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国电影艺术史
13847000000051

第51章 当代好莱坞(1990-2005)(1)

第一节好莱坞大片

一、好莱坞大片的特点

好莱坞大片(blockbuster)是指在制作上极其昂贵又十分冗长,在票房上要求巨额票房回报的影片。它是一种超越普通经典类型的综合类型片。大片指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最大限度地符合了商业电影赢利的终极目的和好莱坞制片商追求最大利润的经营本能。20世纪80年代末,电影高科技(特技、模型和电脑动画等)开始大量进入电影制作领域,这大大拓展了电影制作的可能性,电影制作者的想象力也被极大地激发出来。90年代,好莱坞大片又掀起高潮,不管是从制作规模、影响力度还是时间跨度都远远超越了50—60年代的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将科学幻想、技术创新、灾难动作和旷世奇情等推向极致,在面向未来的主旋律精神之下,又融入了历史、地域、感性和理念等多种诉求,形成最广泛的观众接受范畴。

这一时期的好莱坞大片包括《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未来水世界》(Water World,1995)、《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1996)、《碟中谍》、《泰坦尼克号》(Titanic,1997)、《骇客帝国》(The Matrix,1999)、《珍珠港》(The Peal Harbor,2000)、《哈利·波特》(Harry Porter)系列、《指环王》系列(The Lord of the Rings,2003)、《金刚》(King Kong,2005),等等。

好莱坞大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大投资。好莱坞大片首先体现在巨额的制作经费上。如《泰坦尼克号》的制作费用就高达2.5亿美元,而其全球收入则超过20亿美元。(2)大明星。好莱坞大片里的男女明星的片酬大多在1000万美元以上。如施瓦辛格主演《终结者Ⅲ:机器的兴起》(Terminator 3:Rise of the Machines,2003)的片酬高达3000万美元。(3)类型的综合。现代电影的发展使得好莱坞完全超越了传统类型片的窠臼。当好莱坞不再满足单一类型的商业价值时,综合类型的发展道路就成为必然。比如,《泰坦尼克号》就是集灾难、爱情等商业元素于一体的好莱坞大片;《骇客帝国》将科幻、动作等结合在一起;《指环王》则是史诗、神话、传奇、动作和科幻等类型的融合。(4)从影片的叙事内容来看,好莱坞大片弱化故事内容和情节设置,简化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浅化主题思想和理性诉求。不管是貌似深奥的《骇客帝国》,还是假装深沉的《拯救大兵瑞恩》,都无法避免影片叙事的逻辑断层、情感软肋与浅俗的道德说教。《拯救大兵瑞恩》开场部分长达半小时的奥马哈海滩登陆战,除展现战争之残酷和卖弄视听刺激外,对于整部影片的立意和叙事推进并无直接意义。《星战前传》将《星球大战》中原有的人性情感和人文诉求削减到了最低程度,使整部影片沦为大银幕形式的电子游戏。以当代高科技为主导的豪华制作规模、壮观的场景、华美的画面和奢华的运动等,使影片进一步远离叙事体,而越来越像一场高画质和高保真的超级声光秀。好莱坞大片将电影特有的意味深长的故事性演变成为注重视听声画组合的视听奇观,将知性与感性融合的电影经验转换为纯粹的感官刺激。如《独立日》和《星战前传》的视听效果就达到令人目眩和耳鸣的地步。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优秀导演及其影片

(一)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与《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讲述富家少女露丝与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在“泰坦尼克号”游轮上相爱了。不久,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自己却在冰冷的海水中被冻死的爱情故事。

影片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1.将灾难片与爱情片合二为一

卡梅隆一反过去同类题材影片的浓重的灾难色彩,添加了对爱情和生命的礼赞。在对爱情的演绎上,导演特别注意反复曲折的技巧,使杰克与露丝的爱情越发扣人心弦、感人至深。杰克与露丝的爱情故事充分体现了五种性质:

