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13849400000016

第16章 党在全国执政时期党报工作人员研究(3)

报网互动,说到底,是实现报纸、网络两种媒介传播效果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网络吸取报纸的内容、资源和其他优势,报纸借助网络的渠道、平台和技术力量。从传播内容上看,报网互动可以实现新闻的多次传播,获取内容增值效益;从传播方式上看,报网互动可以实现不同形态、不同介质媒体的融合,获取多渠道传播效益;从传播主体上看,报网互动可以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享;从传播客体上看,报网互动可以扩大受众覆盖面,使受众享受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从传播效果上看,报网互动可以实现舆论合力,增强媒体影响力。实践证明,报网互动是多种媒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是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的前奏,是数字报业的第一步。推动报网良性互动,也就是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依托中央和省级党报创办的网站,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对外树立良好形象的新渠道。今天,主流网站与党和国家掌握的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相互融合、相互借力的趋势日益明显,已经形成覆盖更广、传播更快、手段更多的舆论传播新格局。可以预期,今后党报不仅要建好网站,更要制定整体数字报业规划,在舆论传播新格局中改变报业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报纸的内容资源优势、采编评新闻的专业优势,特别是深度加工能力,加强对信息、资讯的有效整合,使报纸成为多种传播渠道的内容供应商,从而实现增值效益,提升报业竞争力。

党报工作人员对此要有周密的应对。

二、党报工作人员队伍现状及趋势

1.多年的党报工作实践,锻炼出了一支优秀的党报工作人员队伍

“由于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是先有党的报纸,并且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党报是党的主要舆论工具,因此,我们党指导新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原则,首先是根据党报工作的实践需要和实际经验提出来的;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党报工作者也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代代党报工作者不辱使命,奋力拼搏,乃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党报的荣光。”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全国报纸年检统计结果显示:党报从业人员达78667人,占全国报业总人数的40.41%;平均每家党报社从业人员为180人。不论是看各类报纸从业人员统计数,还是看每家报社从业人员平均数,党报都是最多的,所以说量大。至于说党报工作人员队伍整体上质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说党报工作人员队伍优秀,首先是因为他们长期通过新闻手段准确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其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比如,自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八大,《人民日报》、各大行政区党委机关报、各省市党委机关报的工作人员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而展开的宣传报道;围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而展开的宣传报道;围绕恢复国民经济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展开的宣传报道;围绕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展开的宣传报道;围绕八大和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而展开的宣传报道……

再比如,中央、省(区、市)、地(市)三级党报的工作人员上个世纪60年代前半期,围绕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而展开的宣传报道;上个世纪70年代围绕党和国家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而展开的宣传报道……

今天,人们重新浏览党报上那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版面,深感其背后的记者、编辑、评论员既善于用评论、理论文章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作出权威性的、有说服力的解释和阐述,又善于用文字新闻、图片新闻报道人民群众实践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举动。正是一代代党报人的辛勤劳作、聪明才智,使广大读者懂得,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阅读党报是首选。

(2)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党报从整体上履行了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的职责。

据新闻界党内诸多前辈回忆,1948年10月2日——恰好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谈话整整六个月后,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发表谈话,从另一个侧面论述了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刘少奇说:党依靠你们(当场是指直接听他发表谈话的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更准确地理解,应指整个党报及其工作人员队伍——引者注)指导人民的一切活动,指导党的、政府的、军队的工作;党又依靠你们把人民的一切活动、情绪反映上来,帮助党了解情况……列宁说过,党的政策要在群众实践中检验。你们就要看党的政策执行结果如何,告诉我们(当场是指刘少奇等中央负责同志;更准确地理解,应指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引者注)。如果政策有错误,党就修改它。如果是不完全的,就把它补充得完全起来。

说党报工作人员队伍优秀,其重要原因之一便在于: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既宣传党的现行政策,又在群众中考察党的现行政策执行情况,并且为党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从而使党报从整体上履行了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的职责。比如,人们如果先去查阅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四川日报》、《内蒙古日报》记者等采写的热情肯定农村搞包产到户的报道,再去查阅同期中共中央有关文件,那就会发现中央从1980年9月认为包产到户是解决群众温饱的一种措施,到1981年12月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的一种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上述党报记者在报道中反映的正确意见。当然,这些意见又是党报记者综合广大农民群众实践的结果。

(3)与时俱进,赢得了党报在中国报业中的主导地位。

业界学界人士都明白:当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有报纸但没有或者说不承认有报业。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不但有报纸有报业,而且在走以办报为主,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我国报纸等媒介已经经历并将继续经历市场化、集团化、资本化三个主要阶段。业界学界人士又都明白:党报完全市场化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是党和国家现行政策、法规所不允许的;而党报不投身市场竞争又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或者说是不能继续执中国报业之牛耳的。在两难之中,党报工作人员没有抱残守阙、消极等待,而是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从而赢得了党报在中国报业中的主导地位。这也是本课题组认为党报工作人员队伍优秀的原因之一。

