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影编剧学
13847300000029

第29章 影视剧作的结构(1)

第一节结构的依附性及其能动作用

什么是影视剧作的结构?结构就是对创作素材的布局和裁剪,也就是对情节的安排。这犹如日常生活中的裁剪衣服,布料即为创作素材,裁剪即为结构。所以情节或素材是内容,结构是形式、手段。

影视剧作的结构是千姿百态的,而造成影视剧作结构千姿百态的根本原因,是影视剧本内容的丰富多彩。至于“影视剧本的内容”,又不外乎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剧作家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二是剧作家处理这些生活材料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趣味。既然现实生活是如此的复杂多样,作家的创作构思又是如此的新颖多变,这就造成了剧本的结构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我们且以影片的不同开端来说明上述观点。

有的影片是从头说起的。比如,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影片《从奴隶到将军》,便是从罗霄还是一个彝族娃子写起,一直写到他成长为一名革命军队中战功显赫的将军。影片之所以要采用从头说起的结构形式,显然是为了能够完整地刻画出主人公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的一生。这无疑是受人物的素材以及作家的构思制约的。

有的影片从结局开始。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影片开始时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校罗依站在滑铁卢桥上,回忆他亲身经历过的,发生在上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件往事:他和一位芭蕾舞女演员玛拉相识并相爱,但由于战争和英国社会的等级观念(罗依是贵族,玛拉是平民),造成最后悲剧性的结局——玛拉自杀了。这种从结局开始,然后倒叙的写法,形成了整部影片是一个老军人的回忆,给整部影片蒙上一层美好的、动人心弦的回忆情调。可见,这也离不开影片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剧作家的创作意图。

也有这样的影片,它既不从头写起,也不从结局开始,而是从高潮部分落笔。比如日本影片《人证》,便是从女主人公八杉恭子杀死她的黑人儿子焦尼写起。这种从高潮写起的结构,把悬念推到了高峰,具有极为强烈的吸引力。

那么,有没有从发展部分写起的电影剧本呢?也有。有一部意大利影片叫《意大利式的结婚》,这部影片就是把剧情拦腰切断,从发展部分开始着笔的。这部影片的内容极为平庸,但它的结构方式却可以供我们借鉴。它叙述一个面包房的经理和一个妓女相好,生了几个孩子。后来,妓女的年岁大了,经理想遗弃她。于是,妓女心生一计,装作病危的样子,要求经理请牧师来为他们举行死前婚礼。经理心想反正她行将就木,便同意了她的要求。那知婚礼刚一结束,妓女便从床上起来。经理心知受骗,诉诸法律。律师说,这种婚礼只有在女方死后才能生效。妓女一气之下,带着几个孩子自己谋生去了。最后,经理因想念孩子和旧情复燃,终于和妓女言归于好。这部影片的作者并没有从经理如何和妓女相遇,他们又如何相爱,如何共同生活多年写起,而是在影片的开始,写一辆汽车驶到一座公寓前,许多人轻手轻脚地从车里抬出一个垂危的病人,这就是女主人公。作者在对女主人公的病危作了许多渲染之后,接着就写她躺在床上,用有气无力的声音向经理提出举行死前婚礼的要求。这时候,就连观众也都误认为她真的是命在旦夕了。这种从发展部分写起的结构方式,由于观众不知前因和后果,同样也能产生很大的艺术魅力。

此外,就在这开端部分里,有的影片让配角先出场。如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燕归来》,主角是汉华和路燕,但影片却安排他们的子女谢烽和乌兰先出场,让配角为主角的出场做好铺垫和陪衬。而有的影片却又让主角先出场,如苏联影片《夏伯阳》。影片一开始,夏伯阳坐着架了机枪的三套马车,威风凛凛地急驰而来,他遇上受到捷克干涉军袭击正在溃逃的他的队伍,一挥手说:“咱们走!”身先士卒地冲了上去。这样的安排,使影片极有气势地从一开始就展示了夏伯阳的英雄气概,能够留给观众第一个难忘的美好印象。

再则,有的影片从一开始就安排下以一个人物来串许多事情的结构格局。如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便是从男主人公里奇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贴广告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必须要有一辆自行车,可是上班的第一天自行车就被人偷走写起。接着,影片通过里奇寻找被窃的自行车,展示了看相人、旧货市场、妓院、慈善机构、贼窝等各个阶层的生活面,带出许多事情来,反映意大利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状况。而有的影片却从一开始就安排下以一件事来串许多人物的结构格局。如意大利影片《罗马11时》,影片开始写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女打字员,结果来了二百多名应聘者,她们挤在年久失修的楼梯里,最后楼梯被压塌,造成一人死亡数十人受伤的悲惨结果。影片通过这件事,接着表现当时在场的许多少女的遭遇和命运,展示了战后意大利社会中极为普遍的失业和贫困的现象。这两种不同的结构格局,实际上也都受到作家所选择的生活特点,以及作家把他所选择的生活联结成一个有生命的艺术整体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制约。换句话说,是受新现实主义者们以高度的纪实性去选择生活和组织生活的能力所制约的。

罗列了这么多影片,还只是从结构的角度,稍稍涉及了一下影片不同的开端(远远没有说尽),更何况整部影片在结构上会出现变化多端的情况呢!但是,从上述这些例子中,至少可以说明这样一点:无论电影结构如何多变,它总离不开题材内容和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审美趣味的需要。所以,和《诗学》的作者亚里士多德齐名的朗加纳斯,在他著名的《论崇高》一文中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他说:“崇高的原因之一是选择所写事物的特点和把它们联合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的能力。读者是既为特点的选择所吸引又为联合它们的技能所吸引的。”

