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13846800000011

第11章 公共广播电视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制度特点(4)

沃尔特·拉克尔在《法西斯主义——过去、现在、未来》中写道:“一般来说,中下层阶级同法西斯主义有最多的共鸣,特别是那些因经济大崩溃而受苦最深的人。纳粹分子深入到了遭到严重打击的农民中间,也深入到了中产阶级中间,因为中产阶级在通货膨胀期间失去了他们的储蓄”。从法西斯吸引的群体构成可以看出,那些在社会中的利益受损阶层,也即边缘或弱势阶层是最容易被煽动起来的人,以示他们对权力阶层的反抗。除了中下阶层,德国的批评家们也抱怨既作为一种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唯物主义的增长,抱怨精神价值的衰退,抱怨工业化的影响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影响,抱怨社会的分崩离析和旧的社会纽带的瓦解。他们悲哀地注意到文化越来越贫乏,预言如果没有民族共同体的复兴,已见端倪的普遍的堕落就会无情地继续下去,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大毁灭。由此可以看出,过分的商业化思潮使文化变得越来越缺少价值内涵,原创的民族文化失去生根和繁衍的土壤。文化被资本侵蚀为一个空壳后,伴之而来的就是人们价值观念的普遍堕落,成为引发社会危机的潜在因素。

20世纪大众传播手段的技术发展使得法西斯大规模的宣传成为可能。在德国,法西斯主义通过垄断传媒得到更有力的传播;在法西斯主义的诞生地意大利,墨索里尼本身就是一个有成就的记者,他掌握了当时意大利一些有影响的报纸。在对纳粹法西斯统治下的德国宣传史进行研究后发现,法西斯主义的宣传不仅仅是对大众传播手段的利用,更是对政治神话的塑造。当然,这种为了政权和专制需要,以违背传播规律的方式进行的激进的攻心战,留下的最后回音是为法西斯主义敲响的丧钟声。可以说,“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广播电台作为纳粹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和帮凶,对于希特勒政权60多年前的对内法西斯暴政和对外所发动的侵略战争皆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战后,关于重建德国广播电台的任务和性质,占领国未达成一致的意见。

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广播业国有化,邮政系统对广播设施的专有权被取消,1947年的一项法令宣布,美国军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分散报业和广播业对公众思想的影响,并且禁止政府对这些行业的直接干预。经过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达成的一致性意见是:必须防止广播事业重新成为执政党的政治工具或政府的一部分,也不能按照广告主的意愿去制作或调整节目。

为此,必须建立独立于官方控制又非企业的公共法人性质的广播公司或机构,服从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最终,战后德国广播电视引入了BBC的办台模式,并加以改造。核心是:既要避免商业化,也要防止国家化。这种制度的具体规定是:(1)广播事业的产生应以各联邦广播法和国家联邦广播法以及宪法有关规定为依据;(2)广播公司是超政党性的中立组织,使其能为人民提供客观的报道内容;(3)行政自主,设立广播委员会,负责人事的安排与工作的分配;(4)经济来源是各州规定的牌照费和各公司的广告收入,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广告被严格控制,只准在一天的某个时间集中播放,而且不得中断节目播出广告。在三个西战区中,占领国对广播的控制权保留到1955年。广播事业的管理权限交还德国人后,各政党和联邦政府开始了对广播方针的首次修正工作,1956年的方针规定了广播理事会仅仅由各州议会决定,而管理理事会中应有州政府的首脑和部长参加。

当代德国广播电视台的宗旨即在于通过传播信息、寓教于乐,实现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权。对此国家应尽可能少地干预。另一方面,与报业新闻自由不同,广播电视业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分配频道,才能得以兴建和运作。由于这个原因,广播电视报道自由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在宪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广播电视报道自由的实现,不在于不同媒体之间相互抨击所形成的“交响乐”有多热闹,而在于每个广播电视台内部,从节目宗旨到节目内容宏观决策的多元机制。此外,德国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手段,在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政治向心力以及引导大众走向更高的境界,而不是做群众的尾巴,从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联邦德国的公营广播电视事业结束了极权主义的耻辱历史,其间虽有教会组织和各大报团申请设立商营性或私营性广播电视,均被敏感的官方和民众所拒绝。德国这种公营独占经营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三、加拿大公共广播电视:塑造民族文化认同为己任

