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播音主持艺术论
13847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这些年陆续发表和没发表的东西,积攒起来,筛选一下,可以作为《张颂文集——播音主持艺术论》出版了。

很可惜,电脑主板坏了两回,重装了系统,所有暂时存放在C盘的材料都丢失了。有些还能靠打印的文稿复制,有些就毫无办法再拣拾回来了。好在都不是什么重要的文字,也不会成为遗憾的。只是增加了工作量,显得尴尬罢了。

这几年,进入我的视野的问题,没有全部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此简略地记上一笔,也是一家之言吧!

我曾经说过,唯利是图必然导致道德沦丧。所谓道德沦丧,包含了很多“不应该如此”的世事是非判断。有些人不知道什么是“感恩”,在逆境中得到救助,当“名”和“利”都满足了,却以为都是自己奋斗的结果,竟旁若无人地“得志便猖狂”起来。有些人不了解什么是“伎俩”,总是用小聪明玩弄花招,获得暂时的利益,就放肆起来,以为天下人都是傻瓜!那些一味向钱看的经营者,对消费者毫不留情,欺诈盘剥而振振有词。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朝三暮四”的伎俩。作为利税大户,常年获取盈余,仍然欲壑难填,以听证会作掩护,接听费用的定价抛出“六毛——四毛”与“七毛——三毛”的“选择”方案,国内漫游费竟决然不取消。如《庄子·齐物论》中的著名故事,养猴子的人给猴子吃橡子,说早三晚四,猴子急了;改为早四晚三,猴子乐了!这不是公然把消费者当猴子耍嘛。人们只能听之任之,没有任何脾气。这种非人性化的市场运作,给人们带来的是“经济效益第一”的价值观,只要能够达到赚钱的目的,采取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有些人竟不懂得什么是“良知”,把恶劣和庸俗的污泥浊水泼向人间,甚至“老虎戴素珠”,硬说这是大众的喜好。有些人不明白什么是“诚信”,大言不惭而行为不端,引经据典而寡廉鲜耻……这些行为的核心属于“不劳而获”、“少劳多获”的范畴,“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一切讲究“利用价值”,正所谓“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充分剥夺“可利用资源”,用得着的,就千方百计敲骨吸髓;用不着的,就弃之如敝屣,哪里还会存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念。当年,赫鲁晓夫称斯大林为“最伟大的父亲”,竭尽谄媚的本领,掩饰野心,阴谋篡国;一旦大权在握,便翻脸不认人,极尽侮骂之能事,抛尸扬灰,自命不凡。所谓“满脸子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盗女娼”,由此可见一斑!中国历史上,皇权至高无上,往往“忠臣十道本,惹得龙颜大怒,甚至推出午门斩首;太监一句话,引得龙心大悦,直至独揽国家大权”。我们的确应该警惕“钱”与“权”对人们心灵的腐蚀和对人们欲望的诱惑!凯撒大帝临终时嘱咐他的侍从:“把我的尸体装进棺椁以后,一定要让我的双手伸出棺外!”他的用意是:“让世人明白,伟大富有如凯撒大帝者,死去之后,也是两手空空!”和谐社会的建构,核心是精神世界的和谐,如果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那么,很难到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道德彼岸。

