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3852300000010

第10章 世界经济与全球化(6)

(一)区域经济集团的内涵

1.区域经济集团的含义

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根据平等互利和自主的原则,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打破国民经济疆界、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协调成员国经济发展战略、维护共同经济利益而建立的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按区域集团的一体化程度不同,区域经济集团分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一体化五种类型。现在,区域经济组织遍及全世界,较大的地区经济集团约有30个左右,参与的国家有150多个,最突出的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许多区域集团内部实现或确立了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自由流通的目标,使得区域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2.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要素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不同,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那些地理上相近、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可以先行一步,作出一体化安排,形成各种区域经济集团,从这种意义上讲,区域集团恰恰是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将经济全球化变为现实的具体步骤和有效途径,因此,区域集团化不但与经济全球化不存在矛盾,相反,正是全球化的重要体现。但任何区域经济集团都具有排他性,都有其成员与非成员的差别待遇,它将世界市场割裂成不同的部分,反映了不同的集团以及大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而全球化是要打破人和经济界限包括区域集团界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具有矛盾。不过,地区经济集团化是经济活动国际化加深和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的产物,地区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的一面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它力图与全球经济保持联系与接触,在世界还不能普遍实行自由贸易制度的情况下,区域集团化是所能采取的扩大国际贸易的最好措施。所以二者的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从总体上和长远来看,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最终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3.区域经济集团与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区别

区域经济集团不同于国家间的部门或产品联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往往包括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及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协调合作,而国家间部门或产品联合组织,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限定在成员国某一部门或某一产品的协调生产或销售方面。

区域经济集团也不同于一般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从范围来看,前者具有地域性,并不对所有国家开放;后者面向世界各国。从职能来看,前者做出的共同经济政策和采取的共同措施对成员国具有强制性的直接约束力;后者主要通过成员国之间的协商或协调,谋求各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其决议对成员国不都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二)区域经济集团蓬勃发展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经济集团化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世界经济政治原因。

第一,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产物。8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全球性贸易、投资、货币经济规则加紧谈判制定和完善,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形成符合经济全球化内在要求的全球统一经济规则的共识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因此,那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结构相似、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或地区首先开始合作与协调。在区域集团内,通过一系列安排,率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还未能达到在全球范围促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之前,将在或大或小的不同区域范围内先促成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导致世界经济竞争加剧,使任何单独一个国家包括实力最强大国家都难以应对,不得不选择组织区域经济集团来作为经济竞争的战略依托,通过区域集团巩固和扩大集团内部市场,增强集团内部各国家、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强集团同外部世界的竞争。加上80年代以来欧共体在区域经济合作集团化发展方面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成功典型,诱使各国纷纷仿效。

第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蓬勃发展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产物。冷战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起它领导下的世界秩序,在价值观上推行一个理念,政治上推行一个模式,经济上推行一个规则,表现出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在这样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下,要维护自己独特的文化文明、独立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除国家间密切合作、结为一体以增加实力以外也别无选择,而地域上的相近和经济上的相关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崛起,也是人们追求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所作出的战略选择。随着区域集团内部合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合作层次的不断深化,它将促使世界由单一强权格局向着多极格局演变。

三、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一方面造就了一大批新的高科技产业群,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渗透到旧的工业体系中去,从而使经济过程和经济产出中知识和技术的含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知识和技术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深刻影响了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一)知识经济内涵

1.知识经济的定义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不是直接取决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作用,知识经济是以科技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

2.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劳力经济、资源经济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信息化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和使用,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部门,信息和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拥有先进的信息网络,信息流动时间加快,全社会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经济的发展日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生产、分配、消费的每一环节,都伴随着信息流动,整个经济信息化、数字化。 第二,网络化经济。互联网络成为企业与市场、个人与个人之间沟通的信息桥梁,也成为商业活动的最佳媒体,网络贸易将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第三,创新型经济。信息时代,技术创新速度大大加快,范围将涵盖全社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第四,智力支撑型经济。智力、知识、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应用知识提供智力、添加创意成了知识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取决于拥有的智力、知识和信息。但知识并不能完全取代物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物质生产活动,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资源。

(二)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社会形态正向人们走来。信息社会的兴起,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正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是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资源为主型向知识信息为主型转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使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而对科学技术、信息和人的素质的依赖大大加强。二是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技术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三是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路径。由于信息技术主要依靠人的智慧与知识,使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印度近年来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