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3852300000038

第38章 深化联合与一体化的欧洲(7)

二、欧盟东扩

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联合,是欧洲人的梦想和追求。而冷战与两极格局,曾从根本上制约了东西欧发展紧密关系。雅尔塔体系的垮台和东欧国家对西方经济、政治体制的认同,给欧洲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冷战结束后,欧盟提出了东扩计划。

(一)欧盟东扩战略的提出和进程

冷战结束伊始,作为原经互会成员国的匈牙利和波兰等国先后向欧盟提出了正式参加欧盟的申请。此后东欧国家要求入盟的呼声不断高涨。1993年6月,欧盟理事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首脑会议,在政治上启动了欧盟东扩的进程,确定了东扩的原则和参加欧盟的国家必须满足的政治和经济等条件,即所谓的“哥本哈根标准”。

1997年12月,欧盟理事会在卢森堡举行会议,全面加快了东扩进程的速度,首次提出了东扩的战略框架,确定了东扩议程,并约定在1998年3月31日开始与爱沙尼亚、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以及亚洲的塞浦路斯6国进行有关入盟的谈判。由于科索沃战争爆发,欧盟加快了东扩步伐,于2000年2月同6个新候选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以及地中海的马耳他开始谈判。这样,与欧盟进行入盟谈判的国家达12个。为适应这种情况,在2000年底尼斯首脑会议上为扩大后的欧盟作了机制上的安排。这是为东扩顺利进行所作的最重要的准备。2002年下半年丹麦接手欧盟轮值主席国后,则把东扩事务作为主席国的首要任务,并在欧盟历史上首次确定了候选国入盟的具体时间。同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东扩战略文件,宣布将于年底以前结束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之外的10个候选国的谈判。2002年12月13日的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宣布结束谈判,这10个国家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述10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2004年5月1日,这10个入盟协议签署国正式成为欧盟的成员国。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7年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加入欧盟。

(二)欧盟东扩的原因

东扩是欧盟选择的结果,也是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结果,其发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东扩是欧洲联合进程的逻辑演进。欧盟认为,西欧与东欧之间的联系渊源深远,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整体,仅仅因为冷战格局的出现,才造成了欧洲“因意识形态和对峙所强加的非自然分裂”,以致失去了“传统联系”。因此,冷战后东欧要求“回归欧洲”的愿望是合乎逻辑的。

从地缘政治来讲,与西欧相邻的东欧地区,历史上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巴尔干更是“欧洲的火药桶”。东欧剧变后,各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造成的动荡,包括社会分化和一些国家解体,各种潜在的民族矛盾再度激化,乃至爆发武装冲突和战争等,都直接或间接威胁到西欧的“安全”与“稳定”,影响欧盟自身发展。而接纳东欧国家,通过增加援助,“移植”欧盟的法律、体制与政策,发挥一体化的市场效应等途径,将大大提高东欧改革成功的可能性,进而深化共同利益,改善国家间的行为模式,最终有利于欧盟长远的安全与稳定。

从世界经济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提高经济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始终是欧盟的核心目标。而进一步向东欧扩展,则有利于该目标的实现。随着东扩,意味着欧盟一体化的种种现有措施,都将在“一个更大的经济区域”内实现,进而将“允许更好的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掘规模经济”,最终为“整个地区带来更高的增长率,更低的通胀前景”。

从国际关系上看,欧盟通过深化与扩大,国际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在对俄关系上,欧盟的地缘影响大大扩展,可以直接辐射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主要的独联体成员国,对俄罗斯的牵制力大大增强,欧盟可以更从容地把巴尔干地区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之内,从而为欧洲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从欧美关系来看,近年来欧美矛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双方对全球事务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欧美矛盾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对国际事务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且背后隐藏的是欧美两种模式之争。鉴于东扩的推行也是欧洲模式的扩张,这表明欧盟模式的效力和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和认同。

