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国电影艺术史
13847000000065

第65章 当代好莱坞(1990-2005)(15)

大卫·林奇电影的艺术特点:

1.欲望与恐惧是大卫·林奇电影不断重复的主题

大卫·林奇的电影中总有一位年轻的主人公,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好奇心,渴望去冒险,去发现躲在生活背后的东西;他充满青春的躁动与叛逆,渴望摆脱桎梏与压抑。如《我心狂野》中年轻的主人公赛勒·瑞普利和劳拉·德恩,为了他们的爱情,也为了逃脱劳拉邪恶的母亲随后的追杀,他们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他们的爱就像他们狂野的旅行一样,充满着恐怖的危险和狂放的激情。他们年轻、性感,充满生命的躁动;他们缺乏责任感,然而,他们却彼此深爱着。他们狂热地做爱、跳舞、听音乐,他们拒绝现实世界淫秽低俗的欲望与不公。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当两人行驶在西南部广袤沙漠中的公路上时,劳拉打开汽车上的收音机,可是所有频道播出的新闻都令她深感烦恼与不快。于是,劳拉把车停在了公路边,跳下车高叫着让赛勒找一盘音乐放。当富有激情的歌声在荒漠中响起,赛勒和劳拉疯狂地舞动起来。沙漠狂舞,林奇的寓意鲜明。他形象化地呈现了影片的主人公们那种源自于生命原初的、自由的反抗社会禁锢的叛逆性格。正是这种颠覆性力量最终引领着每个年轻的主人公们战胜恐惧,获得真爱。

2.梦境是大卫·林奇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卫·林奇的电影常常会利用带有某种诡异气氛的梦境将人物与现实世界分开,进而在精神层面上展现人物的内在状态。然而,与通常电影中的梦境不同,林奇的梦境是以呈现人物潜意识为重心。

林奇的电影叙事中有一种“标志”性情节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故事行进中偶然事件的产生。如《我心狂野》中,赛勒和劳拉逃亡途中遇到的一起意外交通事故中死去的女孩。表面上看这起车祸发生得很偶然,并与影片的主要情节关系甚微,但它实际上是支撑影片最后高潮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在这个偶然事件里,赛勒和劳拉一起目睹、体验了人生中最灾难的时刻——死亡。当劳拉看着这个不幸的女孩用手摸着头上冒出的如注的鲜血,在意识和生命的边缘状态下,仍然挣扎在爱人和妈妈的“控制”之间时,她似乎从女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无助的命运。像女孩一样,劳拉也痛苦地挣扎在她狂放的情人和母亲的控制之下而不能自拔,因此,女孩的死对她来说就具有某种重要的启示作用。这种启示作用为劳拉最终摆脱邪恶母亲的控制,赛勒挣脱社会偏见的羁绊,最终二人得以幸福结合提供了必要的铺垫。

大卫·林奇电影叙事的基本特征是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看林奇的电影,人们往往会被影片中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物所吸引和震撼。与传统叙事情节推动人物性格发展的模式不同,在大卫·林奇的电影里,人物在潜意识欲望驱使下的怪异行为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穆赫兰道》是最具大卫·林奇风格的电影。这部影片的结构脉络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有关女主人公丽塔的探寻与秘密。丽塔在影片一开始因车祸而失去记忆。于是她开始寻找她的记忆,探寻自我。她的寻找旅程弥漫着神秘的恐惧与痛苦。但是当她恢复了记忆,发现了自己时,她立刻变成了一个充满邪恶欲望的淫荡女人。她开始与那个堕落的导演鬼混,并与其他女人勾勾搭搭,她更极尽诱惑地折磨贝蒂,并最终导致了贝蒂的疯狂和毁灭。第二个层次是有关女孩贝蒂的探寻与秘密。单纯的女孩贝蒂渴望成为电影明星,她带着这个梦想来到好莱坞寻梦。她遇到了失去记忆的丽塔,于是决定帮助丽塔找回失去的记忆。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她探寻好莱坞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却不可救药地为好莱坞的诱惑所迷狂。正是在对丽塔的变态迷狂里,贝蒂发现了自己人性中最龌龊的欲望,并最终在欲望的疯狂中走向毁灭。她雇人杀了丽塔,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第三个层次是有关丽塔与贝蒂身份的转换。

大卫·林奇的电影充满着神秘感。林奇说过:“我热爱神秘,因为在陷入神秘和危险的瞬间,任何事情都变得如此强烈。当最大的秘密被解开的时候,我会感到彻底的沮丧、失望,所以我想要事情被解开在某个点上,但一定要有些部分保持着这个梦继续下去。”这或许就是构成大卫·林奇电影的独特叙事方式的深层基础。

