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3851600000017

第17章 新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3)

四、尊重新闻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在我国,新闻事业与我们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新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新闻舆论对于服务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新闻宣传中,媒体如果对新闻观把握不当,那么就无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树立科学的新闻观是关系到媒体能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件根本性的大事。

1.坚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左”的和右的教条

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首先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破除一切“左”的和右的教条。我国的新闻宣传曾受前苏联那一套“左”的新闻理论和宣传模式的影响比较大,一味地强调“灌输”,搞“假大空”宣传,甚至为狂热的浮夸风呐喊助威。“文革”中,媒体更是成了“大批判”和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丧失了发扬真理主持正义的职业精神,改变了党的喉舌和人民喉舌的性质。我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要吸取极“左”时期的教训,从思想上坚决抵制和破除过去那一套“左”的做法和观念。

另一方面,我们更不能一味地跟在西方人后面跑,唯“洋教条”是从。我们承认西方是现代新闻的发源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有效的经验,其中不少也反映了新闻的一般规律,如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等等,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和认真把握的。但是,西方的那一套理论和做法并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更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过去,我国的新闻界是从学习西方开始的,西方的一些新闻理论和新闻观对我们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媒体人把西方的那一套当做“金科玉律”。但是,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要按中国的国情来办,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自觉按照规律办事,又要正视不同国家中新闻的特性。因此,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必须坚决地破除一切“洋教条”,即在实践中不能按照西方的套路走,必须在我国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总结。

2.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必须强化“中国主体意识”

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要求我们在新闻宣传中不断健全“中国主体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要注意运用中国自己的理论和逻辑来分析中国的问题,即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逻辑来解释中国的发展问题,否则就不能明辨是非。比如,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西方世界存在着这样一种典型的中国观,即认为中国发展是不可思议和不合逻辑的。在这些人的潜意识里奉行这样的逻辑:“自己是爱国主义,中国是民族主义;自己的是哲学思想,别人的是意识形态。”对于这样的观点和逻辑,我们的媒体应予驳斥。与此同时,健全“中国主体意识”,还要求我们的媒体要不断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着其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强大,形成了一种以强凌弱的“话语霸权”,肆意地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动辄以所谓“人权”、“环保”为幌子,蛮横指责发展中国家这也违反“人权”,那也破坏“环保”,以达到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的。这实质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偏见。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媒体应有清醒的认识。

3.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观,必须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

当前,我国一些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中政治意识不强。这主要表现在导向意识上还不够强,政治性、政策性的问题把关不严;政治理论的素养不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不深;群众观点、实践观点还不够深入,普遍存在着肤浅、浮躁的现象;自觉遵守宣传纪律的态度还不够坚决,违规操作时有发生;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编辑、记者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在舆论监督方面,个别记者的发稿动机还不够纯正,甚至假公济私,以稿谋私,把个人的好恶、恩怨掺杂其中。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坚持“政治家办报”意识。“政治家办报”,不是一句口号。它要求媒体人在工作中要讲政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备很强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洞察力和政治敏锐性,明辨是非,把握全局。

4.尊重新闻规律,着眼于为改革发展服务,为社会稳定大局服务,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雷达”、公众舆论的“晴雨表”、民主政治的“推进器”,体现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新闻媒体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新闻宣传工作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比如,面对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模式、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对现代信息发达的法治社会中新闻传播规律还缺乏系统探究,新闻的采集报道方式创新不够,新闻媒体趋同现象依然存在,新闻的时效性不强,对受众阅读需求了解得不细,媒体受众定位模糊。又比如,一些人把“新闻自由”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看不到我国的“新闻自由”与西方新闻的根本差别,更看不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有些地方,害怕媒体监督,对有些事件和问题,不及时地向媒体说明事实真相,而一味地采取“封锁”或“捂盖子”的简单做法,结果往往延误了时机,造成了不良后果。针对这些情况,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才能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大局服务。我们的新闻自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而不是凭主观意志,想怎么自由就怎么自由。

这次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发生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大搞歪曲和失实报道,这进一步促使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领域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揭露西方媒体的违反职业道德的所作所为,看清其意识形态属性。在国际传播领域,西方新闻报道是靠严格的主题设计和对不同主题设计的不同报道方式来实现其政治目的。如美国媒体在制造“中国威胁论”时,主要把中国发生的新闻事件按照一定的主题来分类处理的,即对中国当前的事物做出了中国盗窃美国军事机密、谋求亚洲地区的“霸权”、对美实施贸易战、践踏人权、迫害宗教与信仰自由等话题的设计。最近几年,美国和西方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的报道都围绕这几个主题展开。这些主题不仅具有引导性,而且多是规范性的,即报道中国时的叙述语气、风格、角度、背景和评论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记者依据这些规范来报道,编辑也以此为准则来编发稿件。根据这些主题设计而在西方媒体上出现的中国国际形象,是被严重歪曲和“妖魔化”的,误导世界公共舆论,损害了中国在西方各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因此,如何将一个和平、开放、发展和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理解中国,接近中国,这是在进行国内时事对外报道时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扭转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我们首先需要对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妖魔化”主题的设计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设计出自己的话题,并引导国际媒体围绕我们所设计的话题对我国进行公正的报道,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为此,要把握宗旨、服务大局,进一步搞好中国的对外政策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在加强对重大事件和活动的报道上,确定思路、明确导向,根据受众情况确定选题,针对国际舆论动态确定报道内容,策划好相应的配合性报道;为在国际舆论斗争中占据主动权,时事报道需要根据国际时事动态,主动策划一些报道内容;要善于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要选择好对外报道的角度,做好报道事件、人物的背景交代,力争让外国人客观地说中国事;要努力增强报道实效,利用各种媒体的整体优势,拓展报道渠道,丰富报道内容。加强和改进我们在国际传播领域方面的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培养一批既具有中国主体意识,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很敏觉,在全球传播环境中举措有方。

〔梅宁华: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