党报工作人员在走以办报为主,产业化经营的道路时,坚决克服“没有政策等政策(指党和政府的明文规定——引者注)、有了政策等意见(指上级主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引者注)、有了意见等经验(指左邻右舍展开相应探索的成果——引者注)、有了经验等扶持(指领导部门及友邻单位提供人财物支持——引者注)”的思想,倡导“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的风气,提倡这样一种精神——凡是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都大胆试行;凡是党报的成功做法,都大胆参考;凡是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正是如此这般地奋进、变通,我国党报报业集团目前呈现四点带共性的东西;或者说,四大要素支撑起了中央、省(区、市)、地(市)三级党委机关报在我国报业中的主导地位:

其一,从管理体制看,母报(即三级党委机关报——下同)事业制,子报(包括党报的报团报系所办刊物或网站等媒体——下同)企业化。也就是说,我国党报的报团报系内部实行两种运行体制,母报是所属党委的事业单位,子报是国有企业性质的市场化传媒。

其二,从发行渠道看,母报靠动员,子报靠市场。也就是说,母报是由各级党政部门动员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用公费或计入成本的方式订阅的,子报是靠读者自愿自费订阅的。

其三,从任务分工和版面内容看,母报讲政治、谈工作,子报讲创收、谈生活。也就是说,母报以担负政治思想任务为主,多为工作性、生产性的宣传报道,子报以担负经济创收任务为主,多为社会生活性的宣传报道。

其四,从经营范围和融资策略看,报团报系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子公司“借壳上市”、“曲线融资”。三级党委机关报都建有网站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改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党报的报团报系跨媒体经营的突出例证。江西日报报业集团创建“江西报业信息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大江高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闻旅行社”三个非报业经营实体,是党报的报团报系跨行业经营的诸多实践之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在京举办《新京报》,是党报的报团报系跨地区经营的明显标志。

尽管目前我们的报纸等新闻媒体只能是业内融资,而不许业外融资,更不许境外融资,但由于包括党报人在内的广大新闻传播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媒体将自己的某些资产(主要是经营性的资产)剥离出来,组建子公司挂牌上市,早已有之。

随着我国一一兑现“入世”承诺,外资公司投资内地传媒业,包括报刊销售业的步伐大大加快。党报旗下的相关产业、非相关产业的子公司“借壳上市”、“曲线融资”,屡见不鲜。

2.党报工作人员队伍若干走向管窥

明确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党报工作人员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从整体上判断目前党报工作人员队伍是优秀的,本课题组进而管窥党报人今后走向如下:

(1)党报工作人员仍将令同行羡慕。

党兴——党报兴——党报工作人员荣,此乃事物自身逻辑使然。论宏观国情,论微观现实,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党仍将一如既往,“是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党报仍将一如既往,“是我们党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重要新闻手段、宣传工具、舆论机关和思想武器”;党报工作人员仍将一如既往,“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是党最需要、最重视、最信任的力量之一”。2007年,在中宣部、人事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表彰的148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有32人是三级党委机关报(不含其子报子刊)工作人员,占22%。2001-2007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数据表明:在这七年中,全国各类报刊所载稿件共获特别奖、一等奖102项,其中45项是奖励三级党委机关报(不含其子报子刊)所载稿件,占44%。本课题组成员2007年夏参与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抽样调查而获取的数据表明:党报工作人员月收入3001-4000元者占21.2%,4001-5000元者占14.6%,5001-6000元者占12.7%,6000元以上者占13.4%;党报工作人员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况评价为“比较满意”者占51.2%,评价为“非常满意”者占4.2%。所以,论政治、论业务、论待遇,党报工作人员都仍将令同行羡慕。

毋庸讳言,党报人事管理制度陈旧,高级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外流加剧。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一要靠党报自身深化改革,二要靠党创新乃至整个社会环境优化。大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党报,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都进行了两项改革:“其一,成立采访中心、编辑中心、摄影中心、专副刊中心、新闻评论中心,实行编采分开,全部竞聘上岗,采编高手上一线。其二,广告、发行、印务、物流中心、经营管理办公室、基建管理办公室等直接涉及报社经济‘命脉’的部门全部实行竞标、竞聘上岗。”此举不仅缓解了党报高级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外流加剧的问题,而且催生了以五大机制为支撑的党报新型人事管理制度:

一曰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二曰以公开、平等、择优为导向的人才选任机制。

三曰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便于员工有序流动为导向的人才交流机制。

四曰以酬绩相符、效率优先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

五曰以吸引人、用好人为导向的人才保障机制。如前所述,党兴——党报兴——党报工作人员荣。反过来说,今天三级党委机关报中任何一个带宏观性、普遍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党的关注度。只要党志存高远,又不尚空谈,关于办报人才在内的有关党报生存、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2007年夏,中宣部新闻局委托中国传媒大学有关单位完成一个科研项目,题为“党报在媒体格局变化中的历史方位、现状及趋势研究”。从中宣部新闻局为此审定的座谈访问提纲中,本课题组成员再次感到:党的领导机关抓党报工作是求真务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