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3851600000078

第78章 前提·内容·基石——从汶川大地震报道说开去

帅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17分钟之后,也就是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14∶47发出地震相关简明消息;15∶05央视第一次电话连线重庆台记者苟海东,报道重庆遭遇震灾情况;16∶4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记者随温家宝总理登上专机,赶往灾区。在飞机降落之后,马上播出了温总理在飞机上关于抗震救灾的重要讲话。

媒体对汶川大地震的报道速度让人们在悲痛之余感到了一丝欣慰,当祖国亿万同胞听到温总理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灾区的消息时无不心怀感动、热血沸腾,感受到了政府抗震救灾的决心和毅力。这也要归功于主流媒体对抗震救灾最新消息的及时报道,架起了灾区孤岛与外界的信息桥梁,让广大心系灾区的人们了解到灾区最新的情况。在抗震救灾时期,媒体及时报道灾区人民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器械等具体情况,号召社会各界募捐,成为灾区与外界沟通的纽带。

尽管现在离“5·12”已逾半年,但国内外媒体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留给人们议论的空间还是巨大的。

一、认识并运用媒体的有机运动和舆论引导作用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闻体制机制的前提

马克思对“报纸的有机运动”做过精辟的论述。后来人们把其解读为: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如果有明确的消息来源,报刊作为新闻发布机构,有义务迅速发表,也有责任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证据,纠正以前所发布的消息中的差误,直到整个事件真实、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报刊报道的真实,应当表现为从相互矛盾的报道中得出的历史的真实。要求报刊一开始就把整个事件都十分真实地报道出来,不符合事物本身发生的规律;要求报刊等到全部事实都十分明了时再进行报道,违反报刊作为新闻发布机构的职能要求。

以新华网对汶川地震报道为例:汶川地震震级的修改反映了事物的真相逐步展现出来。从最开始报道的7.6级修改为7.8级,到最后修改为8.0级。

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

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

最新消息: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修改为7.8级

新华网快讯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重新核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7.8级。

媒体面对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时,应该对客观事实进行快速、准确的报道,事物的整体真实性不可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被完全地展示出来,媒体记者只需要迅速地进行客观性报道,一旦有新情况和新证据,记者只要负责任地纠正以前发布的消息中的差误,直到整个事件真实、完整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面对灾难,媒体就是侦察机和冲锋队,带给广大群众第一线的报道,这要求新闻记者掌握第一手的材料;面对灾难,媒体从业者的时间不是按分来计算,而是应该精确到秒。

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媒体的有机运动和舆论引导,是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打好关键一仗的前提,也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闻体制机制的前提。

二、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抗震救灾的重点是发现、救援灾区被困群众、救治伤员,广大群众每天都能从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最新的灾情、死伤人数、救援情况、接受捐助物资数量和其运往灾区进度的情况等。政府官员、地震局专家等发布公开、及时、透明的信息和回答各大媒体记者的提问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主任侯雄飞、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宁等政府官员和各相关行业负责人、专家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出了政府的声音、提供了权威的信息,把人民群众迅速凝聚到政府周围,及时澄清不实传闻,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坚定了广大同胞抗震救灾的决心与信心,增强了社会抵御重大灾害时可能出现多种危险、风险的能力。

抗震救灾工作转向灾后重建时,广大群众从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灾民的居住情况、卫生防疫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工作;了解到国务院发布的各项汶川地震对口支援方案和关于财政、税费、金融、土地、就业等九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抗震救灾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成为政府和群众的纽带,依靠这根纽带,信息才能得以传输,流言得以澄清,政府的工作得以通报,群众的问题借记者之口得以转达,这样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才能得以拉近。

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从1991年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现今国务院70个部门31省区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2007年年末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明年中国将继续完善各级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包括外界非常关注的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不久也将与大家见面。

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进展也不尽相同,应积极探索和推进适合本地情况的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闻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发挥媒体的“桥梁”功能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闻体制机制的基石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支持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两岸三地许多媒体积极组织活动向社会各界募集捐款和物资。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取联动方式,联合兄弟单位、各大中小企业、网络媒体、红十字协会、各界名人、华人华侨等力量,号召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面对特大自然灾难,媒体作为桥梁,联系企业、整合资源、号召募捐、服务大局,承担了相应的媒体责任。各省、市电视台都筹办了抗震救灾募捐晚会,为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提供了一个高效、公开、便捷的平台。

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发起,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爱的奉献》,现场募捐就超过15亿元。中央一套、三套、四套作为强大的主流媒体整合资源,联系港澳台演艺明星、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其中,许多大型企业和社会团体在晚会中响应捐款。

人民网及时推出大型抗震救灾专题,搭建亿万网民关注灾情、社会各界提供支援的互动平台,公布救灾账号和热线,联合中国红十字会呼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捐款捐物,参与到紧急救助当中来,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携手人道,救助受到震灾影响的群众。媒体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高效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了其重要的桥梁功能。

网络媒体在为抗震救灾募捐中也发挥了强大的桥梁作用,新浪发起“绿丝带行动”,呼吁人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关怀和爱心,为灾区人民带去生活的希望。腾讯网开通了在线募捐,网友可以看到所有的捐款额,并可以查看所有的捐款记录。视频门户网站激动网发起“我要回家”灾区孤儿领(助)养行动。

以汶川灾区为题材的新闻报道,应以人为本,从人性角度考虑,不要再侵扰灾区人民脆弱的心灵。媒体关注的重心可以由“回忆地震”转移到对“新城、新貌、新生活”的新闻报道上。笔者在观看某电视台的专题节目时,看到记者采访地震灾区的群众,一个个围绕当时地震情况的问题勾起了一些被采访者痛苦的回忆,其中一位女性不断躲避镜头,回答记者的问题时不禁泪水涟涟。笔者看到此,觉得媒体记者应注意人性关怀,避免悲痛侵扰。

〔帅才:中国传媒大学报刊理论与实践方向2008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