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导演基础
13847200000033

第33章 导演与演员(1)

一、表演艺术的特性

导演要想和演员取得密切的合作,做到彼此之间的思想沟通和默契,最重要的是导演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表演艺术的特性及其规律。

一切艺术都有自己最终表现出来的媒介。文学家通过文字和语言来完成作品,画家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进行创作。人们只能通过作家和画家使用的媒介来欣赏他们完成的作品。

唯独演员,其中包括电影演员、戏剧演员、舞蹈演员、歌唱演员等的表演创作,只能通过他自身的行动、表情和声音来塑造形象和完成作品。他们的作品及其艺术价值就是他们自己。在过去,一旦演员去世了,他们与他们自身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也就随之消失了。如今,演员的表演则可以通过摄影或摄像手段将其保存下来,供后人观赏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表演艺术的特性,就是通过演员自身进行创作来完成的艺术。

演员的魅力就在演员自身,这是由表演艺术的特性所决定的。电影明星为什么能够那样强烈地吸引观众?除了他饰演的角色生动、性格鲜明之外,还应该看到这主要得力于演员的创造,得力于演员的表演才能,以及他自身形象附着于角色身上的魅力。

在国产影片《林家铺子》中,著名演员谢添饰演的林老板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演员表演的成功无疑对这部影片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该片在我国的电影史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

《林家铺子》这部影片所描写的,正是中国所经历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历史时期。为了塑造林老板这条介于大鱼和虾米之间的“小鱼”形象,谢添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个人物的两面性和双重性格。他既是被压迫、被剥削者,又是压迫者和剥削者。尽管他是个精于算计又善于经营的生意人,但在无情的商海中游弋、挣扎、沉浮的结果是最终只能在反动统治者的欺压和迫害之下走向崩溃。演员十分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特定人物的复杂心态,为中国银幕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又如著名演员巩俐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扮演的秋菊,人物的造型并不靓丽,走起路来,挺着孕妇的大肚子,动作比较迟缓,为什么她能把无数的观众吸引到银幕的面前,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主要就在于演员演出了角色的性格。尽管秋菊形象并不美,但她坚持要讨个说法的自信、倔强、执著的个性,正是对过去中国农村妇女隐忍形象的颠覆。同时演员也把自己的魅力附丽于角色的身上,使得中国银幕画廊上多了一个独具魅力的妇女形象,巩俐也凭借该片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假如演员若是因为角色造型不美而拒演,岂不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创作机遇?如今有些素质不高的演员,特别是一些女演员常常因为化装师没有把她画美而大发脾气,其实她不明白创造人物形象要靠自身素质,舍本而逐末,岂能演好角色?

美国著名影星达斯廷·霍夫曼曾因饰演《克雷默夫妇》中的泰德荣获美国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他并未因此而推脱扮演了影片《雨人》中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角色——患有精神痴呆症的中年男子雷蒙德。“雨人”雷蒙德患有“孤独痴呆症”,后被父亲送进精神病院。他的大半生都住在医院里,失去了与社会交往和理解别人的能力;但他又绝顶聪明,具有一种奇异的天赋和才能。如果将一筒牙签倒在地上,只要他看一眼,马上就能说出它们的准确数字。雷蒙德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这是一个极难演的角色,表演难度很大,但越是难演,对于对艺术有所追求的演员来说才越有吸引力。

霍夫曼对“两人”雷蒙德的形象设计,和他在《克雷默夫妇》中扮演的那个干练、勤奋的事业型人物泰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他把雷蒙德设计成好像总处于催眠状态一样,他很少说话,语气总是千篇一律,眼睛从不对人正视,走路拖着脚步,擦着地面,显露出一副痴呆模样,人物形象可谓不美。但由于霍夫曼创造的这个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所以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观众恰恰喜欢上这个人物的简单、纯洁和无辜。达斯廷·霍夫曼并因此再次获得了奥斯卡影帝的称号。

