市报,可由省级党报或地市级党报进行有偿兼并,或改办为地市级党报的县市版。”从2004年8月18日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呈交给党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显示,纳入2003年这次治理范围的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报刊共1452种,其中,已停办709种,划转(即由党政部门主办划转到非党政部门主办)325种,实行管办分离310种,改为免费赠阅62种,保留了46种涉及老年、民族、农林工作的报刊。通过停办和划转,省及省以下的党政部门不再办报刊。

经过2003年的报刊整顿,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的格局已经十分明朗:中央级党报党刊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之外,人们通常把《经济日报》和《光明日报》也纳入中央党报的范畴;不过,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仅限党的机关报,不包括后面这两种报纸;省级党报党刊仅限中共各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和机关刊物,每个(省、市、区)1报1刊,共计62家;地(市、州、盟)级只有党委机关报1家,没有党刊,共计376家。由于县(市、旗)和城市区办的党委机关报大部分已经停办,就是保留下来的少数影响大、有一定规模的县市报,由省级党报或地市级党报有偿兼并,或改办为地市级党报县市版之后,实际上,单纯的县级党报已经很少了。三级办党报、两级办党刊,是我国当前党报党刊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