(1)机遇性。机遇是爱情的桥梁。在处理男女主人公相遇时,卡梅隆充分重视机遇性,杰克的赢牌、挽救想自杀的露丝都是机缘巧合。

(2)纠葛性。纠葛愈复杂,爱情戏愈能牵动人心。露丝已名花有主,杰克有心难求,一个是富家千金,一个是潦倒穷汉,财富、地位的极度悬殊几乎使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毫无希望。然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可能。尽管露丝的未婚夫卡尔是为富不仁的小人、满身铜臭的商贾,但他是爱露丝的,所以不断争风吃醋。在下救生艇时,他竭力让露丝上船,还把自己的大衣裹在露丝身上。即使到了最困顿的时刻,他还苦心四处寻觅所爱。这样,导演将卡尔与杰克对露丝的争夺演绎得合情合理,有声有色,跌宕起伏。

(3)浪漫性。杰克将露丝抱在船头,迎着夕阳和海风,露丝闭着双眼在船头飞翔,那是何等的优美和浪漫。在露丝寝室,杰克为她作画,裸体美人,姣好的面容,舒展的肢体语言,散发出强烈的青春气息,荡漾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还有三等舱大厅中的劲歌狂舞,在锅炉旁底舱的汽车上的激情燃烧……多么热烈,多么浪漫!这一切如火如荼,如诗如画,它将青年人炽热的情感,沸腾的青春热血,宣泄无余,真实感人。

(4)易变性。爱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杰克的单相思,起初只是一厢情愿,露丝并不是一开始就爱上了他。“救美”只带来露丝对杰克的感激和初步的好感。在利益的驱动下,露丝也曾考虑过悬崖勒马,收起云情雨意。但她终究忍受不住真情的诱惑,又重新走近杰克。在卡尔等人的追查下,成功逃脱的露丝与杰克彻底地堕入爱河。影片到此尚未完全建构起露丝对杰克的真爱,因为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金钱、地位、名誉之山还在。杰克对露丝的爱一往情深,露丝对杰克的爱却容易波动。直到豪船将沉,露丝弃艇返船,不畏艰险,涉水到快要淹没的船舱里去营救杰克。这时,爱情的主题突变,变成了着力展现露丝对杰克的挚爱。

(5)冲突性。杰克的资产和社会地位虽然不如卡尔,但杰克见义勇为的品质、英俊的面庞和超凡的艺术才华,博得了露丝的芳心。影片结尾是主题的升华和爱情的最高境界。卡梅隆将这样令人击节嗟叹的爱情戏与令人胆破心寒的灾难戏互相渗透,所以影片才得以如此成功。

2.细节的妥善运用

在细节的运用上,导演可谓精心构思,小处着墨,如“海洋之心”钻石贯穿前后84年。钻石连接着三个人的感情和命运。影片开始,打捞船便是冲着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而来。杰克为露丝画画时,露丝戴在脖子上的便是“海洋之心”。卡尔诬蔑杰克偷盗的也是“海洋之心”。卡尔将宝石放进自己的大衣口袋。在沉船的危急关头,卡尔将露丝送走,由于夜风带来的刺骨寒意,卡尔将自己身披的大衣裹在露丝的身上,无意间“海洋之心”天随人意地又回到露丝的身上。片尾,老露丝感叹“生命是无价之宝,享受每一天”,她手一松,“海洋之心”坠入海底。“海洋之心”连接着三个人的感情和命运。

3.导演的镜头技巧

导演艺术,不仅体现在对主题、题材的宏观把握,更表现在如何运用镜头来展现故事,刻画人物。在本片中,卡梅隆以艺术家的直觉和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把“泰坦尼克号”的辉煌、沉没、发掘几大时空贯通起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银幕奇观。

例如影片开始的一段:

镜1.大全景。镜头从右向左摇,“泰坦尼克号”出港,万人挥手告别的场景,画面处理成老照片感,表现出历史的沧桑,乐队的号声、鼓点声、主题曲响起。

镜2.全景。镜头从岸上的一名摄影师开始,由左向右横移。

镜3.全景。镜头从上层船舱摇往下层船舱。

镜4.中景。人们倚着船栏杆呼喊挥手。

镜5.大全景。画面由黄色变成蓝色,大海波光粼粼,出现片名“泰坦尼克号”。

镜6.镜头由全景向前移至特写,然后俯拍潜水器远去。画面由大海化为蓝色光团,渐渐的,光团中出现两点亮光,渐变成六七支光柱。两只潜水器远去,又成蓝色光团。悠远的歌声动人心弦,机器的轰鸣声愈来愈响。

