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3851600000056

第56章 引导思想关注学术关怀师生——高校校报的党报定位探析

李玉泉

中国高校校报从1895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北洋公学》校刊创刊算起,已经走过了113年的历程。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字,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1998年3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新出报[1998]324号)将校报正式纳入报纸的专门管理类别;2005年教育部13号文件加强了校报的管理和指导,明确了“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校报一直没有纳入“党报”的范畴,也基本上没有进入“党报”研究者的视野。

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作用,保证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高校校报的“党报”定位,坚持引导思想、关注学术、关怀师生,才能完成高校校报的“党报”任务,把高校校报的“党报”地位落到实处。

一、必须坚持高校校报的党报定位

1.高校校报具备党报的一切特征

党报,在国际新闻学研究中泛指所有政党的机关报。广义的“党报”应当包括党内报刊和党的公开发行的机关报两大类。狭义的“党报”即党的县级以上组织创办的对外公开发行的“党委机关报”。国内新闻学研究中专指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党的报纸。从2004年起,由于大多数县级组织创办的党委机关报被取消,一般研究者认为新时期“党报”的定义应该是:党的地市级以上组织创办的对外公开发行的党委机关报。

中办发[2003]19号文件明确指出:“党报党刊是指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机关报刊。”王武录先生在《关于党报的几个问题》中也说:“党报,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的党委机关报,也就是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机关报,如《北京日报》;地(市、州、盟)委机关报,如《保定日报》。”

可见,无论从新闻学的角度,还是从中央文件中;无论是报业业界,还是党报权威研究者的视野,都没有把高校校报作为“党报”对待。但是,从高校报纸性质和办报实践中,高校校报无疑都属于“党报”的范畴,具备党报的一切特征:

一是从报纸的性质看,高校校报属于“党报”范畴。1997年,在原国家教委思政司转发的中国高校校报协会、中国教育记协高校校报工委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校报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中,把校报的性质规范地表述为“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中心的“喉舌”,担负着高校党委的宣传工作,是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之下的舆论工具。

二是从报纸的主管部门看,高校校报属于“党报”范畴。国家新闻出版署(新出报[1998]324号)通知第二条也明确规定:“本通知所称校报系由校党委主管、主办或由校党委主管、校党委宣传部主办的,用于指导本校工作,交流校内信息,按报纸形式出版,每月至少出版一期的出版物。”有的省、市“校报联合会”或“校报学会”、“校报研究会”的主管部门也是党委,如湖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

三是从报纸的任务和内容看,高校校报属于“党报”范畴。校报的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政工、后勤等多个方面的新动态,反映师生员工的要求,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校报的所有内容都必须为完成这些任务服务,落实这些任务,实现自己的使命。

2.高校的性质规定了校报的党报定位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0-781页)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又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见,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促使学生成才成人的使命。成才,意味着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成人,则意味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

也就是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具有中国高等教育学特色的根本点,也是党和国家规定了的高校性质。

校报置身于校党委直接领导之下,规定了高校校报必须坚持教育方针,把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根本宗旨,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校报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运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成为稳定学校局势的坚强阵地。鼓舞全体教职员工为发展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工作,引导全体学生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见,高校的党性规定了高校校报的党性,规定了校报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要求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发挥重大作用。无疑,校报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坚持高校校报的党报定位

明确了高校校报的党报定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校报在高校乃至全社会的教育功能,同样,作为党报的高校校报也必然与党的其他报纸具有同样的办报规律、办报任务、办报要求。但是,高校校报还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作用,有异于党的其他报纸的侧重点。笔者以为,要坚持高校校报的党报定位,发挥高校校报的党报效能,引导思想、关注学术、关怀师生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1.引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3月23日会见乌干达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时说过:“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1989年6月,他深刻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又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抓得不够。”后来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时又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提出:高校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舆论工具,肩负着宣传政策、传播信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斗志的重要责任。通过宣传报道对读者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从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也就是要“引导思想”。正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中明确要求的,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报要引导教职员工的思想。首先,要使教职员工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三个代表”,坚持科学发展观,老师才能在课堂上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正确的思想;干部才能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职工才能在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服务育人。其次,校报要宣传、动员教职工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形成正确的思想,为学生服务。

校报要引导学生的思想。校报是校园中的主流媒体,直接联系着党政机构,表述党的思想,体现主流意识,传达的信息具有权威性,是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报的阅读群体主要是本校师生,决定了它对引导学生的思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社政[2005]13号)也指出,高校校报必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内容,把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方向统一到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引导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素养,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

2.关注学术

大学与生俱来的秉性与使命是追求学术。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专注于高深知识的鉴别、整理和传播,所以有学者指出:“学术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学术是大学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高校校报是为大学服务的,关注的对象应该是学校的本质,因此,必须关注学术——关心学术研究,关注学术进展,关切学科建设,营造人人重视学问、人人做学问的氛围。

关心学术研究,就是要宣传领导群体的学术理念,报道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生产活动,鼓励管理、服务人员服务学术的行为,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活动。要树立“一切为了学术”的理念,倡导“一切为了学术”的氛围。

关注学术进展,就是要把新闻报道的“镜头”对准学术研究的人,跟踪学术研究的过程,让学术和做学问的专家、学者、教师成为报纸报道的主角和反映的重要内容,让科技活动、创新活动上重要版面。

关切学科建设,就是要从宣传上把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对待,及时报道学科进展状况、学科建设特色;从舆论上推动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营造学术氛围,就是要创造全校重视学术、重视学问、重视学科的舆论环境,为全体师生员工开展学术研究创造宽松的舆论条件,表彰和宣传重视学术研究的人和事,使全体师生员工始终处于浓厚的“以重视学术为荣,轻视学术为耻”的校园环境之中。

3.关怀师生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高等学校的功能所决定的,是高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据。在实际的发展中,大学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乃至诞生了第四种功能:国际交往功能。但是无论怎样延伸和拓展,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工作。因此,校报不仅要做好校党委和校行政的喉舌,也要关怀师生员工,要面向全校,以全校师生员工为宣传对象、读者对象。

关怀教师,就是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关心教师的事业,关心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树立人人尊师重教的意识,形成教师优先的氛围。

关怀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心理诉求,关心学生的生活;及时报道学生的活动,及时宣传学生中的先进人和事;树立人人关心学生,全员教书育人的校园舆论环境。

高校校报,只有始终牢记自己的“党报”身份,完成自己肩负的“党报”任务,引导思想,关注学术,关怀师生,才能发挥自己的学校主流媒体、思想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

〔李玉泉:湖北省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