理论和学术,是清如水、明如镜的事业,揉不得半粒沙子,容不得些许假冒伪劣。古人创作,以“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荧映雪”为志,以清心寡欲、专心致志为魂,于是才有“增益其所不能”的灵感与冲动,“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髭”,生产出旷世之作,流芳千古,福泽子孙。为了开科取士、身价倍增、榜上有名、光宗耀祖,有些人竟不惜投机取巧、抄袭作弊,搞乱了秩序,破坏了规矩。这应该属于“无耻文人”的行径。如今,名利的诱惑是表面现象,成果的量化是客观原因,导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抄袭作弊的内因,还是“心中无事业”和“肩上没责任”,而根本的病灶,不能不说应归结为人格的丧失与良心的泯灭。人格的打造,良心的锤炼,首先在于“踏破铁鞋”,“众里寻他”,而不能只期望“唾手可得”、“蓦然回首”。当人们生活在某种见利忘义的氛围里,远大的理想已经化为泡沫;当自己的“食槽”通向“饮食男女”和“颠倒黑白”的时候,追求虚幻的公正和空洞的平等也几乎已经成为“共识”;人们对于信仰缺乏信心,对于主体失去主见,似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论著不管质量,只算数量;学术不讲深度,只求速度,常常作“急就章”。这是各方面都感到无奈的事,可又是多么令人悲凉的事!但却已经成为欺行霸市的规矩,先进的人文精神完全被纸醉金迷的血盆大口所吞噬!在这种条件下,像曹雪芹付出一生穷困潦倒写成的传世巨著,维特根斯坦研究数年写成创立一个新学派的《逻辑哲学论》,恐怕都很难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真正甘于寂寞、修身养性,抗干扰、挡诱惑的仁人志士,需要更大、更强的定力,才能坚持“十年磨一剑”、“铁杵磨成针”的韧性,创造举世无双、为民造福的奇迹!

教育是国强民富的基石。教育公平,全民共享,是民族兴旺绵延的根本。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薪火相传,是奋发有为改革创新的源泉。高等学校只有坚持特色,才能够独树一帜。教育理念必须落实到每一位教育者的言行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该体现在每一句话、每个课时里,一定要讲求课时效率。本科四年,是由一节一节课时连续组成的,浪费一节课,就是浪费了所有上课学生的时间。正如鲁迅所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每一节课,都应该字字珠玑、语语中的!东拉西扯、胡聊乱侃,怎能对得起学生及其家长?怎能对得起严肃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怎能对得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师职业和教育岗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学生服务,就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亲切关怀、教学相长,而不是在学生面前百般迎合、招欢引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学生时期的重大责任,修养心身、锤炼意志,是学生时期的至高境界。“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尽管一时不快,却总能终生受益;学生尽管一时满足,倒很可能追悔莫及!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该“误人子弟”!教师评价学生,在于“德”和“才”,而不是“亲疏”和“贫富”;学生评价教师,在于“严”与“智”,而不是“放纵”与“偏袒”。现在的某些畸形评价体系,导致价值的扭曲,教师担心对学生提出切中要害的意见,从而得罪学生,评定“低分”;学生害怕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提出批评,从而对自己失去好感。这样互相警觉,形成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局面。长此以往,何谈教育质量?科研同教学脱节,“教”与“学”都疲软,都“轻松过关”,甚至“赞声不绝”,质量却下滑,人才却平庸……高等教育的规范运作、高效行进受到阻遏,“质量工程”必定会变成“渣子工程”。关键在于“管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图虚名,不搞形式,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百年树人,教育是后天,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急功近利、虚夸浮躁必然造成长久的遗憾。

发表如此议论,完全出于一种无奈——本应这样,却未能这样!我自己,不过是个“符号”而已。数年来,它负载了多种庞杂的信息:承受了无数可贵的恩泽,得到了万分温暖的帮扶,也见识了五花八门的谣言,经历了两面三刀的伤害。这个符号,可以随时戴上高帽、挂上胸牌游街示众;也可以偶尔放射出微弱的光束,照出一点脚下的曲径。2007年9月,我竟然获得了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实在自惭形秽,只有愧领。不过,它代表了我们这个学科,我们这个教学,心里确实感到了温暖!这个符号究竟不是虚拟的!但是,前路漫漫,难道真的可以解脱、可以松弛了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日三遗矢。”我仍要坚持自己的座右铭“尽人力,听天命”,坚持自己的人生哲学:“宁教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人生是美好的,但并非事事如意,既不必怨天尤人,更不必“以物喜,以己悲”。我这个符号,只是个符号而已!多少年来,“符号”不过属于“形式”,只要不是“金玉其表,败絮其中”,也就算跨越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不至于“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地过日子。我终于从符号的缝隙间读懂了这样一句话:“赞美和诽谤都平心静气地容忍,也不要和愚妄的人空作争论”!

张颂写于“三书屋”

200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