(三)欧盟东扩的影响

第一,为整个欧洲统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欧盟的扩大将增加欧洲大陆的政治稳定和安全系数,最终消除由于东西方对抗和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随着扩大,欧盟跨越了冷战留下的历史鸿沟,为建立“欧洲大厦”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和安全环境,也为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铺平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的政治版图由于欧盟扩大而发生了意味深长的改变。

第二,欧盟实力和影响力增大。欧盟冷战后在各个领域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追求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应的作用,欧盟成为塑造世界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扩大为欧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十几个新成员国的加入,使欧盟整体经济实力增加了6%,新成员国不但提供了新的消费市场,也提供了新的原料产地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欧盟的扩大,既增强了其实力,也大大增强了其国际影响力。

三、北约东扩

(一)北约东扩的进程

冷战结束,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在欧洲地区对美国和西欧的军事威胁不复存在。但美国不仅不打算解散北约,反而极力加强北约,推出“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北约东扩竭力向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并企图让北约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确立北约在欧洲和世界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北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其组织和功能,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时期。

冷战期间,北约曾分别于1952年、1955年、1982年进行了三次扩大,到冷战结束时有成员国16个。从1992年起,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1994年1月10日至11日,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正式通过美国提出的北约东扩计划。1997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正式决定,首批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约。1999年3月,上述三国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从而使北约的成员国增至19个。2002年11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北约决定邀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2004年3月29日,上述7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向北约正式递交了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这一组织的新成员。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至此,北约的成员国已达26个。

(二)北约东扩的原因和影响

北约东扩是美国冷战后提出并施行的“参与和扩展”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继续保持和扩大北约的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北约东扩确保自己在后冷战时期的欧洲安全格局中继续保持领导地位,使欧盟不致和不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与美国分庭抗礼;二是通过吸纳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达到防范和遏制俄罗斯这个潜在对手东山再起的目的,北约东扩使北约边界直抵俄罗斯的家门口,大大挤压和蚕食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

北约东扩是把东欧纳入西方安全体系的重大实际步骤。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欧洲安全格局,而且对整个欧亚大陆乃至全球安全产生影响。北约军事活动范围东移增加了俄罗斯对北约的不信任;随着北约东扩,美国依靠的重点自西向东转移,东欧成了美国向纵深推进控制欧亚大陆战略的前沿;美国扩大北约的活动范围和职能,使北约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的工具。

第四节欧洲的对外政策

一、欧洲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一)影响世界力量对比的重要变量

苏联解体后,欧洲的国际地位突出了,在世界格局发展过程中,欧盟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与美、日并立。在两极格局中,东西欧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各自盟国。但西欧各国一直为争取西方集团内的平等地位而努力。西欧走向联合,不仅是西欧各国国内发展的需要,也是谋求平等国际地位的要求。东欧剧变既是东欧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也是摆脱苏联控制的选择。由于双方的共同战略需要。冷战后美欧联盟还会保持下去,但联盟内部的关系却在发生变化。欧洲力争在大西洋联盟中加重分量,目标是实现“大西洋联盟中两个桥墩”的设想。在联盟内部形成“欧洲支柱”,最终目标是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那样的作用。在对外关系中,欧洲也常常奉行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并不完全与美国保持一致。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欧洲由于安全上对美国存有依赖,还只能说是一个次力量中心,但它又确实拥有发展成一极的强烈愿望与现实潜力。

法国一直强调欧洲独立性,德国统一后,外交上的独立性也日益明显。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也不放弃与西欧各国靠拢。冷战结束后,欧盟国家扎扎实实地进行一体化的深化和拓展工作并取得成效。欧盟现在拥有27个成员国,包括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两个核大国、5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和近5亿人口,已将大多数欧洲国家统合在自己麾下。这些表明,欧盟在提升实力地位和统合欧洲的道路上实现了一次历史性跨越,朝着建设“欧洲人的欧洲”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