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13846900000028

第28章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6)

1988年邓亚萍凭借自己的刻苦练习与优异的比赛成绩进入国家队,她非常清楚,自己只有一条路——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吃饭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得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邓亚萍首次代表中国队出战团体赛。虽然身高只有1米5,却爆发出气贯长虹的夺人气势,以“正手快、反手怪”的招牌式风格,打遍亚洲无敌手。亚运会后的第二年,邓亚萍出战第41届世乒赛,横扫各路对手,不仅成为团体赛中的主力,而且拿下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女子单打冠军。此后邓亚萍成为中国女队的绝对主力,一代领军人物;人们说,只要邓亚萍上场,她那股气势,看着就让人放心。

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决赛的过程,让许多人提不起兴趣,因为是两名中国选手邓亚萍与乔红在争夺;而比赛的结果同样没有什么波澜,邓亚萍凭借虎虎生威的气势,不出意料地夺得冠军。到比赛结束后,观众的兴趣才来了。因为在那之前一年,萨马兰奇曾对邓亚萍和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许诺,只要邓亚萍拿到奥运会女单金牌,他届时一定到场颁奖。最终,在万众瞩目下,萨马兰奇愉快地履行了诺言,亲自给邓亚萍颁了奖,而且还邀请她再次赴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访问。这一幕成为当时最温馨、也最经典的画面。

就是这种永不言败的拼命精神,使得邓亚萍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蝉联两届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成功后的邓亚萍曾经说:“我得了这么多冠军,在我看来这是必须的。我知道我的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我没有,我只能赢,所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当人们问到你是如何成功的时候,邓亚萍的一番话道明了自己成为乒乓奇才的原因:“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易放弃,因为我没有输的理由。”

今天的邓亚萍,坐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的办公室里,笑意盈盈,俨然一位自信干练的职业女性。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将负责奥运村事务的她也势必要承担愈来愈多的责任。虽然经历了几次角色转变,她始终如同在球场上一样,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让人振奋又令人赞叹。

田径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与游泳、射击被视为奥运金牌三大项目,46枚金牌也是奥运金牌最多的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也由此而来。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和比耐力的体能项目,或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要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耐力,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但由于亚洲运动员本身体格和身体素质的原因,使得奥运会中田径运动的奖牌大量被西方田径选手获得。随着我国政府对田径健身运动的重视和关怀,我国田径竞技运动水平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提高,女子竞走运动员徐永久、阎红在1983年和1985年两次世界杯竞走赛时,分别获得10千米竞走个人冠军,中国女子竞走队两次获得10千米竞走团体冠军;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李梅素以21.06米的成绩获得女子铅球铜牌;1989年黄志红以20.23米成绩获得世界杯女子铅球的冠军;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的陈跃玲获得了女子竞走冠军,黄志红获女子铅球银牌,曲云霞获女子1500米铜牌;在1996年的第26届奥运会上,王军霞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10000米银牌;2004年雅典第25届奥运会上,刘翔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中国体育健儿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身体极限,在奥运的田径赛场上以最快的速度继续向前。

◆历届奥运会女子田径冠军:

1.陈跃玲,女子10公里竞走,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2.王军霞,女子5000米,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3.王丽萍,女子20公里竞走,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4.邢慧娜,女子10000米,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中国田径的“东方神鹿”——王军霞

王军霞,不仅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名字,也是一个令炎黄子孙倍感骄傲的名字。这个出生于辽宁的东北姑娘,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在短短几年中连续在世界体坛中创下了令人赞叹的奇迹,作为中国田径史乃至体育史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她身披国旗、面带笑容,绕场飞奔的画面,已经成为人们记忆当中的经典。

王军霞的长跑历程是从中学的操场上开始的。那是在初一的学校运动会,没人愿意报名参加长跑,班主任就动员王军霞参加1500米的比赛,而对1500米一点概念都没有的小军霞就这样去了。全校所有参加1500米比赛的男女同学一起跑,那段1500米的距离是由玉米地和公路组成的,冲过终点时她是男女合在一起的第一名。后来,大家都知道那个跑得比男孩子还快的就是王军霞。1988年王军霞被选入大连体校,从此开始她漫长而艰苦的长跑运动生涯。