《纽约时报》(1988年12月16日)在评论霍夫曼在《雨人》中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时指出:“当一个脆弱、矮小而拘谨的男子在银幕上出现,当他的话语和脚步相配合时,观众就注意到作为演员,霍夫曼的智慧、创造力和对角色的深刻探索。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很深的。”霍夫曼作为一个伟大的演员,他能够消解自己的本色,把自我隐藏到角色的背后,创造出千差万别的人物形象。欣赏这类演员的表演,确实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艺术享受。

另外,在美国1990年出品的影片《米泽丽》(又译《危情十日》)中,扮演女护士安妮·威尔克丝的女演员凯茜·贝茨,本人长得五大三粗,形象并不漂亮,但凭借其演技和对角色性格的生动塑造,一举夺得了奥斯卡影后的称号。由此可见,演员的形象靓丽与否并不影响演员表演的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尽管演员扮演的人物形象并不靓丽,或者演员本身长得也不俊美,但也能获得专家和观众的认可。这并不是要说明演员不必具有美好的形象,而只是为了证明演员要经过专业训练,掌握表演的技能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功力,这是最为重要的。

美国著名影星罗宾·威廉斯是一位具有非凡表演天才的艺术家,在电影《早安,越南》和《死亡诗社》中,他充分显露了他的喜剧才能和幽默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而最能显示他的表演天赋的则是他在1994年主演的影片《道菲尔太太》。他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因工作忙碌,常常不能准时回家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而被妻子逐出家门的丈夫。他被逐出家门后,非常想念他的孩子们,恰好他的妻子也正需要招聘一位女管家帮助她料理家务,于是他就化装成道菲尔太太前去应聘,并瞒过了妻子和孩子们,在工作中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妻子的信任。

这部影片的成功完全得力于演员的表演才能,一个男人化装成女人之后,竟然能瞒过和他朝夕相处多年的妻子和孩子们,这可能吗?只要你看过影片之后,就会觉得他是完全可能做到,也是完全可信的。

罗宾·威廉斯在这部影片中等于一人扮演了两个性格不同、一男一女、反差极大的人物。尤其是他扮演的女管家道菲尔太太,尽管外形可借助化装师帮助解决,但是角色的形体动作和声音语气的改变,又不能让家人识破,则需要演员具有高超的表演技能。没有扎实的表演基本功,没有熟练的表演技巧,是无法演好这个角色的。这部影片的成败,可以说完全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如果角色失败了,这部影片也就难逃厄运了。由此可见,演员高超的表演技能对于促成一部影片的成功有多么重要。

而在喜剧片《生而为人》中,威廉斯一人扮演了五个角色,这五个角色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罗马帝国的奴隶、中古时代的平民、15世纪的航海探险家、当代离了婚的父亲),对于演员来说,遇到了创作上的更大困难,当然,也给演员创造人物形象带来了更大的乐趣。

对于如何提高表演艺术的水平问题,主要应靠演员自身的努力和刻苦训练来解决。另外,导演的慧眼相识,合作时的切磋和帮助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演员表演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导演水平的提高。影片拍砸了,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剧本和演员,当然也不排除这两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导演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和问题。

二、演员的魅力与局限

我们通过对表演艺术特性的认识,深知角色是由演员的自身形体塑造的。因此,角色的魅力常常附丽于演员的身上,所以许多影迷观看银幕上演员扮演的角色之后,还喜欢追踪银幕外与生活中的演员,围住演员签名,一睹演员的庐山真面目为快。这说明角色的魅力与演员的魅力是统一的。

如果演员在银幕上扮演的角色一旦失去了魅力,他或她在生活中对影迷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将削弱和淡化。所以有经验的演员在接演角色时,都持慎重态度,对那些剧本中人物形象苍白的角色,那些不适宜自己扮演和不对路的角色,都婉言谢绝。这是较有自知之明和保护自己声誉的良好方法。

据说,曾经有过被喻为“千面人”的演员。我想,那只是一种过奖和比喻。比喻有时总有点夸大其词,这是不足为奇的。试想,有谁见过曾经扮演过一千个角色的演员,既然没有,何来“千面人”之称的演员?实际上能扮演过上百个角色的演员就已经少见了。即使是演技很高的演员,也会有他的局限性,也会遇到他所不能胜任或不适于他扮演的角色。

