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13851600000011

第11章 从人民网看改革开放以来新媒体的发展

何加正

自1994年4月20日中国首次接入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短短15年间取得了巨大发展。以人民网为例,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网络版正式上线,短短的11年,人民网由三五位初创人员发展为由编辑、记者、技术、美编、市场、经营、人力资源等6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大团队,网站内容也由最初的《人民日报》网络版,逐步发展为拥有10种语言文字、数十种发布手段和互动手段、每日发布新闻信息数万条的主流媒体。人民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改革开放为其创造了发展的契机。

作为我国重要的网络媒体之一,人民网的发展历史代表着从普通的网络载体,发展到网友高度参与的互动平台和文化平台,成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媒体的历史。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角色的转变上。

第一是从简单的信息“传声筒”向丰富的新技术新应用转变。20世纪90年代,各大传统媒体的网站和商业网站纷纷问世,报道形式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以及简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论坛、留言、网上调查等互动形式虽已出现,但报道形式和技术相对单一。进入本世纪后,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报道形式报道手段上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人民网“两会”报道为例。1998年,人民网(当时是《人民日报》网络版)的“两会”报道,是将《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的报道集纳在一起,形成一个报道集,并在网站首页放置了一张照片和几条“两会”最新消息。这几条“最新消息”并不是来自现场的实时报道,而是当天《人民日报》的重要稿件。1998年也是政府换届之年,当年人民网抢得了一个先机,第一个报道朱镕基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是所有媒体里最快的,比中央电视台还早3分钟。当时的情况是,网站的编辑在后方做好预案,然后由前方在人民大会堂的《人民日报》记者打手机,及时通报现场情况,现场投票结果一公布,网站就抢在第一时间将原先的预发稿发布出去。

而在10年后的2008年,人民网的“两会”报道已今非昔比,仅是形式上就综合运用了26种网络手段来实时、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两会”,包括动漫播报“两会”要闻的“小白闪报”、虚拟亲身体验“两会”的“两会有我”,还有“手机记者两会二人转”、“手机网上开两会”、“两会调查”、“我有问题问总理”、“我给总理支一招”、“有话网上说”、“听民情答民意”、“‘博’在两会”、“两会掘客”等等,这些新颖的报道方式,极大丰富了我国重大事件报道,很受网民欢迎。

第二是从传统媒体的附属体向独立媒体、主流媒体角色的转变。网络媒体的初创时期,包括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在内的各大传统媒体,都陆续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新闻网站一般是传统媒体的附属体,除了发布母媒体的新闻信息,对重大新闻事件,也发布少量的原创新闻,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而没有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第四媒体给予高度重视,影响力和影响范围都很小,商业网站也是如此。经过短短15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重点新闻网站为代表,开始出现大量原创新闻,成为很多新闻信息的来源地;人民网更以独立的评论和见解,在网络媒体中独树一帜。目前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中国有76.3%的网民承认,重大新闻一般都是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例如人民网2008年的“两会”专题,初步统计“两会”专题收到手机网友的反馈(短信、评论、留言)近50万条,关注人民网“两会”的手机用户多达2.5亿,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媒体的主流价值和力量。

值得指出的是,新闻网站在成为独立意义上的媒体后,并没有与它的母体脱离,而是成为母媒体的延伸和提升,人民网与《人民日报》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人民网使得《人民日报》从平面媒体变为立体媒体,使得《人民日报》的定时报道变为即时报道。从今年的抗击冰雪灾害、“两会”、“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大地震报道,到奥运、“神七”报道,《人民日报》前方记者的最新报道、滚动报道,都是通过人民网首先发布,通过人民网,《人民日报》的影响拓展到了各个层次,人民网使《人民日报》的影响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

第三是从单向传播向网友高度参与的互动平台、服务平台的转变。经历了初创时期的单向传播的模式后,网络媒体的平台功能、服务功能日益显现出来。人们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更多的信息,也能通过互联网发表个人见解、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从每年的两会,去年的十七大,到今年奥运会、“神七”发射等等,近年来的众多大事都少不了网络和大量网友的参与。

博客、播客、维客、掘客这些基本上完全建立在群众参与基础上的新形式,以及互联网上广泛存在的论坛、跟帖、调查等互动方式,每天吸引着千百万直接参与的网民。我国有2亿多网民,6亿手机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成为信息的制造者、提供者、传播者。2008年在反击西方某些媒体对拉萨“3·14”事件的歪曲报道的斗争中,网民成了最中坚的力量,发挥了强大的舆论反击作用。

第四是从信息的传播者向承载更多先进文化的传承者转变。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来,建设和传播文化的平台很多,但是没有哪一种比互联网更具有广泛性和丰富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他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互联网作为一个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文化建设和传播的载体,不仅在信息传播方面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一个宣传的新兴力量,它也使原来的媒体覆盖面无限地往下延伸,人群也在扩大,从少年儿童到老年人,都成了覆盖的对象,使得一些原来不太容易接受媒体传播的人群,现在也被划到被传播的对象里,这使得互联网在传播先进文化的时候可以面面俱到,无往不利,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更重要的是,网络更是成为凝聚民族精神,传递中华文化传承的集中体现。从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轰炸事件后强国论坛的兴盛,到西藏拉萨“3·14”事件后网上一片“红心”;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行动、寻亲活动,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的网友自发行动……每个人,不管年龄身份,不论身在何方,都通过互联网聚在了一起,共同谱写着一曲《中国人》,这也许是互联网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2008年亿万民众在中国各网络社区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表达强烈愤慨,让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力量,通过互联网,中国民众的声音在国际上响亮起来。

可以说,通过以上这四个角色的转变,网络媒体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媒体。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同志说过,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方面,中国绝对世界一流,全球第一,当之无愧。中国的媒体网站乃至非媒体网站,在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如“两会”,会动用上百人,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漫、调查、论坛、博客、播客、跟帖、短信、WAP等近30种报道手段进行报道。这在国外是绝无仅有的。目前国外许多传统媒体网站,除了《纽约时报》等少数网站以外,基本上还是在传统媒体的网络版的基础上,做一些传统媒体之外的新闻,手段和内容比较单一,严格地说,相当程度上还仅仅是网络版的扩大化。

中国网络媒体为什么会在全球成为独特的风景线呢?

首先,改革开放为我国建立了开放的意识基础。上个世纪末,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锤炼,无论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还是我们的人民群众,开放意识和开放心态已经形成。当国外的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应用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地去迎接它。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今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30年,给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物质基础。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与此同时,运营商的支撑能力也不断增强,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49.3万兆,年增长率为58.1%。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中国的互联网得以快速的发展。

最后,改革开放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互联网包括网络媒体的发展,与市场和资本是紧密相随的,需要灵活的适应市场的体制和机制,应该说,网络媒体的大发展,与体制机制的完善密切相关。例如人民网,虽然是事业单位,但人民网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成立了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使人民网得以采用规范化、市场化操作模式,并促使人民网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最近人民网成立的两个公司:人民在线和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就是在适应市场的体制机制下谋求发展的举措之一。

改革开放推动了新媒体的巨大发展,但相对于互联网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潜力来说,互联网包括网络媒体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更多应用、更大发展还有待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这是网络媒体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我们无时不在的压力所在。

〔何加正: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总裁、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