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13849400000076

第76章 交互式传播中用户界面的构建(1)

李建刚

用户界面是受众与媒介内容接触的第一印象,在强调交互式传播的媒介环境中,用户界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界面研究包括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一是界面内的构成要素;二是如何控制界面内的要素。传播者对于界面的正确掌控,直接影响受众对于内容的判断与选择。

一、界面设计的目的与方法

从受众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媒体内容易用、有效并使人愉悦的解释过程,它致力于了解受众和他们的期望,了解受众在与内容交互时的行为特征,了解自身心理和行为特点。交互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需要与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用户界面设计的目的是:让媒介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使内容有效到达使用者。

用户界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今天,人们进行界面设计的时候,关心的是界面本身,如窗口大小、按钮形状、色彩协调和整体风格的一致,并观察这些要素是否能支撑有效的交互行为。虽然通常认为交互行为的研究将决定媒介界面设计的思路,但是,受众行为的复杂性恰恰揭示了这种研究的困难所在。

“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人的尺度,既应有作为自然人的尺度,还应有作为社会人的尺度。既应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对人的影响和效能,也应研究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人们使用门户网站阅读新闻,使用遥控器选择数字电视中的互动服务,用手机阅读手机报,这些行为都在不经意之间使用人机界面去获取信息——使用过程中的感觉就是一种交互体验。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媒体产品和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用户的研究。而早期大型计算机刚刚研制出来时,由于主要使用者本身就是科研人员,没有人去关注普通用户的感觉;相反,一切都围绕机器功能需要来组织,系统的输入输出都由机器语言完成解释,这种交互的重心是机器本身。当数字媒体的使用者逐渐由大众构成时,研究人员才将交互体验的设计理念转移到“以人为本”之上。

界面设计的流程有一定规律可循,界面构建之前,首先要确认目标受众,获取用户需求,尤其是目标受众的需求。要考虑到目标用户的不同引起的交互设计重点的不同。其次,采集目标受众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找到用户希望达到的效果,且以流程确认。再次,研究受众以何种控制工具,如鼠标、遥控器来选择内容的体验,交互动作与设定规则应考虑易于被用户接受和记忆。对于用户交互的结果和反馈,能够提示用户和反馈信息,引导用户下一步操作。

二、界面符号组合传播的理论辨析

同一界面内,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媒体符号。在技术融合背景下,这一形态呈加速发展之势。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界面内部的符号关系对于内容支撑起决定性作用。虽然新技术大大加强了多媒体的表现能力,但是,如果大量信息彼此干扰,则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多种媒体符号共同传播的优势可能转瞬之间就会形成混乱,产生重点不明、意义不清、层次纷杂的结果。

现在的媒介界面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一般采用多媒体形态的组合传播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一种媒体上同时使用多种传播符号,以多通道方式刺激受众多个感官,引起受众的多感官反应,从而增强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记忆效果。但是使用何种通道,使用多少通道能使人类感知和回忆的效果最佳?数字化、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从VCD一直到HDTV的影像质量问题,但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是否有规律,信息种类是否越多越好?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可以分为四类:

1.信息过剩理论(the concept of redundancy)

信息过剩理论认为,相对一种符号,多种符号组合传递信息会更顺利到达受众。这是因为该组合方式以多种方式促进人们的感知,能使人们的多种感官在接受信息不同符号时进行合作,从而提高接受的效率和内容的记忆。然而,心理学将近一个世纪关于声音与影像过剩理论的研究却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半承认过剩理论能提高记忆效果,另一半的结果却显示多种符号组合阻碍了人的记忆。

2.双通道编码理论(the dual-coding theory)

由于信息过剩理论无法确切地肯定或否定多媒体符号传播的效果,于是出现了双通道编码理论。它认为人类有两个独立的认知分析系统,一个着重于语言的刺激,另一个着重于非语言或者图像刺激,他们独立地把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库中。因此,用隶属不同感知系统的两个感官通道分别接受信息,能增强感知和记忆信息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指出,“使用双通道在传递学习信息时会获得比仅使用单通道传递信息的记忆更强,效果更佳。”这种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电视为何比广播更受大众欢迎,报纸用文字加照片的组合也广为读者接受。

3.提示-累积理论(the cue-summation theory)

与双通道编码理论有些类似观点的还有提示-累积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当文字信息和静止图像展现在受众面前,能形成一个学习的提示,特别是它能勾起在受众以前已经储存在记忆库中的记忆,从而增强记忆。这种理论与符号互动论的先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相同之处,并且已经得到了许多现实案例的支持。

例如,文字加上照片或图表的报纸或杂志新闻能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4.信息接受有限理论

因为受到多通道刺激得到有效的反应理论的引导,许多新媒体公司(主要是网络站点)的管理者都认为,把受众放在一个多媒体环境中,能增强他们对信息的感知。然而,我们在理论上却很难找到支持这种观点深入的依据。在美国教授贝利(Berry)所做的一个实验中发现,“受众对于网站是否使用多媒体传递信息或是接受只使用文字传递信息并不在意,因为他们从中接受了相同信息量的新闻内容。”信息接受有限理论认为,人脑关于信息资源的编码、重组和储存是有限的,由于在处理信息过程中要使用多种感官进行编码,从而分散人类信息重组和储存的精力,使认知和回忆效果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