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13853200000036

第36章 和谐舆论传播的基础(3)

3.媒介内容版图的不平衡

目前,媒介的内容版图可以按目标读者的年龄、性别、阶层/职业、教育背景、收入来细分。下面以年龄为例来剖析当前媒介内容版图的不平衡状况。目前,中国媒介内容按年龄方面的现状是,媒介愈来愈呈现出受众对象年轻化的倾向,而面向老年人和儿童的媒介内容相对匮乏。儿童作为特殊的受众,媒介应该考虑如何为他们构建一段纯真的时期,一个被保护的、免受污染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儿童可以通过娱乐活动获得日后走上社会的道德力量,成年人可以藉此培养儿童的价值观和理想。”

但是,以国产动画片为例,目前以儿童为目标受众的媒介内容总体上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客观的增长,但是优秀的动画片为数却不多。国家广电总局在2007 年度共向全国电视播出机构推荐了33 部优秀国产动画片,与全年186 部的创作总量相比,还不到20%。真正深入儿童内心的大多都是国外动画片,如迪斯尼出品的米奇等动画系列,日本的奥特曼系列也经久不衰。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动画片里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强烈的本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动画片在培植儿童受众的文化认同感,形成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因此,中国儿童过多地观看国外动画片,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追求和理想,产生对他国的文化认同。尽管国家已经出台相关保护国产动画片的政策,如在黄金时段不得播放进口动画片,但国产动画片的有效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

具体来讲,国产动画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儿童节目内容成人化。国产动画制作者大多扮演“高高在上”的成人角色,他们通常以成人的角度衡量儿童的需要, 以成人的思维圈定动画内容, 抹煞儿童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思维。他们不了解儿童世界的喜怒哀乐,不会表现童心的可爱和可贵,也就体会不到儿童独有的幽默和快乐,就不懂得如何寓教于乐。在成人化的同时又有弱智化倾向,他们经常低估儿童的理解能力,将道德的知识依附在浅显的动画形象上,儿童很难从中悟到富有启发性的哲理,也失去了观看国产动画片的乐趣。如在儿童市场上较有影响力的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片中对具体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浅尝辄止,缺乏借鉴性和指导性。二是媒介暴力随处可见。媒介暴力是指出现在广播、电视、电影、书籍、互联网等媒介中的暴力。动画片中呈现的媒介暴力对儿童受众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000年7月,美国六家主要的专业社团(美国儿科研究院、美国儿童与青春期心理研究院、美国心理协会、美国医学协会、美国家庭医生学会以及美国精神病协会)在1000多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媒体暴力的接触会导致青少年增加攻击性的态度、行为和价值取向。

后果有:把暴力看作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麻木地看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暴力,增加自己成为暴力受害者的恐惧感,进而导致自我保护行为的增加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的增加,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表现出较高的攻击行为倾向。媒体对于暴力的过度渲染,其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尤其严重。大量的“媒体暴力”无异于向受众宣告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的存在,这加剧了人们对暴力的麻木感与宽容度,削弱了公众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媒介暴力的效果研究表明媒介暴力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大量研究支持了刺激暴行的假说——经常接触传媒暴力将增加实际的侵犯行为。“模仿说”认为人们可从暴力信息中学到暴力行为,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以电视为例,中国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一度在央视停播,曾引起广泛的社会争议。该片将成人题材的故事,用低幼形象的小猫小兔来主演。大众批判的焦点是情节内容格调低下,存在暴力、情色、恐吓等粗俗甚至阴冷的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