为什么有些演员在某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能够获得成功,甚至一鸣惊人、一片走红,而在另外的影片中所扮演的角色则演技平平,不尽如人意,甚至招致观众的批评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的可能是剧本中提供的角色苍白无力,有的可能是导演对演员的误选,或者是对角色的设计和处理不当造成的。绝不可把责任全都推到演员身上,甚至怪罪演员成名后骄傲了、不卖力气了等等,这是不公平的。我相信除了演艺圈中少数人只把眼睛盯住钱之外,绝大多数演员当他接到一个角色后,都是想尽力把这个人物演好的。但是能不能演好,又不是演员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有局限性,演员也不例外。而且表演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演员通过自身去创造人物形象,把自己转化为角色。这就需要演员能够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局限性。如果你是栋梁之才,拿去做檩椽之用,固然屈才,但可胜任有余;如果你是檩椽之才,拿去做栋梁之用,则难以负重,必将导致屋倒房塌。这除了归罪于建筑师选材不当外,作为有思想的演员,理应谢绝这类力不胜任的角色。

例如陈凯歌导演在拍摄电影《和你在一起》时,曾邀请演员傅彪扮演剧中的教授角色,却遭到了婉言谢绝。傅彪说:“我一露面,观众就会发笑,所以不适合扮演这一角色。”导演接纳了他的意见。傅彪是个好演员,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身的局限性,如果勉强为之,既有损教授角色的形象,也会影响影片的质量。他这样做也是负责任的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对于演员来说,每个人都有来自先天的制约和后天形成的局限性。比如有的演员生来粗壮魁伟、性格爽朗,有的体质纤细瘦弱、性格内向。演员这些赖以塑造人物形象的体魄和气质,也造成了他们创造角色的局限性。

上述局限性,并非成为类型化演员的原因,但却或多或少地制约着演员去创造人物形象。试想,有哪位导演会请一位长得五大三粗、说起话来粗声粗气的女演员去扮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呢?又有哪位导演会选一位长得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男子去扮演在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武松呢?即使有人冒险请你,你也不要挺身而出,因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何必去自蹈陷阱。每个演员的身上都会留有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影响的痕迹,这些无不给演员的内在气质和外部形体打上烙印。因此演员对自身的条件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勉为其难去扮演那些超越了自己局限性之外的角色。否则,到那时谁也无法帮助你,只能自食苦果。

同样,导演在挑选演员时,也不要盲目热衷于大牌明星。明星固然有号召力,但也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有时成也明星,败也明星,这是有过先例的。

美国电影演员达斯廷·霍夫曼,可以说是一位大牌明星。他也曾因主演《伊什塔》这部电影,受到了影评家的抨击,在票房上遭遇了一次惨败。他说,20年来,他总是处于“提心吊胆”和“忧虑”的状态之中,“害怕自己只是二流的表演水平”,因此,敦促自己兢兢业业地去工作,并最终使他在影片《雨人》中捧回了奥斯卡金像奖。因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角色,他深知能演好这个角色。一位有造诣的演员,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有自知之明。

作为导演,应该懂得如何将演员的魅力与扮演的角色形象和谐地统一起来,从而挖掘出演员的表演潜力,使其在银幕上塑造出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三、表情与脸谱

导演在指导演员表演时,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演员能够传达出真挚感人的表情,而不需要那种概念化的脸谱。

“什么是表情?一般说来,就是感情的形象。”这是法国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狄德罗在《绘画论》中对表情所作的精辟论述。

狄德罗说:“每一个人的每一时刻,都有他的相貌、他的表情。”他又进一步解释说,“一个人有时生气,有时很注意,有时好奇,有时爱慕,有时憎恨,有时轻视,有时高傲,有时欣赏,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我们绝不会弄错。”

狄德罗把表情诠释得非常清楚明白。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表情无时无刻不反映着人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的流露,最为明显的又都显示在人的脸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必然能够看到。

人是最富于感情的,而人的感情又最为丰富、最为复杂,也是最为细腻的。有时人的感情非常外露,犹如火山爆发;有时又非常含蓄,极力掩藏自己的感情,把憎恨变为笑脸,把爱慕化作冷漠,或者变得模糊不清,令人讳莫如深,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