总之,结构离不开影视剧的内容(包括题材内容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这就是结构的依附性。但同时,结构又能反作用于内容,这就是它的能动作用。而“内容”在影视剧中具体体现为主题、人物和情节。因此,结构的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主题和去塑造人物形象,并使剧情引人入胜。这就是结构的能动作用。

让我们先来谈谈主题和结构的关系,也就是结构对主题的能动作用。

许多影视理论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曾谈到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如苏联的查希里扬曾说过:“在艺术作品中,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思想存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之中。”美国戏剧电影理论家劳逊也说过:“电影的结构是为了满足主题的需要。”在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在他所著的《诗学》中也曾多次谈到,结构技巧可以起到打动观众情感和帮助观众净化灵魂的作用(即教育作用)。他说:“……只要有布局,即情节有安排,一定更能产生悲剧的效果。”

可见,结构和主题的关系是: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即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并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采取某种叙述方法。

以美国影片《邦妮和克莱德》为例。这是一部开创“新好莱坞电影”的影片。它一反强盗影片的传统模式,表现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影片中的强盗邦妮和克莱德成了反英雄式的英雄。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这样一个丧失了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的社会里,邦妮和克莱德正是那个时期精神贫乏的人们的代表。正如导演阿瑟·佩思所说:“我真正感兴趣的是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他们与社会格格不入,想改变现状又得丧命,我同情那样的人。”

为了展现这样的主题,影片采用了“道路片”的单线结构方式。它由邦妮和克莱德一路上所经历的一连串事件来构成。如克莱德偷汽车;克莱德到一家停业银行抢劫;克莱德抢劫杂货店;他们在加油站认识毛斯后共同抢劫银行;戏弄追击他们的警官;毛斯父亲出卖他们;他们死于警察的乱枪之中……这是他们旅途中经历的一连串事件,没有情节上的连贯性,处于独立的游离状态。但是,由于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着邦妮和克莱德而展开的,都是他们两人干的,因此,人物的命运给影片带来了凝聚力,事件使人物命运有了因果关系的连接,从而揭示出反对暴力的主旨,并且告诉人们,暴力归根结底是由社会造成的。

再说说结构和人物的关系,也就是结构对人物塑造的能动作用。

剧作的结构又必须服从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上面我们已经说了,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题;而在“主题”一章中,我们也曾明确地说过,主题意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也就成为结构的中心问题。

仍以美国影片《邦妮和克莱德》为例。

邦妮和克莱德都是以身试法的罪犯,但影片在着力表现他们抢劫、杀人的犯罪过程时,在结构上以人物感情、心理作依据,并注入了感情的暗喻。例如,影片中邦妮回家同母亲相聚,克莱德同情被银行夺走财产的农民,对兄嫂的亲情及不得已打死银行职员后的痛心等。使邦妮和克莱德在爱与恨、恩与仇、生与死的激烈冲突中得以展示他们深层的性格和感情上的追求,并赋予人物人性的一面。

最后再说说结构和情节的关系,也就是结构对情节的能动作用。

结构就是情节的安排。因此,剧作者总是要从如何能激发起观众的兴趣去安排情节。

例如美国影片《目击者》,由三条情节线索——惊险情节、爱情情节和不同文化冲突的情节——结构而成。正如制片人费尔德曼所说:“《目击者》是一部惊险片加一部爱情片加一部关于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影片。”而导演彼得·威尔又在这样一部具有追杀目击者情节的惊险影片中,糅进了阿门人生活和爱情的内容,并通过阿门人返璞归真的生活习俗和现代社会暴力行为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弊病。

那么,导演是怎样通过结构安排这三条情节线索的呢?

《目击者》共分113场,又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大段(场景1-41),也就是从影片开始到警官约翰保护雷切尔母子驱车逃到阿门人居住区。

惊险情节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出逃;

爱情情节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相遇;

不同文化的冲突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突入。

第二大段(场景41-90),从约翰去阿门人居住区到雷切尔和约翰拥抱在一起。

惊险情节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隐蔽;

爱情情节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相爱;

不同文化的冲突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冲突与融合。

第三大段(场景90-113),从雷切尔和约翰相爱到约翰歼灭贩毒分子后,驱车离开阿门人居住区。

惊险情节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歼灭;

爱情情节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分离;

不同文化的冲突在这一大段中表现为:回归。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影片的情节比较复杂,但导演将它们糅合在一起,做到了繁而不乱,铺排得动静相宜、节奏有效、虚实得体。导演将惊险片的整个发展过程融入阿门人生活和爱情的故事之中,宁静而美丽的阿门人的生活环境又使观众得到新的感受。

第二节影视剧本的蒙太奇结构

一个影视剧本,它是由许多段落构成的,而每个段落又是由若干个场面构成,每个场面则是由许多不同角度、不同景别、不同运动方式拍摄的镜头组成。所以,镜头是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小单位,而场面是构成影视剧本的最基本单位。

一个真正能供拍摄用的(不是用文学思维而是用电影思维写成的)影视剧本,必须具备上述的蒙太奇结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编剧所写的东西和未来出现在银幕上的形象一致。也唯有运用蒙太奇结构,编剧才能精确地说明每一个镜头的内容,以及它在场面和段落中所处的地位。总之,影视剧就是将若干镜头构成场面,又将若干场面构成段落,最终将若干段落构成一部影片。这是影视剧特有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必须明确: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家,也是影视编剧用来结构剧本和造成效果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