在老年人媒介内容版图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根据联合国制定的相关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7%,或者60岁以上的老年龄人占总人口的10%,即为老年型社会。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愈来愈高。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中国老年人口1.31亿,占总人口的10.34% ,到2030年变为3.55亿,占总人口23.30% 以上,到2050年左右将变为4.38亿,占总人口28.76% 以上。中国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贫穷的老年人可能会成为中国今后的重大社会问题。因为,贫穷老年人的问题难免会扩大中国正在努力解决的社会不平等现象,阻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指出,当前中国的老龄工作还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其中老龄事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目前,在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中国需要从各方面做好迎接老龄化高峰的准备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营造一个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舆论环境。”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老年受众群日益庞大而且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老年受众相对其他年龄层次的受众来讲,有相对充裕的闲暇时间,用来接触媒介的时间多,而且忠实度高,新闻关注度高。与其他年龄群体的人相比较,老年人更依赖媒介。有研究表明,传媒接触是大部分老年人打发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接触又比其他传媒接触更为普遍与长久。常接触电视的老年人数比例高达92.8% ,比处于第二位的常接触报纸的老年人数比例高出29%。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面向老年的媒介内容的开发,在美国,一份名叫《当代老年》的杂志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2005年美国权威机构公布了全美杂志发行量的最新排行榜,榜首就是《当代老年》杂志,每期发行1895万册。多年雄踞榜首的《读者文摘》名列第二,差距是600多万册。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2月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统计,2005年底,全国共出版老年类报纸24种,期发行量280万份;老年类期刊23种,期发行量305.8万册。也就是说,中国所有的老年类期刊的发行总量不及美国一本杂志期发行总量的1/6,而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远远超过美国的老年人口总数。目前,中国媒介提供的内容并不能满足老年受众的要求,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群体,与非常稀少的老年媒介内容反差极大。中国“老年纸介媒体还远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老年新闻资讯网,而各自、稳固的舆论影响、发行区域有待建立”。

在电视媒介方面,只有极少的专业化的老年频道,直到2005年,国家广电局才批准了唯一一个定位于全国老年观众的频道——老年福频道,该频道2006年正式开播,但这个频道也是一个数字付费频道,意味着只有实行数字化电视的用户才能收看。在栏目方面,全国性的老年栏目也只有央视的《夕阳红》。而在有关老年人的节目里,媒介对老年和老龄化存在一定的误解,存在年龄歧视,认为老年人已经被日新月异的科技社会所淘汰,老年人媒介形象有意无意地被媒介塑造为年迈体弱、思想落后,而相对缺乏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传播内容。媒介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有意忽略老年人,忽视对老年群体利益的保护,有电视台甚至公开提出其目标受众是高端人群,有购买力的白领人群和高薪阶层,这些倾向都非常不利于为构建讲求效率和富有生机的老龄化社会营造舆论。是否关爱老年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中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媒介应发挥“安全阀”的功能,积极响应政府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努力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文明的老年社会,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广播电视应该从国家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加大有关中国老龄化问题宣传的力度,唤起全社会树立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意识和观念,并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加以跟踪、关注、研究和传播。” 具体来讲,媒介要从节目内容方面“积极跟踪、配合、探讨和推动国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老龄社会的退休制度、养老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要从生活、健康和情感等方面关怀老年人”。

二、建立和谐媒介版图的途径和对策

“在高新技术支持下产生的卫星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可以使各种信息、各种意识形态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地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信息、意识形态可以在不改变任何地理版图的情况下,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等,从而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版图。”对媒介版图的合理构建,有助于有效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保持一个国家文化版图的完整与昌盛。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经济发展水平规约了媒介的发展,反过来,媒介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对信息的接受和应用,这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新因素。“不仅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信息差距, 在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也存在着信息差距和信息失衡问题。信息不公平和信息不平衡造成的信息差别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信息不公平和信息不平衡造成的国内分化将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媒介版图的不平衡发展制约了农村受众及西部和小城市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制约着党的声音的有效传达,制约着信息的双向互动,制约着健康舆论环境的构建,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因此建立和谐的媒介版图成为当务之急。政府方面,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及农村落后地区媒介的普及率,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构建各类信息化应用平台。提高受众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尤其要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化服务和建设,是各级政府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对媒介来讲,应该在自身资源配置和工作的布局谋篇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构和谐社会的要求,进行媒介资源的合理调度与配置。

总之,建立和谐的媒介版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舆论新格局构建的基础。媒介只有达到自身的和谐,才能引导和建立和谐的舆论新格局,才能在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