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13849400000021

第21章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凸显特色——《环球时报》十七大报道综述(1)

张晓红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环球时报》作为一份以国际新闻报道为主的报纸,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全方位、多层次地报道十七大。推出了两个专刊、三个专栏,在头版和要闻版刊登多篇文章,为迎接十七大营造良好氛围,将十七大盛况集中展现在世人面前,报道特色鲜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在成就报道方面,从历史的纵向沿革与国际的横向比较坐标体系中,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着力营造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为世界所共享的舆论氛围。

9月21日,推出“中华民族复兴·促进世界繁荣”专刊,包括封面、历史篇、转折篇、探索篇、改革篇、超越篇、论坛篇、展望篇,共8个版面。在专刊封面发表评论员文章《中国发展,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开宗明义,将“中国发展”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中运用具体数字形象地说明“中国在全球化当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两米中国产的布,穿三件中国制造的服装,西方消费者无法适应没有中国货的日子,而中国用出口挣来的外汇购买的美元债券在支撑着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不要说中国经济崩溃,哪怕中国增长的脚步慢下来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文章多处用细节和事实阐释了中国复兴对世界的意义,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专刊各篇既相对独立,又以内在的脉络,将中国的发展道路置于国内国际大环境的背景之下,尽力“去理解和叙述我们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综合国力曾经引领世界,到“焚船禁航放弃海洋”、“闭关锁国拒绝通商”,“天朝大国”错失历史机遇,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强烈的爱国激情发动一次又一次变革,却接连不断地失败。这一历史事实证明,“若不彻底摧毁旧的社会结构,就无法建立起现代化的中国”。一个历史变革的时代终于揭开了序幕。毛泽东和共产党领导民众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赢家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新中国成立后,在冷战的国际格局中,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尽管新中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经历了不少挫折,但当时的经济积累给中国后来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在经历了曲折探索后,邓小平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如果说历史篇、转折篇和探索篇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那么接下来的改革篇、超越篇、论坛篇,则更多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30年,世界如何看中国改革》这篇文章综合了驻外记者的联合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为新的现代化政策打开了绿灯”。1978年后,中国改革全面铺开。第一个十年:外界增加对华兴趣;第二个十年:全球肯定中国模式;第三个十年:中国具有了世界意义。报道揭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从产生兴趣到肯定发展,日益重视但又心态复杂的状况。《中国要走自己的发展之路》一文,针对“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做出有力回答: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当今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武力崛起的道路无法复制”,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9国百姓眼里的今日中国》,选取了法国、瑞典、俄罗斯、日本、埃及、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巴西9个国家,由驻外记者分别采访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普通百姓,请他们谈对中国的认识。这些百姓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着中国的变化给他们个人及其国家带来的影响。

在专刊的最后一篇——展望篇中,与开篇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相呼应,刊登《中国发展,受益的是整个世界》一文,阐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如何解决庞大人口的民生问题。面对国外有些人的质疑,文章指出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消除外界的疑虑。文章引用欧洲的一位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的话结尾:“中国迎战问题的力量要比所面临的问题更强大”,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从9月3日开始,在“国际论坛”版设立新栏目“做自信的中国人”,请知名专家、学者及海外人士撰文分析,当今的中国已值得国人为之骄傲,中国人应该具备大国心态,应自信地与外界交往,正确看待国际上对中国的复杂评论。

从9月6日开始,《环球时报》在“关注中国”版面设立新栏目“中国巨变”,收集外电对中国成就的正面报道,内容涉及经济、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成就报道。

与此同时,在日常报道中加强对中国经济成就的报道,加强外电对中国外交成就的报道,加强中国产品在世界上正面形象的报道。通过这些报道,突出展现中国自十六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回击西方对中国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二、报道十七大盛况,透过境外各大媒体的强烈反响,评说热点问题,聚焦亮点、重点,解读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十七大召开后,10月15日、10月16日、10月23日,《环球时报》先后在头版发文《世界关注中共十七大》、《全球评说十七大报告》、《世界聚焦九常委亮相》,报道世界舆论对十七大的反应。

“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正式拉开帷幕。这很可能是当今世界吸引目光最多的一个国家内部的政党会议。”报道开篇传达的信息引人思考:一个国家内部的政党会议,能吸引当今世界最多的目光,除了“人数最多”外,还会有什么原因呢?报道在介绍了采访十七大的境外媒体的记者数量、报道规模后,引用瑞典国际问题研究专家的观点作了注解:“中共正在改变世人眼中的共产党形象,其指挥经济建设的能力及整体执政能力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治理如此大的国家,并使这个国家的国力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仅就这些来说,中共十七大就不能不引人关注。”

世界对十七大的关注于10月15日达到高潮。《环球时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了各国媒体对十七大报告的评议,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成为报道热点,台海政策引起多方关注。除此之外,世界媒体还从多个角度对十七大报告其他内容进行了报道。多数媒体在报道中都突出了十七大对中国的重要性,不少媒体报道了十七大将给世界经济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10月22日,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9名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中共中央各领导机构成员也于当天产生。《环球时报》报道了世界对新一届领导人的评价,及一些媒体对新当选常委的情况介绍。“我想象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团队了”,美国彭博新闻社援引美国花旗银行资深顾问的这句话,即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看法。从媒体的报道看,各国关注与中国的关系,认为“十七大告诉世界,中国将继续谋发展”,“中共十七大不仅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

10月17日,《环球时报》在要闻版刊登《十七大成台湾最热话题》一文,引用有关评论说,岛内舆论对十七大“如捧月追星般簇拥,令岛内政治人物眼红不已”。

对于世界关注十七大的情况,《环球时报》还在“新闻背景”版设立新专栏“关注十七大”,进一步报道国际媒体对十七大关注点越来越细,涉及面越来越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