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13845200000009

第9章 电影常识(4)

五、电影制片、电影导演、电影编剧、电影编辑

(一)电影制片

制片就是制片人。电影制片人是一部影片的主持者,通常是影片的投资者或投资者的代理人,他有权选择剧本,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控制拍摄时间和成本。制片人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电影生产中有时把制片人称为“监制”。

(二)电影导演

电影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将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三)电影编剧

编剧在整个影视剧或者舞台剧等艺术的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编写剧本,即创作出故事、台词、主戏以及过场戏,突出故事中心,塑造人物性格。作为电影编剧,他应具有一种常人所不具备的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本质,然后加以艺术化的能力,他必须具备所写题材的深厚的生活基础。另外,剧本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要具备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风格。一部影片往往是剧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反映,电影编剧对现实生活观察的深浅,挖掘人物思想的深刻程度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电影剪辑

电影剪辑指影片图像与声音素材的分解与组合。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对拍摄的一次再创造。剪辑与剪接不同,后者指对胶片的具体工艺处理。

早期电影只是将拍摄到的自然景物、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放映到银幕上。美国导演格里菲斯首次采用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剪辑是导演的工作。但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声音和音乐素材的剪辑也进入了影片的制作过程,剪辑工艺越来越复杂,剪辑设备也越来越进步,于是出现了专门的电影剪辑师。剪辑师是导演重要的合作者,参加与导演有关的一切创作活动,如分镜头剧本的拟定、排戏、摄制、录音等。对剪辑的依赖程度,因导演的不同工作习惯而异。但剪辑师除了应完全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外,还可以提出新的剪辑构思,建议导演增删某些镜头,调整和补充原来的分镜头设计,改变原来的节奏,突出某些内容或使影片的某一段落含义更为深刻、明确。

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六、主流电影

主流电影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就其广义而言,泛指我们时代潮流中具备主导因素的电影;就其狭义而言,指以主旋律为中心的电影艺术创作。主流电影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

七、类型电影

所谓类型,是指由相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类型电影,指在风格、主题、结构,甚至角色形态上,表现出类似趣味的影片,如美国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类型电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据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为基础摄制影片的。类型电影的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2.定型化的人物。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的“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拍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挥作用。

八、电影院线

电影院线,简称“院线”,指同一机构所拥有的连锁电影院,由它们统一购买、排档所有戏院的影片。电影院线是电影放映行业一种具有垄断性的经营体制。经营者为发展和保护其经营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区,掌握相当数量的电影院,建立放映网络,借以垄断某国、某地区或某一电影制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中国最早出现的电影院线,是20世纪初至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电影商人雷玛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维多利亚等七家电影院组成的电影院线;其后,中国影戏院公司在平、津、沪等地也建成相当规模的电影院线;20年代初,中国电影资本家罗明佑在华北、东北建立电影院线;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业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组建南洋电影院线。现在,港台等地仍有一些电影发行放映商采用电影院线体制。

九、电影作品评论的写法

(一)电影的特征

首先,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电影的特征。根据艺术的存在方式和感知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时间艺术(如音乐)、空间艺术(如绘画);造型艺术(如建筑)、语言艺术(如文学)、舞台艺术(如戏剧);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等。电影艺术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一种感官(视听)综合艺术,同时还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具有运动中造型的特点。

其次,从电影的思维特性来理解电影。电影艺术不同于其他文艺形式的形象思维,因为电影艺术的形式规范的特殊性,不仅制约了形式本身,而且还间接地影响了思维的活动。电影思维最基本的方面表现在它的视听特性、蒙太奇特性和造型特性。

1.视听特性

在电影思维中,视觉和听觉既是感知的方式,又是进一步提升的方式。来自银幕的视听信息在人脑海中不仅仅用来组合某个形象和画面,而且还成为思维操作的工具。对影片的欣赏,除了形象和形象的活动之外,还从画面中线条的排列、面积的对比、位置的经营、光和色的处理、声音的使用,以及运动和运动的组合中运用视听来思维和理解。

2.蒙太奇特性

其一,叙事的蒙太奇思维。镜头的切换主要服从于叙事的逻辑。影片的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人物的活动和冲突、通过故事情节来实现的。蒙太奇思维的方式表现在寻找和揭示镜头之间的叙事联系。无论是一条或多条叙事线索,叙事的蒙太奇思维通常按时间线性贯穿在镜头之间。前后的镜头服从事件的延续或情节的因果律。面对银幕上镜头的频繁切换,叙事的蒙太奇思维主要被用来对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来整理和重新排列。其主要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蒙太奇。