镜7.全景。两只潜水器贴海底而行。

镜8.特写。彩色屏幕显示搜索结果。

镜9.近景。大海里锈垢斑斑、污泥遍布的沉船船头。

镜10.特写。一个人在潜水器里侧头观望。

镜11.特写。前移,沉船的船头,游走的鱼群。

镜12.特写。一个人在潜水器里侧头观望。

……

卡梅隆擅长拍摄科幻片,因此《泰坦尼克号》的开篇处理得异常壮观。导演将视点首先聚焦在码头告别的人群、巨轮以及兴奋不已的乘客身上。卡梅隆很善于拍场面戏,气魄宏大。不仅是码头告别的场景,其他如上流社会的宴会,三等舱的歌舞晚会,轮船的断裂,千人跳海的场面,莫不让人瞠目。

影片的镜头切换十分圆熟,如行云流水。比如,当老露丝说画中人正是自己时,接着,直升机入画。时空转换简洁明晰。随后,老露丝情绪激动,眼珠浑浊,镜头一移,锈斑陈迹隐去,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起航的场面顿时出现在观众面前。

《泰坦尼克号》能够将老题材拍出新意,与卡梅隆高超的导演语言密不可分,其艺术成就在同类题材中也是比较突出的。

(二)罗伯特·泽米基斯(Robert Zemeckis)与《阿甘正传》

罗伯特·泽米基斯195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早年主要以创作电影剧本为主。在他的剧本《1941年》被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之后,泽米基斯和斯皮尔伯格展开了长期的合作,《回到未来》系列是他们两人合作成功的典范作品。1994年,由泽米基斯执导的影片《阿甘正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阿甘热”。影片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地共获得了近3.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电影史上排行第四位的卖座影片。泽米基斯在与斯皮尔伯格的长期合作中,从后者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其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泽米基斯不仅能设计出极其优美的特技画面,而且他把特技效果与影片内容融合得天衣无缝,将特技融入剧情,这才是真正的难度所在。

在1995年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6项大奖。影片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状态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给予概括式展现。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讽刺性,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温情。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他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至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

泽米基斯对主要人物出场的处理:

1.阿甘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从天而降的羽毛飘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上。羽毛飞翔是一个电脑特技合成的长镜头,重在写意。

2.珍妮

阿甘与珍妮是在公共汽车上认识的。导演没有在阿甘一上车便给珍妮一个镜头,而是小阿甘在被众人拒绝与之同座无可奈何时,珍妮主动伸出援手。镜头先是表现小阿甘的面部近景镜头,尔后出现珍妮的画外音,小阿甘回过头,镜头摇向珍妮。珍妮的出场处理得富于戏剧性。

电影《阿甘正传》的视听元素总结:

1.色彩

色彩出现在电影中有两种情况:色调和局部色相。《阿甘正传》的色调是比较明朗的,因为它宣扬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美国精神。局部色相主要是画面中某一具体物体的颜色。比如,阿甘跑步时总戴着一顶红色小帽。红色比较醒目,同时阿甘又奔跑着,在画面中是一种活跃元素。红色也是一种生命活力的象征。

2.运动

阿甘的运动方式是“奔跑”,从小跑到大,跑成战争英雄,跑成百万富翁。相应的,摄影机也随之运动,出于画面构图的考虑,也有情绪的考虑。

3.剪辑

《阿甘正传》的剪辑,集中地体现了“好莱坞”电影剪辑的主要特征和优点,镜头之间的衔接干净、明快,且有一定的章法;剪辑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并能产生较强的冲击力。《阿甘正传》是时空交错式结构。这种结构更需要出色的镜头衔接来完成不同时空的转换。剪辑,在剧本创作阶段和实际拍摄阶段就必须考虑。《阿甘正传》的转场处理别具特色:(1)从成年阿甘到小阿甘,导演采用的是相同的面部表情,在镜头运动方式上是由推到拉。(2)从小阿甘到成年阿甘,采用的是成年阿甘与珍妮背面入画,石头向阿甘扔来,阿甘转身。这样处理,给观众一定的心理缓冲时间,避免切得太硬。(3)阿甘退役回家,前一场是阿甘推门出去,下一场是阿甘的妈妈推门迎接儿子回来。(4)由想自杀的珍妮转到思念珍妮的阿甘,通过月亮转场,衔接自然。影片想要表达一种思念牵挂的情绪,段落之间的镜头转场为保持自然连贯性而采用了月亮这一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