1993年,年仅20岁的王军霞参加了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世界锦标赛,并一举夺得了女子10000米的冠军。同年,这位初出茅庐的运动小将在北京举行的第7届全运会3000米比赛中取得冠军,并两次(预、决赛)打破3000米世界纪录,还以29分31秒78的成绩打破女子10000米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女子10000米跑“30分钟大关”的运动员,她在这两个项目上所创造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之后,在11月份获得了当年女子10000米亚洲冠军的头衔,王军霞的体育才能再次得到了认可,被权威的体育月刊《Track and field News》评选为“年度最佳女运动员”。此后她不仅在1994年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打破亚运会纪录,以30分50秒34的成绩夺得了女子10000米冠军,更以其出色的表现和辉煌的成绩征服了国际田坛,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权威田径大奖——杰西·欧文斯奖的中国人、亚洲人。王军霞是在一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获得两枚奖牌的第一位中国选手,为此她赢得了“东方神鹿”的美誉。1996年是这个“东方神鹿”连创奇迹的辉煌年代,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获得了女子5000米金牌和10000米银牌的好成绩,成为中国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获得两枚奖牌的中国选手。而在这枚闪亮的5000米金牌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96年7月28日,这是王军霞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由于亚特兰大奥运会赛程安排并不合理,女子5000米和10000米两个长跑项目预赛接连进行。这让同时参加这两个项目的王军霞难于取舍。她的主项目是10000米,兼项目是5000米。但从预赛结果看,这两项成绩均不理想。一个小组第4,一个第7。为确保10000米,当时团里曾打算让她放弃5000米。虽然没有获胜把握,但王军霞经过考虑再三后,还是决心去拼一拼。当时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曾对王军霞说:“我们支持你的决定,无论跑第几都支持你的这种精神。”就这样,王军霞壮着胆子走向赛场。但也正是这样的选择,让这位中国姑娘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女子5000米冠军。冲过终点后,她本能地巡视四周看台,想找一面咱们的五星红旗,但一时找不到……在奔跑、张望中,她突然发现跑道约300米处的看台上,仿佛有团“火”在跃动,顿时眼睛一亮:这不就是国旗吗!她奔跑过去。与此同时,一位中国青年也飞跑过来。在场边,那位青年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交到王军霞手中。王军霞兴奋地舞动着手中的红旗,绕场飞奔,感受胜利的喜悦,倾听如潮的欢呼。于是,那个“经典画面”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当记者问及王军霞身披国旗时的感受,王军霞表示:“因为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下来都会披国家的国旗,我拿冠军我一定要披我们的国旗,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是中国人拿的冠军。没有国旗展示他们可能会以为我是日本人,所以一定要拿国旗,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到国外比赛的时候,真正拿了冠军觉得特别自豪,我代表祖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在这个地方获得了冠军,拿到了一块金牌,祖国的荣誉会达到顶峰。”

退役之后,王军霞选择进入大学进修法律专业。而现在已为人母的王军霞仍然为她所热爱的体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她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健康跑活动”并表示自己会继续“跑”下去,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关注运动。

悉尼奥运会的黑马——王丽萍

王丽萍1976年生于凤城市农村,母亲是位纯朴农民,全家的生活支出仅靠在凤城市一家煤矿烟叶收购站工作的父亲维持,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从小王丽萍就有着运动天赋,学校每次举行运动会,总是拿第一。1989年6月,王丽萍被凤城市体校选中,并改学竞走。

第二年,赵世梁向当时中国竞走界著名教练王魁推荐了王丽萍,将其调入辽宁队试训。由于王丽萍训练中特别能吃苦,所以王魁留下了这位瘦弱的小姑娘,还当即奖给她一套运动服,一双运动鞋。从此,王丽萍和陈跃玲、王妍、刘宏宇等人成为同门师姐妹。王丽萍肠胃不好,运动量一大就要呕吐,可是好成绩必须伴随大运动量训练,于是训练场上,王丽萍常常吐得只剩黄胆水可吐了,连王魁教练都不忍再看下去。

1996年,王丽萍险些结束了她的竞走生涯。当时,正值亚特兰大奥运会前夕,全国竞走好手聚集在云南进行奥运选拔赛。训练中,王丽萍膝伤复发,愈来愈重,开始还能勉强训练,到后来走一步都钻心地痛。医生告诉王丽萍,必须立即放弃竞走,王丽萍只得回到家乡进行休养。两个月后,王丽萍带着稍稍缓解的伤痛,又重新站到了训练场上,咬着牙重新开始训练。

凭着顽强的毅力,王丽萍终于战胜了伤病,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1999年世界杯前夕,国内进行了一次预选赛,在包括刘宏宇、王妍等众多好手的“夹击”中,王丽萍走出了第2名的成绩。悉尼奥运会,王丽萍并不在正选名单中,她要通过选拔赛才能获得奥运会的参赛权。

第一站、第二站选拔赛,王丽萍连续两个第一。最后一站在大连旅顺,比赛前四天,王丽萍膝伤复发,她的教练急忙从哈尔滨请来专家,为她进行理疗。两天后,比赛开始前,王丽萍惊喜地发现膝盖不痛了。20公里下来,王丽萍又是冠军。凭着三次选拔赛冠军头衔,“名不见经传”的王丽萍搭上了去悉尼的末班车。

2000年9月28日,悉尼奥运会上,赛前并不被人看好的王丽萍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