其二,表现的蒙太奇思维。镜头之间的频繁交切不是时间线性的延续,而是空间关系的并列所造成的影像叠加,直接在切换的镜头之间寻找和揭示用来表情达意的联系。其主要有: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

3.造型特性

如果说电影思维的蒙太奇特性更代表着电影艺术传统的话,那么它的造型性便成为电影的当代进展的一个显著标志。传统电影思维主要以形象的再现和情节的时间延续为核心。造型并不是指如何把剧本中的人物和故事转化为银幕形象,而是指如何调动和运用电影艺术表现的方法、手段和技巧,使形象的特征得到强化。主要包括:摄影造型、美工造型、演员形体动作,以及由镜头组接而产生的蒙太奇含义的造型效果等方面。

(二)看电影、欣赏电影与评析电影

电影凭借直观的视听认知手段,通过影像和声音吸引观众。看电影是将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从不同的目的(娱乐或消遣等)出发,去接受电影所传播的信息的过程。欣赏和评析电影是将电影当做艺术的对象,并进而去解剖这一现象,从艺术的角度把握这一对象的过程。

看电影、欣赏电影与评析电影的基本联系和区别表现在:评析电影是欣赏者进入影片,打破影片原本的完满、自足的状态,使影片在欣赏者的干预下被分解的过程。电影评析的方式主要有文学的方式和艺术的方式。

电影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它是运动的画面,通过视听的直观效果来体现画面的内在意义。所以,电影艺术评析的方式,包括运动以及运动的组合(节奏)、画面图形、镜头的运用、美工造型、光影与色彩、言语、表情和形体等方面。

其实,从看电影到欣赏电影,这是一个渐次深入的过程,是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飞跃。当然,对于一般的电影观众来说,有观看与欣赏之分,而且欣赏水平也有高低之分。真正的评析电影除了接受视听信息之外,还要不断地思考、辨析、联想、推测、评判等。一个希望提高电影欣赏水平的人,除了要重视欣赏的实践,还要学习与电影相关的理论知识(电影形式的规范、电影的表现手段和技巧等)。

(三)电影艺术元素的评析

1.电影中的声音艺术

电影中的声音是指在电影中将对白、音响和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电影中的音响效果。

2.电影中的音乐艺术

在各种艺术中,音乐最善于充分而深刻地抒发人们的内心感情,也最善于表现各种节奏。因此,早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就被用作放映的伴奏。有声电影发明以后,音乐成为电影声音的三大要素之一,并很快发展成为电影艺术叙事、抒情和造型的重要手段。

第一,在电影中,故事空间内的音乐又称为画面内音乐或写实性音乐,指影片中人物演唱、演奏或播放的音乐。它既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爱好和性格,又可以表露或抒发内心感情。如《情深深,雨濛濛》中女主人公唱的《不能忘》、《想你》等,《花样年华》中周璇唱的《花样的年华》,《红高粱》中的《颠轿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等。

第二,在电影中,画面空间外的音乐,也就是表现性音乐、假定性音乐,或者称之为非写实性音乐。这种音乐不仅可以展示各种环境,烘托不同气氛,抒发人物感情,描绘事物特征,还可以表达创作者的主观评价,阐释画面内容,概括基本情绪;甚至可以制造悬念,或者表现各种节奏和情绪效果。如《城南旧事》中的《骊歌》、《魂断蓝桥》中的《天长地久》等。

第三,在电影中,音乐的剧作作用,也就是电影音乐在推动剧情发展时,作为叙述元素之一而发挥的功能。如1984年美国导演福尔曼拍摄的电影《莫扎特》,介绍了音乐家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在这部通俗而又严肃的传记片中,莫扎特的音乐不仅起到了陪衬作用,而且始终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成为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电影中的表演艺术

电影的表演艺术与演员本身的特征有密切联系。从演员身份看,有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从演员风格看,有性格化演员与本色派演员;从演员类型看,有喜剧演员和悲剧演员;从演员地位看,有主角与配角。

(四)电影评析的方法

1.文学的方式

电影是综合艺术,文学的思维和表现手段尤其明显,因为剧本是“一剧之本”。电影剧本主要包括:意念的创造、人物和人物关系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编排、场面的构成等方面。

2.艺术的方式

电影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它是运动的画面,通过视听的直观效果来体现画面的内在意义。所以,电影艺术包括运动以及运动的组合(节奏),画面图形,镜头的运用,美工造型,光影与色彩,演员的言语、表情和形体等方面。