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导论
13851200000030

第30章 动机与情绪(4)

3.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不仅对其他心理活动(诸如知觉、记忆、思维等)具有组织作用,还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组织与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当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下,个体容易注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善、慷慨和乐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则会万念俱灰,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情绪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主要通过其外部表现——表情,来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从而实现其信号功能。

首先,表情可以传情达意。在某些场合,特别是当个体的思想或愿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时,表情信息可通过其所具有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实现彼此的沟通与交流。

其次,表情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在许多场合,表情能使言语交流中存在的某些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明朗起来,成为个体的态度和感受的最好注解。

二、情绪的种类

(一)情绪的分类

情绪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要准确地对其进行分类也非常困难。许多情绪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从而使我们能够尽可能全面系统地了解我们每天都在体验着的种种情绪类别。

很多心理学家都曾对情绪的类别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著名情绪心理学家普拉契克(R.Plutchik,1970年)提出了三维模型。他认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置的锥体说明这三个维度。锥体的每块截面代表一种原始情绪,共有8种原始情绪;截面上处于相邻位置的情绪是相似的,处于对角位置的情绪是相对立的;锥体的垂直方向表示强度,自下而上表明强度逐渐由弱到强。这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各种各样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E.Izard)通过因素分析列出了包括9种情绪的“情绪分类表”:兴奋、喜悦、惊骇、悲痛、憎恶、愤怒、羞耻、恐惧和傲慢。

现在一般认为,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大类。其中,基本情绪有4种: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1)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它是具有享乐色调的情绪,使人产生超越感、自由感和接纳感。(2)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当人们意识到某些不合理的或充满恶意的因素存在时,愤怒会骤然发生。(3)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引起恐惧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处理可怕情景的能力与手段。(4)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情绪体验的程度取决于对象、愿望、理想的重要性与价值。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以及同情等。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mood)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如人在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平稳的心境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2.激情

激情(passion)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唤醒程度也较高,因而很容易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顾一切的鲁莽行为。

3.应激

应激(stress)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率加快、呼吸变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等。例如,当遭遇歹徒抢劫时,人就可能会产生上述的生理反应,从而积聚力量以进行反抗。但应激的状态不能维持过久,因为这样很消耗人的体力和心理能量。若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可能导致适应性疾病的发生。

第五节情绪的生理机制与情绪的表达

一、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产生是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活动的结果,涉及复杂的神经生理和生化机制。

(一)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涉及植物性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均受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双重支配,二者在机能上对立,相互起颉颃作用。植物性神经系统与情绪的生理反应密切相关。在某些情绪状态下,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相对亢奋。如激动紧张时,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升高,呼吸加速,肠胃活动受到抑制;突然受到惊吓时,呼吸暂时中断,外周血管收缩,脸色变白,出冷汗,口干等。而另外一些情绪状态则表现为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相对亢进,如愉快的情绪反应可使得消化液分泌增加,肠胃运动加强;有些种属的动物(如啮齿类动物)在恐惧时排尿、排便增加等。

脊神经和脑神经系统支配调节躯干、四肢以及面部肌肉的活动,因此,它是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

(二)情绪的中枢机制

情绪的发生,除了大脑皮层的调节控制外,其核心部位主要在皮层下部,涉及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皮下神经节等部位的活动,十分复杂。许多研究表明,情绪的反应特点主要取决于下丘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下丘脑

下丘脑既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层下中枢,也与情绪反应密切相关。实验表明,下丘脑后区是整合愤怒反应必不可少的区域。如果下丘脑被破坏,动物不能表现出充分协调的愤怒反应。另外,奥尔兹(J.Olds)等人还发现,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和丘脑许多部位存在着“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分别刺激相应部位,人和动物都有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整合情绪的重要区域。医学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中的海马、杏仁核、隔区和扣带回等部位与情绪的产生密切相关。

3.网状结构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林斯里(D.Linsley)提出的情绪激活说,网状结构的激活或唤醒功能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4.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情绪的最高调节者和控制者,负责情绪的认知、体验、表现和控制。此类观点的得出主要得益于对大脑两半球情绪功能差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对正常人的研究发现,大脑两半球具有情绪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为正性情绪优势,而右半球为负性情绪优势。额叶受损的人会失去随意地和自发地调节面部表情的能力。左右额叶在调控情绪方面的功能也是不同的。

二、情绪的表达

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表情是表达情绪状态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模式。表情动作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情绪语言,它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情绪的内在体验,成为人际间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工具之一,同时也是了解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客观指标之一。

(一)表情的类别

上文我们曾经提到,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额眉、鼻颊、口唇等全部面部肌肉所组成的模式。如快乐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悲哀时双眉紧锁,上下眼睑趋近闭合,嘴角下拉;轻蔑时嘴角微撇,鼻子耸起,双目斜视等,形成标志各种具体情绪的特定模式。由于面部表情模式能最为精细地区分出不同性质的情绪,因而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

姿态表情是除面部表情以外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如狂喜时的捧腹大笑,懊悔时的捶胸顿足,愤怒时的摩拳擦掌等。其中,手势是一种重要的姿态表情,它协同或补充表达言语内容的情绪信息。手势表情是后天习得的,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习惯的影响而常具有民族或团体特色。

面部表情和姿态表情都是由随意运动支配,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随意控制,但要同时控制两者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个体由姿态表情表达情绪时通常并不自知,因而也更加真实。因此,人们往往借助对他人姿态表情的观察来探究其真实的情绪状态。

言语表情是个体通过语言的语音、语调、响度、节奏、语速等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言语表情又被称为副语言。一般来说,一个人高兴时,讲话会语调高昂,节奏轻快,声音连续,语音高低差别较大;而悲哀时,讲话会语调低沉,节奏缓慢,声音不连贯,语音高低差别不大。同一句话,语气、语调不同,含义也不同。如“怎么了”既可以表示关心、疑问,也可以表示生气、惊讶等不同情绪。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共同构成了人类非言语交往形式,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面部表情发挥主导作用,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起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