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13853200000049

第49章 危机传播与舆论引导(3)

6.充分重视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营造有利于危机解决的舆论氛围

议程设置是指媒介的一种能力,主要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性。美国传播学家唐纳德·肖和麦克斯威尔·麦克姆斯库姆斯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论文,对“议程设置”功能作了解释。他们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媒体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发现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媒体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即传媒拥有通过报道来影响受众想什么、怎么想的能力。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关注下,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范围及其影响有时甚至远远超出了危机事件本身的发展。而公众大多通过传媒来了解危机事件,并在传媒建构出的“拟态环境”中做出自己的行为抉择。传媒对危机事件报道的数量、频次、基调等都会影响公众对于危机事件的认知。为维护社会稳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传媒还可以通过将其他事件设定为优先议题,达到转移人们注意力的目的。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媒体有效地利用了议程设置,突出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大众传媒为公众设置了这样几个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抗击地震危机、号召全国各地积极捐款、医护人员做出极大牺牲、国际合作全面展开等等。不但及时报道了政府对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灾害中的人员死亡、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还报道了数百万军民救灾的动人场景、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全国对灾区的大力支援。同时,报道灾民的吃、住、饮水、学生上学、社会治安、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等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这些报道,将舆论由灾难事件转向了展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稳定了社会大局,树立起了政府处理危机的良好形象。

第三节建立危机传播的预警机制

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新闻媒体若不能成功地对危机进行预警,危机便会在社会内部机体滋生蔓延;若能建立良好的危机监控和预警机制,预先诊断出危机信号,并积极采取相宜的有效措施,便能将危机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甚至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一、媒体危机传播的预警功能

所谓预警,就是要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风险进行监控,并做出科学的预测,预先警告社会什么时候可能发生什么问题,分析危机出现的发展趋势,以及出现后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以便提前告知管理者和公众及早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规避之,达到及早控制危机事件或防止危机事件扩散,把危机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预警最先用于军事领域,后来逐渐被应用到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多个领域。原指提前发现、分析和判断敌人的进攻信号,并把这种进攻信号的威胁报告给指挥部门,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在现代社会中,预警主要靠政府来完成,即突发公共事件职能部门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以提请相关当事人的注意,而主要传播渠道是大众媒介。

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有前兆的,构建有效的预警机制在危机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预警分析工作需要专业的机构来做,如面对自然灾害,需要专门的地震预测机构、天气预测部门,但是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预警作用也不可小视。

1.媒体危机预警有助于降低应对危机的成本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在了解危机情况后如果通过媒体及时公开,公众必然会积极应对这些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并对政府产生及时的反馈,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张巨大的危机预警网络,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应对危机的成本。从2002 年11月底广州发现首例“非典”病人,到2003 年2月上旬“非典”引起公众恐慌的近两个半月时间里,媒体一直处于缺位状态。2003年2 月12日,新华社首次报道广东发生“非典”疫情,对该传染病的危害未进行深入报道,以致未能引起公众的警觉。主流媒体在“非典”事件的初期反应迟钝和失语,使公众对疫情的认识欠缺和忽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疫情的扩散。4月中旬后,“非典”疫情已在全国蔓延开来,在局部地区突发的疫情迅速演变为一场全国大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这种危机的爆发直接说明了中国当时的媒体危机传播预警机制不完善。

2.媒体危机预警能够引导舆论,稳定民心,消除恐慌

媒体通过官方权威部门的预警与提示,消除公众因为对所处环境不确定性的恐慌,消除公众的非理性行为,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007年8月12日前后,广东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地震的谣言,在受灾最严重的几个村镇四处流传,引起当地群众恐慌。针对这一情况,广东省气象局、湛江市地震局采取果断措施,利用手机气象短信应急服务平台,联合广东移动和广东联通,在短短的3个小时之内,发送280万条免费短信,在预警天气情况、提醒如何防御的同时,告知市民近期没有地震,请大家不要信谣传谣。媒体的危机预警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稳定了民心,使社会体系恢复正常的运作,对于危机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