加拿大是北美地区有着较完善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国家。1919年9月,由马可尼公司创办的一个民营实验台XWA获得了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第一个广播许可证,从此开始了加拿大的广播历史。1928年12月,加拿大政府组成了一个皇家广播调查团———艾尔德调查团,负责提交一份关于加拿大广播事业管理、经营方面的建议性报告。在1929年9月出台的《艾尔德报告》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加拿大人需要加拿大广播”,强调了广播对促进民族认同、增强国家意识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时国内大量采用来自邻邦美国的广播节目的危险———一种可能给国家未来带来毁灭性的危险。最后,报告建议创建一个独立的、全国性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开通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广播网;提高对北部地区的广播覆盖率;建立一些高功率电台及所需要的附属台。可以看出,《艾尔德报告》的出发点是通过实行公营广播制度来阻止外来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的渗透,因为在当时的加拿大,许多私营广播公司以转播美国节目为主。

虽然《艾尔德报告》报告因为种种原因并未立即被加拿大政府采用,但三年后出台的广播法案明确提出:加拿大的广播制度既不同于英国的完全公有制,也不同于美国的完全私有制,加拿大既有公营广播也有私营广播,但整个广播系统以国家控制的公共广播电视制度为主。加拿大前总理贝奈特认为,公共广播电视系统的任务是要成为“传达全国关注的问题、沟通全国思想和观念的关键性机构;培育、助长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团结的机构”。由此可见,加拿大文化与欧洲文化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公共广播电视继承了欧洲关于传播资源为公共所有的传统,并事实上受到英国等欧洲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影响,是对欧洲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一种本土化继承。

1936年11月2日,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成立,负责经营加拿大全国广播电视业务,通过卫星、微波和电缆的形式向全国播放节目。CBC是作为中立的、不偏不倚的公众机构出现,接受来自政府和《广播法》等相关法律的制约,承担服务公众利益的责任,受到由社会代表组成的加拿大广播电视电讯委员会(CRTC)的监督管理。其经济来源主要有议会批准的政府拨款、广告和收听收视费组成。其中,政府拨款是CBC预算的主要部分,以保证CBC在服务公共利益时较少受到市场和利润的影响,而以关注社会价值的提升,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为己任。

加拿大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建立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所决定的。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达997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在其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中,公共广播电视一直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加拿大地广人稀,主要人口居住在南部和美国接壤的150公里狭长地带,经济上深受美国的贸易制约,文化上虽然根植于欧洲,却在近水楼台中长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而且,加拿大是一个提倡多元民族共存的移民大国,官方语言就有英语、法语两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讨一国民族身份的认同就显得特别必要。所以,加拿大公共广播电视机构CBC在定位自己的公众利益目标时,尽可能做到反映社会的不同观点和各民族的声音,避免以收入、年龄和居住位置等为区别对象。

如今,加拿大广播公司依然是加拿大最大的广播电视公司。除了拥有四个全国性无线英语和法语广播网、两个英语和法语电视网之外,还有四个地方教育电视网和面对土著居民的加拿大北方网。该公司联合公营和民营的广播和电视转播台,使自己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除了英语和法语外,还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为北部土著居民服务,而它的国际广播部分亦有十多种对外语言广播。

可以看出,在加拿大,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确立与国家概念联系密切。人们期望公共服务广播能代表一个民族国家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同时,公共广播电视被赋予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但是,在民族特征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公共广播电视不仅受到来自全球市场化的冲击,也受到来自民族国家内部认同混乱的挑战,公共广播电视的凝聚力因此大打折扣。在媒介市场化浪潮中,加拿大公共广播电视和欧洲公共广播电视一样面临同样的困境,其国内关于如何维护公共广播电视使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