3.大卫·林奇电影的迷人魅力来自于视觉和听觉形象的震撼力

如冷风中摇曳的树枝,光影下飘动的帷幕,燃烧的火焰……它们再现了一种无形的、自由的力量。这种力量顺乎林奇的感觉,通过一种明确的风格和确切的技术,不断重复地出现在林奇的作品里。

(1)画面

大卫·林奇喜欢用特写镜头去探索人物复杂的潜意识世界,以及利用摄影机运动与速度的变化,创造出视觉上的一种飘忽的梦境状态。同时,他非常偏好给人带来神秘感的蓝光和舞台式的点光源来营造梦幻的效果,喜欢用闪烁不定的灯光来表现内心的慌张、恐惧、疑惑。

(2)声音

在大卫·林奇的电影里,声音既是一种描述,又是一种强调。声音的暗示性超过了它的真实性。林奇认为,电影中的声音是对构成影像画面多种因素的反映。因此,他的电影混录的声道充满了哼吟声、低频噪声、颤动声、搏动声和风声以及典型的效果声(如开门声和脚步声等)。音符往往铺满画面,负载着许多画面外的信息,显示出一种令人惊异的听觉描写的力量。如在《我心狂野》中,赛勒点燃他的雪茄时,火柴突然蹿动起来的火苗充满了能量,这种力量被乐队高音调的嗡鸣声给予了一种额外的强调,声音的力量透着强力而充满动感。

(六)斯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斯蒂芬·索德伯格,1963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幼年随父亲移居刘易斯安那州,其父为该州州立大学的训导长。索德伯格在中学时期就进入此大学旁听电影课程,并开始尝试拍片。毕业后他曾在好莱坞从事过短时期的剪辑工作,后返回家乡继续自拍短片、创作剧本。1989年,索德伯格根据自己的短片《Winston》改编拍摄成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性、谎言和录像带》,影片利用成人性需求和录影工作,探讨生活危机和矛盾,并将三件无关的东西串联成互为因果,表现了现代人的孤单和沟通困难。该片荣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导演奖等,索德伯格也成功地从独立影人转型为好莱坞主流名导。

斯蒂芬·索德伯格的代表作品有:《性、谎言和录像带》、《卡夫卡》(Kafka,1991)、《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1993)、《非常奇杀案》(Underneath,1995)、《格雷的剖析》(Gray"s Anatomy,1996)、《变态城》(Schizopolis,1996)、《战略高手》(Out of Sight,1998)、《菩提树下》(The Limey,1999)、《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2000)、《毒品网络》(Traffic,2000)、《十一罗汉》(Ocean"s Eleven,2001)、《正面全裸》(Full Frontal,2002)、《飞向太空》(Solaris,2002)、《十二罗汉》(Ocean"s Twelve,2004)等。

索德伯格是一位“风格随着题材走,永远都处于变化之中”的导演。《性、谎言和录像带》、《战略高手》、《永不妥协》和《毒品网络》四部重要作品分别代表了他的不同艺术风格。

《性、谎言和录像带》这部影片采用冷静的间离风格,使观众很容易陷入类似主人公安的苦恼当中。为什么最亲昵的关系中会隐藏谎言?一个女人为什么会在一个陌生男人面前袒露自己生活中最私密的部分?格雷厄姆这怪异行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目的……这部影片用几个主要人物,六七个场景变化,极少的摄影机镜位变换引出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它那省略式的、观察式的风格,演员即兴式的表演,以及极富于洞察力的剧本结合起来产生的效果是:既令人娱乐,又使人不安。

剧情以消闲式的节奏依次展开,为演员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表现机会,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抓住人际关系中细微的差别。所有的演员都表演得很出色。这是一部演员的影片,它的对白非常重要,在演员念出的对白与没有念出的潜台词所揭示的内容之间,有许多令人琢磨的地方。

索德伯格以其巧妙而感人的手法把“色情”这一主题提上议事日程,同时为录像赋予了缓解人际关系的新使命。

《战略高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杰克在他的同伙巴蒂的帮助下成功地从监狱中逃出,并绑架了女侦探卡伦。当卡伦在前往底特律的过程中从绑匪手中逃出后,她发现自己好像爱上了杰克,而杰克也是如此。杰克和巴蒂打算从黑帮老大手中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双方为此准备一场激战。而在这个时候,主动请战前来捉拿绑匪的卡伦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情与法使得杰克和卡伦面临着痛苦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