3.媒体进行危机预警能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和谐,是不断产生矛盾,而又能化解矛盾的和谐。我国社会目前处于转型期,利益的多元、文化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多元,不可避免地会在各阶层、各社会组织、乃至人与人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任何社会矛盾都有一个形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就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反之,如果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就可能使矛盾加剧,转化成现实的公共危机。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能敏锐地发现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苗头,并及时预警。有学者指出,在预警过程中,媒体一方面下情上通,及时将各种信息反馈到相应的政府部门,督促事情解决,避免社会矛盾越积越深,造成井喷式爆发,危及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上情下达,又及时地将政府有关部门的指示传达给民众,引导公众选择正确的行为,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保持高度的警惕。如社会上一些群体事件,往往起因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若媒体能及时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就很难酿成事件;再如一些公共安全事件,总有各种各样的预兆出现,若媒体能够及时给大家提个醒,就可能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途径

危机是普遍存在的,从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来看,对危机的预警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或者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从事社会发展稳定性预警工作的机构主要有三类:即政府资助的机构、高校和研究所等学术研究机构、民间思想库。这些机构通常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收集公共和专用信息、系统分析、过程模拟、抽样调查、动态图表和图景等等,以便科学地、定量地、及时地、可视地诊断、监测社会稳定的总体状况,预测社会稳定的动态演变趋势,预警社会稳定的临界突破,提供社会稳定的处理对策,构建一个完整的识别社会稳定总体态势的指挥系统。比如,反恐应急机制、恶性犯罪应急机制、石油危机应急机制、外交应急机制、生态灾难应急机制等。由于社会所面临着的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

从宏观的层面而言,首先,危机预警往往有赖于对危机情报信息的掌握能力,需要强化突发事件信息的统一处理,建立中长期危机预警研究。“大多数危机在发生前都有先兆或一定的潜伏期,情报信息是危机管理体制发现突发事突发性事件苗头的基本依据,重视对情报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危机的发生或在危机中占据主动地位。发达国家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分析、舆情判断一般采取集中判断,统一处理的模式。地方信息汇总上报渠道正规、制度完善,核心部门拥有专门的决策咨询力量,对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集中研判、统一发布预警信息。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理决策都得到中长期从事危机预警人员研究的支持。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学院或科研院所,长期针对社会危机发生、发展和人群控制以及危机时期信息、物资流通等机制进行研究,建立制度化渠道为决策部门提供情报咨询,并通过这些科研机构定期对社会组织和公务员进行突发事件处理培训。”

其次,需要建立危机预警信息网络,形成多方联动效应。“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全社会预警管理与应对协调联动能力,包括动员人力、物资调动、募集资金、心理援助和跨国界联合行动等。预警信息这一社会网络的组成:横向有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社区与个人和国际组织;纵向的是指全国、省、市、县、基层等。” 在发达国家,“鉴于紧急事件的无边界和不确定的特征,发达国家的应急管理是依靠多方的协作。每当紧急事件所需的资源超出地方政府的能力范围时,就要求上一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的支持;甚至争取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援助。无论是应急管理的核心部门,还是边缘机构,都要参与从情报信息的搜集传递,应急处理中的多方协助配合,到危机结束后的善后工作。这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需要各阶层和全体民众的支持。因此,在发达国家,社区、公民团体、志愿者组织等NGO组织和团体,乃至家庭都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

就媒体的微观操作而言,首先,要加强树立危机意识,对公众进行危机教育传播。居安思危,突发公共事件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而公众又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力量,因此,降低其危机危害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预先对公众开展相关的危机教育。利用各种媒介形式使公众了解各种灾难发生的过程,对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让公众掌握正确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方法,强化公众自身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自我保护和救援他人的意识,增强公众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最后,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对预警信息进行立体传播。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中第三章第一条“预测与预警”指出: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建立立体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网络,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能够舒缓危机,降低危机的损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灾难和危机,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及时和准确决策,协调反危机的行动。不同形态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媒介属性与传播优势,网络比较快速、电视生动性较强、报纸杂志更深入,多种形态媒介联合可以形成合力,有助于打破原来的媒介分割和资源垄断的状况,减少预警信息覆盖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